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稳定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并促进DNA链间交联损伤修复 被引量:3
1
作者 耿瑞 赵美美 王嘉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6,共8页
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组成一种结构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XPFERCC1)复合物,参与DNA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CL... 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组成一种结构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XPFERCC1)复合物,参与DNA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CL)损伤修复。其中,XPF蛋白的去泛素化修饰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工作主要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5,USP15)对XPF的稳定性及ICL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蛋白质质谱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发现,XPF蛋白与USP15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使XPF蛋白去泛素化修饰;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USP15基因敲除的He La细胞株(USP15 KO)并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敲除组XPF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01)。克隆形成试验显示,在ICL诱导剂顺铂(cisplatin,DDP)和丝裂霉素C (mitomycin,MMC)的作用下,USP15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 01)。本研究表明,去泛素化酶USP15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调节因子,该酶通过稳定XPF蛋白促进由XPF-ERCC1介导的ICL修复。本研究为改善ICL诱导剂类抗癌药物的耐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5 核酸内切酶XPF-ERCC1 去泛素化修饰 链间交联损伤
下载PDF
DNA交联损伤修复与范可尼贫血症通路
2
作者 陈继栋 张红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由于各种内源和外在的因素,DNA会受到各种损伤,不过生物体已经进化出了一套保守的DNA修复系统,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交联损伤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其修复过程相对复杂,主要是通过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 由于各种内源和外在的因素,DNA会受到各种损伤,不过生物体已经进化出了一套保守的DNA修复系统,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交联损伤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其修复过程相对复杂,主要是通过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通路来实现。FA是一种呈现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遗传综合征,其内在的病因就是FA通路的失活,因此不能有效修复交联损伤,导致DNA复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FA通路 交联损伤 BRCA1
原文传递
还少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生物分子交联损伤的研究
3
作者 胡梅 刘群良 +2 位作者 谭峰 程莉娟 范婧莹 《湖南中医杂志》 2011年第6期107-108,共2页
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认为人的生命现象,是以人体脏腑物质功能为基础的反映。人体由盛到衰,主要是肾的盛与衰。还少丹组方中何首乌补肝肾,肉苁蓉补肾阳,熟地补肾阴,兼以人参、山药健脾益气,故该方以补肾壮元... 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认为人的生命现象,是以人体脏腑物质功能为基础的反映。人体由盛到衰,主要是肾的盛与衰。还少丹组方中何首乌补肝肾,肉苁蓉补肾阳,熟地补肾阴,兼以人参、山药健脾益气,故该方以补肾壮元阳为主,兼以健脾益气,调节阴阳气血来延缓衰老[1]。本文欲观察还少丹水煎液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交联损伤的影响,为探讨还少丹水煎液延缓衰老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少丹 抗衰老 D-半乳糖 交联损伤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范可尼贫血症与DNA交联损伤修复 被引量:2
4
作者 阮春燕 韩金花 +1 位作者 刘婷 黄俊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范可尼贫血症(FA)又称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范可尼贫血症患者具有先天性发育异常、骨髓衰竭、高度癌症易感性等特征.尽管范可尼贫血症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生比例仅为1:1000000~5:1000000的罕见遗传病,... 范可尼贫血症(FA)又称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范可尼贫血症患者具有先天性发育异常、骨髓衰竭、高度癌症易感性等特征.尽管范可尼贫血症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生比例仅为1:1000000~5:1000000的罕见遗传病,但它却是一个可以用来研究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的重要模型.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15个范可尼贫血症基因(FA基因)以及一些范可尼贫血症相关基因.当15个FA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导致范可尼贫血症的发生.从这些基因发生突变的病人身上所分离得到的细胞则具有对DNA交联损伤试剂(如丝裂霉素C等)高度敏感,以及基因组不稳定的表型.在此,对目前所了解的FA基因所编码的FA蛋白参与DNA交联损伤修复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了回顾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症 DNA交联损伤 范可尼贫血症基因
原文传递
范可尼贫血发病机制研究:FA-BRCA网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彦珊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05-809,共5页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基本特征为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细胞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二氧环丁烷(DEB)等高度敏感。目前已发现至少有13个亚型基因(FA-A、B、C、D1、D2、E...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基本特征为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细胞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二氧环丁烷(DEB)等高度敏感。目前已发现至少有13个亚型基因(FA-A、B、C、D1、D2、E、F、G、I、J、L、M、N),其编码蛋白与乳腺肿瘤易感基因蛋白(BRCA1和BRCA2)组成一个复杂的功能网络,调节DNA损伤修复。FA基因突变导致DNA损伤修复功能受损,是FA的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 FA—BRCA网络 DNA交联损伤 DNA修复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repair of DNA-protein crosslink damage 被引量:6
6
作者 Naeh L.Klages-Mundt Lei L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65-1076,共12页
DNA is constantly exposed to a wide array of genotoxic agents, generating a variety of forms of DNA damage. DNA-protein crosslinks(DPCs)—the covalent linkage of proteins with a DNA strand—are one of the most deleter... DNA is constantly exposed to a wide array of genotoxic agents, generating a variety of forms of DNA damage. DNA-protein crosslinks(DPCs)—the covalent linkage of proteins with a DNA strand—are one of the most deleterious and understudied forms of DNA damage, posing as steric blockades to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If not properly repaired, these lesions can lead to mutations,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cell death. DPCs can be induced endogenously 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an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Endogenously, DPCs are commonly derived through reactions with aldehydes, as well as through trapping of various enzymatic intermediates onto the DNA. Proteolytic cleavage of the protein moiety of a DPC i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removing the lesion. 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a DPC-specific protease and and/or proteasome-mediated degradation.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re each involved in repairing DPCs, with their respective roles likely dependent on the nature and size of the adduct. The Fanconi anemia pathway may also have a role in processing DPC repair intermediate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how these lesions are formed,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for their removal, and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efective DPC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rotein crosslinks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SPRTN Fanconi anem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