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志超 于凤姣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Pringle血流阻断,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Pringle血流阻断,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可减少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入肝血流阻断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 肝功能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误诊为癫痫1例报道
2
作者 杨健 林志宏 郑建中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5-136,139,共3页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肌肉无力或瘫痪为特征,通常影响一侧躯体。其中,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的,少数病例有家族史。现报道1例早期被误诊为癫痫的儿童...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肌肉无力或瘫痪为特征,通常影响一侧躯体。其中,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的,少数病例有家族史。现报道1例早期被误诊为癫痫的儿童交替性偏瘫患者。1病例资料患儿,女,1岁,因“间断抽搐1年余,双眼向左侧凝视,肢体交替性偏瘫”于2022年7月23日入住我院儿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氟桂利嗪
下载PDF
交替性减压气垫床对重症病人皮肤减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廖燕 叶磊 李水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2-1133,共2页
关键词 交替性减压 气垫床 压疮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文静 杜滨锋 +2 位作者 迟兆富 麻琳 单培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的6例AHC患儿应用TPM治疗,观察TPM治疗后偏瘫及伴随的癫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TPM治疗6个月后患儿偏瘫发作频率...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的6例AHC患儿应用TPM治疗,观察TPM治疗后偏瘫及伴随的癫和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TPM治疗6个月后患儿偏瘫发作频率降低76.4%、持续时间减少80.2%,严重程度亦降低。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降低84.5%和75.5%,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降低77.5%和76.4%。结论 TPM对氟桂利嗪等治疗无效AHC患儿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托吡酯 癫 偏头痛
下载PDF
川滇地区较长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与更早地震资料的对比,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川滇地壳块体东带、西带,松潘、龙门山断裂带以及整个川滇地区较长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结果表明,川滇东带北段(鲜水河断裂带)、松潘、龙门山地震带及川滇西带中段和南段(主要... 通过与更早地震资料的对比,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川滇地壳块体东带、西带,松潘、龙门山断裂带以及整个川滇地区较长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结果表明,川滇东带北段(鲜水河断裂带)、松潘、龙门山地震带及川滇西带中段和南段(主要是红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几十到百年尺度的盛衰交替性。而川滇东带中南段(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与川滇西带北段(金沙江断裂带)在上述地震带的平静期里,中强以上地震频次明显减少,但有个别7级以上强震发生。这样,整个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的盛衰交替性呈现一种比较复杂的阶段性特征:伴随频繁中强震的强震活跃期与突发强震活动期交替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川滇地区从19世纪末开始的伴随频繁中强震的强震活跃期已超过百年,目前出现长期平静,应注意进入突发强震活动期的可能性。根据川滇地区上一个突发强震活动期突发强震的空间分布,推测未来的突发强震可能发生在南北向断裂带,或其他方向断裂带与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部。文中还对上述统计现象的机理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活动 鲜水河断裂带 交替性 强震活跃期 中强震 强震活动 块体 复杂 时间尺度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伏杭江 彭巧玲 +2 位作者 严斌 段立晖 卢孝鹏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呈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或伴有言语障碍、斜视和...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发病,呈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定的交替性偏瘫,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或伴有言语障碍、斜视和眼球震颤以及瘫侧肢体的舞蹈样不自主徐动。6例使用氟桂利嗪治疗后,1例4年内未见发作,1例2年内有1次发作,其中4例改用托吡酯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出生后18个月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交替性偏瘫,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氟桂利嗪和托吡酯对AHC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氟桂利嗪 托吡酯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平 刘献增 杜文华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47-48,共2页
患儿男,2岁,因"发作性头颈偏斜1年半"于2009年6月29日9时入院。患者出生后3个月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及头颈向一侧偏斜,哭闹,拒乳,无四肢抽搐,无口吐白沫,发作持续半小时后缓解。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补钙治疗,每月仍发... 患儿男,2岁,因"发作性头颈偏斜1年半"于2009年6月29日9时入院。患者出生后3个月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及头颈向一侧偏斜,哭闹,拒乳,无四肢抽搐,无口吐白沫,发作持续半小时后缓解。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补钙治疗,每月仍发作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儿童 2009年 发作 四肢抽搐 头颅CT 补钙治疗 偏斜
下载PDF
ATP1A3基因突变致儿童交替性偏瘫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 马建南 肖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第2年出现交替性偏瘫。ATP1A3基因测序显示,2例患儿分别存在c.2401G>A(p.D801N)和c.2731G>C(p.A911P)杂合错义突变,后者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尚未见报道。结论对临床诊断交替性偏瘫的患儿,建议行ATP1A3基因筛查,有助于确诊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儿童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的交替性文氏周期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文冬凌 韩菲 +1 位作者 王一萌 石亚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44-24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阵发性心慌7年,发现心率慢1月余就诊。听诊:心率76/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血压150/70 mm Hg,胸片、心脏超声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36 s,2:1~4:1下传,下传的P-R间期0.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阵发性心慌7年,发现心率慢1月余就诊。听诊:心率76/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血压150/70 mm Hg,胸片、心脏超声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36 s,2:1~4:1下传,下传的P-R间期0.23~0.35 s(图1)。梯形图示在房室交界区存在上下两个平面的阻滞区:上部2:1房室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文氏周期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A型交替性文氏现象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奋 郭亚涛 +2 位作者 马一鸣 卢喜烈 石亚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0-60,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2013—04—01以头晕10个月,突然抽搐意识不清来院就诊。体检:神志不清,瞳孔正常,心率81/min,节律不整,血压158/90mmHg(1mmHg=0.133kPa)。
关键词 心房扑动 A型交替性文氏现象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丽萍 熊望琼 徐春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表现,将这13例患者分为A、B两型。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患器质性心脏病,3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表现,将这13例患者分为A、B两型。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患器质性心脏病,3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7例经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复律转为窦性心律时,仍存在一度房室阻滞或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提示此7例交替性文氏现象多为病理性阻滞;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2例(肺炎、创伤性颅脑损伤)恢复窦性心律未见房室阻滞,提示为功能性阻滞。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为房室结双层阻滞,B型略多于A型。该现象如果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多数存在房室阻滞,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阻滞。如果为病理性阻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发生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替性文氏现象 心电图
下载PDF
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君鹏 迟兆富 +1 位作者 雷惠新 汪银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其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分析5例AHC患儿尤其伴有偏头痛或有偏头痛家族史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均为出生后15个月内起病,表现为交替性偏瘫,每次持续...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其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分析5例AHC患儿尤其伴有偏头痛或有偏头痛家族史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均为出生后15个月内起病,表现为交替性偏瘫,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小时,睡眠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伴有眼球震颤、肌张力障碍、舞蹈徐动样动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智能减退等。其中2例伴有偏头痛发作,2例的直系亲属患有偏头痛。应用氟桂嗪治疗后,1例患儿发作完全停止;3例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1例无明显改善,改用托吡酯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AHC的主要特征为18个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及智力障碍,与偏头痛特别是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关系密切。氟桂嗪和托吡酯对AHC的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偏头痛 氟桂嗪 托吡酯
下载PDF
临床心电图分析——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逆行传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亚纯 颜和昌 《上海医学》 CAS 1983年第5期292-293,共2页
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逆行传导表现为心室至心房的逆行传导时间长短交替,是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现将我院近期内遇到的2例介绍如下。[例1]风心病患者,女性,49岁,有甲亢及房颤史,图1为房颤消失后的一次心电图记录。Ⅱ导联为房室交界区逸搏... 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逆行传导表现为心室至心房的逆行传导时间长短交替,是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现将我院近期内遇到的2例介绍如下。[例1]风心病患者,女性,49岁,有甲亢及房颤史,图1为房颤消失后的一次心电图记录。Ⅱ导联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6~50次/分,稍有不齐。每个正常形态的QRS波后都有逆行P波,R-P间期固定为0.11秒。V导联中逆行P波开始部分为浅倒形,随后呈尖峰状,其R-P间期长短交替,短者同Ⅱ导联,长者约为0.24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 心房 传导时间 逆行传导 慢径路 交替性 心电图 电诊断图
下载PDF
心房扑动的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法霖 顾方方 +1 位作者 潘广芬 高悦顺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变异型交替性文氏周期2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法霖 顾方方 +1 位作者 陈玲 刘丰梅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替性文氏周期 心电图
下载PDF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鹏琪 鲍利华 +1 位作者 马婵娥 罗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期前收缩 二联律 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 诊断
下载PDF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万红 熊望琼 刘子文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 目的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文氏周期 房室交接区 双层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右室起搏所见的交替性T波及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祁述善 沈向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89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本文观察了右室起搏患者40例的T波变化。有3例起搏心动曾出现交替性T波,其均发生在装起搏器当天、有Q—T间期延长且术前或术中有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交替性T波的出现与心室复极不均有关。提示起搏治疗将使这类患者深受裨益;3... 本文观察了右室起搏患者40例的T波变化。有3例起搏心动曾出现交替性T波,其均发生在装起搏器当天、有Q—T间期延长且术前或术中有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交替性T波的出现与心室复极不均有关。提示起搏治疗将使这类患者深受裨益;34例自身心动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为正常的电生理表现,应警惕误诊为病理性T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 调整 心室复极 电生理 扭转型 心室除极 预激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心律失常 主波
下载PDF
右束支阻滞伴交替性QRS正常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世豪 方炳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445-445,共1页
在右束支阻滞(RBBB)基础上,由室性并行心律(VPSR)频发室性融合波(VF)的QRS正常化,形成酷似交替性RBBB者较少,现报道一例如下:
关键词 右束支阻滞 QRS 交替性 融合波 并行心律 联律 心电图诊断 心搏 心肌梗塞 中宾
下载PDF
房扑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及右束支倒文氏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敏 胡伟国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A型交替性文氏现象 心电图 冠心病 病例 右束支倒文氏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