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对话范式 被引量:1
1
作者 燕连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中国传统伦理学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反对元叙事模式、反对中心主义的“对话”范式。这种对话范式的核心是事物之间相“交”(交感、交融、交流)的矛盾运动,强调对立双方水乳交融的统一即“通”,以达到“和”这种中国传统伦理的最高范畴。... 中国传统伦理学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反对元叙事模式、反对中心主义的“对话”范式。这种对话范式的核心是事物之间相“交”(交感、交融、交流)的矛盾运动,强调对立双方水乳交融的统一即“通”,以达到“和”这种中国传统伦理的最高范畴。由这种“交通成和”、“化生万物”的“对话”范式不仅可以推出宇宙万物运行的伦理秩序,也可以推出人类社会所要遵循的伦理规范,其为解决目前全球道德危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学 交通成和 化生万物 对话范式
下载PDF
“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与空间生产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中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4-47,共4页
针对"一带一路"中的战略理念与空间生产问题,对"交通"与"和"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交通经济带(圈),"交通"是整个战略的支点,"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和平发... 针对"一带一路"中的战略理念与空间生产问题,对"交通"与"和"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交通经济带(圈),"交通"是整个战略的支点,"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成和"是整个战略的目标,"交通成和"既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区域科学的核心范畴,它是对西方二元对立政治哲学理念的扬弃,从而为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提供了一个战略制高点;"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一种空间的生产,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实质是"距离投入",通过钢铁铸就的新丝绸之路,无疑拉近了沿线国家的地理距离;心理距离的拉近需要充分激活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使之成为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内在动力,地理与心理距离的拉近是判断"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交通成和 战略理念 心理距离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文明互鉴论的中国文化立场 被引量:6
3
作者 范鹏 李新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等文明互鉴的重要论述事实上已经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等文明互鉴的重要论述事实上已经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立场主要是“和而不同”“交通成和”“并育不害”和“通而不统”。“和而不同”的核心要义是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和丰富文明多样性;“交通成和”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张文明对话、消除文明隔阂,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互鉴互融,在互市互利中互教互学,在互尊互美中达到互补互惠;“并育不害”“通而不统”则指向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同放异彩,旨在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秉承文明互鉴的中国文化立场,就可以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理想。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走出去造福全人类,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互鉴 和而不同 交通成和 并育不害 通而不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