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唯物主义的出场学:场域指向、重大使命与创新前景
1
作者 任平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理论创新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式,更是致力于自主重构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交往实践观之所以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范式,其主要根据是,现实场域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和...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理论创新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式,更是致力于自主重构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交往实践观之所以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范式,其主要根据是,现实场域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和新全球化转换大局的现实场域内在本质趋势的强烈呼唤和鲜明指向;重大使命的出场路径: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观中的逻辑旨归;文明对话与融会创新:融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出场方式和出场形态的深度关联之中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当代出场的辩证循环,以自身的独特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逻辑,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的研究视域
2
作者 周建姿 林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9,F0003,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建构的主体力量。从建构的基本进路看,“自我发展”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优秀传统文化自我超越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回应挑战”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是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 文化主体性建构 基本进路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视角
3
作者 代洪宝 秦征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思想参照,可以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往性”生成。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阐释了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思想参照,可以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往性”生成。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阐释了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辩证关系,揭示了交往在社会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中交往的必然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往之维”表征着各民族在社会交往中的“类意识”“认同意识”“国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 民族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4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高职辅导员提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亮华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6期49-52,共4页
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针对性地采取引导、批评、鼓励措施,有效进行教育引导,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学生谈心谈话是辅导员的基本职责,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挖掘与学生谈心谈话工... 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针对性地采取引导、批评、鼓励措施,有效进行教育引导,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学生谈心谈话是辅导员的基本职责,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挖掘与学生谈心谈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指导,通过以人为本凸显价值定位,平等对话架起沟通桥梁,坚持激励启发和保密原则,采用察听问导谈话技巧,坚持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的工作方法等策略提升谈心谈话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谈心谈话 实效性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流变自我困境与矫正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
6
作者 胡建兰 罗娟 李魏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在先天性缺陷,所以虚拟自我、沉溺自我和分裂自我等流变的病态自我出现了,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提出以劳动教育保障大学生现实交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自我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培育大学生和谐自我,希冀帮助大学生正视网络中的流变自我,矫正病态自我,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 自我认同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下载PDF
死刑的正当性再思——交往主义刑罚理论背景下的考察
7
作者 陈劲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4,175,共7页
传统上人们对死刑的正当性主要从经验和理性两个层面来加以论证。前者立足历史与现实维度,后者主要立足报应主义和威慑论的维度。而交往主义刑罚观为死刑正当性的思考提供了新的维度。在交往主义视阈中,刑罚是社会共同体、犯罪人和被害... 传统上人们对死刑的正当性主要从经验和理性两个层面来加以论证。前者立足历史与现实维度,后者主要立足报应主义和威慑论的维度。而交往主义刑罚观为死刑正当性的思考提供了新的维度。在交往主义视阈中,刑罚是社会共同体、犯罪人和被害人参与的三方道德对话。社会共同体通过刑罚与犯罪人进行交往,目的是促进犯罪人悔悟,改造犯罪人,促进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显然死刑无法满足上述目的,故交往主义刑罚体系中死刑难以获得正当性。交往主义刑罚理论虽不尽完美,但从政治哲学层面审思死刑正当性,仍给人们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正当性 交往主义 刑罚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辨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秋苹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6期42-44,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交往行为
下载PDF
广松涉“事的世界观”与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日本已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提出的以"关系存在论"为核心的"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批判,本质上就是对苏俄教科书的僵化教条理解方式的批判。这一理解与我多年来倡导的"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日本已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提出的以"关系存在论"为核心的"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批判,本质上就是对苏俄教科书的僵化教条理解方式的批判。这一理解与我多年来倡导的"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无论在哲学路向、主要观点及基本范式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当然,在"物化"与"物像化"关系、"关系基始性"还是"交往实践活动基始性"等问题上,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原则差异,需要加以分析。因此,深度理解广松涉"事的世界观",对于推进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重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事的世界观 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空间生产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人类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当代中国城市化浪潮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这迫切需要人们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作为理论武器来观照这个时代。因此,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建构空间的生产这个概念成为时代的呼... 人类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当代中国城市化浪潮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这迫切需要人们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思想作为理论武器来观照这个时代。因此,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建构空间的生产这个概念成为时代的呼唤,尤其是从生产方式这个角度来界定空间生产成为空间崛起时代一切空间理论的轴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空间生产方式 空间生产力 空间生产关系 交往实践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视域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11
作者 汤婕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主体性哲学“主体—客体”关系强调自我主体化与对象客体化,但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窠臼,主体间性哲学“主体—主体”关系克服了主客二元对立的问题,但是主体间性也面临着无客体底板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视域下教育的“主体... 主体性哲学“主体—客体”关系强调自我主体化与对象客体化,但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窠臼,主体间性哲学“主体—主体”关系克服了主客二元对立的问题,但是主体间性也面临着无客体底板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视域下教育的“主体—客体—主体”关系,克服了主体性哲学“主体—客体”关系的单一主体性、“主—客”二分的局限,同时也克服了主体间性哲学“主体—主体”关系交往无客体底板的局限,实现了对“主体—客体”关系和“主体—主体”关系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 教育 主体 客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12
作者 张俊 《商场现代化》 2012年第20期378-378,共1页
交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德育面临着"人的失落和不在场"的诸多困境,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解构"对象性道德教育",建构交往性道德教育的必然... 交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德育面临着"人的失落和不在场"的诸多困境,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解构"对象性道德教育",建构交往性道德教育的必然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 道德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小敏 《理论观察》 2014年第8期9-10,共2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是人们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交往观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重申...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是人们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交往观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为关注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爱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13,共3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不仅要回答社会发展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要解答社会的延续性问题。从全球化时代背景出发,针对现实中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的困惑,从交往实践对人的全面...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不仅要回答社会发展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要解答社会的延续性问题。从全球化时代背景出发,针对现实中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的困惑,从交往实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来探索交往问题,有助于人们积极、主动地发展交往实践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交往的功能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 和谐社会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物质交往
下载PDF
交往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加速主义——数字时代对资本主义的新思考 被引量:36
15
作者 蓝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19,共10页
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形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也迫使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思想家们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各种样态。实际上,西方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思考有着三个不同的向度:在政治向度上,乔蒂·狄恩提... 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形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也迫使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思想家们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各种样态。实际上,西方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思考有着三个不同的向度:在政治向度上,乔蒂·狄恩提出了交往资本主义和后政治,认为资本主义封闭了真正的政治;在政治经济学向度上,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提出了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主义,认为我们的注意力沦为了数字劳动力;在技术向度上,斯尔尼塞克提出了加速主义和平台资本主义,认为我们今天只有通过发展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才能冲破资本主义的藩篱,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交往资本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 加速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6
作者 谭丹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3期19-21,共3页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交往的基本观点。依据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换,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交往的特点 交往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及其现代启示
17
作者 陈汇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1-55,共5页
交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涵: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必然走向全球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世界交往的形成。这些对我们建设... 交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基本内涵: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必然走向全球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世界交往的形成。这些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 全球化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交往范畴 世界交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正义研究
18
作者 居正敏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8-103,共6页
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并且深入研究的。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发展得来的。本文从实践空间正义以及自然空间正义、社会空间正义... 马克思交往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并且深入研究的。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发展得来的。本文从实践空间正义以及自然空间正义、社会空间正义维度诠释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以期为当今中国的空间治理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实践唯物主义 空间正义
下载PDF
后政治状态与集体性政治主体——基于约迪·迪安的交往资本主义批判
19
作者 张可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第1期17-23,共7页
资本主义借助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数字资本主义之势,其在表面上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的网络平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协商民主的进步。但约迪·迪安却认为,在数字网络的幂律分布规律下,资本主义利用数字交往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 资本主义借助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数字资本主义之势,其在表面上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的网络平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协商民主的进步。但约迪·迪安却认为,在数字网络的幂律分布规律下,资本主义利用数字交往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形成了交往资本主义,它实际上通过一种新型的数字剥削,不仅在经济上攫取了巨大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更是在政治上呼吁人们以个体或一种“伪集体性”的名义参与政治,而个体表达、身份政治和群众行动都沦为一种表演和情绪发泄,进而形成了一种用交换价值代替使用价值的话语政治,使得人们远离了真正的政治。为此,约迪·迪安认为,必须重建一种新的集体性政治主体,这就必须依靠先锋党的力量,依靠具有共同纲领、策略的政治组织以对抗交往资本主义,实现人们的政治诉求,但如何建设先锋党、使人们发挥集体性的作用,依然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交往资本主义 平等发泄 集体性 先锋队政党 约迪·迪安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现代政府价值的危机
20
作者 李山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后现代政治思潮的崛起,对现代性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思维模式产生冲击,现代政府运作的价值理念因受到质疑、批判而陷入危机之中。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对现代政府价值的挑战主要通过解构现代性、瓦解理性人假设、肢解官僚制、悬置公共权威、... 后现代政治思潮的崛起,对现代性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思维模式产生冲击,现代政府运作的价值理念因受到质疑、批判而陷入危机之中。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对现代政府价值的挑战主要通过解构现代性、瓦解理性人假设、肢解官僚制、悬置公共权威、摧毁专家霸权等方面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交往主义 建构主义 官僚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