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培培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从生活实例出发,阐述了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三个概念,通过三个思维提升,详细介绍了分类法的使用,以及如何将分类的思想渗透到以后的学习中。
关键词 分类 分类标准 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下载PDF
T-GIS技术在交通发生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欣荣 徐婷 《交通标准化》 2007年第6期163-166,共4页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区域和城市运输系统进行预测和优化研究,它是交通GIS应用的重点领域。结合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利用T-GIS进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交通运输规划与GIS相结合的主要应用分支之一。以西安市为例...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区域和城市运输系统进行预测和优化研究,它是交通GIS应用的重点领域。结合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利用T-GIS进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交通运输规划与GIS相结合的主要应用分支之一。以西安市为例,在TRANSCAD环境下进行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的建模和预测,得到了直观、可靠的结果,可见T-GIS技术在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发生预测 交叉分类法 回归模型 TRANSCAD
下载PDF
开放的问题,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
3
作者 吴翀云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2X期27-28,共2页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特征,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要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离不开课前的预设,但是课前预设过分详细有悖于新课程理念,过分...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特征,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要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离不开课前的预设,但是课前预设过分详细有悖于新课程理念,过分精细的预设如同桎梏一样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一味地服从,服从教师、服从教材,精彩生成无从谈起。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不仅需要预设,而且需要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的预设,要为学生的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成性教学 化学课堂 教学活动 课前预设 动态生成性 交叉分类法 性活动 新课程 分散质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出行特性的家庭概率分布及出行产生预测研究
4
作者 张蕾 张平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36期8-10,共3页
应用聚类分析、交叉分类及概率论等理论方法对基于交通出行特性的家庭概率分布模型及出行产生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锦州市实际调查的家庭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初始家庭类别,然后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初始家庭类别进行聚类分析,用于... 应用聚类分析、交叉分类及概率论等理论方法对基于交通出行特性的家庭概率分布模型及出行产生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锦州市实际调查的家庭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初始家庭类别,然后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初始家庭类别进行聚类分析,用于家庭分布概率模型研究,减少了家庭样本的分类类型和研究不同类别家庭出行特性的工作量,避免了交叉分类法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家庭分布概率模型并用于预测交通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特性 家庭分布概率模型 聚类分析 交叉分类法 交通产生预测
下载PDF
浅谈分类法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美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5X期7-8,共2页
分类法是一种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它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法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 分类法是一种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它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法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无论是元素化合物本身的学习,还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重要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化合物 交叉分类法 中学化学 化学物质 从属关系 差异点 知识系统化 学习过程 非金属性 电子排
原文传递
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技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立 《高中数理化》 2016年第20期55-55,共1页
"问题"是教师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探究效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能结合目标展开,且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出问题,... "问题"是教师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探究效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能结合目标展开,且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才会更加有效.1关注学生差异性,有针对性提问在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提问技巧 化学课堂 目标展开 交叉分类法 易度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茫然不知所措 电解质溶液
下载PDF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7
作者 佐建英 《中学化学》 2016年第11期12-13,共2页
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名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如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出,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应由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学习的效果应由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效果决定,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应体现在学生个... 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名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如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出,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应由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学习的效果应由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效果决定,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应体现在学生个体对学习的需求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所以学生高效的学习依赖于高效的学习模式,如果教师能不失时机地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方法,就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理论 学习过程 学习模式 学习能力 发展效果 高效学习 元素化合物 机械记忆 特定要求 交叉分类法
下载PDF
小议必修1中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
8
作者 夏嵚崟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15年第11期45-47,1,共3页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一下子多了很多,学习时间也相对紧张起来。如必修1,涉及了实验、概念、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等众多知识,通常会在高一上学期学习完毕。不少同学因而不能适应,导致化学成绩的停滞或滑坡。解决的主要方...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一下子多了很多,学习时间也相对紧张起来。如必修1,涉及了实验、概念、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等众多知识,通常会在高一上学期学习完毕。不少同学因而不能适应,导致化学成绩的停滞或滑坡。解决的主要方法是有效理解记忆,顺利提取记忆,构建知识网络。一、绘制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建立起记忆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理解记忆 主干知识 学习时间 思维工具 发散性思维 自我构建 强氧化性 还原产物 交叉分类法
下载PDF
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及关联路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益成 张梅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1期158-167,共10页
[目的/意义]为避免个体落入信息茧房窠臼,对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关联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破茧”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意见确定影响信息茧房的16项因素及其直接影响关系,构建... [目的/意义]为避免个体落入信息茧房窠臼,对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关联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破茧”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意见确定影响信息茧房的16项因素及其直接影响关系,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关联路径,借助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进一步分析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同时验证解释结构模型的科学性。[结果/结论]网络用户信息茧房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包括6个层级,可划分为直接层、中间层和根源层3个层次。MICMAC分析得出影响用户信息茧房的自治簇、依赖簇和独立簇因素。两者在影响性质上具有统一性,表明构建的解释结构模型科学合理,据此从信息素养、意见领袖、社群影响、选择性心理和个性化信息需求5个方面提出突破信息茧房效应束缚的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网络用户 关联路径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的装配式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良峰 吴心悦 王周钰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知识资源在建筑企业内逐渐受到重视,知识转移成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为促进装配式建筑企业内知识转移,提升协同作业效率,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构建基于装配式建筑企业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并结合MICMAC补... 知识资源在建筑企业内逐渐受到重视,知识转移成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为促进装配式建筑企业内知识转移,提升协同作业效率,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构建基于装配式建筑企业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并结合MICMAC补充分析其驱动力-依赖性。结果显示,关键影响因素呈五级递阶结构;转移能力、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和员工间知识势差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客观稳定因素;转移意愿和企业组织结构为最底层因素,对整个结构系统有最强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企业 知识转移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TC 249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1
作者 ZHAO Shuting ZHONG Yanmei +3 位作者 HU Yuanzhang SUN Tao WU Chunjie WEN Chuanbiao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proposes to visually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standards sets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Technical Committe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O/TC 24... Objective This study proposes to visually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standards sets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Technical Committe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O/TC 249). The review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standards, which will exhibit the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economy, trade a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 ISO/TC 249 standards were searched on the ISO website, and their title, proposed time, current stage,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were obtained for further summarization. Gephi was utilized to portray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graph of the ISO/TC 249 standards subject.Results In ISO/TC 249, there were 116 standards, including 81 published standards and 35 developing standards by April 30, 2022. Two withdrawal standards were published after revision, which were not counted in the total standards.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standards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first standard was published in 2014, whose title was “Sterile acupuncture needles for single use”. Among these standards, 17.24%(20/116) standards were in review, 56.03%(65/116) in publication, 3.45%(4/116) in approval, 5.17%(6/116) in enquiry,3.45%(4/116) in committee, and 14.66%(17/116) in preparation, respectively. With 116 standards, most of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medicament, as it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ICS) showed the proportion reaching 49.54%. The network analysis data revealed that the top five most frequent words were “materials” “root” “requirements” “products” and “system”, after removing the noise data, such as prepositions,conjunctions, and pronouns. Additionally, the word “system” co-exists with the terms “computerized” “coding” “image” “tongue” and “analysis”;the word “requirement” co-exists with“manufacturing” “decoction” “process” and “materials”;whereas the word “devices” coexists with “pulse” “electric” “skin” and “measurement”.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d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lexity of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is also oriented to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to cultiv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talents of compound TCM. Multi-angle analysis, formul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standards, in line with industry need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of standards and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Technical Committe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O/TC249)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tandard subject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ICS)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下载PDF
加强学科思维培养 提升学习应变能力——以“物质的分类”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智慧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年第11X期46-47,共2页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思维方式。'物质的分类'是人...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思维方式。'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的内容,认真设计'物质的分类'对高中生进行无机化学物质性质的学习、形成并使用分类思想起到培养作用,通过教学设计加强学科思维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思维 应变能力 化合价 交叉分类法 学科思维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ISM和MICMAC方法集成的高铁行车事故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家旭 张景昱 +2 位作者 刘佩 颜珊珊 王铭铭 《综合运输》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探究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之间关联关系及层级结构,针对高铁行车历史事故数据,结合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改进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高铁路行车事故致因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并集成了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MICMAC),深入研究高... 为探究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之间关联关系及层级结构,针对高铁行车历史事故数据,结合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改进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高铁路行车事故致因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并集成了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MICMAC),深入研究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以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8项高铁行车事故致因因素间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关联关系,设备性能不良或故障、安全防护失效和异物侵限是高铁行车事故的直接影响因素,养护维修不到位、专业技能水平差以及应急处置失效等是中间因素,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严是行车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针对不同致因因素采取多元化改进管控措施,从而在根源上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行车事故 致因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