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锥对撞点火实验中的交叉束能量转移与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
1
作者 高凡 袁鹏 +6 位作者 黄浩彬 寇琦 贾青 远晓辉 张喆 张杰 郑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4-260,共7页
在直接驱动激光聚变研究中,激光辐照靶丸会激励起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交叉束能量传递(CBET)等过程,降低激光与靶丸的能量耦合效率以及激光辐照均匀性,导致靶丸内爆品质下降.本文使用一套基于光纤收集信号的背向散射诊断系统,诊断了双... 在直接驱动激光聚变研究中,激光辐照靶丸会激励起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交叉束能量传递(CBET)等过程,降低激光与靶丸的能量耦合效率以及激光辐照均匀性,导致靶丸内爆品质下降.本文使用一套基于光纤收集信号的背向散射诊断系统,诊断了双锥对撞点火(DCI)实验中波长在351 nm附近的时间分辨背向散射光谱.通过对比不同激光辐照条件下散射光谱的特征,结合光谱强度与入射激光能量以及激光偏振态的相关性分析,确认背向散射信号中包含了分别来自CBET和背向SBS过程的散射成分,确认镜像激光束之间的偏振夹角对CBE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前DCI实验中,在351 nm附近的背向反射率不高于3%,显著低于球对称辐照直接驱动中心点火方案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锥对撞点火方案 交叉束能量转移 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
下载PDF
基于光路追踪方法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欣 郝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路追踪方法并可在流体模拟程序中实现在线计算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CBET)耦合模型。借助由激光逆轫致吸收公式引入的泵浦激光功率密度在流体网格尺度上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可计算探针激光束中每根光线所携带的能量经... 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路追踪方法并可在流体模拟程序中实现在线计算的激光交叉束能量转移(CBET)耦合模型。借助由激光逆轫致吸收公式引入的泵浦激光功率密度在流体网格尺度上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可计算探针激光束中每根光线所携带的能量经过与泵浦激光场相互作用带来的损失(或增加),从而实现激光能量在束间的转移。反复迭代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由于激光束间能量转移与光线历史相关并且束间强耦合带来的方程求解困难。模型很容易推广到多束激光束两两能量交换的情形,也可用于研究逆轫致吸收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物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惯性约聚变 激光靶耦合 交叉束能量转移 几何光路追踪 在线耦合计算
下载PDF
电子—分子交叉束碰撞装置
3
作者 周守荣 李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5-477,共3页
设计建立了电子—分子交叉束碰撞装置,测量了电子束与N2分子束交叉碰撞产生的激发荧光光谱。
关键词 交叉束 碰撞 激发荧光 电子分子碰撞
下载PDF
Cl(2P)+D2→DCl+D反应中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交叉分子束研究
4
作者 谢雨润 王玉奉 +4 位作者 王威 汪涛 戴东旭 肖春雷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5-138,I0002,共5页
本文利用高分辨的里德堡态氘原子标识-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碰撞能为4.5∽6.5 kcal/mol范围内Cl(2P)[Cl(2P3/2)和Cl^*(2P1/2)]与D2的反应.虽然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2P1/2)+D2在波恩-奥本海默(B-O)近似下本应是禁阻的,但实验中观测... 本文利用高分辨的里德堡态氘原子标识-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碰撞能为4.5∽6.5 kcal/mol范围内Cl(2P)[Cl(2P3/2)和Cl^*(2P1/2)]与D2的反应.虽然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2P1/2)+D2在波恩-奥本海默(B-O)近似下本应是禁阻的,但实验中观测到了该反应的贡献.通过测量靠近后向的碰撞能相关的微分散射截面连线,发现低碰撞能下的产物主要来自于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随着碰撞能的提高,自旋轨道基态反应Cl+D2的反应性增加明显要比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D2更快,并且在高碰撞能下成为产物的主要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碰撞能下,Cl^*中自旋轨道激发态的额外能量,可以帮助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越过势垒;然而当碰撞能接近和高于反应势垒时,B-O近似允许的反应Cl+D2占主导地位.Cl/Cl^*+D2反应中B-O近似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同位素反应Cl/Cl^*+H2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轨道态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交叉束实验
下载PDF
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韦钊岚 李富明 +1 位作者 徐攀峰 韦宝琛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5例残留前抽屉试验阳性,前移0.5 cm;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 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解剖重建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过顶位重建,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准确地将股骨骨道置于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足迹内,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断裂 交叉韧带单解剖重建术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徐龙 龚铁军 王耀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3期28-29,33,共3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对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膝...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对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2000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体移植患者与异体移植患者治疗后Lysholm、Tegner、IKDC200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移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6±7.4)rain,术后3例出现膝关节积液,发生率为9.68%。患侧术膝活动度均〉135。;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优点是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未断裂韧带的功能,又可对部分柬损伤韧带进行重建,从而达到功能恢复完全、恢复时间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 关节镜 选择性重建
下载PDF
用交叉分子束研究O(^3P)与CF2=CFCl,CF2=CFBr,CF2=CH2的反应
7
作者 史济良 李方琳 +2 位作者 周士康 詹明生 邱元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2-426,共5页
本文报道在交叉分子束装置中,研究氧原子和CF2=CFCl,CF2=CFBr,CF2=CH2的反应,在O(^3p)与CF2=CFBr(或CF2=CFBr)反应中,首次观察到反应生成的CF2(^3B1)的发射光谱,而在O... 本文报道在交叉分子束装置中,研究氧原子和CF2=CFCl,CF2=CFBr,CF2=CH2的反应,在O(^3p)与CF2=CFBr(或CF2=CFBr)反应中,首次观察到反应生成的CF2(^3B1)的发射光谱,而在O与CF2=CH2反应中,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检测到CFH卡宾,确定了在此反应中CFH卡宾的生成,这一结果未见文献报道,并根据这些结果,分析和讨论了在这些反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子 化学发光 激光诱导荧光 卡宾
下载PDF
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治疗难修复的神经疾患临床与实验研究
8
作者 匡正达 姚建祥 +5 位作者 张新宇 高春华 康梦奎 李禾 李振 汪家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造成支配的效应器官功能障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11种术式, 治疗12类神经系统疾患及其并发症, 包括脊髓空洞症、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 目的: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造成支配的效应器官功能障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11种术式, 治疗12类神经系统疾患及其并发症, 包括脊髓空洞症、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腰骶神经根损伤、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等所引起的手足溃疡、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在损伤及修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功能和形态学检查。结果: 40处溃疡或骨髓炎中有30处愈合, 有效率为75%, 并且相应肌肉运动、皮肤感觉和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动物实验切断神经经过交叉吻合4周后可恢复正常的体感诱发电位, 并在原神经支配区皮肤神经末梢与其胞体之间形成新的通路。结论: 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后效应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交叉吻合 靶器官前 神经损伤 神经疾患
下载PDF
束源转动的交叉分子束装置及其在分子簇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秀岩 张晓光 +2 位作者 张家良 刘成山 楼南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94-501,共8页
本文报道的束源转动的交叉分子束装置有两个互相垂直交叉并且可同步绕一固定轴转动的脉冲束源,激光束可沿上述轴线方向与两束交叉.控测器是一四极质谱,它与散射中心的距离可以调节,探测方向固定不变与两个分子束在同一平面内并指向... 本文报道的束源转动的交叉分子束装置有两个互相垂直交叉并且可同步绕一固定轴转动的脉冲束源,激光束可沿上述轴线方向与两束交叉.控测器是一四极质谱,它与散射中心的距离可以调节,探测方向固定不变与两个分子束在同一平面内并指向散射中心.质谱产生的离子信号用高灵敏度的Daly系统接收.该设备将用于研究分子簇的形成和裂解.分子或分子簇的光解和两分子束的交叉散射过程.用这台设备我们测量了在CO2和NH3超声束中形成的各种Cluster的质谱图以及(CO2)nCluster束与Ar束的散射的角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转动 交叉分子装置 分子簇 动力学
下载PDF
平行与交叉双声束声场中的声化学反应研究
10
作者 张志强 刘岩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给描述超声空化效应动力学过程的Noltingk-Napprias方程增加了一个表征外界随机微扰的修正项,通过对这个方程的解发现,声场施加微扰后,可使空化的空化泡数量增加。在此理论基础上,设想采用交叉双声束声场实现对声场施加微扰。实验结果证... 给描述超声空化效应动力学过程的Noltingk-Napprias方程增加了一个表征外界随机微扰的修正项,通过对这个方程的解发现,声场施加微扰后,可使空化的空化泡数量增加。在此理论基础上,设想采用交叉双声束声场实现对声场施加微扰。实验结果证实,采用交叉双声束声场后声场中的声化学产额(分别以溶液pH值改变,电导率改变表征)较平行双声束声场增加约11%-13%不等。这一结果对于声化学反应器提高声化学产额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空化效应 Noltingk-Napprias方程 平行双声声场 交叉双声声场 声化学产额
下载PDF
用交叉分子束研究氟原子与反式 1,3-丁二烯分子的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全力 王秀岩 +3 位作者 沈关林 杨崇鑫 冉琴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改进型通用交叉分子束装置和脉冲直流放电产生脉冲氟原子束实验方法 ,研究了氟原子和 1,3 丁二烯分子的反应散射 .只有一个脱氢原子反应通道被观测到 ,没有观测到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断裂以及氟化氢分子的生成 .直接测量到反应产物... 利用改进型通用交叉分子束装置和脉冲直流放电产生脉冲氟原子束实验方法 ,研究了氟原子和 1,3 丁二烯分子的反应散射 .只有一个脱氢原子反应通道被观测到 ,没有观测到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断裂以及氟化氢分子的生成 .直接测量到反应产物的角度分布和飞行时间质谱 .通过把实验数据从实验室坐标系转化到质心坐标系 ,得到反应产物在不同质心角度下的平动能分布和角度分布 .从反应产物的三维速度分布 角度分布 通量图中 ,得出氟原子和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子 反式1 3-丁二烯 氟原子
下载PDF
高分辨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F+HD→HF+D 在碰撞能为8.19-18.98ka/mol的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文锐 肖春雷 +3 位作者 汪涛 戴东旭 王秀岩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21-528,I0003,共9页
运用高分辨的H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研究了F+HD→HF+D 反应在碰撞能为8.19-18.98kJ/mol的动力学过程.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在低碰撞能,DF产物主要为后向散射;随着碰撞能的增方¨侧向散射产物增强.... 运用高分辨的H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研究了F+HD→HF+D 反应在碰撞能为8.19-18.98kJ/mol的动力学过程.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在低碰撞能,DF产物主要为后向散射;随着碰撞能的增方¨侧向散射产物增强.除了后向和侧向散射产物,还首次观察到了该反应中的DF(v'=4)前向散射产物.随着碰撞能的增加,DF(v=4)前向散射产物逐渐增强.分析了总能量在产物振动、转动和平动中的分配随碰撞能以及散射角的变化;获得了DF产物的振动分支比随碰撞能的变化关系.同时也对DF(v’=4)前向散射产物的动力学起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D→HF+D 交叉分子 里德堡标记
下载PDF
高分辨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F+HD→HF+D 在碰撞能为5.43-18.73ka/mol的反应
13
作者 董文锐 肖春雷 +3 位作者 汪涛 戴东旭 王秀岩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7-514,I0003,共9页
运用高分辨的H/D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研究了F+HD→HF+D 反应在5.43-8.73kJ/mol十个碰撞能下的动力学过程.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HF(v1=2)前向产物的强度随着碰撞能的增大而降低,表明随着碰撞能的增大... 运用高分辨的H/D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谱方法,研究了F+HD→HF+D 反应在5.43-8.73kJ/mol十个碰撞能下的动力学过程.获取了产物振转态分辨的微分截面.HF(v1=2)前向产物的强度随着碰撞能的增大而降低,表明随着碰撞能的增大共振贡献减弱.当碰撞能高于HF(v1=3)产物的阈值能量时,观察到了该产物的前向散射峰.分析了总能量在产物振动、转动和平动中的分配以及HF产物的振动分支比随碰撞能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D→HF+D 交叉分子 里德堡标记 反应共振
下载PDF
H+HD→H2+D反应的高分辨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英文)
14
作者 桑继伟 袁道福 +6 位作者 陈文韬 俞盛锐 罗畅 王思雯 汪涛 杨学明 王兴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3-128,I0003,共7页
本文利用交叉分子束方法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对H+HD→H2+D反应在1.17 eV碰撞能下的态-态反应动力学开展了高分辨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真空紫外+紫外)近阈值激光电离方式对反应中的D原子产物进行探测,获得了高角度分辨和高能量分... 本文利用交叉分子束方法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对H+HD→H2+D反应在1.17 eV碰撞能下的态-态反应动力学开展了高分辨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真空紫外+紫外)近阈值激光电离方式对反应中的D原子产物进行探测,获得了高角度分辨和高能量分辨的产物离子速度影像,进而精确获得了反应的态-态微分截面.实验观测到了H2(v'=0,j'=1)和H2(v'=0,j'=3)振转产物角分布中与散射过程的干涉效应相联系的前向散射振荡.这一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化学反应微分截面的精确测量在气相态-态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子 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 阈值电离 态-态反应微分截面 散射振荡
下载PDF
交叉分子束方法研究H+CH4和H+CD4反应:CH3/CD3的振动激发态产物通道
15
作者 陈文韬 俞盛锐 +10 位作者 袁道福 谢婷 杨家岳 王思雯 罗畅 谭玉欣 缪月 张未卿 吴国荣 杨学明 王兴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09-613,I0001,共6页
本文利用时间切片离子成像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H+CH4/CD4-H2/HD+CH3/CD3这一反应.通过(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探测了产物CH3/CD3的影像,从中发现该反应在0.72和1.06eV碰撞能下,除了基态产物外,还生成了激发态产物... 本文利用时间切片离子成像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H+CH4/CD4-H2/HD+CH3/CD3这一反应.通过(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探测了产物CH3/CD3的影像,从中发现该反应在0.72和1.06eV碰撞能下,除了基态产物外,还生成了激发态产物.这一现象并未在前人的实验中观测到.由激发态产物的图像可知,随着碰撞能的增大,产物的角分布逐渐从后向往侧向转移.通过对比产物CH3/CD3的基态与激发态的角分布,可知振动激发态产物更倾向于分布在侧向.由于散射产物的角分布主要受反应碰撞参数的影响,这一实验结果意味着碰撞参数对振动激发态产物通道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速度成像 交叉分子 角分布 振动激发态
下载PDF
交叉分子束研究氟原子与1,2-丁二烯反应动力学
16
作者 肖得发 沈关林 +1 位作者 王秀岩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21-625,745,共6页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氟原子与1,2-丁二烯的反应,观测到了C4H5F+H反应通道,测量产物C4H5F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氟原子束方向,产物C4...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氟原子与1,2-丁二烯的反应,观测到了C4H5F+H反应通道,测量产物C4H5F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氟原子束方向,产物C4H5F主要是后向散射,同时也有大量的前向散射,这表明反应通道主要通过长寿命的络合物形成机理进行的,同时也伴有直接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原子 1 2-丁二烯 SN2机理 通用型交叉分子
下载PDF
交叉分子束研究氯原子与硅烷的反应动力学
17
作者 肖重发 沈关林 +1 位作者 王秀岩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7,I0003,共5页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氯原子与硅烷的反应,观测NSiH3Cl+H通道.测量到产物SiH3Cl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氯原子束方向,产物SiH3Cl主要是后向...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氯原子与硅烷的反应,观测NSiH3Cl+H通道.测量到产物SiH3Cl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氯原子束方向,产物SiH3Cl主要是后向散射,说明这个通道主要是通过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原子 砖烷 SN2机理 通用型交叉分了
下载PDF
以(真空紫外光+紫外光)-共振加强式多光子游离法侦测交叉分子束之甲基生成物(英文)
18
作者 郑伟良 徐维成 +1 位作者 周金刚 刘国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用 (真空紫外光 +紫外光 ) 共振加强式多光子游离法侦测甲基自由基 .为证明此法之灵敏度 ,实验用交叉分子束反应F +CH4 (CD4 )→HF(DF) +CH3(CD3) ,其绝对灵敏度可达 10 7/cm3.由所得之光谱 ,更精确地得到两个里德堡态 3d2 E″及 3d2
关键词 真空紫外光 紫外光 交叉分子 四波混频 共振加强式多光子游离法 里德堡态 甲基 自由基 甲烷 取代反应 卤代烃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超高碰撞能23.84kJ/mol下反应F+D2→DF+D的交叉分子束研究(英文)
19
作者 王黑龙 苏抒 +5 位作者 俞盛锐 车丽 吴国荣 袁开军 杨学明 Timothy K·Minto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51-156,I0003,共7页
本文搭建了一套新的实验设备,首次将氢原子里德堡态标记的飞行时间谱技术与激光爆破束源技术相结合,进行超高碰撞能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初步进行了F+D2→DF+D在超高碰撞能23.84 kJ/mol下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应用了两种类型束源:一... 本文搭建了一套新的实验设备,首次将氢原子里德堡态标记的飞行时间谱技术与激光爆破束源技术相结合,进行超高碰撞能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初步进行了F+D2→DF+D在超高碰撞能23.84 kJ/mol下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应用了两种类型束源:一类是通过激光爆破过程产生的高能F原子束源,另一类是通过液氮冷却脉冲阀而产生的D2束源.实验中探测了反应产物振动态分辨的微分散射截面.结果显示,大部分反应产物DF主要呈现侧向和后向散射分布,而产物DF(v'=4)则主要分布在前向.对前向散射产物DF(v'=4)的动力学来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子 超高碰撞能 里德堡标记 激光爆破
下载PDF
交叉分子束-离子速度成像仪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20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8年第4期32-32,共1页
由大连化物所杨学明研究员主持研制的“交叉分子束-离子速度成像仪”项目通过了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所丁大军教授等6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杨学明研究员的工作报告与测试专家组的测试报告,查... 由大连化物所杨学明研究员主持研制的“交叉分子束-离子速度成像仪”项目通过了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所丁大军教授等6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杨学明研究员的工作报告与测试专家组的测试报告,查看了有关资料和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子 研制项目 成像仪 速度 离子 原子分子物理 测试报告 大连化物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