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譞 傅立新 +1 位作者 邱月明 金陶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对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包括公交车站,公交车内以及小轿车内)的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NO2和PM2.5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NO、CO和PM2.5在交通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O2为公交车内浓度最... 对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包括公交车站,公交车内以及小轿车内)的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NO2和PM2.5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NO、CO和PM2.5在交通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O2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小轿车内浓度最低.公交车内CO的早高峰浓度要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普通公交车内的CO、NO和NO2浓度均低于空调车.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显著改善公交车车内空气质量.对小轿车车内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选择车流量平峰时段出行、恰当的保养维护车辆、在车辆拥堵区域使用内循环通风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特征 交通微环境 CO NOx PM2.5 尾气污染
下载PDF
道路交通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学府路为例
2
作者 张启阳 王花兰 +1 位作者 聂挺 李若菡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5-1231,共7页
探究城市道路中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通过分析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来建立排放模型。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将应用较广泛的模型进行划分,并对模型原理、应用及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 探究城市道路中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通过分析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来建立排放模型。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将应用较广泛的模型进行划分,并对模型原理、应用及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了探究学府路道路污染状况,选取COPERT模型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并使用ANSYS软件模拟了道路交通排放对学府路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出了污染物地图。结果表明:学府路工作日内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NO_(2)、CO、PM_(2.5)、PM_(10)排放量分别为67.7、269.1、15.1和22.8 t。数量占10.0%的轻型货车排放贡献较大,分别占机动车NO_(2)和PM排放总量的50.5%和69.1%。通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发现,COPERT模型对于中观尺度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RT模型 大气污染物 道路交通微环境 排放扩散模拟 机动车
下载PDF
交通微环境一氧化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莹莹(综述) 段玉森 马春燕(审校)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5-1039,1044,共6页
中国机动车总量逐年递增,交通污染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交通监测站点CO浓度较低,所以交通环境CO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易被忽略。但在繁忙的交通环境中CO浓度较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觑。本文从国家和城市层面分析了一... 中国机动车总量逐年递增,交通污染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交通监测站点CO浓度较低,所以交通环境CO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易被忽略。但在繁忙的交通环境中CO浓度较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觑。本文从国家和城市层面分析了一些典型交通微环境,如公路隧道、街道峡谷、交叉路口和高架桥边CO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通环境CO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交通CO排放,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微环境 一氧化碳 交通污染 浓度分布
原文传递
短距离下不同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
4
作者 耿一硕 李赛 +3 位作者 武鹏鹏 齐玲 曹素珍 段小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1-4960,共10页
为探究通勤者短距离下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差异,利用便携式个体空气暴露监测仪在北京某固定路线对公交车、地铁、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以及非绿色出行方式小轿车的NO_(2)、CO、O_(3)、PM_(2.5)和PM_(10)5种空气污染... 为探究通勤者短距离下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差异,利用便携式个体空气暴露监测仪在北京某固定路线对公交车、地铁、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以及非绿色出行方式小轿车的NO_(2)、CO、O_(3)、PM_(2.5)和PM_(10)5种空气污染物进行暴露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出行方式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地铁对NO_(2)的暴露浓度最高(46.46μg/m^(3)),公交车对CO的暴露浓度(1334.99μg/m^(3))略高于其他3种方式,骑行对O_(3)、PM_(2.5)和PM10的暴露浓度最高,平均分别为28.83μg/m^(3)、16.12μg/m^(3)和18.66μg/m^(3).在考虑旅行时间和吸入率后,自行车的空气污染物暴露剂量均最高,其次是公交车、地铁和小轿车;环境浓度对不同出行方式的个体暴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当环境NO_(2)、CO浓度较低(NO_(2)≤18μg/m^(3),CO≤300μg/m^(3))而O_(3)浓度较高时(O_(3)>65μg/m^(3))时,地铁出行对此3种污染物的个体暴露浓度均低于其他方式;当环境NO_(2)、CO浓度较高(NO_(2)>18μg/m^(3),CO>500μg/m^(3))而O_(3)浓度较低时,小轿车出行对此3种污染物的暴露浓度较低;当环境中颗粒物浓度较低时(PM_(2.5)≤20μg/m^(3),PM_(10)≤30μg/m^(3)),地铁和公交车出行对颗粒物的暴露浓度均较低.通勤者应根据空气污染状况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出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空气污染物暴露 出行方式 交通微环境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缩微智能车的车辆跟随控制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玄建永 陆耿 王京春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针对车辆跟随系统中每辆车只能获得局部信息的情况,给出了一种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充分条件.为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原有控制器基础上加入了速度限制,以避免系统位置... 针对车辆跟随系统中每辆车只能获得局部信息的情况,给出了一种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充分条件.为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原有控制器基础上加入了速度限制,以避免系统位置偏差的逐级放大.在缩微交通环境下实现了5辆缩微车的车辆跟随系统,以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仿真和缩微车实验表明,运用所设计的控制方案,车辆跟随系统能够稳定行驶,避免了系统位置偏差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跟随控制 智能车 交通环境 李亚普诺夫稳定
原文传递
不同通勤模式暴露于VOCs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佟瑞鹏 张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3-671,共9页
针对国内外交通微环境VOCs健康风险研究中通勤模式和有害挥发物较为单一的不足,选取广州市家庭轿车、空调公共汽车、非空调公共汽车、地铁和自行车这5种通勤模式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种VOCs,运用M... 针对国内外交通微环境VOCs健康风险研究中通勤模式和有害挥发物较为单一的不足,选取广州市家庭轿车、空调公共汽车、非空调公共汽车、地铁和自行车这5种通勤模式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种VOCs,运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并对各吸入暴露参数做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公交车和家庭轿车的致癌风险较大,分别服从t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为1.65×10^(-5)±5.74×10^(-9)和5.01×10^(-6)±3.56×10^(-11),超过10^(-6)的概率分别为97%和74.85%,自行车和非空调公交车次之,地铁的致癌风险最小,但平均值皆超过10^(-6);家庭轿车和空调公共汽车的非致癌风险较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别为2.51±2.74和1.20±1.36,其中丙烯醛的贡献皆在80%以上,骑自行车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预期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各暴露参数中,对健康风险敏感度较大的依次为:每天的暴露时间(ET)、有害挥发物的浓度(CA)、终生暴露年限(ED)、呼吸速率(IR)和每年的暴露天数(EF),而体重(BW)具有负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交通微环境 通勤模式 健康风险 Monte-Carlo模拟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