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社会隔离与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意愿--基于沪浙5城市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文荣 《嘉兴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76,共10页
使用上海以及浙江的4个城市1562个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隔离、交往隔离对其永久迁移城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存在居住隔离和交往隔离的双重社会隔离现实,严重削弱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意愿,不利于城... 使用上海以及浙江的4个城市1562个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隔离、交往隔离对其永久迁移城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存在居住隔离和交往隔离的双重社会隔离现实,严重削弱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意愿,不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另外,居住隔离也加剧了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遭遇的交往隔离。因此,扩大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居住融入以及增加彼此社会交往应成为下一步政策选择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迁移城市意愿 居住隔离 交往隔离 农民工
下载PDF
学校中的族群融合与交往的族群隔离 被引量:14
2
作者 祖力亚提.司马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6-223,共8页
本文研究的是学校的族群异质性形式与学生日常交往中的实际隔离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分析影响学生交往隔离的学校特征。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将不同族群的学生们吸收到一个大环境中(如同一所大学),使学生的族群结构具有异质性,就必然会推动种... 本文研究的是学校的族群异质性形式与学生日常交往中的实际隔离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分析影响学生交往隔离的学校特征。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将不同族群的学生们吸收到一个大环境中(如同一所大学),使学生的族群结构具有异质性,就必然会推动种族融合。然而在对校园实际生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跨族交往和友谊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环境内部的组织特征以及各族群互动的质量。因此,具有族群多样化(即异质性)的学校在形式上可能是族群共处的,即属于民族合校的结构,但是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与课余时间通常只与本族学生交往的话,那么在他们的实际交往中仍然体现了族群隔离。在这种实际交往中彼此隔离的环境中,各族学生们所经历到的仍然是族群分化,而不是族群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融合 交往隔离 学校组织 同化 多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