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销售养生中药材交易型诈骗罪与非罪辨析——甘某某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1
作者 李静敏 梁启迪 《法治论坛》 2023年第4期289-297,共9页
近年来,交易型诈骗已从“空手套白狼”方式转变为非真实性交易“民事纠纷”的样态,整个犯罪“套路”在形式上呈现向被害人提供一定的商品或者服务,使用“话术”诱骗被害人支付钱款,这类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涉众性、迷惑性更强,给区... 近年来,交易型诈骗已从“空手套白狼”方式转变为非真实性交易“民事纠纷”的样态,整个犯罪“套路”在形式上呈现向被害人提供一定的商品或者服务,使用“话术”诱骗被害人支付钱款,这类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涉众性、迷惑性更强,给区分民事经济纠纷与刑事诈骗犯罪的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交易型诈骗行为的司法认定具有复杂性,关键在于要厘清市场交易领域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宜从对财产的法意侵害程度、是否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刑民分界多维度进行综合审查判断。一方面,重点审查诈骗行为是否对关键事实进行诈骗,从而具有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的高度危险;另一方面,重点审查行为人要求被害人支付的对价是否存在恶意垒高情形,以刑事证据裁判规则,次序递进式合理进行刑民界分,全面考量刑事可罚性,以准确厘定罪与罚、轻与重的界限。本案例以销售中药材欺骗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与司法认定标准,为准确厘定罪与非罪提供参考,警示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违法行为,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守护老年人“钱袋子”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型诈骗 民事欺诈 销售养生中药材欺骗行为 关键事实 合理对价
原文传递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类型化区分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荣功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否存在对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具有决定意义。使用型诈骗的场合,应重视对行为人取得财物后的用途和资金走向的考察,以确定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成立。财物用途和资金走向无法查清的案件,不能简单地认为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格型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同时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特定资格以及财物的具体用途。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还要注意欺诈事实是否属于核心或者主要事实以及欺诈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交易型诈骗 使用诈骗 资格诈骗
下载PDF
交易型电信网络诈骗罪与非罪辨析
3
作者 王勇 《人民检察》 2023年第8期20-23,共4页
当前,以各类货物或者服务交易为名义的交易型电信网络诈骗易发多发。市场交易领域的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符合民事欺诈的要求,存在认定上的困难。但二者在对财产的法益侵害性程度、是否... 当前,以各类货物或者服务交易为名义的交易型电信网络诈骗易发多发。市场交易领域的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符合民事欺诈的要求,存在认定上的困难。但二者在对财产的法益侵害性程度、是否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等方面存在区别。围绕这两点判断罪与非罪时,应强化客观性审查:一方面,注重考察行为人是否支付对价、支付的对价是否明显偏离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诈骗行为是对关键事实进行诈骗,从而具有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的高度危险。同时,基于客观性审查的逻辑起点,构建对特殊交易型诈骗的认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型诈骗 客观性审查 合理对价 关键事实
原文传递
交易型合同诈骗案件的审查与认定
4
作者 王艳 年凯 《荆楚法学》 2023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交易型合同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间无基本相当的交易对价,在认定交易型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践中,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交易型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关键,应当结合交易事实与交易对价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综合分析。交易型合... 交易型合同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间无基本相当的交易对价,在认定交易型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践中,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交易型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关键,应当结合交易事实与交易对价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综合分析。交易型合同诈骗罪中的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应按牵连犯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罚,提倡正确使用合同诈骗罪中的兜底条款防止其口袋化。不应根据合同诈骗罪中客观上的五种表现形式直接推定其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综合各种要素进行考察,并允许对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进行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合同诈骗 合同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交易对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