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感神经纤维芽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莉 吴鹏 +2 位作者 黄韶敏 杨剑云 陈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多数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周围出现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并形成篮状结构,使感觉神经元与交感神经元之间产生交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多数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周围出现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并形成篮状结构,使感觉神经元与交感神经元之间产生交感-感觉耦联,这种交感-感觉耦联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态学基础;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阻滞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可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该文就交感神经纤维芽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疼痛 交感神经纤维 芽生 背根神经
下载PDF
交感神经纤维减少对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齐雪阳 张勤生 牛学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局部组织内交感神经纤维减少对癌症进展、术后护理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临床获得120例胃癌患者的术中组织样本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对组织内的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进...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局部组织内交感神经纤维减少对癌症进展、术后护理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临床获得120例胃癌患者的术中组织样本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对组织内的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进行评估,并与患者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护理及相关预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正常胃壁组织内的动脉完全被交感神经纤维覆盖,而胃癌组织内围绕动脉周围组织的TH免疫活性显著降低;交感神经纤维缺失程度与癌症细胞的侵袭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及微血管密度(P=0.043)呈显著相关性;同时交感神经纤维缺失严重的患者显示出明显较高的临床护理要求和难度,且临床预后更差,多变量分析显示具有独立关联性。结论胃癌患者局部组织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纤维的缺失可能与微血管的生成及胃癌侵袭性增强相关,可作为潜在的临床标记物,提示患者的护理要求及相关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交感神经纤维 护理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猫舌副交感神经纤维来源的探讨(HRP法研究)
3
作者 张宝琳 芦晓东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5,41,共3页
用CT-HRP注入猫舌内,结果在上唾液核发现了酶标记细胞。说明猫舌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原位于上唾液核,该核位于面神经核平面,居面神经核的背侧,标记细胞松散而不失其集中,胞体较大,圆形、卵圆形、突起多而长。
关键词 舌副交感神经纤维 HRP法
下载PDF
1例颈交感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红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8年第6期93-93,共1页
本文仅就1例颈交感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介绍了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完善相关检查、备好术前术中用药;术中协助术者和麻醉师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做好各项治疗、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及饮食。认为有效... 本文仅就1例颈交感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介绍了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完善相关检查、备好术前术中用药;术中协助术者和麻醉师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做好各项治疗、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及饮食。认为有效的沟通,精湛的医疗水平、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再生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秀文 林依克 +3 位作者 梁文姿 黄雨馨 赵颖琳 林常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c-Jun、血管活性肠肽(VIP)、甘丙肽(GAL)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等,刺激交感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生长。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机制将有利于神经组织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NGF)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糖蛋白130(gp130)
下载PDF
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束切断治疗脑卒中后遗症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新强 蒋广元 +4 位作者 宋星志 张征军 黄航 廖毅超 覃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731-3731,共1页
关键词 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束切断 脑卒中 后遗症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束切断治疗痉挛性瘫痪
7
作者 梁新强 蒋广元 +4 位作者 宋星志 张征军 黄航 廖毅超 覃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50-5251,共2页
目的:因颈部交感神经节切断后氧摄取量增加情况下能选择性改善脑皮质区域的氧供,故探讨颈上交感神经切断对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后(包括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伴痉挛性瘫痪或肌张力增高者... 目的:因颈部交感神经节切断后氧摄取量增加情况下能选择性改善脑皮质区域的氧供,故探讨颈上交感神经切断对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后(包括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伴痉挛性瘫痪或肌张力增高者、病程超过3个月、无重大心肝肺肾疾病、头颅CT扫描低密度改变的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颈上交感受神经纤维切断术,术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肌力及肌张力改变等康复情况。结果:颈上交感受神经纤维切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50例(50/52)患者的肌张力有不同程度不同下降,43例(43/52)患者的肌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综合康复有效率为87%(47/52)。经t检验,术前术后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上交感受神经纤维切断,能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痉挛状态,对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束切断术 外科治疗 痉挛性瘫痪 神经外科 不良反应 副作用
下载PDF
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28
8
作者 袁文 梁磊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时至今日,对该疾患确切发病机制的明确解释仍然难以形成,从而也导致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诊治方案。 1发病机制1.1现有假说及其局限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或切入点对颈交感神经症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以往大量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均试图通过探索椎动脉相关因素寻找突破。椎动脉受压假说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明确(钩椎关节),早期很容易让人信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假说对无明显椎动脉受压证据的病例难以做出满意解释。动物实验也表明,即使完全结扎双侧椎动脉,也不会必然引起脑缺血改变。此后,基于椎动脉剥离术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颈交感神经症状的佐证,有人提出了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假说,认为即便无明显椎动脉受压,仅由于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受刺激亦可引起椎动脉缺血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症状 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 治疗 临床医生 发病机制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宫颈周围支持韧带内交感神经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东霞 陆忆 +1 位作者 冯兰兰 张建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在宫颈支持韧带内的分布。方法:用特异性交感神经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抗体对主韧带、宫骶韧带及膀胱宫颈韧带不同位置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这些韧带内TH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果:主韧带...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在宫颈支持韧带内的分布。方法:用特异性交感神经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抗体对主韧带、宫骶韧带及膀胱宫颈韧带不同位置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这些韧带内TH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果:主韧带平均长度5.0cm,距宫颈4.5cm、4.0cm、3.5cm、3.0cm、2.5cm、2.0cm处未见TH阳性纤维,距宫颈1.5cm处TH阳性纤维位于韧带中部,距宫颈1.0cm、0.5cm处TH阳性纤维分布在韧带尾侧。宫骶韧带平均长度6.5cm,距宫颈6.0cm、5.5cm处TH阳性纤维位于韧带头侧的内侧面;距宫颈5.0cm、4.5cm、4.0cm、3.5cm、3.0cm、2.5cm、2.0cm处,TH阳性纤维集中在韧带中下部的外侧面;距宫颈1.5cm、1.0cm、0.5cm处,TH阳性纤维位于韧带尾侧的外侧面。膀胱宫颈韧带平均长2.3cm,距宫颈2.0cm、1.5cm、1.0cm、0.5cm处TH阳性纤维均位于膀胱宫颈韧带深层,散在分布于膀胱静脉内侧。结论:主韧带内交感神经分布在韧带宫颈侧的中下部;宫骶韧带内交感神经自盆壁侧韧带的头侧内侧面向前、向下、向外走行至宫颈;膀胱宫颈韧带内交感神经在韧带深层由宫颈前外侧至膀胱底壁均走行在膀胱静脉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交感神经纤维 支持韧带 免疫组织化学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于腾波 夏玉军 周秉文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②方法 对30 例新鲜引产死亡胎儿(孕24~40 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 例行氯化金染色,10 例...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②方法 对30 例新鲜引产死亡胎儿(孕24~40 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 例行氯化金染色,10 例行乙醛酸(GA)交感神经荧光染色。③结果 椎动脉壁的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分布特点为外膜表层为密集的网状结构,纤维密度自上而下有减低趋势,并深入外膜层;中膜层为散在点状神经终末。④结论 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可能是导致VBI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椎动脉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下载PDF
支配肺血管的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明志 王迪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在大鼠毁髓模型上,对由脊髓C_7~T_(10)节段发出的交感节前纤维逐节进行电刺激时,发现肺循环阻力(PV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刺激脊髓C_7~T_4节段时PVR升高最为显著(对照值的28%),明显高于其余各节段电刺激后PVR增加的水平。刺激的... 在大鼠毁髓模型上,对由脊髓C_7~T_(10)节段发出的交感节前纤维逐节进行电刺激时,发现肺循环阻力(PV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刺激脊髓C_7~T_4节段时PVR升高最为显著(对照值的28%),明显高于其余各节段电刺激后PVR增加的水平。刺激的脊髓节段愈高,△PVR/△SVR比值也愈大。体循环阻力(SVR)的升高则以低位脊髓节段的电刺激时更明显。提示在大鼠脊髓C_7~T_4节段存在支配肺血管运动的交感神经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肺循环 脊髓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心力衰竭大鼠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12
作者 孙要军 樊晓霞 +3 位作者 和荣丽 许艳艳 齐杰 康玉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8期873-877,共5页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变化及其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6只,室旁核插管术后1周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或假手术模型,同时室旁核插管连接...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变化及其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6只,室旁核插管术后1周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或假手术模型,同时室旁核插管连接微型渗透泵分别持续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Lisinopril,0.46g/h.PVN)或空白对照药(Vehicle,0.11l/h.PVN)干预。4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计算肺/体质量比(Lung/BW)和右心室/体质量比(RVW/BW);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NE和AngII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室旁核ACE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室旁核Fra-like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 max)和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左室前负荷增加(RVW/BW和Lung/BW明显升高,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明显增强;血浆NE和AngII浓度增高(P<0.05);室旁核内Fra-like和ACE表达增加(P<0.05)。与Vehicle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比较,接受赖诺普利治疗后心力衰竭大鼠LVEDP、RVW/BW和lung/BW有所降低(P<0.05),±dp/dtmax升高(P<0.05),LVEF无明显改变,外周血NE和ANGII含量下降(P<0.05),室旁核Fra-like和ACE表达明显减少(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减少(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室旁核ACE被明显激活引起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心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下丘脑室旁核 肽基二肽酶 交感神经纤维
下载PDF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离体实验研究
13
作者 南群 程妍妍 +2 位作者 高翔 庞玥 田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m处及血管液体中心处的温度,研究射频消融对血管壁外围组织和血液的影响.液体流速由0.2 m/s上升至0.4 m/s时,血管外围组织与消融点不同距离下的ΔT均呈下降趋势;射频加热时间由2 min增加至4 min时,血管壁外围组织和液体中心的ΔT值均增加,液体中心的最大ΔT值仅0.29℃;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0、4和8 mm时平均温升值分别为3.90、5.13、0.59℃;温控温度从65℃变化至75℃时,血管外围组织最高ΔT值为6.67℃,液体中心最高ΔT值为2.76℃.射频消融时,液体的快速流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避免组织和血液热损伤;液体流速在0.2 m/s时,组织的温升值最高为2.67℃,液体流速接近层流速度阈值0.4 m/s时组织的温升最高为1.00℃;相比对照组流速为0时组织最高温升5.02℃而言,冷却作用均较为明显;消融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对组织和血液的热量累积均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但是,对于组织,距离射频电极8 mm测温点处的叠加效应比较微弱,达不到治疗温度,对组织影响较小;血管壁外围组织因远离管内血液而热量散失较慢,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4 mm时升温6.67℃,可实现位于血管外膜4 mm内交感神经纤维的损毁;时间在4 min内和温控温度小于75℃时,液体最大温升不超过2.76℃,可见对血液温升影响较小.本研究基本验证了血管内执行去肾交感神经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肾动脉 交感神经纤维 顽固性高血压 生物体模 离体实验
下载PDF
颈后纵韧带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春晓 沈若武 +1 位作者 王守彪 夏玉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9-140,143,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在人颈后纵韧带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新鲜胎儿尸体6具,分别从C2/3、C4/5、C6/7三点取后纵韧带,每点先取一张切片进行氯化金染色确定神经的存在,再采用乙醛酸法对冷冻切片交感神经进行特异性染色。借助Simple PCI...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在人颈后纵韧带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新鲜胎儿尸体6具,分别从C2/3、C4/5、C6/7三点取后纵韧带,每点先取一张切片进行氯化金染色确定神经的存在,再采用乙醛酸法对冷冻切片交感神经进行特异性染色。借助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胎儿颈后纵韧带上有大量交感神经分布,或纵形排列或交织成网。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为C2/3>C4/5>C6/7(F=6.13,P<0.05)。结论分布于颈后纵韧带上的交感神经受颈椎节段不稳或骨质增生激惹,可能在颈椎病颈性眩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韧带 交感神经纤维 节后 眩晕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交感神经出芽及其功能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彬 丁有权 齐建国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周围神经损伤除了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皮肤深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会... 周围神经损伤除了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皮肤深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会出芽至浅真皮,并与感觉神经纤维相互伴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皮肤交感出芽与感觉神经纤维在皮肤分布上的密切关系,本文特就各种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交感神经出芽、出芽的来源、促进交感出芽的因素、交感出芽对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及其造成的神经功能异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交感神经纤维 出芽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外周动脉闭塞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16
作者 Argyriou A.A. Tsolakis I. +2 位作者 Papadoulas S. E. Chroni 袁海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25-26,共2页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viability of sympathetic sudomotor fiber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ild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D). Methods: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from the...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viability of sympathetic sudomotor fiber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ild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D). Methods: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from the h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sole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25 patients with PAD (19 males and 6 females with mean age 62.7±10.2 years) was recorded unilaterally depending on the side of the affected limb (18 right side, 7 left side). Electrophysiological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SSR results. Twenty-five, age-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served as controls. Results: No evidence of nerve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was recorded from the group of patients. Intact SSR recording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upper limb of patients. Nine patients (36%) had absent SSR in the lower limb follow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hilst the same 9 patients had absent SSR following magnetic stimul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ccurred between groups in the SSR latency scores recorded from the lower limb. Follow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mean SSR latency i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s (P=0.000), whilst the same applied following magnetic stimulation (P=0.000).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SR abnormalities and nerve conduction measurements. The manifestation of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at a walking distance of 250 m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 ith absent lower limb SSR (r=0.71, P=0.035). Conclusions: SSR abnormalities appe ared to be an early and independent finding of neural impairment in our patients . Significance: SSR study, performed at an early stage of PAD may prove useful i n differentiating PAD-induced neuropathy from other neuropath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外周动脉闭塞 AD患者 交感神经纤维 传导异常 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系统损害 病程早期 电生理资料
下载PDF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17
作者 王雪飞 何胜虎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6-28,共3页
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服用降压药物不能达到预期降压效果。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此有较好效果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方法的原理和手术操作、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其它作用,为顽固性高血压药物之外治疗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下载PDF
交感节后纤维再生与电针升高皮温效应的关系
18
作者 汤善钧 孔天翰 +3 位作者 韩雪飞 郭漳生 雷留根 张建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对30只大白鼠针刺前、后足底皮温的变化及其与胫神经中交感纤维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观察。30只大白鼠分为6组进行实验:①测针刺左侧足三里前后皮温差。②钳夹损伤左侧胫神经(组1~5)及假性手术(组6)。③根据不同存活期(组1/10d,组2/15d,组3... 对30只大白鼠针刺前、后足底皮温的变化及其与胫神经中交感纤维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观察。30只大白鼠分为6组进行实验:①测针刺左侧足三里前后皮温差。②钳夹损伤左侧胫神经(组1~5)及假性手术(组6)。③根据不同存活期(组1/10d,组2/15d,组3/20d,组4/25d,组5、6/30d)于处死前48h测皮温差;于切断左侧股神经后将HRP导入左足底皮下。④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寻找HRP标记细胞。结果:①术后10d,针刺皮温差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术后30d,组5组6之针刺皮温差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②术后15d,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出现少量的HRP标记细胞((?)=2.5)。术后20d((?)=3.0)和25d((?)=4.0),标记细胞逐渐增多,至术后30d,组5之标记细胞数与组6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①针刺足三里能显著提高同侧足底皮温;②胫神经损伤后,电针升高皮温之效应明显加强,并与同侧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再生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再生 交感神经纤维
下载PDF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植物神经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江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下载PDF
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伟洋 权正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颈椎病是我国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二,交感型颈椎病为其中一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一般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生... 颈椎病是我国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二,交感型颈椎病为其中一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一般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颈椎椎节不稳直接刺激和牵拉压迫颈交感神经纤维.或当颈椎间盘突出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源性疾病影响颈段硬脊膜,或后纵韧带或小关节或颈神经根或椎动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交感神经纤维 钩椎关节增生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生理曲度 颈源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