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45
- 1
-
-
作者
刘铁梁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3,156,共10页
-
文摘
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者;在田野访谈中出现的个人叙事,其实是以个人身份进入社会文化再生产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话语形式,它与集体叙事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强调实践的民俗学,必然使研究方式由传统的实证式民俗志向交流式民俗志转变,注重研究者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实践。作为具有学术转型意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实践民俗学有助于从生活实践文化的传统及其创造性转化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历史巨变。
-
关键词
个人叙事
交流式民俗志
实践民俗学
主体性
-
Keywords
personal narrative
communicative minzuzhi
practical folklore,subjectivity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原意识的“剥夺问题”研究:基于语言文字的视角
- 2
-
-
作者
李达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职大学报》
2021年第4期109-114,共6页
-
文摘
语言文字是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本身具有“书不尽言”和“言不尽意”的局限性,字义的挥霍和浪费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同时人类的情感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现象学的“原意识”在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被克扣和切割,被概念化的思维所控制,面临被“剥夺”的危险。在田野调查中,为了弥补这一局限,可以主张交流式的民俗志。
-
关键词
原意识
语言文字
交流式的民俗志
-
Keywords
proto-consciousness
language
communicative Minsuzhi
-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