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亡国史”系列作品看梁启超对近代朝鲜的关注
1
作者 孙德彪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1-114,154,155,共16页
梁启超很早便敏锐地意识到朝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虽并未去过朝鲜,但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内部发展动态及其与中国乃至日本的关系演变,并写下诸多关于近代朝鲜历史发展的文章与诗作,分析朝鲜灭亡的原因,惋惜其历史文化的湮灭,以提醒中国须... 梁启超很早便敏锐地意识到朝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虽并未去过朝鲜,但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内部发展动态及其与中国乃至日本的关系演变,并写下诸多关于近代朝鲜历史发展的文章与诗作,分析朝鲜灭亡的原因,惋惜其历史文化的湮灭,以提醒中国须警惕亡国灭种的危险。同时梁启超“朝鲜亡国历史”系列作品纷纷被介绍到朝鲜,影响和鼓舞了近代朝鲜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到拯救民族危机的战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亡国史”系列作品 地缘政治 中国和朝鲜
下载PDF
《越南亡国史》是梁启超撰写吗?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国安 《东南亚纵横》 1992年第1期36-38,共3页
《越南亡国史》一书论述了越南亡国的原因,揭露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对越南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的情况,叙述了越南革命志士英勇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事迹,文笔筒炼,语调慷慨激昂。此书问世后,曾经广为传诵。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中法战争》... 《越南亡国史》一书论述了越南亡国的原因,揭露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对越南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的情况,叙述了越南革命志士英勇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事迹,文笔筒炼,语调慷慨激昂。此书问世后,曾经广为传诵。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中法战争》第一册书目解题中写道:《越南亡国史》一篇,梁启超撰。第七册附录二也写道:越南巢南子述,梁启超撰。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并无异言。《越南亡国史》是梁启超撰写吗?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亡国史 潘佩珠 革命志士 殖民统治 《新民丛报》 中国近代 子述 少年时代 章太炎 于梁
下载PDF
关于《越南亡国史》的作者问题
3
作者 徐善福 《东南亚纵横》 1992年第3期35-37,共3页
我曾应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撰写了十多条有关越南近现代史的条目。当我在广州还没有看到这卷“外国历史”出版发行的时候,周佳荣先生在《明报月刊》上发表《梁启超与【越南亡国史】的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勘误... 我曾应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撰写了十多条有关越南近现代史的条目。当我在广州还没有看到这卷“外国历史”出版发行的时候,周佳荣先生在《明报月刊》上发表《梁启超与【越南亡国史】的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勘误一则》的文章。他指出“外国历史”卷上说,潘佩珠“撰写了《越南亡国史》(口述,梁启超笔录)……等反法文章”是错的。《越南亡国史》的作者是潘佩珠而非梁启超,也不是潘、梁二人“共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亡国史 外国历 潘佩珠 中国大百科全书 周佳 明报月刊 出版发行 饮冰室 《新民丛报》 狱中书
下载PDF
从译介学角度试析玄采对《越南亡国史》的编译
4
作者 王一丹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6年第3期65-70,共6页
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玄采对《越南亡国史》的翻译行为就是一种文化在某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再传播,并体现着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玄采在翻译《越南亡国史》的过程中从本国的实情出发,尽量使之符合于本国情况、使本国国民与当时社会能够接... 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玄采对《越南亡国史》的翻译行为就是一种文化在某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再传播,并体现着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玄采在翻译《越南亡国史》的过程中从本国的实情出发,尽量使之符合于本国情况、使本国国民与当时社会能够接受,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创造性叛逆"。通过两个文本的比较,阐释"创造性叛逆"的行为可以一窥当时两种文化交流的情况,并进一步了解《越南亡国史》是怎样并为何得以在韩国广泛传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亡国史 翻译 玄采 创造性叛逆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晚清知识分子对印度亡国史的研究
5
作者 刘澍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年第2期117-133,共17页
自汉至唐,印度与中国始终有密切的联系,但随着阿富汗伽兹尼王朝对印度的攻掠,中印交通阻断。近代中印恢复交通后,由于中印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处,一批中国士人把目光投向印度,以期通过对印度亡国原因的探析、亡国过程历史的研究,来使中... 自汉至唐,印度与中国始终有密切的联系,但随着阿富汗伽兹尼王朝对印度的攻掠,中印交通阻断。近代中印恢复交通后,由于中印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处,一批中国士人把目光投向印度,以期通过对印度亡国原因的探析、亡国过程历史的研究,来使中国避免相同命运。本文以康有为、马建忠等在印度实地考察的游记,晚清报刊中有关印度的论述,魏源、章太炎等未亲临印度者的想象,《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各种晚清印度地理著作等作为基本史料,以印度教形象、印度种姓制度、国民性等专题来分析晚清士人对导致印度亡国原因的论述。在解读这些晚清文本的过程中,本文将结合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的印度研究著作,深入探研晚清士人对印度论述的文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种姓制度 亡国史 晚清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晚清波兰亡国史书写的演变系谱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振环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91,141,共11页
关于波兰的历史书写,最早出现在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中,19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玛吉士的《外国地理备考》中也已透露出波兰衰亡的信息,但魏源《海国图志》所转述的这些西人汉文文献中并未显示民族主义感情色彩的文字。1... 关于波兰的历史书写,最早出现在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中,19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玛吉士的《外国地理备考》中也已透露出波兰衰亡的信息,但魏源《海国图志》所转述的这些西人汉文文献中并未显示民族主义感情色彩的文字。1896年8月29日《时务报》刊载的梁启超所编《波兰灭亡记》一文,是晚清波兰史书写系谱中最早从亡国史鉴的角度描述波兰的,之后康有为也撰有《波兰分灭记》,两位维新派思想家首先借助"波兰亡国史"作为戊戌变法维新派政治动员的重要思想资源。1901年庚子变乱与《辛丑条约》签订,亡国危机日益深重,在"亡国史鉴"高潮中,日本学者涩江保的《波兰衰亡战史》进入中国,在1901至1904年间先后出现了三种译本:一为1901年译书汇编社所译出的第一册本;二为1902年江西官报社推出的陈澹然译述《波兰遗史》;三为1904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印刷、上海镜今书局发行的薛公侠译述的《波兰衰亡史》。在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波兰"再次作为民族衰亡的政治符号,这一符号还被有意识地提升为一种唤起民众族群意识、抗击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民族主义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 亡国史 晚清 梁启超 涩江保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戏曲的“亡国”叙述与史鉴意识
7
作者 陈秋婷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1-26,30,共7页
清末民初戏曲的"亡国"叙述,不仅着力于呈现本土国家的覆灭历史,而且将视野投注于他国亡国事例,共同构成戏曲领域的"亡国"话语。究其原由,乃是戏曲家迫于国家客观处境的书写选择,亦是当时戏曲改良言论的号召,由此在... 清末民初戏曲的"亡国"叙述,不仅着力于呈现本土国家的覆灭历史,而且将视野投注于他国亡国事例,共同构成戏曲领域的"亡国"话语。究其原由,乃是戏曲家迫于国家客观处境的书写选择,亦是当时戏曲改良言论的号召,由此在文学领域、社会时论、史学论说等层面形成亡国言语的互动。在此创作思潮的探索过程中,戏曲逐步回归至原有叙述传统,即以"史鉴"意识贯穿始终,以求达到"以古鉴今""以外鉴中"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亡国史 为鉴 创作观念
下载PDF
《东南亚纵横》1992年总目录 被引量:1
8
作者 子余 《东南亚纵横》 1992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东南亚纵横 泰国军事政变 东盟经济 周中坚 五代宋初 九十年代 越南亡国史 经济技术合作 东南亚地区 学术讨论会
下载PDF
中东欧文学中译的滥觞--晚清民初的译介历史及其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炳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28,共19页
中国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虽稍晚于西欧,但如果将视野越出文学的范围则可以发现,现代中国对中东欧特别是波兰和匈牙利的关注在19、20世纪之交曾经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热点,这也是中东欧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开端。这个开端在题材和方式上从&qu... 中国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虽稍晚于西欧,但如果将视野越出文学的范围则可以发现,现代中国对中东欧特别是波兰和匈牙利的关注在19、20世纪之交曾经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热点,这也是中东欧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开端。这个开端在题材和方式上从"亡国史鉴"的编创开始,在体材上以戏剧为主要肇端,然后进入小说等文体和"专业化"的译介,这样的开端与中国近代的世界境遇相关,也预兆了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线索和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文学 波兰亡国史 匈牙利文学 中译
原文传递
The Art Hero Made International --Benjamin West Constructs Wolfe's Death on the Plains of Abraham
10
作者 Lloyd James Bennett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12期765-771,共7页
Globalization is a topic much discussed today with the explosion of cell phones and instant messaging. Thi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causes the art historian to ponder the speed with which ideas spread in past centurie... Globalization is a topic much discussed today with the explosion of cell phones and instant messaging. Thi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causes the art historian to ponder the speed with which ideas spread in past centuries. The eighteenth was a century of colonial expansion made possible through the ships that sailed the great oceans Sea travel betwee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 spread of populations and their idea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world. A good way to trace the exchange of ideas in picture painting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ould be to follow an artist like Benjamin West from his Quaker background in Pennsylvania to the center of the neoclassical style in Rome and a prolific career in London at the Royal Academy. West's travels and career offer an example of how an American pursued the artistic style of contemporary Rome to make images of North American history from a base in England. It was globalization eighteenth-century-style made possible by an ambitious artist connecting across the sea-lanes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NTING history GLOBALIZATION neoclassicism eighteenth century West Wolf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