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与古代交通民俗——《说文》汉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宇鸿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83,共7页
古代交通民俗与物质生产和消费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字书民俗史资料证明,早在夏商时代,我国就有了“车马”和“舟楫”等交通工具,而且建立了“驲传”制度。我国古代道路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舟的制造、交通的管理,在世界交通史上长期居... 古代交通民俗与物质生产和消费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字书民俗史资料证明,早在夏商时代,我国就有了“车马”和“舟楫”等交通工具,而且建立了“驲传”制度。我国古代道路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舟的制造、交通的管理,在世界交通史上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交通民俗 路桥 车舆 舟楫 驲传 里堆
下载PDF
兰州交通民俗信仰与禁忌
2
作者 石莉萍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2期41-42,共2页
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 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从交通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推动和谐兰州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交通民俗 信仰 禁忌
下载PDF
我国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向阳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1期65-70,共6页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加之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极其繁杂的交通民俗文化.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了我国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这便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交通民俗,是指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加之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形成了我国极其繁杂的交通民俗文化.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了我国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这便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交通民俗,是指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风俗习惯.而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又通过交通运输的两大功能——交通运输通道和交通运输工具反映出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交通运输通道和交通运输工具类型的研究,来探寻我国主要交通民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民俗 地理分布 陆上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
下载PDF
自然环境对中国交通民俗的影响
4
作者 易向阳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3期66-68,共3页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五十多个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多姿多彩、各具地方特色的交通民俗文化.长期以来,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多着眼于民族、社会、宗教、艺术、经济等范畴,而对作为民俗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自然...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五十多个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多姿多彩、各具地方特色的交通民俗文化.长期以来,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多着眼于民族、社会、宗教、艺术、经济等范畴,而对作为民俗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将着重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对中国交通民俗地理分布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中国 交通民俗 气候 地形
下载PDF
水文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宁小莉 秦树辉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1-73,共3页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因素 民俗事象 民居民俗 服饰民俗 饮食民俗 交通民俗
下载PDF
碛口古渡水陆交通运输民俗调查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闫爱萍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在清初至民初二百多年间,碛口古渡成为连接秦晋,沟通大西北和中原、华北、华中地区的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其间,伴随着商业繁华,水路和陆路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民俗文化现象。对于这些民俗文... 在清初至民初二百多年间,碛口古渡成为连接秦晋,沟通大西北和中原、华北、华中地区的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其间,伴随着商业繁华,水路和陆路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民俗文化现象。对于这些民俗文化的调查,有助于更好地解析碛口古渡的兴起、繁盛和没落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碛口古渡 水路交通民俗 陆路交通民俗
原文传递
浅谈乌江流域丰富别致的“背荚”文化
7
作者 余继平 周道 《美术大观》 2009年第2期68-69,共2页
重庆的“棒棒”,成都的“索索”,算是渝蜀两地独具特色的交通民俗(指帮别人搬运东西的人),形成了渝蜀地界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西南地区还有一种民俗工具——背篼。由于民族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这种交通民俗也就相应地有了一些变... 重庆的“棒棒”,成都的“索索”,算是渝蜀两地独具特色的交通民俗(指帮别人搬运东西的人),形成了渝蜀地界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西南地区还有一种民俗工具——背篼。由于民族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这种交通民俗也就相应地有了一些变化。对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称呼也各异,在汉族称为“背二哥”,土家族称为“背不离篓”,而在乌江流域彭水一带则直呼其为“背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文化 交通民俗 西南地区 地理条件 风景线 族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