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对话范式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燕连福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
文摘
中国传统伦理学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反对元叙事模式、反对中心主义的“对话”范式。这种对话范式的核心是事物之间相“交”(交感、交融、交流)的矛盾运动,强调对立双方水乳交融的统一即“通”,以达到“和”这种中国传统伦理的最高范畴。由这种“交通成和”、“化生万物”的“对话”范式不仅可以推出宇宙万物运行的伦理秩序,也可以推出人类社会所要遵循的伦理规范,其为解决目前全球道德危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学
交通成和
化生万物
对话范式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与空间生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程中兴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4-4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FSH00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3B0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2314)
-
文摘
针对"一带一路"中的战略理念与空间生产问题,对"交通"与"和"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交通经济带(圈),"交通"是整个战略的支点,"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成和"是整个战略的目标,"交通成和"既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区域科学的核心范畴,它是对西方二元对立政治哲学理念的扬弃,从而为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提供了一个战略制高点;"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一种空间的生产,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实质是"距离投入",通过钢铁铸就的新丝绸之路,无疑拉近了沿线国家的地理距离;心理距离的拉近需要充分激活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使之成为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内在动力,地理与心理距离的拉近是判断"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交通成和”
战略理念
心理距离
空间生产
-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traffic coordination"
strategic concept
psychological distance
spatial production
-
分类号
F51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文明互鉴论的中国文化立场
被引量:6
- 3
-
-
作者
范鹏
李新潮
-
机构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
基金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18LZUJBWYJ079)。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等文明互鉴的重要论述事实上已经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立场主要是“和而不同”“交通成和”“并育不害”和“通而不统”。“和而不同”的核心要义是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和丰富文明多样性;“交通成和”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张文明对话、消除文明隔阂,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互鉴互融,在互市互利中互教互学,在互尊互美中达到互补互惠;“并育不害”“通而不统”则指向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同放异彩,旨在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秉承文明互鉴的中国文化立场,就可以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理想。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走出去造福全人类,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互鉴
和而不同
交通成和
并育不害
通而不统
-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