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炜 李懿 +1 位作者 秦伟 张月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36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180眼)。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治疗,两组患儿均配合增视能视觉训练,... 目的探讨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36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180眼)。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治疗,两组患儿均配合增视能视觉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视力提升有效率分别为76.67%及7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SA)≤6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在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双眼交替遮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交替遮盖 单眼部分遮盖 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功能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4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双眼交替遮盖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眼部分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双眼交替遮盖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眼部分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促进患者的视神经传导状况的进步,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部分遮盖 双眼交替遮盖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下载PDF
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小涛 刘陇黔 +3 位作者 李平惠 刘春玲 唐莉 周茂玉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945-948,共4页
目的研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18例(636只弱视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屈光度分成近视性,远视性,混合散光性弱视3组,再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各弱视组... 目的研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18例(636只弱视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屈光度分成近视性,远视性,混合散光性弱视3组,再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各弱视组内患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双眼交替遮盖(3~5∶1d)和单眼部分遮盖(4~8h/d)进行治疗,各组都同时辅以增视能视觉训练,6个月后,分别在不同类型弱视组按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两种遮盖方法的视力提升效果,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同时比较两种遮盖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善情况,用t检验。结果在3种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双眼交替遮盖组与单眼部分遮盖组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视力进步的有效率分别经χ2检验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眼视功能改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水平融合范围扩大5°以上的人数及立体视锐度SA≤60″人数变化,分别经t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提升效果与双眼交替遮盖基本一致,但对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的改善优于后者,说明单眼部分遮盖更有利于患儿双眼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单眼部分遮盖 双眼交替遮盖 视力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学文 王洪 +1 位作者 周李 王晓涛 《西部医学》 2009年第8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06例(205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用单眼部分遮盖(4~8 h/d)和双眼交替遮盖(3~5 h/d)进行治疗... 目的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06例(205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用单眼部分遮盖(4~8 h/d)和双眼交替遮盖(3~5 h/d)进行治疗,各组都同时辅以增视能视觉训练,6个月后,分别在两组患儿中按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两种遮盖方法对视力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两种遮盖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单眼部分遮盖组与双眼交替遮盖组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视力进步的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水平融合范围扩大5°的人数及立体视锐度SA≤60″人数变化,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提升效果与双眼交替遮盖基本一致,但对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的改善优于后者,说明单眼部分遮盖更有利于患儿双眼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单眼部分遮盖 双眼交替遮盖 视力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探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坤喆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4期44-44,46,共2页
目的:探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0例(20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100眼)。两组儿童治疗过程中全部佩戴矫正眼镜,待瞳孔康复后实施遮盖疗法。... 目的:探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0例(20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100眼)。两组儿童治疗过程中全部佩戴矫正眼镜,待瞳孔康复后实施遮盖疗法。A组应用双眼交替遮盖法;B组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法。比较两组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视力提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水平融合范围与立体视锐度(SA)≤60″例数高于A组。结论: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中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法效果优于双眼交替遮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交替遮盖 单眼部分遮盖 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玉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双... 目的研究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双眼交替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水平、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眼视力(0.45±0.07)、(0.71±0.11)、(0.74±0.10)、(0.78±0.12),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32±0.04)、(0.47±0.06)、(0.61±0.08);观察组患者的P-VEP P100波幅(542.15±69.35)Uv/deg2、大于对照组的(451.52±58.37)Uv/deg2;潜伏期(29.47±3.94)ms、短于对照组的(42.58±4.84)ms。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有助于提高视力水平、改善视觉敏感度和视神经传导功能,是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部分遮盖 交替遮盖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郭岩 杜圆圆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8例(13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眼遮盖组(34例,68眼)和双眼遮盖组(34例... 目的比较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8例(13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眼遮盖组(34例,68眼)和双眼遮盖组(34例,68眼)。单眼遮盖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双眼遮盖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水平、弱视眼调节幅度和灵敏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立体视正常率。结果单眼遮盖组总有效率(91.18%,62/68)高于双眼遮盖组(75.00%,51/68),P<0.05。单眼遮盖组治疗后1、4、12、24周视力水平高于双眼遮盖组,单眼遮盖组治疗后弱视眼调节幅度、灵敏度高于双眼遮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眼遮盖组P100潜伏期低于双眼遮盖组,P100波幅密度高于双眼遮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遮盖组立体视正常率(75.00%,51/68)高于双眼遮盖组(52.94%,36/68),P<0.05。结论与双眼交替遮盖相比,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更好,可提升患儿视力,改善弱视眼调节幅度、灵敏度及视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立体视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屈光不正 单眼部分遮盖 双眼交替遮盖 视力
原文传递
基于马氏杆三棱镜和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凯 毕宏生 +4 位作者 宋继科 刘金丽 沙芳 刘艺 卢秀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比较分别以马氏杆三棱镜度和三棱镜交替遮盖(PACT)斜视度作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手术目标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术且随诊6个月以上的... 目的:比较分别以马氏杆三棱镜度和三棱镜交替遮盖(PACT)斜视度作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手术目标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术且随诊6个月以上的AACE病例34例,根据手术目标斜视量对应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马氏杆组16例。对照组将PACT斜视度作为手术目标量,马氏杆组术前增加马氏杆三棱镜度检查并作为手术目标量,2组均采用PACT测量术后斜视度。观察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斜视度、融合范围、近立体视等资料。手术成功标准为视远和视近斜视度均在-8.0~8.0 PD内,复视消失。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马氏杆组术前检查显示马氏杆三棱镜度大于PACT斜视度[视远差值(6.0±3.9)PD;视近差值(6.6±2.4)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P<0.001;t=-11.08,P<0.001)。术后末次随诊时,马氏杆组视远、视近残余斜视度均小于对照组[(1.6±2.1)PD vs.(4.0±2.8)PD;(3.1±2.2)PD vs.(5.9±3.3)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0;t=2.87,P=0.007)。经1次手术成功者在对照组有14例(78%)、马氏杆组有15例(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马氏杆组术后融合范围分别比术前增加3.9°±3.6°和4.2°±2.5°,2组间术后融合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中心凹立体视者在对照组有10例(63%),马氏杆组有10例(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ACT斜视度和马氏杆三棱镜度作为目标量的斜视手术均能有效改善AACE患者的眼位、融合功能和近立体视,但以马氏杆三棱镜度作为手术目标量术后残余斜视度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马氏杆三棱镜 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 双眼视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眼部遮盖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力及立体视锐度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孟晓莹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单眼部分遮盖 双眼交替遮盖 视力 立体视锐度
下载PDF
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熹婷 王丽君 +3 位作者 李宏松 廖丁莹 王建明 姚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88-2697,共10页
目的评价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Hess automatic screen recording system,Hess-01型)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准确性及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探讨其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眼科门诊... 目的评价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Hess automatic screen recording system,Hess-01型)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准确性及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探讨其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眼科门诊、会诊及住院的70例有复视主诉的患者,分别采用Hess-01和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双眼在9个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功能;将两种方法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Hess-01检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55例,检出率为78.6%;根据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结合麻痹性斜视诊断标准,确诊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50例,检出率为71.4%,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检出率较高。Hess-01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100%、75%、0.75,阳性似然比(LR+)为4,阴性似然比(LR-)为0,准确率为92.9%。两种方法分别在健眼和患眼测得的水平方位斜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Hess-01在健眼、患眼的水平和垂直方位所测得的斜视角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在0.923~0.997之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在5.0%~20.5%之间。两种方法完成双眼9个诊断眼位斜视度测量所需时间分别为(4.38±0.54)min和(12.35±1.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P<0.05),Hess-01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Hess-01能省时简便、直观、准确、灵敏地定性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提供具有较好重复性和可靠性的斜视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 三棱镜交替遮盖 斜视度 诊断
下载PDF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11
作者 张荃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眼位使用不同瞳距测量方法的差异,指导实际配镜。方法:针对正位眼组、隐斜视组、共同性斜视组等不同眼位的配镜者应用三种瞳距尺法(瞳距尺法1:单眼瞳距加遮盖;瞳距尺法2:单眼瞳距不遮盖;瞳距尺法3:双眼瞳距加遮盖)和...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眼位使用不同瞳距测量方法的差异,指导实际配镜。方法:针对正位眼组、隐斜视组、共同性斜视组等不同眼位的配镜者应用三种瞳距尺法(瞳距尺法1:单眼瞳距加遮盖;瞳距尺法2:单眼瞳距不遮盖;瞳距尺法3:双眼瞳距加遮盖)和瞳距仪分别进行远用瞳距测量,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正位眼和隐斜视测量远用瞳距:瞳距法1比瞳距法2的测量结果大1mm,瞳距法2比瞳距法3的测量结果大1mm,瞳距法2与瞳距仪结果一致。共同性斜视组测远用瞳距时:瞳距法1比瞳距法3测量结果大2mm,不能用瞳距法2测量,使用瞳距仪要使用遮板功能。结论:测量瞳距时要考虑眼位的情况,不同的眼位采用不同的瞳距测量方法。瞳距的数值要最接近实际用眼状态下的双眼视轴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距 眼位 视轴间距 交替遮盖
下载PDF
双眼平衡的方法
12
作者 罗元元 《实用防盲技术》 2016年第2期83-84,共2页
验光的目的在于获得清晰的视力,舒适的阅读跟持久的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的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 验光的目的在于获得清晰的视力,舒适的阅读跟持久的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的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力。双眼平衡的方法包括,棱镜分离法,交替遮盖法,偏振分离法,以及偏振红绿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 偏振分离法 偏振红绿法 双眼平衡
下载PDF
婴幼儿对斜视定量检查的依从性研究
13
作者 王晓青 赵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婴幼儿对两种斜视定量检查方法的依从性。方法: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392名按年龄分成四组,用两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给每个孩子进行斜视定量检查。观察各组婴幼儿对两种斜视定量检查方法的配合率以及眼球运动的幅...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婴幼儿对两种斜视定量检查方法的依从性。方法: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392名按年龄分成四组,用两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给每个孩子进行斜视定量检查。观察各组婴幼儿对两种斜视定量检查方法的配合率以及眼球运动的幅度。采用配对χ2检验方法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配合率的组间差异。结果:50%以上的婴幼儿能够配合两种斜视检查法。用手机动漫视频做注视目标的检查法,配合率(85.2%)明显高于传统方法(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月龄以上的婴幼儿眼球运动幅度接近成人。结论:手机动漫视频作注视目标能显著提高4~36月龄婴幼儿对斜视定量检查的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斜视 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 眼球运动 视频
下载PDF
3095名学龄前儿童斜视发生情况分析
14
作者 徐元 《现代临床医学》 1994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儿童斜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斜视患儿眼位不正缺乏双眼单视功能,从而丧失建立立体视觉的条件和做精细工作的能力以致终身致残,因此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现将1993年我市各区入托体检的儿童斜视检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斜视 双眼单视功能 眼位 情况分析 视觉发育 立体视觉 角膜映光法 交替遮盖 眼内斜 外斜视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致双眼虹膜异色1例
15
作者 田丽佳 陈倩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94-295,共2页
资料女童,3岁,因出生后发现双眼异色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既往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父母汉族,非近亲联姻,否认异族通婚史及家族成员双眼异色史。查体情况如下。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50 DC×115°→0.7,左眼+0.25DS/-0.50DC... 资料女童,3岁,因出生后发现双眼异色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既往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父母汉族,非近亲联姻,否认异族通婚史及家族成员双眼异色史。查体情况如下。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50 DC×115°→0.7,左眼+0.25DS/-0.50DC×105°→0.7。患儿发色正常,呈连眉,眼距较宽,第一眼位正,交替遮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顺产 最佳矫正视力 虹膜异色 眼距 WAARDENBURG综合征 色正常 异族通婚 交替遮盖试验
下载PDF
单眼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
16
作者 刘玥 王玮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目的分析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15日-2019年6月15日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合计19... 目的分析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15日-2019年6月15日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合计192眼,及观察组96例,合计192眼。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疗法;对照组患儿则接受双眼交替遮盖疗法。观察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P-VEP P100潜伏期及波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VEP P100潜伏期及波幅密度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4周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患眼视力水平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应用单眼部分遮盖疗法治疗,能明显提高病患儿视力,还能提高视觉敏感度、视神经传导能力,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交替遮盖 部分遮盖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按三棱镜耐受后斜视度设计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涵 李岚 +3 位作者 田军 徐洁 舒秀梅 周水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按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斜视度测定量与三棱镜耐受试验(PAT)后斜视度测定量设计手术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5...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按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斜视度测定量与三棱镜耐受试验(PAT)后斜视度测定量设计手术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5~22岁。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及三棱镜耐受试验(PAT)后6m与33cm两种方法进行斜视度测量。并行常规、屈光及双眼视觉检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测量的远近斜视度最大量设计手术,观察组按三棱镜耐受(PAT)后测量的远近斜视度最大量设计手术。术后第1d、6月、1年检查眼位、双眼视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1d对照组正位14例、过矫3例、欠矫8例;观察组正位13例、过矫10例、欠矫2例;两组比较秩和检验(Z=2.111,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对照组正位16例、过矫1例、欠矫8例;观察组正位19例、过矫4例、欠矫2例,两组病例6月后过矫者逐渐正位,两者比较秩和检验(Z=1.265,P=0.206)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对照组正位14例、过矫0例、欠11例;观察组正位21例、过矫1例、欠矫3例;两者比较秩和检验(Z=1.265,P=0.206)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见对照组有明显回退。两组术后获得Ⅱ级视功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单侧检验P〈O.05);两组术后近立体视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单侧检验P〈0.05)。结论三棱镜耐受试验(PAT)可以测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最大的视远及视近斜视度数,按三棱镜耐受试验(PAT)后测得斜视度设计手术,可降低欠矫率,减少回退,更好的建立双眼视觉功能,提高手术疗效。但也要注意短期过矫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三棱镜耐受试验(PAT) 三棱镜加交替遮盖 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双眼平衡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玉儒 高祥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双眼平衡方法之间的差别,探索适合常规使用的最佳平衡方法。方法病例对照研究。50名(100眼)17-26岁青年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后,在7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双眼平衡,使用视网膜动态检影的方法测其... 目的比较不同双眼平衡方法之间的差别,探索适合常规使用的最佳平衡方法。方法病例对照研究。50名(100眼)17-26岁青年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后,在7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双眼平衡,使用视网膜动态检影的方法测其调节滞后量,比较融合下的双眼调节。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Dunnett-t进行分析。结果①平衡与雾视的先后顺序及平衡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双眼平衡的结果(肚15.610,P〈0.01;F=3.088,P〈0.05),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效应(F=4.570,P〈0.05)。②先平衡的棱镜分离法与利用调节滞后得出的对照组最接近,且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而言,先平衡后雾视的棱镜分离法更接近理想的双眼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力 眼屈光 交互分析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 偏振分离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