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邪交争,中医出招护正气
1
作者 王志翔 张纾难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2期22-24,共3页
春节前的“返乡潮”和节后的“返岗潮”,带来了纵横东西南北的人口流动,人与人密切接触的机会随之增多。身处“决赛圈”从未“阳”过的朋友,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已经“阳康”的人,担心自己会再次感染。对此,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 春节前的“返乡潮”和节后的“返岗潮”,带来了纵横东西南北的人口流动,人与人密切接触的机会随之增多。身处“决赛圈”从未“阳”过的朋友,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已经“阳康”的人,担心自己会再次感染。对此,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张纾难带来了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贯穿预防、治疗和康复阶段,帮助广大读者朋友们守护体内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方法 康复阶段 呼吸科 病毒感染 正气 正邪交争 东西南北
下载PDF
正邪交争与炎性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舒惠荃 王宝山 +1 位作者 刘志勇 曹颖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2157-2158,共2页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各有侧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讲求辨证论治,主张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现代医学则强调实验证据,临床遵循循证医学,多从微观的角度探求病因。但是无论中、西医都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基...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各有侧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讲求辨证论治,主张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现代医学则强调实验证据,临床遵循循证医学,多从微观的角度探求病因。但是无论中、西医都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基础,以人类疾病为研究客体的自然科学。既然两者都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那二者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因此,有必要为指导临床探索其中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从炎症角度探讨中西医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交争 炎性反应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从外邪刺激下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探讨正邪交争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 朱雪 +1 位作者 李雯雯 郭梦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异常环境下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SOD及MDA的表达,探讨正邪交争的内在物质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别置于有风、高湿以及寒冷的环境下,每天连续刺激2 h,连续刺激4 d,空白组不作处理。第4 d刺激结束后立即处死动...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异常环境下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SOD及MDA的表达,探讨正邪交争的内在物质基础。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别置于有风、高湿以及寒冷的环境下,每天连续刺激2 h,连续刺激4 d,空白组不作处理。第4 d刺激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β、SOD、MD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各组小鼠肺组织TNF-α、IL-1β、MDA、SO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OD可在异常环境下代偿性增高,以降低肺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表明正邪交争理论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交争 中医基础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福建海洋社会官民力量的交争
4
作者 蓝达居 《海交史研究》 2003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一、帝国的海洋政治特征 明清时期对福建海洋的控制,是帝国海洋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的海洋政治受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交争 明廷 海禁 守御千户所 福建 力量
下载PDF
从正邪交争探析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易 王珂 郑里翔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394-1396,共3页
人体正邪斗争具有一般规律,正邪双方根据相对力量的强弱而不断发生着消长盛衰变化。本文总结了正邪交争产生人体的寒热征象,并详细论述了痞证的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为寒热交争处于相对平衡态。其病因为里... 人体正邪斗争具有一般规律,正邪双方根据相对力量的强弱而不断发生着消长盛衰变化。本文总结了正邪交争产生人体的寒热征象,并详细论述了痞证的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为寒热交争处于相对平衡态。其病因为里气亏虚,邪气内陷,正邪交争而得。正(人体生热抗邪)邪(寒邪入里)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而出现寒热共存之象,且病势不断迁延。同时得出了寒热共存于同一部位源于寒热正邪属性之不同的结论,归纳了寒热错杂的几种转归,其发生条件取决于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交争 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 病机 转归
下载PDF
娄多峰教授痹病发展机制--“邪正交争,虚因邪生,痹痿并见”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清 张华东 +3 位作者 陈锐 江梦瑶 梅晴晴 任赵洋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第4期44-45,48,共3页
“邪正交争,虚因邪生,‘不通’‘不荣’并见”是娄多峰教授提出的痹病病情发展机制之一,通过详述“邪正交争伤正气,虚因邪生邪致虚,不通、不荣互痹痿”机制,以“交争伤正,因邪致虚,痹痿互成”之说,丰富了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 “邪正交争,虚因邪生,‘不通’‘不荣’并见”是娄多峰教授提出的痹病病情发展机制之一,通过详述“邪正交争伤正气,虚因邪生邪致虚,不通、不荣互痹痿”机制,以“交争伤正,因邪致虚,痹痿互成”之说,丰富了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痹痿互成的中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邪正交争 虚因邪生 痹痿互成 娄多峰
下载PDF
从正邪交争角度探讨艾滋病相关呕吐病机及其分期论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宗德 毛宇湘 +2 位作者 刘启明 张立民 董瑞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645-1648,共4页
艾滋病是因机体感染艾滋病毒所致免疫缺陷的一种疾病,呕吐是其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以下简称艾滋病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艾滋病毒视为邪气,将机体的免疫功能视为正气,正邪交争贯穿艾滋病呕吐发生的全过程,根据正邪... 艾滋病是因机体感染艾滋病毒所致免疫缺陷的一种疾病,呕吐是其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以下简称艾滋病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艾滋病毒视为邪气,将机体的免疫功能视为正气,正邪交争贯穿艾滋病呕吐发生的全过程,根据正邪交争时双方力量消长的变化,将艾滋病呕吐分为早期(邪未盛、正未虚)、中期(邪渐盛、正已虚)、晚期(邪已盛、正已亏),在此过程中,邪气由弱变强,正气由强变弱。从正邪消长演变过程中对机体造成脏器损伤及病理产物的角度认识不同艾滋病分期的呕吐病机,认为艾滋病的早期、中期、晚期对应的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胆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肾虚弱证,并根据三期的基本病机及所处阶段正邪的特点,分别应用温胆汤加减、半夏泻心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呕吐 正邪交争 生活质量 胃气上逆 免疫缺陷
下载PDF
黄燕从正邪交争辨治中风思路 被引量:6
8
作者 乔利军 侯凌波 +2 位作者 张新春 招远祺 黄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830,共3页
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交争关系到中风先兆、中风急性发作及中风恢复的全过程。黄燕教授提出:中风先兆,邪气不甚亢盛,正气亦不甚虚弱,邪正相持,治疗以祛邪为主;中风急性发作,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邪... 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交争关系到中风先兆、中风急性发作及中风恢复的全过程。黄燕教授提出:中风先兆,邪气不甚亢盛,正气亦不甚虚弱,邪正相持,治疗以祛邪为主;中风急性发作,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邪盛正衰,治疗应祛邪兼扶正;中风恢复期,人体正气渐盛,邪气渐衰,正胜邪退,治疗以扶正固本为要,兼以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交争 中风 黄燕
原文传递
从“正邪交争”谈胡希恕论治伤寒的顺势思维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牧川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4-878,共5页
胡希恕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医家。文章通过对其强调的"正邪交争"概念的阐述,提炼出胡希恕论治伤寒中具有的顺势思维及其特征。"正邪交争"是古人对人体本能排除疾病过程的描述方式,是一组变化的证的集合。贯穿此过程... 胡希恕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医家。文章通过对其强调的"正邪交争"概念的阐述,提炼出胡希恕论治伤寒中具有的顺势思维及其特征。"正邪交争"是古人对人体本能排除疾病过程的描述方式,是一组变化的证的集合。贯穿此过程的是中人体排除疾病的"势"。"势"是病程中各个截面状态的证型依次排列而形成"正邪交争"集合的内在原因。胡希恕的顺势思维体现为论治伤寒中时时注重落实"正邪交争"的具体状态,强调熟悉和把握"正邪交争"过程中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势",而非进行主观推断。"势"的存在是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有重复性,并可通过对"证"的干预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希恕 正邪交争 顺势思维 伤寒
原文传递
从免疫紊乱角度探讨脓毒症与“阴阳交”的相关性
10
作者 靳敏燕 胡渊龙 +5 位作者 许一飞 侯超 刘影 阮梽珅 陈宪海 邱占军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250-1255,共6页
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临床的急危重症。免疫紊乱是其关键机制。近年来,中医药在脓毒症免疫调节方面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基于免疫紊乱这一现代微观机制,从病机认识、临床表现及传变脏腑三方面探讨了脓毒症与“阴阳交”的相关性,... 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临床的急危重症。免疫紊乱是其关键机制。近年来,中医药在脓毒症免疫调节方面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基于免疫紊乱这一现代微观机制,从病机认识、临床表现及传变脏腑三方面探讨了脓毒症与“阴阳交”的相关性,认为可将脓毒症归属于中医“阴阳交”的疾病范畴,并提出了“泻其热”“实其阴”的两大治疗原则,从疾病传变、正气虚实、病理产物的堆积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痰瘀等病理因素,且全程需固护胃气,慎用苦寒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阴阳 免疫紊乱 微观机制 正邪交争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11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伏邪托透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12
作者 袁宇莲 戴中 +5 位作者 白文 谭丽 王威 刘一颖 叶冠成 冯兴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对伏邪托透的不同病位与疾病状态,采取相应的诊治思路。本案中医治疗的创新点在于运用黄芪建中汤方证对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期出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形成痈肿疮疡时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紊乱状态。用药思路大体可分两类:一则通过益精填髓、健运中焦等治法滋养骨髓、扶助正气;一则通过辨证运用具有清解、辛散、托透功效的药物,将有形之邪从骨髓透散至肌表,形成痈肿疮疡,给邪以出路。如此可逐渐将邪气透尽,促进邪正交争,激活免疫系统,配合益精填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治法重建阴阳平衡,调畅气机,达到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频率,减少输血依赖的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腋窝脓肿 伏邪托透法 邪正交争 免疫
下载PDF
提倡辨病论治 力主微观辨证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77-378,共2页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做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做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这一定义,不仅对病因学、发病学及疾病特征、规律做了表述,而且也明确了病与证的关系.病与证的关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病为第一层次,证为第二层次.其次,病统领着证,证从属于病.最后,病名贯穿始终,证是某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辨证 辨病论治 中医证候规范 疾病概念 病因作用 正邪交争 阴阳失调 疾病特征
下载PDF
截断法在中医危重医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青 詹文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3-5,共3页
在危急重症的整个病程演进中,邪正交争形成虚虚实实的恶性因果转换链,自始至终地主导着其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就是抓住急症病程中的主导环节,即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运用扶正祛邪的方法,... 在危急重症的整个病程演进中,邪正交争形成虚虚实实的恶性因果转换链,自始至终地主导着其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就是抓住急症病程中的主导环节,即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运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截断其恶性因果转换链,从而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促使罹病机体尽快脱离危急状态,转向好转与康复。截断法对于促进中医急重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与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根据中医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笔者的临床研究,试就截断法的若干理论与方法问题加以探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法 中医急症学 雅正交争 病因
下载PDF
“瞑眩”病机探讨及病案举隅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俊波 张广中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瞑眩"又称"好转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生、复杂、多样且短暂,反应过后原有病症迅速减轻乃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使紊乱的各个系统经过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是邪有出路的反应,是人体达到阴平阳... "瞑眩"又称"好转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生、复杂、多样且短暂,反应过后原有病症迅速减轻乃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使紊乱的各个系统经过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是邪有出路的反应,是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过程,是疾病向愈的佳兆。探讨瞑眩的病机并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指出瞑眩的临床表现不止一端,临证时需仔细体会方可判断治疗中新出现的症状是病情加重,还是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疾病向愈的"瞑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狂 机理 瞑眩反应 战汗 正邪交争
下载PDF
论寒热往来 被引量:3
16
作者 庄泽澄 皋建利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87-388,共2页
寒热交作,谓之寒热往来,有发无定时和发有定时之分,均系正邪斗争的反映。目前中医学者多认为该症是半表半里证的热型。笔者认为既然该症是邪正斗争所致,就不局限于半表半里证。表证亦可见之,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之伤寒八... 寒热交作,谓之寒热往来,有发无定时和发有定时之分,均系正邪斗争的反映。目前中医学者多认为该症是半表半里证的热型。笔者认为既然该症是邪正斗争所致,就不局限于半表半里证。表证亦可见之,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之伤寒八九日,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均系邪气在表,正邪交争出现之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之寒热往来,除伤寒外,温病亦可见之,如薛生白论述的湿热证,邪阻膜原而寒热如疟者。里证寒热往来可见于邪毒内陷、悬饮及热入血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往来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正邪交争
下载PDF
《金匮要略》“痰饮”脉象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班光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1-831,833,共2页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为论治痰饮病的专篇,该篇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痰饮病的成因、主证、分类、证治及预后,可谓《金匮要略》中几个大篇之一,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以来,对本篇所涉及痰饮之脉象...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为论治痰饮病的专篇,该篇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痰饮病的成因、主证、分类、证治及预后,可谓《金匮要略》中几个大篇之一,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以来,对本篇所涉及痰饮之脉象一直在探索,尤其对教材把第13条"肺饮不弦"与第14条"其脉平也"之因均解释为"病尚轻浅"不能苟同,故通过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略有所得,陈述如下,以求正于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痰饮 弦脉 正邪交争
下载PDF
王夫之对宋代政治弊病的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官性根 《船山学刊》 2012年第1期9-13,共5页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宋朝所存在的急于求治、舍己求人、猜忌之法和上下交争四大政治弊病,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宋朝得位不正和边境压力很大,于是形成"急于求治"的政治弊病。由于"急于求治",便不知不觉地...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宋朝所存在的急于求治、舍己求人、猜忌之法和上下交争四大政治弊病,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宋朝得位不正和边境压力很大,于是形成"急于求治"的政治弊病。由于"急于求治",便不知不觉地掉入了"舍己求人"的泥潭之中。"舍己求人"的失败,是与"猜忌之法"密切相关的。在猜忌之法的阴影之下,宋朝君臣之间"上下交争"的政治局面就难以避免了。这些政治弊病是封建专制制度痼疾在宋代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外化表现,给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后世政治的健康发展而言,其精辟的论析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宋朝 急于求治 舍己求人 猜忌之法 上下交争
下载PDF
常见症状的辨治(三)
19
作者 哈孝贤 哈小博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年第8期40-41,共2页
发热(三) 前文介绍了外感发热实证期的几种证候类型及其治法方约。外感发热的病理基础,是人体正气与外邪交争的反应。当正气未衰,邪气方盛时,正邪交争剧烈,所反应的证候便是实证;正邪交争的结果,无论邪气已退未退,只要正气衰弱,
关键词 常见症状 辨治 外感发热 人体正气 证候类型 正邪交争 病理基础 反应
下载PDF
漫谈中医的病机学说(十)
20
作者 哈孝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年第6期26-27,共2页
2.虚实转化 虚闪正气不足,实因邪气过盛。但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交争,盛衰易位,从而导致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转化,如南实转虚,或由虚转实等。
关键词 病机学说 中医 正气不足 正邪交争 转化 虚实 疾病 邪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