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1
作者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73-74,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现象
下载PDF
T波电交替现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东 严激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3-1505,共3页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逐搏T波振幅相差大于1 mm(伴有QT或不伴有QT间期的延长)。这种心电现象主要存在于长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逐搏T波振幅相差大于1 mm(伴有QT或不伴有QT间期的延长)。这种心电现象主要存在于长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中。TWA在临床中与室性心律失常联系较常见,被预测其独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电交替 临床意义 交替现象 室性心律失常 长QT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扩张型心肌病 T波振幅
下载PDF
罕见的QRS电交替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东 郭媛 王秀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QRS电交替现象 心电图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心脏电交替现象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思宇 吴祥 《心电与循环》 2016年第1期58-63,共6页
心脏电交替现象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其心电图波形、振幅、极性呈交替性变化[1-2],任何导联波幅相差≥0.1mV即可诊断电交替,常见2:1交替。心脏电交替现象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机械交替。1872年Traube观察到心律规则时心搏强... 心脏电交替现象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其心电图波形、振幅、极性呈交替性变化[1-2],任何导联波幅相差≥0.1mV即可诊断电交替,常见2:1交替。心脏电交替现象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机械交替。1872年Traube观察到心律规则时心搏强弱交替,称为“脉搏交替”。1909年Herring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肉眼可见的电交替。1910年Lewis[3]报道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QRS波群振幅呈现交替现象,首次描述和命名了电交替现象。根据累及的波、段范围,心脏电交替可分为单纯性电交替(P波、QRS波群、ST段、T波、U波中单个波形交替)和完全性电交替(2个或2个以上波形同时出现交替)。根据发生时间分为除极交替(QRS波群交替)和复极交替(ST段、T-U波交替)。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传导电交替,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房室间期交替,心房、心室内传导异常也可引起P波、QRS波群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现象 心脏电交替 QRS波群振幅 心电图波形 心动过速患者 完全性电交替 U波交替 传导异常
下载PDF
双重性等频心律伴房性早搏未下传和不完全右束支阻滞交替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曙军 蒙淑红 刘宏明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期77-78,共2页
患者xx,男,7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憋痛、气短2年、加重6小时,于2007年6月17日上午7时10分入院,病人无高血压病史,患糖尿病10年,有烟酒嗜好,入院当天病人休息时,出现胸骨后憋痛、气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查体:血压128/78mmHg,神志清... 患者xx,男,7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憋痛、气短2年、加重6小时,于2007年6月17日上午7时10分入院,病人无高血压病史,患糖尿病10年,有烟酒嗜好,入院当天病人休息时,出现胸骨后憋痛、气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查体:血压128/78mmHg,神志清晰,口唇微绀,无颈静脉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早搏未下传 右束支阻滞 交替现象 高血压病史 心律 等频 含化硝酸甘油 颈静脉充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波电交替现象2例
6
作者 宋成运 严亦夏 《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例1 患者男性,70岁.1998年1月4日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h就诊.临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月10日出现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室间隔及前壁变薄、运动减弱,左心房内径46mm.1月16日... 例1 患者男性,70岁.1998年1月4日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h就诊.临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月10日出现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室间隔及前壁变薄、运动减弱,左心房内径46mm.1月16日心电监测示P波时隐时现.嘱患者深呼吸(15次/min)连续描记M Ⅱ导联(右上肢电极置于胸骨柄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P波电交替现象 心电图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ST-T电交替现象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吕玉萍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ST-T电交替现象 心绞痛
下载PDF
心脏电交替现象的发生机制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武美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交替现象 鉴别诊断 生机 心脏 心电图表现
下载PDF
双重交接区逸搏心律交替现象一例
9
作者 吴日娜 张丹彤 马景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双重交接区 逸搏心律 交替现象 心电图
下载PDF
心脏电交替现象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昜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关键词 交替现象 心脏 复合性电交替 完全性电交替 QRS波群 心室除极 交替 心电图 起搏点 ST段 单纯性 出现
下载PDF
心电交替现象的多种类型与表现
11
作者 姜熙臣 凌瑞琴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94-94,共1页
多样化的心电交替性改变,是近代心电图学的新课题。六十年代以前报告心电交替是指出大量心包内液体压迫引起继发的R波交替电压。近30年来证明在心肌电生理的各个时相都可出现交替电活动。下面将我们20年来搜集的另外五种类型的交替电活... 多样化的心电交替性改变,是近代心电图学的新课题。六十年代以前报告心电交替是指出大量心包内液体压迫引起继发的R波交替电压。近30年来证明在心肌电生理的各个时相都可出现交替电活动。下面将我们20年来搜集的另外五种类型的交替电活动心电图及其发生原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电交替现象
下载PDF
日语愿望表现“~タイ”中“ガ/ヲ”的交替现象研究
12
作者 彭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通过对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日本作品的检索,举实例就愿望表现句"~タイ"中出现的表示愿望对象的"ガ"格助词与"ヲ"格助词的使用区别进行分析整理,并就其与中文译文中的相应表现... 通过对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日本作品的检索,举实例就愿望表现句"~タイ"中出现的表示愿望对象的"ガ"格助词与"ヲ"格助词的使用区别进行分析整理,并就其与中文译文中的相应表现进行对比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愿望表达 ガ格助词 ヲ格助词 交替现象
下载PDF
“主谓谓语句”与“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
13
作者 王开金 《鄂州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2-63,66,共3页
日语语法现象的复杂性不逊于汉语语法现象。该文从日语句子结构成分入手,重点分析了"主谓谓语句"与"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熟知汉语语法之人亦能看出,日语"主谓谓语句"和"主-宾-谓句"的交替... 日语语法现象的复杂性不逊于汉语语法现象。该文从日语句子结构成分入手,重点分析了"主谓谓语句"与"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熟知汉语语法之人亦能看出,日语"主谓谓语句"和"主-宾-谓句"的交替现象是同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或技巧的变化形式。这种转换须服从语法规则,持谨慎态度,中高级日语学习运用者不应出现偏差或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谓语句” “主-宾-谓句” 交替现象
下载PDF
T波电交替现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蓓 胡申江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55-259,共5页
心脏电交替简称电交替(electricalahernans)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ST段和T波形态和电压甚至极性呈逐搏交替变化,是一种异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其中来自同一起搏点的T波若呈上述改变,即为T波电交替(Twaveahertans),在心电图上... 心脏电交替简称电交替(electricalahernans)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ST段和T波形态和电压甚至极性呈逐搏交替变化,是一种异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其中来自同一起搏点的T波若呈上述改变,即为T波电交替(Twaveahertans),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末端至T波末端的形态呈现ABABAB…的形式(图1)。最常见的电交替比例为2:1,少数还有3:1、4:1,甚至更为复杂的情况。临床上可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长Q-T间期综合征、代谢紊乱、冠脉搭桥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现象 T波形态 临床意义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长Q-T间期综合征 QRS波群 体表心电图 心脏电交替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心律失常和电交替现象
15
作者 李海玲 许风琴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 诱发 心律失常 交替现象
下载PDF
山东民歌中多宫交替现象探析
16
作者 王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山东民歌是齐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调、旋法特征、润腔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独特的风格特征。笔者通过典型民歌的本体分析,总结了多宫交替的内涵及其运用规律,指出了这种调性思维的扩展是民歌音乐语言扩展的实质,并... 山东民歌是齐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调、旋法特征、润腔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独特的风格特征。笔者通过典型民歌的本体分析,总结了多宫交替的内涵及其运用规律,指出了这种调性思维的扩展是民歌音乐语言扩展的实质,并进一步论证了多宫交替的色彩性和结构作用,以及对音乐创作实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民歌 多宫交替现象 现代音乐创作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T复合性电交替现象
17
作者 单德仲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2期97-98,共2页
患者男,38。阵发性心前区闷痛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15min,曾晕新阶段厥1次。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于1996年5月21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测。22日09:23见ST<sub>MV<sub>5</sub></sub>... 患者男,38。阵发性心前区闷痛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15min,曾晕新阶段厥1次。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于1996年5月21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测。22日09:23见ST<sub>MV<sub>5</sub></sub>在J点后0.06处近似水平型压低≥2.5mm;ST<sub>MV<sub>1</sub></sub>水平型抬高5.0mm,QRS<sub>MV<sub>1</sub></sub>振幅减低,同时T波电交替(附图A)。0.09:27 ST<sub>MV<sub>1</sub>、MV<sub>5</sub></sub>恢复至基线永平(附图B),但09:28 ST<sub>MV<sub>5</sub></sub>逐渐抬高至3.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ST-T 交替现象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诱发T波电交替现象
18
作者 丁宇惠 徐李 《临床医药杂志》 2004年第2期75-75,共1页
男性患者,62岁。因胸闷、晕厥15min于2003年10月28日急诊入院。入院后测血压60/40mmHg,给予多巴胺静滴5~10min,意识恢复。胸闷、心慌症状稍缓解。查体:血压105/70mmHg。体温36.5℃。脉搏58次/min。心脏听诊。律齐,心音低钝。... 男性患者,62岁。因胸闷、晕厥15min于2003年10月28日急诊入院。入院后测血压60/40mmHg,给予多巴胺静滴5~10min,意识恢复。胸闷、心慌症状稍缓解。查体:血压105/70mmHg。体温36.5℃。脉搏58次/min。心脏听诊。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区无杂音。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清醒后追问病史似曾有过黑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T波 交替现象 心电描记术 心内膜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中古舌根声母字和双唇声母字在战国楚系文献中的交替现象及其解释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中古舌根音声母字和双唇音声母字在出土的战国楚系文献中存在交替现象,这是由于在上古楚方言中发生了~K^->~P-的音变,出现在后元音前的圆唇舌根音声母变成了双唇音声母。这种音变发生的年代大致是在春秋中晚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期至... 中古舌根音声母字和双唇音声母字在出土的战国楚系文献中存在交替现象,这是由于在上古楚方言中发生了~K^->~P-的音变,出现在后元音前的圆唇舌根音声母变成了双唇音声母。这种音变发生的年代大致是在春秋中晚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期至公元前5世纪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上古楚方言 圆唇舌根音 音变 舌根声母字 交替现象
原文传递
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丽萍 熊望琼 徐春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表现,将这13例患者分为A、B两型。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患器质性心脏病,3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表现,将这13例患者分为A、B两型。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患器质性心脏病,3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7例经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复律转为窦性心律时,仍存在一度房室阻滞或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提示此7例交替性文氏现象多为病理性阻滞;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2例(肺炎、创伤性颅脑损伤)恢复窦性心律未见房室阻滞,提示为功能性阻滞。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为房室结双层阻滞,B型略多于A型。该现象如果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多数存在房室阻滞,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阻滞。如果为病理性阻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发生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交替性文氏现象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