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熟人社会变迁下城中村外部空间中的人群交往研究
1
作者 张悦 张云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6期95-97,共3页
结合“场域-惯习”理论和交往空间相关理论,搭建“空间”和“人群”的联系,总结了场域关系和空间载体作为交往形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乡村社会以及熟人社会变迁下的城中村人群的交往变化,得出空间和关系的双重缺失导致了流动人口形成的外... 结合“场域-惯习”理论和交往空间相关理论,搭建“空间”和“人群”的联系,总结了场域关系和空间载体作为交往形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乡村社会以及熟人社会变迁下的城中村人群的交往变化,得出空间和关系的双重缺失导致了流动人口形成的外地人群在城中村中交往缺失、融入受阻。当外地人群之间缺少场域关系的基础时,可以通过空间环境的引导,鼓励交往,促进其社区融入和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流动人口 外部空间 人群交往
下载PDF
陆华柏青年时代的交往人群对其音乐人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卫萍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1-215,共5页
陆华柏一生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与音乐实践活动,勤勉刻苦,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使得他一生勤奋,成果众多?文章以陆华柏先生撰写的文论为依据,推断出其青年时代交往的人群对陆华柏人生... 陆华柏一生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与音乐实践活动,勤勉刻苦,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使得他一生勤奋,成果众多?文章以陆华柏先生撰写的文论为依据,推断出其青年时代交往的人群对陆华柏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他后来的音乐生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华柏 青年时代 交往人群 影响
原文传递
促进人群交往的城市公共空间与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雪 谭少华 戴妍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6期230-231,共2页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无法满足人群交往的基本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而交往作为居民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构建适宜交往的空间环境,在鼓励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公共...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无法满足人群交往的基本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而交往作为居民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构建适宜交往的空间环境,在鼓励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群不同交往需求特征,进而探讨公共空间中人群的交往行为及场所,并确定了基于不同需求行为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要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促进交往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交往 交往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
下载PDF
从人群交往理论和艺术的审美变化看“元宇宙”
4
作者 薛雷 《艺术评论》 2022年第7期135-140,共6页
“元宇宙”的后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形态,当然也包括人群交往与艺术审美。数字时代的计算机算力源自西方的数学逻辑传统。从艺术史的脉络来看,这是从塞尚的几何结构,到具体主义,再到抽象极简主义的一脉发展。借助算力,我们将会大... “元宇宙”的后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形态,当然也包括人群交往与艺术审美。数字时代的计算机算力源自西方的数学逻辑传统。从艺术史的脉络来看,这是从塞尚的几何结构,到具体主义,再到抽象极简主义的一脉发展。借助算力,我们将会大大扩展感官认知之外的真实世界范围。以人类感知为基础的传统艺术会永远存在,但价值会发生变化。从哈贝马斯的人群交往理论系统分析人类在数字网络的存在,突破,改变到当下加密艺术的底层逻辑,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新的社会形态形成期一定伴随着大量“逻辑”和“工具理性化”。我们期待未来艺术家新的精神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变化 “元宇宙”形态 人群交往理论 传统艺术的新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