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石交界地层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压力与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旭晗 张明礼 +2 位作者 蒋春海 郑钊 马昭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4-121,145,共9页
为探究土石交界地层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变形与压力分布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对白塔山隧道围岩压力与收敛沉降变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下台阶施工易导致拱腰和拱脚围岩压力产生突变,最大增量可达70%,而对拱肩影响较小;相较于岩石地层... 为探究土石交界地层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变形与压力分布规律,通过现场监测对白塔山隧道围岩压力与收敛沉降变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下台阶施工易导致拱腰和拱脚围岩压力产生突变,最大增量可达70%,而对拱肩影响较小;相较于岩石地层,黄土层稳定性差,更易受隧道施工扰动影响导致围岩变形大、稳定距离长,黄土层稳定距离比岩石层长4~9 m;土石交界地层围岩压力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在快速增长阶段岩石层荷载释放率高达80%,大于黄土层荷载释放率;断面围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表现为“黄土侧大,岩石侧小”的分布规律。因此,双侧壁导坑法下穿土石交界地层时,建议在下台阶工序交替时保留部分土体进行反压控制,并提高下台阶锚杆布设密度,黄土层应做好超前支护预加固,并提高初期支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土石交界地层 现场监测 围岩压力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偏压地形土石交界地层隧道结构内力测试及支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壮 何金峰 +1 位作者 石钰锋 阳军生 《工程勘察》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以沔渡隧道地形偏压土石交界过渡段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土石交界过渡段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及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地形偏压及围岩软硬不均的影响,钢拱架内力呈现不对称分布,不同台阶... 以沔渡隧道地形偏压土石交界过渡段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土石交界过渡段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及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地形偏压及围岩软硬不均的影响,钢拱架内力呈现不对称分布,不同台阶的施工转换引起钢拱架内力发生急剧变化,下台阶开挖后钢拱架受力变化明显,钢拱架存在向左下侧(土层侧)挤压的趋势,偏压作用明显。据此提出了土石交界地质隧道不对称支护措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交界地层 隧道 内力测试 数值模拟 不对称支护
下载PDF
软硬交界地层重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3
作者 马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在软硬交界地层条件下的重载铁路隧道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确保其施工质量与应用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特以某重载铁路隧道在软硬交界层工况下的施工技术模拟和比选进行分析,包括本次所研究的工程概况、软硬交界地层中... 在软硬交界地层条件下的重载铁路隧道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确保其施工质量与应用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特以某重载铁路隧道在软硬交界层工况下的施工技术模拟和比选进行分析,包括本次所研究的工程概况、软硬交界地层中的重载铁路隧道施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和施工技术比选。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此类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及其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重载铁路 软硬交界地层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黄土-泥岩交界区隧道衬砌受力及围岩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鑫 辛延甫 +3 位作者 邱成虎 郝敏 杜耀辉 张崇辉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6期32-36,96,共6页
为研究黄土-泥岩交界区隧道衬砌受力特性及围岩破坏模式,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对衬砌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压力集中于仰拱,最大值出现在右拱脚;外侧钢拱架应力主要集中于交界面附近拱肩处;钢拱架应力及... 为研究黄土-泥岩交界区隧道衬砌受力特性及围岩破坏模式,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对衬砌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压力集中于仰拱,最大值出现在右拱脚;外侧钢拱架应力主要集中于交界面附近拱肩处;钢拱架应力及二衬混凝土应变受混凝土强度发展影响较大,衬砌施作初期,混凝土及拱架均承受较大压应力,随着混凝土强度逐渐提高,应力逐渐减小,仰拱处出现拉应力;围岩塑性区主要分布于交界面附近拱肩及仰拱位置;地下水沿边墙破碎围岩渗流并汇集于仰拱,基底泥岩塑性区易扩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泥岩交界地层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交界地层 衬砌 破坏模式 受力分析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软基填方路段稳定性评价及处治建议
5
作者 胡兴尧 袁奇 +1 位作者 刘黔 秦龙 《交通科技》 2018年第4期38-40,共3页
为向某高速枢纽地层交界带软基不稳定填方路基提供设计参考,文中根据野外地质调绘,以区域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地貌形态、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填方路基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定量评价,最后给出清表填筑透水性材料、地表地下截排水... 为向某高速枢纽地层交界带软基不稳定填方路基提供设计参考,文中根据野外地质调绘,以区域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地貌形态、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填方路基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定量评价,最后给出清表填筑透水性材料、地表地下截排水相结合、抗滑桩支挡的综合处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交界 填方路基 定性分析 定量评价 处治建议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s in the Junction Area of the China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Central Orogenic Belt Based on GIS
6
作者 Liu Feng Zhang Jiasheng Huang Xiongnan Niu Xiangl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4期432-444,共13页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seismicity in the junction area of China's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central orogenic belt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done.For each ...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seismicity in the junction area of China's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central orogenic belt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done.For each of the 16 faults in this area,we build a 25km buffer zone and use overlay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n each fault.The results unveil the main seismic faults as follows: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ern-edge of the west Qinling fault,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ixian-Luojiabao fault,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Lintan-Dangchang fault,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Wenxian fault,the Huya fault,and the Xueshan fault.The most active faults are the Huya and Xueshan faults,then the Tazang fault,the Lixian-Luojiabao fault and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Guanggaishan-Dieshan fault.The research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according to focal depth,which gets deeper from north to south.The profile of focal depth indicates th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aults,and further reveals the movement model of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masses,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and hazard mitigation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Buffer analysis 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SEISMICITY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下载PDF
复杂地质隧道洞口段高压旋喷桩加固效果分析
7
作者 廖志民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9期87-92,共6页
隧道洞口段穿越偏压软硬交界地层的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坍塌、冒顶、支护结构开裂等不良工程灾害,进行预加固是非常必要的。以福建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隧道洞口段进行变形监测,提出旋喷桩加固的预加固措施,同时建... 隧道洞口段穿越偏压软硬交界地层的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坍塌、冒顶、支护结构开裂等不良工程灾害,进行预加固是非常必要的。以福建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隧道洞口段进行变形监测,提出旋喷桩加固的预加固措施,同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加固前后隧道的竖向沉降、水平收敛及塑性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硬交界面相对滑移趋势对隧道的影响得到控制,整体的位移变形显著减小,趋于平稳的时间较快;隧道周边围岩的塑性区面积显著减小,围岩的偏压状态得到改善,隧道结构更加稳定;高压旋喷桩加固可以对隧道拱顶上部的软弱土层进行固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泥涌水、坍塌等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交界地层 公路隧道 旋喷桩加固 加固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