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能级Tripod-型原子系统中量子相干导致的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
1
作者 校金涛 韩燕旭 王海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2,共5页
计算了四能级Tripod-型原子系统中探针光极化率随其频率失谐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触发光作用于该系统的一个共振跃迁能级时,可使探针光的吸收和色散在其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EIT)窗口(由耦合光产... 计算了四能级Tripod-型原子系统中探针光极化率随其频率失谐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触发光作用于该系统的一个共振跃迁能级时,可使探针光的吸收和色散在其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EIT)窗口(由耦合光产生)处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触发光Rabi频率的增加,探针光在EIT窗口的吸收显著降低,色散显著增加。这种由触发光引起的探针光极化率的变化对应着三阶Kerr非线性光学效应,这一效应在偏振量子相位门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od-型原子系统 电磁感应透明 三阶kerr非线性光学效应
下载PDF
R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增强的交叉Kerr非线性
2
作者 严祥安 刘汉臣 王秋萍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5,共6页
在理论上研究了R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采用微扰理论和密度矩阵方法导出三阶极化率实部随外加的相干耦合场强度和原子两基态间的无辐射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双光子Raman共振处,通过减小原子两基态间的... 在理论上研究了R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采用微扰理论和密度矩阵方法导出三阶极化率实部随外加的相干耦合场强度和原子两基态间的无辐射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双光子Raman共振处,通过减小原子两基态间的无辐射衰减系数和提高外加的相干耦合场的强度,可以获得无吸收增强的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该研究结果在全光学开关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电磁感应透明 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热致非线性效应的类Kerr效应近似 被引量:2
3
作者 陆宏 徐建东 +1 位作者 李淳飞 洪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论证了在一定近似条件下,热致非线性效应是一种类Kerr效应,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了在热致非线性效应作用下,在光学非线性介质中可以激发出空间光孤子。
关键词 热致非线性效应 kerr效应 非线性光学
下载PDF
Kerr效应对非线性Jaynes-Cummings模型场熵和缠结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燕霞 郝东山 汪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Phoenix和Knight提出的量子熵理论 ,用量子熵作为缠结程度的量度 ,研究了附加克尔介质依赖强度耦合Jaynes Cummings模型场熵演化的动力学特性和原子 场的缠结特性 ,详细地讨论了克尔效应及初始相干光场的强弱对场熵演化特性和原子 场... Phoenix和Knight提出的量子熵理论 ,用量子熵作为缠结程度的量度 ,研究了附加克尔介质依赖强度耦合Jaynes Cummings模型场熵演化的动力学特性和原子 场的缠结特性 ,详细地讨论了克尔效应及初始相干光场的强弱对场熵演化特性和原子 场缠结特性的影响 ,并与原子反转特性相比较 结果表明 :在初始相干光场较弱时 ( n =1 0 ) ,克尔介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破坏了场熵演化的周期性 ,原子 场不再周期消缠结 但在初始相干光场较强时 ( n =5 0 ) ,克尔介质非线性相互作用只是使场熵演化的周期性减弱 ,场熵的演化仍近似地有周期性 ,原子 场仍周期消缠结 ,克尔效应越强 ,周期越小 当克尔介质与光场强耦合相互作用时 ( χ/g =5 ) ,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结 kerr效应 场熵 依赖强度耦合J-C模型 量子光学 量子熵 非线性JAYNES-CUMMINGS模型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交叉设计等级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卫中 杨晓虹 +1 位作者 陈朝琼 杨翔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Z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交叉试验等级资料中的应用,为临床试验交叉设计资料的正确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SAS软件包的NLMIXED过程拟合模型,并以某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临床试验资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获得了各参数及其标准误... 目的探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交叉试验等级资料中的应用,为临床试验交叉设计资料的正确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SAS软件包的NLMIXED过程拟合模型,并以某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临床试验资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获得了各参数及其标准误的估计值,并可以对各因素进行直观的解释。结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仅可以纳入随机效应,并可以根据需要纳入如中心、年龄、性别、基线值等协变量进行分析,同时对缺失数据处理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是处理交叉设计中等级资料的有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交叉设计 等级资料
下载PDF
拉曼共振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的有效交叉Kerr非线性
6
作者 王利强 查新未 李永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0,共4页
提出了利用四能级原子系统与三个电磁场相互作用获取有效交叉Kerr非线性的方案.应用微扰理论和密度矩阵方法,得到了三阶极化率与外加电磁场失谐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弱探测场的失谐量达到拉曼共振时,可以获得一个大的交叉Kerr... 提出了利用四能级原子系统与三个电磁场相互作用获取有效交叉Kerr非线性的方案.应用微扰理论和密度矩阵方法,得到了三阶极化率与外加电磁场失谐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弱探测场的失谐量达到拉曼共振时,可以获得一个大的交叉Kerr非线性磁化率,且自Kerr非线性极化率和线性极化率为零.证明了在具有拉曼共振的四能级原子系统中获得无吸收有效交叉Kerr非线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三阶极化率 交叉kerr非线性 拉曼共振
下载PDF
用弱交叉Kerr非线性实现光子极化纠缠Bell态的完全区分
7
作者 章礼华 刘万芳 +1 位作者 杨名 曹卓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0,共4页
基于相干态和信号位的光子数态与弱交叉Kerr非线性相互作用后,会在相干态上产生相位变化,并结合极化分束器构造了一个奇偶校验测量装置.用零差探测器对相干态的相位变化进行测量,实现对Bell态的非破坏区分.再利用控制非门和斜置的极化... 基于相干态和信号位的光子数态与弱交叉Kerr非线性相互作用后,会在相干态上产生相位变化,并结合极化分束器构造了一个奇偶校验测量装置.用零差探测器对相干态的相位变化进行测量,实现对Bell态的非破坏区分.再利用控制非门和斜置的极化分束器对两信号位光子进行控制非操作和单光子测量,完成对四个Bell态的完全区分.用到的弱交叉Kerr非线性增加了区分方案在实验上实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态区分 交叉kerr非线性 奇偶校验 控制非门
下载PDF
铷原子蒸汽中原子相干性导致的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海 常宏 +3 位作者 姚景芹 谢常德 彭堃墀 XIAO Min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B09期7-7,共1页
关键词 铷原子蒸汽 原子相干性 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 电磁感应透明 三能级原子 量子光学
下载PDF
四能级原子系统中量子相干增强的Kerr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云 王海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应用密度矩阵方程计算了四能级原子系统中三阶非线性极化率随信号光和探针光频率失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量子干涉对信号光强度的敏感性,使四能级原子介质的交叉Kerr非线性作用大大增强,与三能级系统相比,四能级原子介质的Kerr非... 应用密度矩阵方程计算了四能级原子系统中三阶非线性极化率随信号光和探针光频率失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量子干涉对信号光强度的敏感性,使四能级原子介质的交叉Kerr非线性作用大大增强,与三能级系统相比,四能级原子介质的Kerr非线性系数可增强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相干效应 EIT kerr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原子消相干对四能级EIT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10
作者 张春红 杨旭东 +1 位作者 李淑静 王海 《量子光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文章在理论上研究了原子消相干速率对Rb原子四能级Tripod系统中EIT增强的交叉Kerr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随着原子消相干速率的减小而增大。当两基态之间消相干速率γ1从2.5 MHz减小到0.2 MHz时,交叉Kerr非线性折射... 文章在理论上研究了原子消相干速率对Rb原子四能级Tripod系统中EIT增强的交叉Kerr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随着原子消相干速率的减小而增大。当两基态之间消相干速率γ1从2.5 MHz减小到0.2 MHz时,交叉Kerr非线性折射率可增强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od型原子系统 交叉kerr非线性效应 原子消相干速率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效应的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栩 曾庆济 +1 位作者 杨旭东 刘逢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4-538,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波长路由的智能光网络中选择路由与波长分配 (RWA)过程中如何考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在简要分析了考虑非线性效应影响的必要性后 ,以交叉相位调制为例推导出了一种简单的计算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光功率代价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 本文研究了在波长路由的智能光网络中选择路由与波长分配 (RWA)过程中如何考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在简要分析了考虑非线性效应影响的必要性后 ,以交叉相位调制为例推导出了一种简单的计算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光功率代价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如何将其引入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中 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效应确实对RWA的优化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程度与物理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波长路由 智能光网络 波长分配 算法 光服务质量 交叉相位调制
下载PDF
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印平 郭淑琴 鲍卫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在波分复用(WDM)光传输系统中,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等非线性效应严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在考虑系统群速度色散的情况下,利用光通信仿真软件OptiSystem对信道间隔为0.8 nm的4×10,8×10,16×10,32×10 G... 在波分复用(WDM)光传输系统中,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等非线性效应严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在考虑系统群速度色散的情况下,利用光通信仿真软件OptiSystem对信道间隔为0.8 nm的4×10,8×10,16×10,32×10 Gb/s的四种WDM系统中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等非线性效应对传输系统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WDM传输性能的自相位调制(SPM)和交叉相位调制(XPM),并讨论了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入纤功率对自相位调制(SPM)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交叉相位调制(XPM)相比自相位调制(SPM)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较大,适当选择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入纤功率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系统 非线性效应 自相位调制 交叉相位调制 Q值
下载PDF
DWDM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和串扰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廷根 何勤 +1 位作者 谭锡林 方云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47,共4页
本文在线性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具有非线性效应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建立和求解任意信号通过具有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XPM)效应、群速色散(GVD)、受激拉曼散射效应(SRS)的信道时的传播特性方程,依据一定的系统条件,得... 本文在线性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具有非线性效应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建立和求解任意信号通过具有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XPM)效应、群速色散(GVD)、受激拉曼散射效应(SRS)的信道时的传播特性方程,依据一定的系统条件,得到更加全面的理论结果。重点讨论了N信道受激拉曼散射和交叉相位调制非线性效应对光信号引起的串扰分析。并指出减小这种串扰的方法,有些结论与其他文献报导的实验分析结果和数值解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DM系统 非线性效应 串扰 受激拉曼散射 交叉相位调制 波分复用 光纤通信
下载PDF
强色散控制光传输系统中的信道内非线性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炬 毛宇 +2 位作者 吕辉 张利娜 杨祥林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4-589,共6页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处理,推导了准线性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方程,研究了强色散补偿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和信道内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分析了这些非线性效应所致脉冲对称扰动、定时抖动和振幅抖动的规律,并...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处理,推导了准线性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方程,研究了强色散补偿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和信道内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分析了这些非线性效应所致脉冲对称扰动、定时抖动和振幅抖动的规律,并通过仿真实现了强色散控制系统中的稳定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色散控制 线性脉冲 信道 交叉相位调制 四波混频 光传输系统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高速准线性光传输系统非线性效应的仿真研究
15
作者 陈旭 蔡炬 周维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2-626,共5页
推导了高速准线性光传输系统中信道内四波混频、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方程,并根据方程进行计算机建模,从而实现高速准线性光传输系统的数值模拟。最后通过搭建仿真传输链路,比较了准分布式色散补偿方案和集总色散补偿方案的优... 推导了高速准线性光传输系统中信道内四波混频、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方程,并根据方程进行计算机建模,从而实现高速准线性光传输系统的数值模拟。最后通过搭建仿真传输链路,比较了准分布式色散补偿方案和集总色散补偿方案的优劣,并对不同速率的准线性光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各非线性相互作用随速率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准线性 仿真 非线性效应 信道内四波混频 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
下载PDF
光纤SPM和XPM非线性效应对16×10 Gbit/s系统的影响
16
作者 吴强 余重秀 +3 位作者 林明 王天竹 郑文潇 王传林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39,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 1 6× 1 0 Gbit/s高速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效应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G.6 5 2光纤中存在的 SPM和 XPM非线性效应使得系统误码率随入纤光功率的增大呈现多级变化 ;入纤光功率的取值范围应为 9d Bm≤ P...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 1 6× 1 0 Gbit/s高速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效应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G.6 5 2光纤中存在的 SPM和 XPM非线性效应使得系统误码率随入纤光功率的增大呈现多级变化 ;入纤光功率的取值范围应为 9d Bm≤ Pin ≤ 1 6 d Bm.这些研究结论具有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SPM XPM 自相位调制 交叉相位调制 非线性效应 系统误码率
下载PDF
DWDM光传输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的研究与仿真
17
作者 冷俊敏 刘刚 马牧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中,在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色散等非线性效应的作用下,系统的传输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利用分步傅里叶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使用MATLAB进行2路、4路和8路等光脉冲信号在单模光纤信道中的传输时域与频域进行...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中,在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色散等非线性效应的作用下,系统的传输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利用分步傅里叶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使用MATLAB进行2路、4路和8路等光脉冲信号在单模光纤信道中的传输时域与频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相位调制、尤其是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不仅使信号幅值衰减,而且频谱展宽,造成信道间串扰;并且随着复用信号数的增加,频域间这种现象更显著,影响了系统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 非线性效应 自相位调制 交叉相位调制 分步傅里叶法
下载PDF
强色散补偿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内非线性效应
18
作者 蔡炬 毛宇 +2 位作者 吕辉 张利娜 杨祥林 《光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研究了强色散补偿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 ( SPM)、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 IXPM)和信道内四波混频 ( IFWM)等非线性效应 ,分析了 SPM所致脉冲对称扰动、IXPM所致定时抖动和 IFWM所致振幅抖动的规律 ,并通过数值仿真实现了强色散补... 研究了强色散补偿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 ( SPM)、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 IXPM)和信道内四波混频 ( IFWM)等非线性效应 ,分析了 SPM所致脉冲对称扰动、IXPM所致定时抖动和 IFWM所致振幅抖动的规律 ,并通过数值仿真实现了强色散补偿系统中 1 6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色散补偿 高速光通信系统 自相位调制 信道内交叉相位调制 信道内四波混频 非线性效应 信道
下载PDF
基于光通信色散管理技术的非线性效应与色散补偿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海杨 叶涛 +3 位作者 邵龙 苏良闯 侯恺 张克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5,共4页
为提高长距离、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后置补偿方案的非完全补偿技术。分别采用前置、后置、对称色散管理方案,搭建了10 Gb/s和40 Gb/s传输系统,为进一步研究非线性效应与色散补偿关系,首先从单信道系统入手,分析系统残余... 为提高长距离、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后置补偿方案的非完全补偿技术。分别采用前置、后置、对称色散管理方案,搭建了10 Gb/s和40 Gb/s传输系统,为进一步研究非线性效应与色散补偿关系,首先从单信道系统入手,分析系统残余色散与非线性效应关系,其次搭建了8×40 Gb/s波分复用系统,引入了自相位调制和不同信道间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速率和高速率通信场合中,后置和对称补偿方案都要优于前置。采用后置补偿技术时,完全色散补偿适用于低入射光功率,而非完全补偿则在高入射光功率时可让系统保持更好的性能,Q值可达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色散补偿 非线性效应 自相位调制 交叉相位调制
下载PDF
四能级Tripod原子系统中相干增强的非线性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翠芳 杨旭东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19-325,共7页
大的交叉Kerr非线性(又称交叉相位调制(XPM))在量子信息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热铷原子D1线构建的四能级Tripod系统中,开展了交叉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的研究,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出耦合光使探针光和触发光同时产生的电磁... 大的交叉Kerr非线性(又称交叉相位调制(XPM))在量子信息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热铷原子D1线构建的四能级Tripod系统中,开展了交叉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的研究,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出耦合光使探针光和触发光同时产生的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窗口,即双EIT窗口;然后模拟了当有无触发光(探针光)时,探针光(触发光)的吸收和色散随探针光频率失谐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当触发光(探针光)的频率失谐接近或者等于耦合光频率失谐的时候,EIT窗口会出现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在此处实现了明显的交叉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相比已有工作,特点在热的原子气体中,通过选取合适的能级,构建了四能级Tripod型系统,在此系统中计算得到了探针光和触发光同时产生的EIT窗口,并理论模拟了探针光和触发光之间基于该双EIT窗口的交叉Kerr非线性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四能级Tripod系统 kerr非线性效应 量子相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