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冲击性能提升
1
作者 程慧强 向阳 +2 位作者 潘洋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30,共8页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对PC/PBT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C/PBT-DPPH共混物,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6kJ/m^(2)增加到19.3kJ/m^(2),同时拉伸强度保持在53.2MPa。与传统共混相比,多层挤出过程中,PC与PBT的酯交换反应主要发生在层界面处,DPPH的加入使层界面的酯交换反应得到很好的控制,层界面由“刚硬”转变为“柔软”,从而显著提高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交替层状 酯交换 冲击强度
下载PDF
交替层状结构氯化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玉清 戴莹莹 +1 位作者 李姜 郭少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采用多层共挤技术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氯化丁基橡胶(CIIR)/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并与常规共混法CIIR/EPDM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相结构;与共混复合材料相比,交替层状结构复合... 采用多层共挤技术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氯化丁基橡胶(CIIR)/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并与常规共混法CIIR/EPDM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相结构;与共混复合材料相比,交替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和有效阻尼范围增大,且随着其层数的增加,损耗因子和有效阻尼范围、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大;室温下层数较多的CIIR/EPDM复合材料在100~110Hz的阻尼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丁基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阻尼性能 交替层状结构
下载PDF
TiO_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晟卯 张治军 +2 位作者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6-1138,共3页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The results of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indicate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TiO 2 nanoparticles is 2 nm.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 that the thin film is composed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layers in alternately orderly arrangem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is 4.61 nm. The thicknesses of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are 2.58 and 2 n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钛 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超分子自组装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交替层状PP/PPCB中β晶的形成及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凡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109,113,共4页
利用多层共挤出设备制备了不同层数的聚丙烯(PP)/聚丙烯+炭黑(PPCB)交替多层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索了PP/PPCB多层复合材料中β晶的形成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将多层样品在130℃进行等温结晶后,PP层形成了扇形β晶,成... 利用多层共挤出设备制备了不同层数的聚丙烯(PP)/聚丙烯+炭黑(PPCB)交替多层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索了PP/PPCB多层复合材料中β晶的形成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将多层样品在130℃进行等温结晶后,PP层形成了扇形β晶,成核点位于PP层和PPCB层的界面处。β晶的结晶度与PP层的厚度有关,形成机理与界面处的应力集中有关。当应力集中被消除后不再产生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Β晶 交替层状材料 应力集中
下载PDF
EVA基阻燃/隔音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阻燃及隔音性能研究
5
作者 罗丹 颜渊巍 +1 位作者 熊昌义 杨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分别使用膨胀阻燃剂(IFR)和重质填料硫酸钡(Ba SO4)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进行阻燃性和隔音性改性,并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具有阻燃层/隔音层交替层状结构的8层EVA基阻燃隔音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 分别使用膨胀阻燃剂(IFR)和重质填料硫酸钡(Ba SO4)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进行阻燃性和隔音性改性,并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具有阻燃层/隔音层交替层状结构的8层EVA基阻燃隔音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隔音层和阻燃层沿挤出方向交替层状排列,为特殊的双连续相结构。对多层复合材料以及普通共混材料的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交替层状结构使得多层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大大提升:氧指数从普通共混材料的24%提升到32%;UL94垂直燃烧等级从普通共混材料的无等级提升到V-1级;点燃时间大大延长且热释放速率进一步降低。此外,隔音测试结果表明,多层复合材料的隔音量曲线与普通共混材料的隔音量曲线基本重合,保持了高隔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层状结构 微层共挤出技术 阻燃性能 隔音性能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阻燃剂填充PBT交替层状复合材料阻燃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殷敏 杨志 +1 位作者 沈佳斌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6,共5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阻燃剂(FR)填充的PBT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研究层数和层厚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体系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当层数由2层增加...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阻燃剂(FR)填充的PBT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研究层数和层厚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体系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当层数由2层增加到64层,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从20%提高到了25.5%,拉伸强度提高了4.3%,断裂伸长率保持稳定。这为制备兼具优异阻燃和力学性能的PBT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交替层状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硅橡胶材料的构筑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焕 邓昭平 +2 位作者 秦菁 刘涛 罗世凯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9,共7页
使用羟基硅油作为结构控制剂调节硅橡胶的弹塑性,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构筑了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硅橡胶材料,对该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结构对硅橡胶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橡胶中羟... 使用羟基硅油作为结构控制剂调节硅橡胶的弹塑性,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构筑了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硅橡胶材料,对该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结构对硅橡胶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橡胶中羟基硅油含量为1份(质量,下同)(实体层)、7份(泡沫层)时,制备出泡沫/实体交替层状硅橡胶材料,该材料较普通硅橡胶泡沫具有更小的泡孔尺寸(2.3μm),其泡沫层具有更高的泡孔密度(1.44×10^10个/cm^3)、更高的拉伸强度(5.09 MPa)和更好的抗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羟基硅油 交替层状结构 超临界流体发泡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微纳层叠共挤碳纳米管填充高抗冲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CNTs+HIPS/HIPS)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戴坤添 安瑛 +3 位作者 王玮鹭 李莉 杨卫民 焦志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6,共6页
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出装置制备了2、8、32、128层的碳纳米管填充高抗冲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CNTs+HIPS/HIPS)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体系中CNTs+HIPS层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分为6%、10%两种,微层理论厚度分别为1 mm、250μm、6... 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出装置制备了2、8、32、128层的碳纳米管填充高抗冲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CNTs+HIPS/HIPS)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体系中CNTs+HIPS层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分为6%、10%两种,微层理论厚度分别为1 mm、250μm、62.5μm、15.6μm。采用数码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微层界面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电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微层实际厚度与理论厚度较为一致;CNTs+HIPS/HIPS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在挤出方向与厚度方向上的电阻率呈现了明显的各向异性,挤出方向上表现为高导电的特性,而厚度方向上表现为绝缘的特性;层间界面数量的增多增强了界面极化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且表现出较好的频率独立性,同时在低频(<104Hz)下保持了低介电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交替层状结构 高抗冲聚苯乙烯 碳纳米管 介电性能
原文传递
光交联交替层状自组装(LBL)抗菌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学斌 薛源 +3 位作者 周耀武 陈声毅 包春燕 朱麟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静电超分子作用的交替层状自组装(LBL)膜稳定性差、易分解和难以实现应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光交联型抗菌LBL多层膜.该LBL多层膜由修饰有光敏邻硝基苄醇分子的透明质酸(HANB)与季铵化的壳聚糖(ACS)通过静电作用在基片上交替沉积... 针对静电超分子作用的交替层状自组装(LBL)膜稳定性差、易分解和难以实现应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光交联型抗菌LBL多层膜.该LBL多层膜由修饰有光敏邻硝基苄醇分子的透明质酸(HANB)与季铵化的壳聚糖(ACS)通过静电作用在基片上交替沉积而成.光照后,HANB上的邻硝基苄醇分子产生活性醛基,与邻近壳聚糖上的氨基发生亚胺偶联反应,实现了LBL多层膜的光交联.实验证明交联后的LBL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在不同pH值盐溶液中长期保持膜的完整性.壳聚糖的抗菌特性赋予LBL膜良好的抗菌性能,亲水性生物大分子骨架的选取赋予LBL膜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其他化学交联方法相比,邻硝基苄醇光交联策略无需任何引发剂或添加剂的引入,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医疗植入物表面抗菌涂层的构建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层状自组装膜 抗菌涂层 光交联 细胞相容性
原文传递
表面印迹交替层状组装薄膜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华 张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0-955,共6页
在简要概述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这一进展后,重点总结了如何利用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以实现表面印迹膜的制备.模板分子与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组装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然后以此超分子复合物为构筑基元,与感光性高分子,如重氮树脂,通过常规交替层... 在简要概述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这一进展后,重点总结了如何利用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以实现表面印迹膜的制备.模板分子与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组装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然后以此超分子复合物为构筑基元,与感光性高分子,如重氮树脂,通过常规交替层状组装形成聚合物多层膜.利用聚合物多层膜之间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多层膜,然后去除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交替组装薄膜.该研究表明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均可用于分子印迹交替组装薄膜的制备,并且通过引入多点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其选择性.以此为基础,交替层状组装分子印迹薄膜分别与微接触印刷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具有正电荷选择性的印章材料和电荷选择性的膜分离材料,从而提供一种新的制备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交替层状组装 分子印迹
原文传递
α-PP/β-PP层状交替复合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研究
11
作者 王萃林 吴宏 郭少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72,共5页
通过微/纳共挤制备了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其熔融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含量、相同加工条件下,β成核剂的成核效率低于α成核剂;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的半结晶时间(t1/2)... 通过微/纳共挤制备了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其熔融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含量、相同加工条件下,β成核剂的成核效率低于α成核剂;α-PP/β-PP多层交替复合物的半结晶时间(t1/2)介于单台单螺杆挤出机得到的α-PP与β-PP之间;相同螺杆转速、不同层数时,与纯PP相比,成核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α-PP/β-PP复合物的结晶温度(Tc),同时Tc随层数增加而逐渐由比较明显的2个Tc演变成1个高温Tc,类似于α/β-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随分层叠加单元个数增加,提供的剪切应力越大,越有利于β晶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结晶 层状交替复合物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交替多层分布及退火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仁琼 王晴雯 +1 位作者 沈佳斌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99,共5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碳纳米管(CNT)填充TPU交替多层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层结构和退火处理对复合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粒子填充量下(4%)、低层数(低于64层)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均小于TPU/...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碳纳米管(CNT)填充TPU交替多层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层结构和退火处理对复合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粒子填充量下(4%)、低层数(低于64层)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均小于TPU/CNT普通共混样,说明导电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选择性多层分布更有利于相互搭接形成导电通路。但是,随着层数的增加,层叠作用逐渐破坏导电层中原本连续的粒子网络。当层数达到128层时,电阻率超过共混体系。对多层样品分别在40℃、60℃和80℃下退火1 h,层数高的样品电阻的下降幅度更大,且退火温度越高,趋势越显著。分析认为,在高温下聚合物分子链更容易发生松弛回复,提高了导电粒子在基体中的搭接几率,使导电网络更易实现重构,这为多层体系电学相关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交替层状 导电性能 退火
下载PDF
微层共挤CPS-HI/PS-HI复合材料结构对储能密度的影响
13
作者 戴坤添 安瑛 +3 位作者 程祥 李长金 杨卫民 焦志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52,共5页
利用传统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3%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CNTs复合材料,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出装置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CNTs填充高抗冲聚苯乙烯(CPS–HI)/PS–HI复合材料,层数分为2,8,32,128层,其中CPS–HI层... 利用传统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3%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CNTs复合材料,利用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出装置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CNTs填充高抗冲聚苯乙烯(CPS–HI)/PS–HI复合材料,层数分为2,8,32,128层,其中CPS–HI层CNTs的含量为6%,对PS–HI/CNTs和CPS–HI/PS–HI两种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交替层状结构对储能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PS–HI层与PS–HI层呈连续交替层状分布,微层厚度均匀一致,微层界面良好,且CNTs的分散性随着层数的增加得到提高。CPS–HI/PS–HI复合材料由于微层界面的增多,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电荷,显著提高了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而纯PS–HI层作为绝缘层阻断了厚度方向上导电网络和击穿通道的形成,因此在较高的频率(105 Hz)下仍然能够保持低的介电损耗,且获得较高的击穿场强。CPS–HI/PS–HI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远远大于普通挤出成型PS–HI/CNTs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比纯PS–HI的储能密度提高了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层状结构 碳纳米管 高抗冲聚苯乙烯 介电性能 击穿场强 储能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