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交叉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鲲 李一凡 +4 位作者 王奕 于荣华 张向阳 朱晓东 徐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22,共8页
目的·对比交叉穿刺技术与传统穿刺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交叉穿刺技术与传统穿刺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交叉穿刺组和传统穿刺组,每组70例。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总体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并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穿刺组对比,交叉穿刺组患者的楔形角在术后6、12个月降低(均P=0.000),而前缘高度增加(P=0.012,P=0.000)。在随访中,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穿刺组对比,交叉穿刺组患者的优、良等级(奥多姆标准)占比较高(P=0.000,P=0.003),椎体塌陷、后凸畸形及椎管狭窄的发生率较低(P=0.000,P=0.002,P=0.031)。结论·交叉穿刺术后6、12个月,患者的楔形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随访变化相比传统穿刺技术变化更小,即更为稳定,椎体塌陷发生率更低,总体疗效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穿刺 椎体成形术 椎体塌陷 楔形角
下载PDF
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Kümmell病疗效分析
2
作者 薛景才 张芸 +4 位作者 李志超 高观 姜强 王文波 王磊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29-31,35,共4页
目的对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I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48例Kümmell患者(56个椎体),采用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一侧穿刺指向椎体内裂隙,一侧指向附近松质骨。观察患者手术... 目的对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I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48例Kümmell患者(56个椎体),采用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一侧穿刺指向椎体内裂隙,一侧指向附近松质骨。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24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全脊柱侧位片测量骨折椎体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术中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2例为椎体前方渗漏,3例为邻近椎间隙渗漏);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处理后好转。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均有显著改善,未发现骨水泥松动或移位。患者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VAS评分和ODI指数、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经皮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Kümmell患者,可降低骨水泥渗漏及移位或松动的风险,且水泥分布范围更广、更加立体,骨折椎体稳定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双侧交叉穿刺 骨水泥锚定
下载PDF
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肖善文 潘式新 +1 位作者 李泉 李国栋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期33-35,83,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叉穿刺组(64例... 目的:分析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交叉穿刺组(64例)和常规穿刺组(63例)。两组患者均行PVP手术治疗,常规穿刺组进行常规穿刺,交叉穿刺组进行双侧交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观察骨水泥渗漏及弥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Cobb角。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交叉穿刺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叉穿刺组骨水泥弥散情况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叉穿刺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交叉穿刺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常规穿刺组,椎体Cobb角小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交叉穿刺技术在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维持椎体高度和椎体Cobb角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交叉穿刺技术
下载PDF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帅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侧穿刺入路PV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15 d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术前、术后4周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
下载PDF
三枚螺纹钉经皮穿刺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5
作者 龙大海 曾祥嘉 +2 位作者 钟喜红 范海泉 程劲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螺纹钉 经皮穿刺交叉固定 治疗
下载PDF
经皮骨穿针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新鲜下颌骨骨折6例
6
作者 辛志顺 樊京林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外固定器加压固定 新鲜下颌骨骨折 手术方法 经皮交叉穿刺 克氏针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0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戴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手法复位经皮穿刺交叉固定 手术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皮昌军 曾波 +7 位作者 谢金岑 文飞 王德华 杨伟 王欢 谢继勇 谭响 阚玉华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使用PVP治疗的Ⅰ、Ⅱ期Kummell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22例)和传统组(18例)。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2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使用PVP治疗的Ⅰ、Ⅱ期Kummell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22例)和传统组(18例)。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腰背部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腰背部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及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注入骨水泥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1年椎体前缘高度增加(P<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部VAS及ODI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由于Kummell病病理基础的特殊性,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不同穿刺技术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并提升生活质量,但改良穿刺骨水泥锚定PVP治疗Kummell病注入的骨水泥量较传统穿刺明显增加,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维持较传统穿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穿刺 锚定 椎体成形术 Kummell病
下载PDF
脂肪移植改善中面部年轻化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谢振龙 梁晓光 +4 位作者 毕建军 董立鹏 滑玮 时建静 殷明英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6期521-522,共2页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恢复中面部年轻化外观的作用。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威海董立鹏医疗美容诊所整形美容科收集中面部老化患者92例,女71例,男21例;年龄28~47岁,平均40.8岁。应用FAMI技术和矢量交叉穿刺技术进行中面部脂肪移植,通过表...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恢复中面部年轻化外观的作用。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威海董立鹏医疗美容诊所整形美容科收集中面部老化患者92例,女71例,男21例;年龄28~47岁,平均40.8岁。应用FAMI技术和矢量交叉穿刺技术进行中面部脂肪移植,通过表浅脂肪垫的修饰改善中面部轮廓。92例术后无明显疼痛感,肿胀在术后3周左右明显消退。随访76例,移植1次效果良好54例,占71.1%;较好17例,占22.3%;一般5例,占6.6%;其中有15例效果为较好和一般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2次填充,4例行3次填充,术后效果评价良好率提升至87.3%。中面部脂肪移植在部分老化患者中可达到较好的年轻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年轻化 矢量交叉穿刺技术 中面部 表情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