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土和石灰性土交换性盐基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红梅 乌力更 +1 位作者 陈诚明 白光哲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S3期27-28,共2页
碱性土和石灰性土含有大量的CaCO3和MgCO3。这些盐类的溶解会干扰对土壤中交换性钙镁离子的准确测定。pH为9.2的NH4OAc溶液抑制了CaCO3和MgCO3的溶解,并且可以同时测定交换性的K+、Na+、Ca2+和Mg2+。
关键词 土和石灰 交换性ca2+和Mg2+
下载PDF
林型转化对土壤pH、有机碳组分和交换性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婷婷 张玲玲 +1 位作者 李意德 温达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地带性森林退化成次生林、人工林后,通常引起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损失,尤其是土壤轻组有机碳的淋失。本研究以相对原生阔叶林和与其毗邻的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测定土壤(0~10、10~20和20~30 cm)p H值、总... 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地带性森林退化成次生林、人工林后,通常引起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损失,尤其是土壤轻组有机碳的淋失。本研究以相对原生阔叶林和与其毗邻的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测定土壤(0~10、10~20和20~30 cm)p H值、总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以及交换性K^+、Ca^(2+)的含量,旨在阐明林地转化后土壤有机碳及K^+、Ca^(2+)养分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原生阔叶林向次生林转变后,0~30 cm土层中土壤p H值升高(4.4%),交换性K^+、Ca^(2+)含量增加(22.5%、8.2%),其储量增加尤其明显(60.2%、55.1%);而TOC、LFOC和HFOC含量明显下降(26.7%、40.8%和11.3%),除LFOC储量减少22.2%外TOC和HFOC储量变化不显著。次生林转变成杉木林后,0-30 cm土层中交换性K^+、Ca^(2+)含量微弱增加(6.3%、2.9%),HFOC储量减少(13.8%),其它指标的变化则均不显著。原生林土壤p H值与TOC、LFOC、HFOC及交换性K^+、Ca^(2+)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在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中这种相关性的显著水平被削弱,表明林型转变对土壤p H值、有机碳和养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而言,原生阔叶林向次生林或次生林向杉木人工林转变后导致土壤有机碳大幅下降,但土壤酸度得到改良和矿质养分有效性增加,为植被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从森林碳汇的角度优先保护表层土壤,选择速生、高效固碳的目标树种对退化次生林进行更新改造,是提高森林生物量碳和土壤净碳积累,扭转因林地利用转变而引起土壤碳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阔叶林 次生林 杉木林 林型转化 土壤碳组分 交换K+ 交换性ca2+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林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3
作者 张伟 刘淑娟 +3 位作者 叶莹莹 陈洪松 王克林 韦国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为了探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及其对养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意义,该研究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主... 为了探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及其对养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意义,该研究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块金值/基台值较大,分别为49.9%和28.6%,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全磷(TP)和全钾(TK)的块金值/基台值较小,分别为10.4%和2.9%,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说明随机因素对TP和TK的影响相对较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对TK的方差解释最大,对SOC的方差解释最小。其中,土壤交换性Ca2+离子和凋落物中N含量是SOC和TN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交换性Ca2+和凋落物中N含量升高,土壤SOC和TN积累增加;TP的控制因素比较单一,仅受凋落物中P含量影响。TK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除主要受交换性Ca2+控制外,凋落物N:P比、海拔高度和黏粒含量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养分 空间异质 交换性ca2+ 凋落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