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交叉波束的降维双基杂波抑制技术
1
作者 程宇峰 李勇 +2 位作者 陈峰峰 邓晓波 程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针对机载双基雷达杂波非平稳性导致传统杂波抑制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对机载双基杂波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种典型作战场景下的双基杂波特性。为降低STAP算法的计算量,提出一种三维交叉波束杂波抑制算法。该算法采用变换矩阵将空... 针对机载双基雷达杂波非平稳性导致传统杂波抑制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对机载双基杂波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种典型作战场景下的双基杂波特性。为降低STAP算法的计算量,提出一种三维交叉波束杂波抑制算法。该算法采用变换矩阵将空时二维数据转换为方位-俯仰-多普勒三维数据,剔除辅助波束杂波数据,只保留对双基杂波抑制起主要作用的主波束杂波数据,形成三维交叉波束进行局部自适应杂波抑制,在大幅降低算法计算量与训练样本需求量的同时尽量保证杂波抑制性能不下降。通过分析多种算法在典型作战场景下的杂波抑制效果与计算量,验证了所提算法有效性。所提算法在机载双基以及非平稳杂波抑制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杂波 杂波抑制 三维交叉波束 降维算法
下载PDF
交叉波束相干功率合成交叉角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秋菊 黄文建 +1 位作者 姜秋喜 曾芳玲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3,448,共6页
从稀疏阵列相干信号功率合成的概念及原理出发,推导分析了两点源交叉波束下波束之间交叉角度与目标点合成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了波束交叉角对有效功率点分布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在多点源与目标点等距、各点源频率相同和极化方... 从稀疏阵列相干信号功率合成的概念及原理出发,推导分析了两点源交叉波束下波束之间交叉角度与目标点合成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了波束交叉角对有效功率点分布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在多点源与目标点等距、各点源频率相同和极化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目标点合成效率与空间中各点源之间的夹角有关,交叉角度越接近垂直,目标点合成效率越低。当波束交叉时,有效功率点之间的间距与波束交叉角度有关,交叉角度越接近垂直,有效功率点之间的间距越小,有效功率点分布越密集。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多点源稀疏阵列空间功率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阵列 交叉波束 空间功率合成 合成效率
下载PDF
一种宽频带比幅测向交叉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曲卫 裴世兵 贾鑫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5-68,共4页
简要介绍了比幅测向基本原理,并分析目前2种交叉波束的形成方法;结合2种交叉波束形成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适合宽频带比幅测向且用移相器和3dB定向耦合器移相来形成交叉波束的方法;根据工作中心频率设计天线间距和移相器移相大... 简要介绍了比幅测向基本原理,并分析目前2种交叉波束的形成方法;结合2种交叉波束形成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适合宽频带比幅测向且用移相器和3dB定向耦合器移相来形成交叉波束的方法;根据工作中心频率设计天线间距和移相器移相大小,并利用3dB定向耦合器将交叉波束的交叉点保持在某个固定电平附近;同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幅测向 交叉波束 移相器 定向耦合器
下载PDF
多点源交叉波束干涉效应特征分析
4
作者 曾芳玲 刘奇博 宋长宝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介绍多点源交叉波束通过干涉效应实现交汇空间功率合成的基本原理,根据空间功率合成机理,建立对功率合成效率、同相叠加点间距的计算机仿真,完成多点源交叉波束干涉效应特征分析,以此作为多点源交叉波束空间功率合成的评估依据。
关键词 多点源稀疏分布 交叉波束 空间功率合成 合成效率
下载PDF
天线交叉波束指向误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益民 《电子对抗技术》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讨论形成左、右交叉波束宽带天线阵的设计,运用泰勒级数展开对微波网络幅相不平衡引入的天线交叉波束指向误差进行分析计算,并用一组试验数据验证了分析计算的正确性。
关键词 宽带天线阵 交叉波束 波束指出误差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一种QPSO的地下浅层震源定位方法
6
作者 贺铭 苏新彦 李剑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年第1期215-219,共5页
在一些传统的震源定位算法中,震源优化时对初始震源解的要求比较高,依赖性较大,且搜索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在群波混叠严重,频谱成分复杂的大区域范围内进行震源定位寻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的地下浅层... 在一些传统的震源定位算法中,震源优化时对初始震源解的要求比较高,依赖性较大,且搜索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在群波混叠严重,频谱成分复杂的大区域范围内进行震源定位寻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的地下浅层震源定位方法,并通过仿真实现了该算法,评估了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100 m×–40 m范围内,基于QPSO的浅层单目标震源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基于粒子群的震源定位算法,定位精度可达0.324 m,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震源 单目标 震源定位 波束交叉定位 QPSO
下载PDF
Crossed Beam Experiment on the Validity of 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 in Cl(2P)+D2→DCl+D Reaction
7
作者 Yu-run Xie Yu-feng Wang +4 位作者 Wei Wang Tao Wang Dong-xu Dai Chun-lei Xiao Xue-ming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5-138,I0002,共5页
The reaction of chlorine atom Cl(2P)(Cl(2P3/2)and Cl^*(2P1/2))with D2 was investigated at collision energy from 4.5 kcal/mol to 6.5 kcal/mol with a high-resolution crossed molecular beam apparatus using the technique ... The reaction of chlorine atom Cl(2P)(Cl(2P3/2)and Cl^*(2P1/2))with D2 was investigated at collision energy from 4.5 kcal/mol to 6.5 kcal/mol with a high-resolution crossed molecular beam apparatus using the technique of D-atom Rydberg tagging detection.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spin-orbit excited reaction Cl^*(2P1/2)+D2,which is prohibited by Born-Oppenheimer(BO)approximation,was observed.Collision-energy dependence of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DCSs)near the backward scattering direction was measured.The BOforbidden reaction Cl^*+D2 was found to be dominant at lower collision energy.As collision energy increases,reactivity of BO-allowed reaction Cl+D2 increase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BO-forbidden reaction and becomes dominant at higher collision energy.Our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al energy of spin-orbit excitation in Cl^*facilitates BO-forbidden reaction to pass through the barrier at lower collision energy,while BO approximation is still valid at collision energy near and above the reaction barrier.This tendency of reactivity of Cl/Cl^*+D2 is similar to the isotopic reaction of Cl/Cl^*+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orbit state 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 Crossed beam experi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