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主任应扮好交往者的角色
1
作者 池启凤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B1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班主任 交往者 角色 中学 师生关系 学习动机
下载PDF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竞生 共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发展
下载PDF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和选择理论为基础,考察意志控制、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外化问题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意志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105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和选择理论为基础,考察意志控制、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外化问题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意志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105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后,(1)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2)意志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4)中介效应在男女生中呈现相似的显著性模式、在不同学段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对于青少年外化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心理控制 意志控制 越轨同伴交往 外化问题行为 青少年
下载PDF
技术突围与数字交往:人工智能背景下精准化国际传播突破方向 被引量:3
4
作者 涂凌波 张萌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4,共6页
精准化传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精准化的国际传播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在技术硬件、规则、系统三个层面,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生态产生深刻影响,国际传播面临着底层架构、平... 精准化传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精准化的国际传播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在技术硬件、规则、系统三个层面,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生态产生深刻影响,国际传播面临着底层架构、平台垄断、技术代差等方面的制约,亟待“技术突围”。另一方面,智能技术也带来了跨国间丰富多样的人际交往、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活动,数字交往可以促进主体间的共享、共鸣与共通,可以作为精准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我们应当关注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发掘主体间的交往潜力,从节点化、场景化、数智化、在地化等方面探索国际传播精准化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精准传播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交往 技术哲学
下载PDF
从“媒介融合”到“交往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志远 胡翼青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AI时代的媒介融合,正从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向多主体的智能交互融合方向发展,究其本质,是既往的“界面”思维正在向“交往”思维升级迭代,因此有必要在媒介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上,重思数字交往时代的“媒介融合”。具体来说,从媒... AI时代的媒介融合,正从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向多主体的智能交互融合方向发展,究其本质,是既往的“界面”思维正在向“交往”思维升级迭代,因此有必要在媒介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上,重思数字交往时代的“媒介融合”。具体来说,从媒体融合转向交往融合意味着:人与机器的文本编织创新;媒介与技术物的情境融汇;传播系统与交往主体的普遍联结;传播环境与应用终端的交互嵌入;在技术具身实践中实现智慧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AIGC 数字交往 交往融合 智慧交往
下载PDF
从情感投射到数码情感:数字景观中人机交往的情感嬗变 被引量:6
6
作者 甘莅豪 王豪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8,共12页
伴随数字交往的革命浪潮,人机间的生存联结正在逐渐趋向日常化。其中,情感作为重要的黏合剂,在推动人机交往,构建紧密交织的社会形态过程中扮演必要角色。通过对人机交往中情感生成模式及其历史演变的深入考察,在传统的情感投射之上,我... 伴随数字交往的革命浪潮,人机间的生存联结正在逐渐趋向日常化。其中,情感作为重要的黏合剂,在推动人机交往,构建紧密交织的社会形态过程中扮演必要角色。通过对人机交往中情感生成模式及其历史演变的深入考察,在传统的情感投射之上,我们提出建立在复杂技术系统基础上与多元数字交往者间的数码情感机制。后者标志着人机情感交往在元宇宙背景下的深化与演进,亦揭示了对数字时代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思考的未来朝向。当前,数字社会的各类符号在相互关联指涉与重复循环中进一步演化迭奏,激发情感的内爆。这一内爆加剧了数字社会情感的复杂性,模糊了情感的人类本源,使情感经验的生成与接受更为异化但也更加多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人机交往 数码情感 数字景观
下载PDF
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文英 袁宇晴 +3 位作者 胡昶 张文 韩振燕 陈鑫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66-97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与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以江西省、贵州省、湖南省及重庆市4所老年大学8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与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以江西省、贵州省、湖南省及重庆市4所老年大学8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后测体育锻炼之间差异不显著,前后测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差异不显著。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T1:r=0.47,P<0.001;T2:r=0.17,P<0.001)。③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前测人际交往能力后,前测体育锻炼对后测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21,P<0.001);在控制前测体育锻炼后,前测人际交往能力对后测体育锻炼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19,P<0.001)。结论: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纵向因果关系,可进行双向正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 人际交往能力 交叉滞后分析 追踪研究
下载PDF
节日表达与文化共生: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汤夺先 王雯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和新型节日。就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价值与实践逻辑而言,在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互动和文化认同中表明节日可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以节日为媒介构建出经济空间、互动空间和仪式空间来展现其实践逻辑,维系了地方认同和民族内聚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视挖掘节日的共有共享媒介价值,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群众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节日表达 文化共生
下载PDF
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虹 张文青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顺应全球交往语境与数字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要求,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应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国际交往发生转向,这一转向应基于交往理论,关注在数字时代国际交往对传统国际传播的发展与升维。因此本文基于国际传播的交往转向,从行动网络构建这... 顺应全球交往语境与数字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要求,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应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国际交往发生转向,这一转向应基于交往理论,关注在数字时代国际交往对传统国际传播的发展与升维。因此本文基于国际传播的交往转向,从行动网络构建这一路径切入探讨国际传播中多元交往主体的关系形态变化,并构建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本文首先对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进行分解,认为该网络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主要的层次和维度为五个方面:交往主体、交往规则、交往关系、交往媒介以及交往形态。因此,本文从多位一体的国际传播交往主体格局构建、多层次的交往规则网络构建、复合型的交往关系网络构建、多维度的交往媒介网络构建以及多方位的交往形态网络构建五个方面出发,构建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协同 国际传播 交往行动网络
下载PDF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背景下节日文化空间的现代转向研究——以瞿昙寺“花儿”会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智环 金佳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在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瞿昙寺“花儿”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以应对外界的变化。近年来,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瞿昙寺“花儿”会的变迁发展迅速又剧烈,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其所承载的... 在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瞿昙寺“花儿”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以应对外界的变化。近年来,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瞿昙寺“花儿”会的变迁发展迅速又剧烈,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其所承载的传统社会功能也随之改变。与此同时,其对周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空间,既具有民族融合、多元共存的文化特征,又是各族人民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交融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花儿”会 变迁
下载PDF
交往焦虑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斌 李紫菲 王子仪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3期251-259,共9页
为提高大学生社交焦虑筛查效率,进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中文版IAS、羞怯量表、简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对10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男女群组... 为提高大学生社交焦虑筛查效率,进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中文版IAS、羞怯量表、简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对10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男女群组等值性检验。因素分析结果建议删除条目6和条目9,修订后的中文版IAS包括紧张和放松两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修订后的IAS适宜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焦虑量表 社交焦虑 性别差异
下载PDF
社会交往内卷化对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笑寒 李金萍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130-146,共17页
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是解决收入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OLS、Pr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交往内卷化对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交往内... 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是解决收入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OLS、Pr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交往内卷化对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交往内卷化显著抑制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分维度回归结果显示,社会交往内卷化抑制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医疗保险的获取,同时也增加了工作时间,但并没有发现社会交往内卷化对其工资水平有不利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交往内卷化通过降低居留意愿、减少工会参与、强化就业歧视而抑制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社会交往内卷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应当加深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优化制度设计并加强劳动监管,推动农民工居留意愿长期化,增加教育培训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内卷化 进城农民工就业质量 居留意愿 工会参与 就业歧视
下载PDF
教育交往史:教育史研究新的生长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国昌 白静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6,共13页
教育交往史作为教育活动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交往史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领,是顺应社会科学视野下移研究趋势的学术实践,也是丰富教育史学研究的有益探索。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开展,... 教育交往史作为教育活动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交往史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领,是顺应社会科学视野下移研究趋势的学术实践,也是丰富教育史学研究的有益探索。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开展,将有益于教育史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进而便于在回溯与阐释中重建教育历史的阐释逻辑,在提炼与反思中提供当今教育变革的历史镜鉴。教育交往史研究是对教育主体为实现人的有价值发展而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交往互动历史的探讨,主要包括志缘交往、业缘交往、学缘交往、趣缘交往、情缘交往、地缘交往、血缘交往等维度。当前,开展教育交往史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加大史料挖掘力度,拓宽理论参照广度,纵横延展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学 教育交往 教育主体 人的有价值发展
下载PDF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春龙 王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共8页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三者有机统一,以社会资本研究为例,一些学者基于中国场景提出了更适合中国社会资本研究的亲人群、熟人群、生人群的概念化和测量方式,并证实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交往网络带来不同的政治影响。本研究使用一个全国性样本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支持了三种社会交往网络对政府信任与社会宽容具有不同作用,表明社会资本的三分法概念化和测量方式更符合中国本土概念和话语建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 社会资本 本土话语体系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民族动力——云南鹤庆新华银匠村个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谷家荣 王志鹏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永葆生机和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民族动力。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白族银器匠人一直有着“出门”习学做手艺的生活传统,匠人普遍以多民族交叉杂居的“藏族走廊”为主要地域空间,在长期的生活交往和技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永葆生机和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民族动力。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白族银器匠人一直有着“出门”习学做手艺的生活传统,匠人普遍以多民族交叉杂居的“藏族走廊”为主要地域空间,在长期的生活交往和技艺交流交融发展的过程中,以区域民族对银器品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充实、改良和改造白族匠人自有的手工技艺,进而生成既保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色又内涵多民族文化“众长”的白族银匠技艺文明。以新华村白族银器匠人的技艺成长为研究切入点,追寻匠人与他族交往交流提升技艺的过程事实,透彻阅观白族银匠技艺文明发展的民族动力源,可以进一步发现和发掘推动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多民族文化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银匠 交往交流交融 乡村现代化
下载PDF
哈贝马斯论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 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哈贝马斯先后在认识兴趣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中,从理性兴趣和行为领域这两个层面对这两种合理性做出过区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交往合理性的任务是,面对认知-工具合理性的过度膨胀,既要承认现代社会已经分化的基本合理性之间相互独立的事实,又要在此前提下实现它们的有限统一。据此,面对自身合法领地遭到侵蚀的状况,道德-实践合理性应当依据交往合理性所提供的有效性要求、原则与程序,实现自身重建,具体包括道德、法律和宗教三个具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合理性 道德-实践合理性 现代社会
下载PDF
依嵌而融: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互嵌要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增长较快等,使得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人口资源增量较为丰富。在空间互嵌环境方面,民族空间交往的场域环境存具区际分布结构、民族聚居结构和社区互嵌结构的差异性。在经济互嵌条件方面,民族就业领域存在集中化现象,各民族围绕职业领域和就业分布进行民族生产交往。在文化互嵌依归方面,通过各民族文化互嵌共生,强化中华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增进了民族精神交往。要坚持“并重”思维,理性看待民族就业分布集中化现象,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顺势而为地推动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东部沿海城市
下载PDF
西汉政府经敦煌与且末间的交流交往
18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特别是与且末的交流交往记载的就更少,这些珍贵的资料就保存在敦煌悬泉汉简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研究,基本上恢复了西汉同且末交往交流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 且末 交往 通使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研究——以甘肃省陇东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珍 张文慧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217-224,共8页
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与互动愈加频繁,成为当下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文章聚焦于甘肃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平凉花馍和面塑、庆阳香包绣制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及其传承人,运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陇东南地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在当... 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与互动愈加频繁,成为当下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文章聚焦于甘肃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平凉花馍和面塑、庆阳香包绣制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及其传承人,运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陇东南地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从他者视角观察当地非遗发展的历程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价值转化与依托。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传承人在原有的资本基础上,发挥主体能动性作用,运用各种方式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交往交流互动,丰富自身文化涵养,积极寻求自身技艺文化变革,从而实现文化共享、经验互补和利益共赢。随着时代变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得以传播,而且以“技术理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逐渐与世界建立有机互惠的联系,愈发产生多元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交往交流交融 田野考察
下载PDF
明清以来川滇黔地区饮食文化变迁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特点
20
作者 杜莉 王胜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124,共10页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区和饮食文化遗产富集区。明清以来直至当今,该地区汉族和各民族在食材运用、饮食品及其制作技艺、饮食习俗等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着交流与交融,并且其途径、方式、结果和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即川滇黔地区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的途径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和商贸往来,其方式主要是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其结果和作用是促进了川滇黔地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共性并存、推动了区域饮食风味的共同体川菜、滇菜、黔菜的定型与繁荣发展,进而助推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菜系的丰富与兴盛,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川滇黔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饮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