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德育论视角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1
作者 陈金爱 《克拉玛依学刊》 2009年第6期132-133,共2页
交往德育论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的新的德育论,本文立足于交往德育论的角度,概括论述了交往德育论的概念,实质,重点阐述交往德育论中“交往”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导师育人功能的提升所具有的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交往德育论 研究生 导师 和谐师生关系
下载PDF
创设与构架:交往德育主体间意义关系之情境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文忠 彭未名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85,共4页
有效的德育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格精神的相遇、意义关系的建立来实现的。德育主体间的交往是意义的交流 ;意义是相对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是物质和精神发生关系的产物。意义关系的情境作为一种典型情境 ,是一种适于师生交互主体性发展... 有效的德育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格精神的相遇、意义关系的建立来实现的。德育主体间的交往是意义的交流 ;意义是相对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是物质和精神发生关系的产物。意义关系的情境作为一种典型情境 ,是一种适于师生交互主体性发展的自主性德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交往德育 德育主体 关系情境
下载PDF
交往理性与德育理念的重建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劲松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3期74-77,共4页
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可以解决当前目的理性泛滥带来的的德育危机。交往德育是在超越灌输德育的基础上,对主体存在、人的存在目标和生存意义提出本质追问并提供某种可能性诠释的德育理论。它是一种扬弃与超越... 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可以解决当前目的理性泛滥带来的的德育危机。交往德育是在超越灌输德育的基础上,对主体存在、人的存在目标和生存意义提出本质追问并提供某种可能性诠释的德育理论。它是一种扬弃与超越灌输德育而又与灌输德育截然不同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发展的必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性 目的理性 交往德育 灌输德育
下载PDF
交往:架起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萍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年第2期61-65,共5页
提出高校德育新模式——交往德育模式。交往德育模式要处理好与三个世界的关系。交往德育模式要避免出现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实现机制 德育模式 高校 有效性 大学生
下载PDF
生存与觉解:交往德育的本质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未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1-122,共2页
本质是反映事物特性或特殊矛盾的范畴,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德育的本质,就是构成德育这一事物的多种要素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它所包含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运动。交往德育的本质表现为一种生存联系及生命运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又表现为一定... 本质是反映事物特性或特殊矛盾的范畴,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德育的本质,就是构成德育这一事物的多种要素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它所包含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运动。交往德育的本质表现为一种生存联系及生命运动,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又表现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在此即是师生(主体)的需要与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客体)之间的一种觉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德育 价值取向 师生关系 创新能力 德育主体
下载PDF
交往及“生活世界”:交往德育之存在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未名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2-84,共3页
交往是交往德育的基本媒介 ,交往在交往德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建基于生活世界之开放而自由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中的交往德育 ,也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 ,渗透、潜积、蕴涵、牵涉于其中 ,超不出其畛域。“生活世界... 交往是交往德育的基本媒介 ,交往在交往德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建基于生活世界之开放而自由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中的交往德育 ,也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 ,渗透、潜积、蕴涵、牵涉于其中 ,超不出其畛域。“生活世界”是交往德育的基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德育 交往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交往”视野下的大学德育 被引量:1
7
作者 蔡琼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体现着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当前的大学德育仍然是一种知性德育 ,强调道德理性 ,缺乏真正的交往 ,导致了德育的弱效。由知性德育向交往德育转变 。
关键词 交往 大学德育 主体间性 交往德育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萍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9-84,共6页
在论述了德育即交往的德育本质观基础上 ,针对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主—客”两极的高校工具性德育模式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与反思高校德育工作 ,尝试提出了主体间性的高校交往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模式的四个特征 :德育交... 在论述了德育即交往的德育本质观基础上 ,针对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主—客”两极的高校工具性德育模式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与反思高校德育工作 ,尝试提出了主体间性的高校交往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模式的四个特征 :德育交往行为在于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具有多极性、主体之间双向建构、德育交往行为的核心要求是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德育交往 高校德育 德育本质 双向建构 德育模式 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反思
下载PDF
高校交往德育研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6-58,共3页
交往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形式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常态活动,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汲取"营养",丰富我国高校交往德育理论体系,在尊重交往的平等性、交互性和理解性的特点上,通过对话、体验和网络来实现交往德育,提高... 交往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形式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常态活动,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汲取"营养",丰富我国高校交往德育理论体系,在尊重交往的平等性、交互性和理解性的特点上,通过对话、体验和网络来实现交往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下载PDF
交往德育——美好而真诚地生活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交往德育 文化力德育 政治力德育 经济力德育
下载PDF
交往德育论
11
作者 彭未名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3,共1页
交往德育是师生共处主体问意义关系情境。通过对话和理解,得以不断觉解与境界提升的道德教育活动。交往德育是大学德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对灌输德育的扬弃与超越。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大学 德育方法 德育认识论 德育理念
原文传递
主体间性的阈界融合——试论高校交往德育模式的运行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萍霞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文章将“交往”引入德育研究的视阈中,认为高校德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精神交往,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尝试提出了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并着重阐述了模式运行的四个原则: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 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文章将“交往”引入德育研究的视阈中,认为高校德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精神交往,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尝试提出了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并着重阐述了模式运行的四个原则: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等对话原则;互动交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交往德育 主体间性 模式运行原则
下载PDF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13
作者 胡金秀 焦立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交往德育 交往德育模式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交往德育:高校德育的人本回归——评《交往德育论》
14
作者 刘志山 李凌波 《中国教师》 2008年第11期64-64,共1页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处于工具理性的控制之下,存在被定位为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被定位为理想教育的过度理想化、被定位为知性教育的知识化等倾向,无视受教育者的需要、权利、发展,背离了高校德育应有之义。因而,迫...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处于工具理性的控制之下,存在被定位为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被定位为理想教育的过度理想化、被定位为知性教育的知识化等倾向,无视受教育者的需要、权利、发展,背离了高校德育应有之义。因而,迫切需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本转向,这种人本转向首先是将教育的参与双方都视为实践主体: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不同思想和个性的主体,都是教育活动的平等参与者,都是具有“自由本性”的人。在此基础上,将高校德育过程定位为“人”与“人”的交往,即教学双方之间是平等交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交往德育 人本转向 回归 受教育者 政治教育 泛政治化 理想教育
原文传递
交往的道德魅力——评《交往德育论》
15
作者 杨韶刚 《中国德育》 2007年第3期88-89,共2页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魅力 交往德育 学术书评 新书推介 读后感 挑战性 栏目 阅读
原文传递
德育主体在德育交往嬗变中发展
16
作者 杨红梅 汪晓琳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主体 德育交往 主体性
下载PDF
论德育交往的生活世界取向
17
作者 张博文 陆自荣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7-28,共2页
作为大学生德育交往的境域之一,生活世界德育交往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大学生德育交往的生活世界取向强调德育交往的实践性,反对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把握其基本涵义、意义、特点和要求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实践型德育交往... 作为大学生德育交往的境域之一,生活世界德育交往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大学生德育交往的生活世界取向强调德育交往的实践性,反对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把握其基本涵义、意义、特点和要求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实践型德育交往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德育交往 生活世界取向
下载PDF
论学生课外德育交往的重智力倾向
18
作者 王峰 张博文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50-51,共2页
本文根据课外德育交往的不同类型,分析了大学生课外德育交往的重智力倾向的主要表现,论述了德育交往过程中重智力倾向对大学生成长的危害,提出了克服重智力倾向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德育交往 重智力倾向
下载PDF
浅析交往德育
19
作者 董秀娜 《青少年研究》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交往不仅能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进程,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还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领域,并影响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与受教育者进行交往,并指导... 交往不仅能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进程,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还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领域,并影响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与受教育者进行交往,并指导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正确交往,从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受教育者 社会化进程 品德发展 情感领域 意志品质 道德品质 态度
下载PDF
德育的交往阐释
20
作者 杨红梅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传统德育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德育看作是一种“主体———客体”对象化的活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缺陷越来越要求对德育的认识必须有所超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来关照德育,德育就是师生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 传统德育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德育看作是一种“主体———客体”对象化的活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缺陷越来越要求对德育的认识必须有所超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来关照德育,德育就是师生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它对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和回归德育“育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传统德育 交往中的德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