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痛患者C伤害性感受器的温度依赖性双峰 被引量:3
1
作者 Bostock H. Campero M. +2 位作者 Serra J. Ochoa J.L. 袁海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26-27,共2页
Five patients with small-fibre neuropathy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dependent spontaneous pain, hyperalgesia/allodynia and signs of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were studied clinically and thermographically, and by micr... Five patients with small-fibre neuropathy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dependent spontaneous pain, hyperalgesia/allodynia and signs of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were studied clinically and thermographically, and by microneurography. Thermography revealed hyperthermia confined to painful and hyperalgesic skin of distal extremities, in absence of sympathetic vasomotor denervation.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documented either reduced thresholds or increased suprathreshold magnitude for heat pain. Microneurography identified 13 primary cutaneous C-nocicep- tors generating abnormal impulses in response to electrical stimuli and, in one patient, nociceptors firing spontaneously. All five patients showed examples of double spikes, in which a single brief electrical stimulus occasionally or regularly evoked two impulses. In one case, a second impulse occurred at one of three different delays. In all five patients, warming of the skin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a second impulse occurring. Impulse doubling has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as occurring rarely in normal subjects and is attributable to unfiltering of multiple orthodromic impulses due to 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 failure at branch points. A higher incidence of double firing in neuropathic pain patients is probably due to a reduced safety factor for conduction in the terminal arborizations of their C-nociceptors. Thes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 block provides a peripheral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nociceptor hyperactivity in small-fibre neuropathy that may contribute to hyper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感受器 温度依赖性 交感缩血管神经 痛觉过敏 伤害感受器 电刺激 神经成像 定量感觉测试 热痛阈 自发放电
下载PDF
灌注指数在麻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伊 徐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5,共2页
理想的临床医学监测手段应该能无创、连续、实时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手段,是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中提取的测量参数,通过数字处理连续、无创监测外周灌注情况,具有安全可靠、及... 理想的临床医学监测手段应该能无创、连续、实时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手段,是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中提取的测量参数,通过数字处理连续、无创监测外周灌注情况,具有安全可靠、及时易操作等优点。本文就PI的原理、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手术 灌注情况 PERFUSION 数字处理 测量原理 伤害性刺激 交感缩血管神经 临床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 区域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药动学药效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毋楠 张兴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为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无呼吸抑制等特点,已广泛用于辅助检查、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及术后镇痛等.丙泊酚(propofol)为短效强效镇静催眠药,具...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为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无呼吸抑制等特点,已广泛用于辅助检查、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及术后镇痛等.丙泊酚(propofol)为短效强效镇静催眠药,具有代谢迅速、高亲脂性和持续输注相关半衰期短等特点,麻醉恢复迅速.但丙泊酚有心肌负性肌力效应,直接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交感缩血管神经活性作用而引起血压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药物剂量、输注速度、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药物联合使用等有关,目前临床常采用DEX辅助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本文就DEX 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时药动学、药效学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丙泊酚 药效学 药动学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交感缩血管神经 镇静催眠药
下载PDF
自拟复方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董文芳 金戈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自拟复方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 87例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34例 ,治愈 1 3例 ,显效 5 0例 ,有效 1 7例 ,无效 7例 ,有效率 92 .0 %。
关键词 复方降压汤 疗效 高血压病 肝阳上亢 交感缩血管神经 阴虚阳亢 阴阳两虚
下载PDF
老生常谭
5
作者 刘曾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刘曾复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躯体和内脏部分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有关迷走神经系统生理的研究。从50年代起,他开始研究控制论与稳态的联系,着重研究了神经调节问题;他对“神经中枢”的概念重新评价,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自身稳态的维持依赖... 刘曾复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躯体和内脏部分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有关迷走神经系统生理的研究。从50年代起,他开始研究控制论与稳态的联系,着重研究了神经调节问题;他对“神经中枢”的概念重新评价,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自身稳态的维持依赖于所接触的内环境的稳定性。70年代后期,他叉将注意力转移到生物控制论、信号处理和数学模型工作上。刘教授应本刊特约撰述此文,顺节读下,对京剧的表演艺术及脸谱学的研究亦独树一帜。起伏跌宕,丝丝相扣,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生常谭 生物控制论 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刘曾复 血管反射 内环境 生物医学工程学 交感缩血管神经 紧张性
下载PDF
滴鼻净点鼻致严重全身反应
6
作者 刘兰英 张峰 傅金元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46-346,共1页
病例 女,22岁,因患副鼻窦炎出现头疼、鼻阻,约3小时内用0.1%的滴鼻净点鼻4次,共用量约3ml,出现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当时测血压24/16kPa,患者基础血压为15/8~9kPa左右,急诊入院。查体:血压24/16kPa,心... 病例 女,22岁,因患副鼻窦炎出现头疼、鼻阻,约3小时内用0.1%的滴鼻净点鼻4次,共用量约3ml,出现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当时测血压24/16kPa,患者基础血压为15/8~9kPa左右,急诊入院。查体:血压24/16kPa,心率40次/分,面包苍白,神志清。心电图为窦性心率,ST、T无改变,心率42次/分,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3小时后,血压逐渐下降至原来水平,以后又进入低血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鼻净 心动过缓 副鼻窦炎 心电图诊断 交感缩血管神经 窦性心率 基础血压 中枢紧张性 交感中枢 拟肾上腺素药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皮肤的影响
7
作者 叶拱照 《体育师友》 1986年第4期30-30,共1页
人们常常谈到运动训练对人体的骨骼、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但对皮肤的作用如何,却很少谈及,下面谈谈运动训练对皮肤的影响。一、运动训练能提高皮肤的健美和保护机体的作用皮肤覆盖着整个人体的表面,皮肤的最表层是角质层,少锻炼的人,皮... 人们常常谈到运动训练对人体的骨骼、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但对皮肤的作用如何,却很少谈及,下面谈谈运动训练对皮肤的影响。一、运动训练能提高皮肤的健美和保护机体的作用皮肤覆盖着整个人体的表面,皮肤的最表层是角质层,少锻炼的人,皮肤角质层较薄,皮下浅静脉较显现,皮肤呈现苍白色。这主要是因为少锻炼的人,皮肤血液供应较差,皮肤黑色素较小的缘故造成的。参加运动训练,特别是户外运动训练能改善这种状况。运动训练使得血流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苍白色 浅静脉 体育活动 脱氢胆固醇 交感缩血管神经 感觉神经末梢 感觉机能 体热散失 体温调节中枢
下载PDF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全真模拟试卷
8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全真模拟 反复发作 上腹 溃疡 病理 慢性支气管炎 腹部疼痛 临床表现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答案 血红蛋白 天津史克 心源性哮喘 交感缩血管神经 出血 血尿 优势半球 白细胞管型 细湿啰音 芬必得 腰椎管狭窄症 右上腹绞痛 肾盂疾病 肾盂肾炎 胃溃疡病 子宫收乏力 试卷
下载PDF
心血管各级中枢的血压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季淑梅 孙心平 +2 位作者 张卫 谷琼婵 何瑞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6-220,共5页
概述了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水平的心血管活动中枢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调节血压的机制,系统地阐述了各级中枢调节血压的通路及参与的递质与受体。各级心血管活动中枢对血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 概述了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水平的心血管活动中枢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调节血压的机制,系统地阐述了各级中枢调节血压的通路及参与的递质与受体。各级心血管活动中枢对血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升压效应 降压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