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交替循环神经网络的水下防御态势预测方法
1
作者 杨静 陆铭华 +2 位作者 马洁琼 吴金平 刘星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8,共10页
时间序列在军事战术对抗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战场观测到的时间序列态势信息预测对抗目标的趋势是制定决策方案的重要前提。以潜艇防御声自导鱼雷攻击为背景,针对环境不明、目标不明、解算要素不明等导致水下态势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 时间序列在军事战术对抗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战场观测到的时间序列态势信息预测对抗目标的趋势是制定决策方案的重要前提。以潜艇防御声自导鱼雷攻击为背景,针对环境不明、目标不明、解算要素不明等导致水下态势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交替不完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融合单变量自回归横向趋势与外部趋势,对观测变量进行趋势预测。针对多变量间存在非线性复杂关系的特点,将纵向多变量间关系特征提取与横向趋势预测相结合,采用插补数据集训练与趋势输出预测的方式实现纵向预测。最后,使用加权分配器对横向趋势预测和纵向预测结果进行融合,提高模型对不完全时序态势的学习能力,实现对未来态势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所提方法在缺失30%和60%数据、3种不同预测时间窗口长度条件下,在仿真数据集和电力公测数据集上的平均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达到了最优或次优结果,能够实现态势评估,为充分利用并融合多特征态势数据进行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循环神经网络 缺失数据 水下防御 注意力机制 自回归
下载PDF
干湿交替循环频率对生物膜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春艳 谢珊珊 +4 位作者 王文文 朱时俊 闻晨 李妮鸿 骆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4-862,共9页
为研究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的抗性机制,以天然水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控制实验,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技术,探究干湿交替循环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 为研究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的抗性机制,以天然水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控制实验,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技术,探究干湿交替循环对生物膜形态结构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湿交替循环频率从一轮(C1)增加到五轮(C5),生物膜厚度从9.10减小到6.46µm,胞外聚合物含量从2.64μm^(3)/μm^(3)(对照)减少到1.90μm^(3)/μm^(3)(C1),再增加到4.41μm^(3)/μm^(3)(C3),随后减少到1.54μm^(3)/μm^(3)(C5,P=0.004),活/死菌比例则从2.52(C1)增加到3.60(C3)再显著减少到0.72(C5,P=0.009),而比表面积和粗糙度系数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干湿交替循环下生物膜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指示物种发生改变.当干湿交替循环的频率超过生物膜耐受程度(C5)时,生物膜内优势菌由变形菌转变为与蓝藻相关的菌群,且生物膜功能由化能异养转变为光合自养.可见,不同干湿交替循环频率下生物膜形态结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且在干湿交替循环频率较低时生物膜内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策略表现为抵抗力,频率较高时表现为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循环 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 抵抗力 恢复力
下载PDF
非平衡双柱交替循环色谱分离过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忠 李湘 +1 位作者 奚红霞 谢兰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循环色谱是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它以短柱多次循环分离模拟传统的长柱单循环色谱分离,并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断把已被分离的组分切割抽出,缩短了操作周期时间,提高分离产率。本文建立了非平衡双柱交替循环色谱分离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 循环色谱是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它以短柱多次循环分离模拟传统的长柱单循环色谱分离,并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断把已被分离的组分切割抽出,缩短了操作周期时间,提高分离产率。本文建立了非平衡双柱交替循环色谱分离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双柱交替循环色谱分离蔗糖和还原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非平衡双柱交替循环色谱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出曲线与实验得到的流出曲线吻合很好。双柱循环色谱分离操作能比采用传统的色谱操作获得更高的分离产率,产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当体系中轴向扩散较严重、液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较大或表观选择性系数较小时,与采用传统的单长柱色谱操作方式比较,采用双柱交替循环色谱分离方式将能更明显地改善和提高分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双柱交替循环色谱 数学模型 产率 蔗糖 还原糖 分离
下载PDF
交替循环浸泡在TiO_2纳米管管内填充类骨磷灰石 被引量:1
4
作者 俞佳 肖秀峰 +3 位作者 梁建鹤 刘榕芳 王春燕 毛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4,共7页
采用"交替循环浸泡法(ALIM)"在TiO_2纳米管管内填充类骨磷灰石,使磷灰石涂层由层状结构变为嵌入式结构,并考察填充量与TiO_2纳米管结构间的关系,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甘油体系(60V电压)中制备的纳米... 采用"交替循环浸泡法(ALIM)"在TiO_2纳米管管内填充类骨磷灰石,使磷灰石涂层由层状结构变为嵌入式结构,并考察填充量与TiO_2纳米管结构间的关系,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甘油体系(60V电压)中制备的纳米管填充效果最好;无定型的TiO_2纳米管相比锐钛矿相的TiO_2纳米管更能诱导类骨磷灰石的填充;采用ALIM于TiO_2纳米管上填充类骨磷灰石可大大提高其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交替循环浸泡 填充 类骨磷灰石
下载PDF
变模温注塑冷热交替循环流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幼丹 程晓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88,共4页
通过对冷热交替循环系统冷热介质的流动过程及传热过程的分析,构建冷热介质流动与传热数学模型,提出冷热交替循环系统设计的方法,同时提出通过水流速度变化来控制注塑温度的方法,为高精度、高品质塑料件的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变模温 注塑 冷热交替循环 传热过程 最佳水流速度
下载PDF
气提升交替循环流复合滤料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6
作者 龚丽 赵国正 《供水技术》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介绍了气提升交替循环流复合滤料滤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特点,并将其应用于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运行结果表明,污水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BOD5、SS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80%,88.64%,67.84%和93.72%,粪大肠菌群... 介绍了气提升交替循环流复合滤料滤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特点,并将其应用于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运行结果表明,污水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BOD5、SS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80%,88.64%,67.84%和93.72%,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在99.99%以上,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循环 复合滤料 滤池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回采巷道交替循环超前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琦 王步康 郑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0-760,共11页
为解决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效率低、支护强度不均、支护装置-围岩适应性差等问题,以塔山矿5222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超前支护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超前无反复协同支护技术。在... 为解决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效率低、支护强度不均、支护装置-围岩适应性差等问题,以塔山矿5222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超前支护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超前无反复协同支护技术。在分析支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采动影响区全覆盖主动支护、无反复快速支护和协同支护的超前支护理念,研制由单跨门式支护装置与多功能运载装备组成的超前支护运载成套装备,研究长距离间隔布置、由后向前交替循环移架的超前支护方式,提出由锚网索支护系统主动支护+顶板全覆盖、高工阻、可让压加强支护的协同支护原理,实现不同支护的协同互补,在超前支护区域内形成一种由锚网索主动支护系统为主、以长距离超前加强支护系统为辅的协同支护系统。建立基于支护装置-锚杆(索)协同作用的超前支护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确定初始协同支护强度为225.00 kPa,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综合分析确定超前超前支护距离不低于45 m,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比分析确定超前支护排距为1 800 mm,设计ZLQ2826/24.5/41.5型临时支护装置,确定交替循环协同支护方案。实践表明,在超前协同支护作用下巷道围岩变形合理,顶板离层得到有效控制,锚杆(索)支护系统得到有效维护,巷道整体支护效果良好,实现了回采巷道长距离安全、高效超前支护。最后,根据超前支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风巷 超前协同支护 交替循环 无反复支护 单跨式
原文传递
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循环交替支护成套装备应用
8
作者 闫殿华 《煤矿机械》 2023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针对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工艺特点,研制了沿空留巷循环交替智能支护成套装备,提出了循环交替支护工艺。介绍了单元支护装置和WCL8Y履带式搬运车总体结构及主要特点、多信息安全系统、支架在巷道中的布置方式以及使用效果。
关键词 柔模混凝土墙 沿空留巷 循环交替 单元支护装置
下载PDF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志峰 王凯军 +1 位作者 贾立敏 宋英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58,共3页
 为了克服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和SBR工艺的缺点,综合各工艺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介绍了该工艺特点及其组合应用模式,并列举了相关工程实例。
关键词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 池容利用率 曝气-沉淀一体化
下载PDF
睡眠中的循环交替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薇 王玉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睡眠中的循环交替模式(CAP)是在非快动眼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呈周期性的脑电改变。该成分反映了睡眠的微观结构,在建立和保持睡眠的完整性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睡眠中的循环交替模式的记录、识别、生理意义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循环交替模式 睡眠多导图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亚奇 高丽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现状,通过整合学校、学生与旅游企业三方利益,构建"双循环工学交替"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期对旅游专业的可持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现状,通过整合学校、学生与旅游企业三方利益,构建"双循环工学交替"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期对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工学交替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2
作者 叶雯 何静 《科教导刊》 2012年第33期146-148,共3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改革的核心问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文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内涵、特色、实践等方面,对“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第10期83-84,共2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的一种有效育人模式。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这种培养模式,不断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文章以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的一种有效育人模式。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这种培养模式,不断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文章以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应对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效率
下载PDF
“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的推广路径探究——以苏州托普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
作者 周雪 张海东 《就业与保障》 2022年第6期151-153,共3页
“工学交替”模式因适用范围广、合作机制灵活等特点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广泛推崇,但该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在当前加紧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涉及全国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工学交替”模式因适用范围广、合作机制灵活等特点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广泛推崇,但该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在当前加紧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涉及全国的一体化育人格局。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院校育人特色,创建“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在此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既获得了政府、企业的广泛认可,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构建“双师型”学生管理队伍、校企共建“三全育人”工作试点单位、创新育人评价机制等路径广泛推广“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评价机制 职业素质
下载PDF
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循环交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及循环交替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首次就诊的45例抑郁症患者,均采用舍曲林个性化剂量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汉密顿抑制量表(HAMD)、Epworth嗜睡量表(ESS)...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及循环交替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首次就诊的45例抑郁症患者,均采用舍曲林个性化剂量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汉密顿抑制量表(HAMD)、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循环交替模式(CAP)时间、CAP率。结果 45例患者HAMD、CAP时间在8周内持续下降,治疗8周后达最低水平(P<0.05)。ESS、PSQI、CAP率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治疗2周、治疗4周下降(P<0.05),第4周和第8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降低CAP活动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与睡眠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舍曲林 睡眠质量 循环交替模式
下载PDF
小车跟随行驶系统设计
16
作者 李晓莉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12期65-67,共3页
小车跟随行驶系统以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实现了2辆智能小车之间的循迹、避障、通信、跟随及超车等功能。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以L298N电机驱动模块、电池组及马达等提供运行动力;运用超声波传感、光电编码及红外光电传感等器... 小车跟随行驶系统以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实现了2辆智能小车之间的循迹、避障、通信、跟随及超车等功能。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以L298N电机驱动模块、电池组及马达等提供运行动力;运用超声波传感、光电编码及红外光电传感等器件实现小车的轨道寻迹、快慢速行驶、自动转弯和对20 cm间距的精准把控;通过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等辅助器件对不同运行状态进行分辨显示;利用NRF无线收发器件将2辆小车进行联接,实现小车间的实时通信,进而实现其同步运停及交替领跑的功能。此系统经过多次测试实验,结果运行稳定、拐弯顺滑、循环超车顺利、人机交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迹 稳定间距 两车交替循环超车 全局无线通信控制
下载PDF
循环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芳香新塔花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国柱 孟庆艳 +2 位作者 罗碧 葛振红 刘文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建立了交替循环和直接循环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制备芳香新塔花中的化学成分。芳香新塔花样品经溶剂提取、柱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初步分离后得到芳香新塔花的不同馏分。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利用双柱交替循环法对组分进行分离,同时,流... 建立了交替循环和直接循环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制备芳香新塔花中的化学成分。芳香新塔花样品经溶剂提取、柱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初步分离后得到芳香新塔花的不同馏分。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利用双柱交替循环法对组分进行分离,同时,流动相经恒流泵循环输入色谱柱。以馏分Ⅰ和馏分Ⅱ为例,在混合循环模式下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别为乔松素-7-O-芸香糖苷、白杨素-7-O-芸香糖苷、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云杉素和原儿茶酸。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分离效率高,节省流动相,是分离天然产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循环 直接循环 制备色谱 化学成分 芳香新塔花
下载PDF
多重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君 宋新山 王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5,共5页
土壤干湿交替对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土壤矿化作用和微生物生长代谢有重要影响。文章以表层土(0~20 cm)为受试土壤,通过室内孵育试验,模拟自然的干湿交替循环,同时设置恒定含水量的对照试验,重点研究了缓慢干旱和快速复水的处理方式对土... 土壤干湿交替对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土壤矿化作用和微生物生长代谢有重要影响。文章以表层土(0~20 cm)为受试土壤,通过室内孵育试验,模拟自然的干湿交替循环,同时设置恒定含水量的对照试验,重点研究了缓慢干旱和快速复水的处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恒定含水量的对照组相比,多重干湿交替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矿化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复水后的24 h内迅速增加,4个干湿周期使得总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增加了50%左右。土壤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碳在复水后被微生物利用,降低幅度为10%~20%。但是在没有外源碳供给的情况下,4个干湿交替使得土壤总有机碳较原始水平降低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干湿交替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橡胶弹性对仿人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影响
19
作者 张洪影(编译) 《橡胶参考资料》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行走是人类用于移动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人类行走由与地面接触的交替循环组成,这依赖于脚肌肉和关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脚表面的结构和硬度,以避免不平衡。这种机制使人类能够在不同的地面形态上行走,并且适应扰动。为了帮助人类完... 行走是人类用于移动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人类行走由与地面接触的交替循环组成,这依赖于脚肌肉和关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脚表面的结构和硬度,以避免不平衡。这种机制使人类能够在不同的地面形态上行走,并且适应扰动。为了帮助人类完成日常工作,使用了辅助机器人。从移动角度来看,仿人机器人最适合,因为它们的运动与人类环境相容。然而,它们的设计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它们脚的平整度和刚度会导致意外滑移的发生。为了克服来自腿式机器人的脚-地交互作用所带来的困难,采用了两种主要途径。第1种途径是利用不同的控制技术来实现直线运动并保持恒定的压力中心。第2种途径是利用一种复杂的足部拓扑结构或者特殊材料来增加机器人的脚和地面间的摩擦来减少打滑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拓扑结构 行走稳定性 控制技术 腿式机器人 直线运动 橡胶弹性 交替循环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述评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融融 余海龙 +2 位作者 李诗瑶 樊瑾 黄菊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土壤干湿交替循环对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被证实在干旱、半干旱和地中海气候区普遍存在。土壤干湿交替被认为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会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引发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激增而... 土壤干湿交替循环对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被证实在干旱、半干旱和地中海气候区普遍存在。土壤干湿交替被认为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会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引发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激增而引起“Birch效应”。随着未来气候变化下极端降水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降雨强度和频率的改变将导致部分地区的土壤经受更广泛和频繁的干湿交替作用,加剧土壤干湿循环,影响土壤呼吸。重点论述了干湿交替对土壤碳素循环各个关键过程(尤其是土壤呼吸和SOC矿化)的影响效应,归纳总结了干湿交替对土壤碳素循环的影响机制,从土壤团聚体、根系呼吸、微生物呼吸等方面阐述了干湿交替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综合生理学说与物理学说观点,认为干湿交替主要通过土壤结构、SOC的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稳定性等的改变来影响土壤呼吸和SOC矿化过程。目前,关于干湿交替对土壤碳素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其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研究方法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湿交替循环 土壤呼吸 土壤微生物 激发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