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证据
1
作者 唐红梅 鲜海洋 +5 位作者 何宏平 李珊 何昭露 朱建喜 李琴 邓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62,共11页
成矿流体与含铁围岩反应可生成大量黄铁矿并伴随金的高效沉淀,然而含Au-As-S的多元流体交代含铁碳酸盐围岩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过程还有待揭示。本文运用水热实验模拟了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的成矿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 成矿流体与含铁围岩反应可生成大量黄铁矿并伴随金的高效沉淀,然而含Au-As-S的多元流体交代含铁碳酸盐围岩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过程还有待揭示。本文运用水热实验模拟了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的成矿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等方法表征了菱铁矿蚀变前后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含Au-As-S的多元热液流体交代菱铁矿可生成载金黄铁矿,且黄铁矿的平均颗粒尺寸受控于初始溶液的As浓度;当初始溶液As浓度从0升至100×10^(–6),黄铁矿的平均颗粒尺寸减小约56%;初始溶液As浓度越高,进入黄铁矿结构中的As则越多,也更有利于流体中的Au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所形成的载金黄铁矿的Au与As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存在As-Au耦合关系,与已报道的载金黄铁矿中的现象一致。该研究不仅深入剖析了菱铁矿在含Au-As-S的多元流体蚀变前后的矿物学演化特征,还有助于对载金黄铁矿中Au-As耦合关系成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交代反应 黄铁矿
下载PDF
矿物溶解再沉淀过程研究综述
2
作者 李富杰 齐有强 弓昊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已有研究证实,在低温、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溶解再沉淀过程相对于固体扩散是更高效的物质交换机制。本文回顾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20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矿物相(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矿物及氧化物、硫化物等)中主要鉴别结构特征、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及主要观测分析手段,系统总结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再沉淀过程 交代反应 成矿作用 矿物相 界面化学
下载PDF
新型无机抗菌材料:载铜蒙脱石及其抗菌机理讨论 被引量:55
3
作者 叶瑛 周玉航 +2 位作者 夏枚生 胡彩虹 凌洪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9-574,共6页
以内蒙赤峰蒙脱石为原料合成了载铜蒙脱石,它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faecalis均有很强的抑止和杀灭作用,其抗菌能力大大优于载铜沸石,蒙脱石在载铜反应后矿物表面带有剩余正电荷,它的抗菌能力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矿... 以内蒙赤峰蒙脱石为原料合成了载铜蒙脱石,它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faecalis均有很强的抑止和杀灭作用,其抗菌能力大大优于载铜沸石,蒙脱石在载铜反应后矿物表面带有剩余正电荷,它的抗菌能力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矿物对带相反电荷的细菌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是矿物释放出的铜离子对细茵的杀灭作用,这是载铜蒙脱石抗菌能力优于载铜沸石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载铜蒙脱石 交代反应 抗菌机理
下载PDF
翡翠中钠铬辉石后成合晶与成分变异环带机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亓利剑 郑曙 裴景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翡翠中钠铬辉石是在变质作用高峰期与硬玉同时形成的变晶矿物,还是钠长石交代铬铁矿所形成的产物?就此争议问题,主要采用岩相学和EPMA分析测试技术,重点对矿物做相、显微组构及微区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钠铬辉石主要是... 翡翠中钠铬辉石是在变质作用高峰期与硬玉同时形成的变晶矿物,还是钠长石交代铬铁矿所形成的产物?就此争议问题,主要采用岩相学和EPMA分析测试技术,重点对矿物做相、显微组构及微区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钠铬辉石主要是后成合晶形式取代或包绕翡翠中原生矿物铬铁矿,部分与硬玉相邻的铬铁矿经交代分解而形成销铬辉石+钙质钠铬辉石+钙铬榴石三层同心环状后成合晶域,并发育化学成分变异环带。由此显示了不平衡交代变质及应的多阶级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认为,变质作用高峰期后,铬铁矿与硬玉矿物粒间或晶内离子的扩散双交代与流体诊游交代的耦合作用,由剪切应力作用所致的晶粒破碎与晶内边缘份错密度的增大,是导致钠铬辉石等后成合晶及成分变异环带形成的主要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铬辉石 后成合晶 成分环带 交代变质反应
下载PDF
Towards the gemini catio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被引量:5
5
作者 Jianjun Zhang Yubin He +6 位作者 Xian Liang Xiaolin Ge Yuan Zhu Min Hu Zhengjin Yang Liang Wu Tongwen X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7期973-981,共9页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lkaline fuel cell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determin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utput power density and the long term stability. Recently,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gemini-cation sid...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lkaline fuel cell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determin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utput power density and the long term stability. Recently,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gemini-cation side chains exhibit superior ion conductivity due to their good nanophase separation. However, the costly and complicated synthesis limits their scaling up and commercialization.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 convenient synthetic procedure under mild conditions is well developed. A tertiary amine precursor is introduced onto the polymer by th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to avoid the conventional chloro/bromo-methylation. Followed by a simple Menshutkin reaction with 6- bromo-N,N,N-trimethylhexan-1-am inium bromide, the polym er electrolytes are obtained in a high yield. The resulting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high conductivity, good fuel cell performance and restricted swelling suggest the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in fuel cel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uel cell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nano-phase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