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社会征信对P2P网贷市场交易可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平 刘湉湉 杨琦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4,共9页
随着监管的深入和P2P平台信息中介身份的明确,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P2P网贷行业发展的桎梏。引入社会征信,建立基于社会征信的P2P网贷模式,根据借款人和投资者参与约束,推导出有无征信参与下P2P网贷市场借款人... 随着监管的深入和P2P平台信息中介身份的明确,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P2P网贷行业发展的桎梏。引入社会征信,建立基于社会征信的P2P网贷模式,根据借款人和投资者参与约束,推导出有无征信参与下P2P网贷市场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率极值。结果表明:在无社会征信时,低质量借款人承受利率能力更强;社会征信的引入,通过使低质量借款人承担比高质量借款人超过某一临界值的征信成本,逆转高质量借款人承受利率的能力,并且扩大P2P网贷市场交易可能性集合。最后,利用数值分析验证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可能 社会征信 P2P网贷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研究——基于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岷峰 季子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3-41,共9页
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决定于风控水平。资源配置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风险控制则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二者有着紧密关联。准确定位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因素,利用"交易可能... 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决定于风控水平。资源配置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风险控制则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二者有着紧密关联。准确定位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因素,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理论模型分析P2P平台的资源配置机理,优化平台资源配置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交易可能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做进一步实证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优化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贷平台 资源配置 交易可能性集合 风险控制
下载PDF
P2P平台融资问题的探析——基于交易可能性集合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磊 《时代金融》 2019年第2期77-79,共3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繁荣,互联网金融领域日益受到政府、平台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P2P平台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极大突破,更是饱受争议。本文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在理论上分析P2P平台资源配置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影响网贷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繁荣,互联网金融领域日益受到政府、平台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P2P平台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极大突破,更是饱受争议。本文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在理论上分析P2P平台资源配置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影响网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信用风险与信息安全问题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借贷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平台 资源配置 交易可能性集合 区块链技术
下载PDF
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在P2P平台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岷峰 季子钊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理论模型,分析P2P平台的资源配置机理,优化平台资源配置。在交易可能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网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平台风险控制的优化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P2P平台 资源配置 交易可能性集合 风险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交易可能性集合理论对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岷峰 季子钊 《西部金融》 2016年第8期4-9,16,共7页
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决定于风控水平。资源配置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风险控制则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二者有着紧密关联。准确定位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因素,利用"交易可能... 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决定于风控水平。资源配置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风险控制则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二者有着紧密关联。准确定位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因素,利用"交易可能性集合"理论分析P2P平台的资源配置机理,优化平台资源配置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在交易可能性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做进一步实证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优化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贷平台 资源配置 交易可能性集合 风险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研究
6
作者 施维 李悦 《中国市场》 2018年第5期56-57,74,共3页
文章以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作为研究媒介,通过所构建模型展开风险控制要素分析,并将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收集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交易数据作为输入项,进行参数模拟及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 文章以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作为研究媒介,通过所构建模型展开风险控制要素分析,并将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收集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交易数据作为输入项,进行参数模拟及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交易中需要合理控制解释变量,保持利率与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可能性集合模型 P2P 风险控制
下载PDF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邹辉霞 刘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结合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及交易可能性集合,并将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引入到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研究当中,分析小微企业和出借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达到双方利益均衡的博弈过程。研究表明:P2P网络借... 本文结合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及交易可能性集合,并将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引入到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研究当中,分析小微企业和出借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达到双方利益均衡的博弈过程。研究表明:P2P网络借贷模式能够降低出借方因信用风险而造成的极端大额损失;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P2P网络借贷模式下的交易可能性集合范围更广;小微企业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发出的关于借款申请列表的信号,传递了有关小微企业真实履约能力的主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小微企业 信用风险 交易可能性集合 信号传递博弈
下载PDF
网页元标签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基于“商标性使用”及“售前混淆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悦玥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4-7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在网页元标签中插入他人商标的情况屡见不鲜,关于该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根据我国商标法条文以及对商标法的功能、价值定位的研究,由于消费者对网页中元标签中所插入的他人商标无法感知,并...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在网页元标签中插入他人商标的情况屡见不鲜,关于该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根据我国商标法条文以及对商标法的功能、价值定位的研究,由于消费者对网页中元标签中所插入的他人商标无法感知,并未产生混淆,因此该行为不应当被认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的插入并不应当被认定为“商标性使用”。众多学者从“售前混淆理论”出发,认为元标签的使用导致消费者售前混淆,售前混淆应当被认定为“混淆”,应对商标法所规定的“混淆”的时间点延及售前。该种方式存在逻辑上和实践中的缺陷,不应当通过商标法规制搭便车导致售前混淆的行为,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规制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性使用 售前混淆 交易可能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下载PDF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n multi-dimension trust evaluation method with web service
9
作者 Mao Hongyan Qi Zhengwei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1年第3期252-258,共7页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al e-commerc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multi-dimension evaluation method to depict and calculate the trust values. The multi-dimension evaluation metrics include functional an...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al e-commerc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multi-dimension evaluation method to depict and calculate the trust values. The multi-dimension evaluation metrics include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corresponding weights.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values and the Markov chain mechanism are adopted to compute the trust value and detect the malicious behaviors. The current evaluation has larger influence factor on the next transaction behavior. A trust model is implemented with web service which consists of publication, filtrating, calculating and storage center. It is easily extended and the user only defines each property and its weights according to specific requirements, then the trust values are got. In order to conveniently manage and avoid the dead-lock, some constraint rules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multi-dimension can reflect objectively the dynamic change of trust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imension measurement trusting model Markov chain mechanism web service
下载PDF
公司治理新论(下)——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冬华 范从来 徐巍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6,共24页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困境与挑战。文章致力于提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论点——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下之隐性契约解释,试图为破解上述困境尽微薄之力。公司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任一社会的契约内容及形式都嵌入在交易各方所处的社会结构。离开了对契约的理解,就难以理解公司治理;同样,离开了对社会关系结构的理解,也难以理解契约。文章从历史分析视角,远承中国儒家道德哲学,近袭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及陶孟和、费孝通、翟学伟等社会学先生之发明创见,勾勒当下社会所赖以建构的基础逻辑,分析契约内容及形式背后之社会决定,辨明东西方契约形式之关键差异,提出隐性契约在中国社会中形成的文化及伦理源起,厘清隐性契约的特征、利弊及所适,阐释构筑于隐性契约之上的中国公司治理的分析及框架模式,包括隐性契约之交易成本节约的缘由,及其在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实施机制,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最后分析了隐性契约对交易的激发作用,从契约激发交易促进经济增长,于从一新侧面理解科斯定理亦有启发。文章提出的隐性契约视角,区别于英美模式下的显性契约视角,是内窥和展析中国历史传统下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亦合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的要求,以及应奋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创新之精神。文章不排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既有逻辑,但更强调结合中国的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对不同的契约形式和适应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契约 公司治理 中国社会 社会关系结构 交易可能
原文传递
公司治理新论(上)——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冬华 范从来 徐巍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6,共24页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困境与挑战。文章致力于提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论点——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下之隐性契约解释,试图为破解上述困境尽微薄之力。公司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任一社会的契约内容及形式都嵌入在交易各方所处的社会结构。离开了对契约的理解,就难以理解公司治理;同样,离开了对社会关系结构的理解,也难以理解契约。文章从历史分析视角,远承中国儒家道德哲学,近袭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及陶孟和、费孝通、翟学伟等社会学先生之发明创见,勾勒当下社会所赖以建构的基础逻辑,分析契约内容及形式背后之社会决定,辨明东西方契约形式之关键差异,提出隐性契约在中国社会中形成的文化及伦理源起,厘清隐性契约的特征、利弊及所适,阐释构筑于隐性契约之上的中国公司治理的分析及框架模式,包括隐性契约之交易成本节约的缘由,及其在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实施机制,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最后分析了隐性契约对交易的激发作用,从契约激发交易促进经济增长,于从一新侧面理解科斯定理亦有启发。文章提出的隐性契约视角,区别于英美模式下的显性契约视角,是内窥和展析中国历史传统下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亦合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的要求,以及应奋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创新之精神。文章不排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既有逻辑,但更强调结合中国的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对不同的契约形式和适应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契约 公司治理 中国社会 社会关系结构 交易可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