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琼 张涛 +2 位作者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2,共4页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交联微孔淀粉 结构 性质 淀粉 交联 基本性质 晶体结构 电子显 功能材料 X-衍射 颗粒形态 分析仪器
下载PDF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忠 刘明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吸水率 吸油率
下载PDF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忠 王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9-73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醚化法制备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时间24h,酶用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醚化法制备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时间24h,酶用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33·04%和124·27%。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对原淀粉、交联微孔淀粉的颗粒形态、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解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采用交联再微孔化的处理方法改善多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晓亮 钱程 +2 位作者 王继虎 安敏芳 唐忠锋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94-97,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一次法相比,两次法制备的交联微孔淀粉吸附能力提高了很大的提升,当POCl3用量为0.4μL/g时,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了9.22%和10.43%。SEM观察到交联微孔淀粉表面有较多孔洞,微孔化程度高;XRD结果发现交联微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一次法 两次法
下载PDF
交联微孔甘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涛 李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混合酶为酶解剂,采用交联-酶解法制备得交联微孔甘薯淀粉。FT-IR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OH、-CO基团上,为酯化交联,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此种交联微孔甘薯淀粉较之原淀粉,吸...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混合酶为酶解剂,采用交联-酶解法制备得交联微孔甘薯淀粉。FT-IR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的-OH、-CO基团上,为酯化交联,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此种交联微孔甘薯淀粉较之原淀粉,吸水率、吸油率、抗老化性、抗剪切性、抗酸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甘薯 理化性能
下载PDF
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思芸 王继虎 +5 位作者 张燕萍 于丹凤 邵思盼 李冬亮 贺正果 唐忠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8-242,共5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交联淀粉乳浓度为30%、交联剂用量为80μL、缓冲液pH4.5、复合酶用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h时,交联微孔淀粉具有较佳吸水率和吸油能力。通过SEM、XRD和TGA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微孔淀粉 复合酶 吸水率 吸油率
下载PDF
微孔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对Zn(Ⅱ)的吸附FIRT和XRD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辉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做原料,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过硫酸铵引发聚合得到微孔交联淀粉(MCS),并研究了其对Zn^(2+)的静态吸附行为;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MCS及其吸附产物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MCS对Zn^(2+)的吸附符合Freundl... 以可溶性淀粉做原料,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过硫酸铵引发聚合得到微孔交联淀粉(MCS),并研究了其对Zn^(2+)的静态吸附行为;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MCS及其吸附产物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MCS对Zn^(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量达到2.36 mmol/g;MCS在1536 cm^(-1)处出现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了淀粉与MBAA成功交联;MCS在3445cm^(-1)附近的N—H、O—H伸缩振动偶合而增宽的多重峰在吸附产物中变宽,且向低波数位移,而1536cm^(-1)处的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则移至1543cm^(-1)处,说明在吸附过程中,MCS的酰胺基团上的N、O原子可能与Zn^(2+)发生了配位反应;XRD显示,可溶性淀粉经交联后结晶度降低至6.4%左右,MCS上的酰胺基和—OH与Zn^(2+)形成配位键使MCS的晶形结构被进一步破坏,结晶度约为0.5%左右,已基本处于无序的非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 制备 吸附 Zn(Ⅱ) FIRT XR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