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病理诊断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兵 步宏 +7 位作者 朱采蓉 郭立新 陈卉娇 赵春 章培 陈代云 唐颖 姜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 探讨病理医师之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 ,寻求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 参照 Page标准收集 4 3例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病例 ,每例选取一张切片并随机排序。十位非乳腺专科病理医师独... 目的 探讨病理医师之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 ,寻求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 参照 Page标准收集 4 3例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病例 ,每例选取一张切片并随机排序。十位非乳腺专科病理医师独立盲法读片后从以下六种诊断中选取一种 :轻度普通型增生、中 -重度普通型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 -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并将观察者按从事病理诊断的年限均分为高年资组和中低年资组。对十位病理医师和不同年资组间的诊断重复性进行 Kappa分析。同时将两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按照 Page标准共同确认的诊断作为参照 ,对十位病理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过度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十位病理医师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较低 ,特别是非典型增生。高年资医师组的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略高于中低年资医师组。部分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高或过低诊断。随着诊断类别的简化 ,诊断重复性会提高。结论 统一运用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是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 理诊断 观察者间的重复
下载PDF
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步宏 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交界导管 生性乳腺 理诊断 组织学诊断
下载PDF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美 李本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609-610,共2页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关于命名及分型 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关于命名及分型 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生症 乳腺 乳腺小叶 乳腺 乳腺结构不良 纤维囊 乳腺生症 月经来潮 上皮 乳腺 乳房疼痛 命名 分型 周期 乳腺 乳痛症 青春期 绝经后 导管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附61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贾良 杨继臣 马振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27-127,共1页
乳腺囊性病是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祖国医学称之为“乳疬”。笔者1988年1月至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6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已婚59例,未婚者2例。
关键词 乳腺 中西医结合 乳腺 乳疬 生性 内分泌功能紊乱 年龄 未婚者 地龙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惠灏 陈祥锦 +1 位作者 朱有志 吴坤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临床分析 中青年女 乳头溢液 乳房肿块 上皮细胞 导管 生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君芳 杨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8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囊性病灶,探讨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资料,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性疾病的9例病变中外形欠规...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囊性病灶,探讨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资料,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性疾病的9例病变中外形欠规则5例,4例纵横比(L/S)≥1,囊壁粗糙或部分增厚7例,囊内见厚薄不均分隔5例,囊内见细小光点沉积3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且皮质局部增厚、淋巴门偏移或不清晰。结论:乳腺囊性病灶病理类型繁多,但恶性病变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综合评判,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导管 高频超声 误诊 乳腺生性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的针灸临床概况
7
作者 冯靓 尹改珍 《新疆中医药》 201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又称乳腺小叶增生或慢性囊性乳腺病,以乳房结块和乳房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本病乳腺组织的增生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又称乳腺小叶增生或慢性囊性乳腺病,以乳房结块和乳房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本病乳腺组织的增生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即雌、孕激素同时作用期,主要表现为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临床概况 乳腺 针灸 乳腺结构紊乱 乳腺小叶 乳房胀痛 生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情况
8
作者 谷彦军 马鸿达 +1 位作者 古强 王健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方法 选取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组织标本14 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癌组、浸润癌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S10 0 +DC、HLA DR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方法 选取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组织标本14 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癌组、浸润癌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S10 0 +DC、HLA DR +DC和CD1a +DC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浸润癌组S10 0 +DC和CD1a +D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1%、5 6.72 % ,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 .0 5 )。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癌组、浸润癌组HLA DR +D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0 .0 0 %、97.0 1% ,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 .0 5 )。不同标记阳性DC联合表达率在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癌组、浸润癌组较高,分别为3 3 .3 3 %、5 5 .2 2 % ,且这2组中无不同标记阳性DC均阴性表达病例。结论 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有不同标记阳性DC存在,其阳性表达率随增生性病变进展逐渐增高,进展为浸润癌时则显著增高,DC的阳性表达情况可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局部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表达情况 癌变过程 乳腺导管 上皮 表达率 导管内癌 免疫组化方法 浸润癌 正常对照组 单纯 不典型 乳腺癌患者 组织标本 石蜡包埋 表达 变进展 免疫状态 DC 早期 生性
下载PDF
乳块消治疗乳腺病1111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潘霞云 《工企医刊》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乳腺病是乳腺增生、小叶增生、囊性增生、导管上皮增生,与乳癌有密切关系。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病和治疗乳腺病是防止乳腺增生癌变和消除乳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乳腺 临床观察 治疗 乳块消 乳腺 导管上皮 乳房疾 小叶 密切关系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科 田晓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8期77-78,共2页
乳腺增生症是指妇女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一种非炎性、非肿瘤性的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和复旧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变。关于乳腺增生症能否发生癌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始终存有争议。... 乳腺增生症是指妇女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一种非炎性、非肿瘤性的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和复旧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变。关于乳腺增生症能否发生癌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始终存有争议。长期以来对乳腺增生症的命名多种多样,如囊性增生病、囊性乳腺病、良性乳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等。国外称之为纤维囊性乳腺病,国内则将组织形态并不完全一致的这一组乳腺增生性疾病统称为乳腺增生症。我们试从流行病学及遗传学两个方面对乳腺增生症中常见的导管和小叶的单纯增生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生症 乳腺 纤维囊乳腺 内分泌功能失调 乳腺生性 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