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网格集群的Bi-LSTM的流量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现广 冯超琴 +4 位作者 苏治文 钱正富 宋腾飞 刘欢 吕英英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141,共12页
为提升交通流预测精度,深层次地挖掘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模型。将所获得的网约车轨迹数据集网格化;考虑人为确定集群个数对结果的影响,用贝叶斯信息准则进行参数... 为提升交通流预测精度,深层次地挖掘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模型。将所获得的网约车轨迹数据集网格化;考虑人为确定集群个数对结果的影响,用贝叶斯信息准则进行参数估计确定集群数,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对交通状况相似的网格进行聚类得到不同交通网格集群;利用集群内部交通网格的输入时间序列的相互影响设计多对多模型,构建Bi-LSTM模型预测不相交集群上的流量;以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A)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验证,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动态时间规整(DTW)这四类评价指标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验证基于Bi-LSTM模型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MLRA模型和Bi-LSTM模型对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的预测值小于真实值,早高峰时段尤为明显;各交通网格集群的交通状态态势相似,集群的簇内相关性较强,两类模型均可实现较好的流量预测效果,Bi-LSTM表现更优;MLRA和Bi-LSTM预测模型的精度MAE、RMSE、MAPE分别为3.2011、4.4009、0.3187,3.0687、4.2943、0.3045,Bi-LSTM与MLRA相比,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4.14%、2.40%、4.46%,说明所构建的Bi-LSTM交通流网格集群流量预测精度高、误差低,要优于MLRA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泛化性能;MLRA和Bi-LSTM的DTW结果分别为52938.6356、54815.1055,构建的Bi-LSTM模型较MLRA模型各自工作日和节假日时间序列相似性DTW结果提高3.42%,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利用城市交通流量的特点和交通轨迹数据网格化的优点,基于Bi-LSTM模型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与MLRA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相比,具有精度高、误差低的特点。同时,DTW指标方面,基于Bi-LSTM对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模型与真实流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量预测 Bi-LSTM 交通网格集群 时空单元划分
下载PDF
交通网格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谭国真 李程旭 +1 位作者 刘浩 伍建焜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066-2072,共7页
交通网格将网格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 ,以满足资源共享与协同操作两方面的应用需求 首先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分层的、以“服务”为中心的交通网格体系结构 ,包括资源服务层、基础服务层、领域服务层与应用服务层 ;然后给出了交通网格实施... 交通网格将网格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 ,以满足资源共享与协同操作两方面的应用需求 首先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分层的、以“服务”为中心的交通网格体系结构 ,包括资源服务层、基础服务层、领域服务层与应用服务层 ;然后给出了交通网格实施的 3个抽象层次 :信息集成、功能封装与应用开发 ,并且基于OGSA ,采用请求 /应答与订阅 /通知两种方式进行了实现和相应的性能测试 ;最后给出了一个交通网格的应用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计算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网格 交通网格体系结构
下载PDF
基于SUMO的交通网格决策本体层次模型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煜 陈学广 +1 位作者 洪流 龚静雯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3-1376,共4页
交通信息资源的合理集成是提高智能交通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为集成交通网格上异构信息与不同领域本体,利用网格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资源存储与协同工作平台,利用本体作为智能交通系统资源表示和信息描述的基础,提出了基于SUMO的交... 交通信息资源的合理集成是提高智能交通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为集成交通网格上异构信息与不同领域本体,利用网格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资源存储与协同工作平台,利用本体作为智能交通系统资源表示和信息描述的基础,提出了基于SUMO的交通网格决策本体层次结构,论述了异构信息获取机理。实例证明此模型有利于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并为基于网格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决策支持及与网格上其他系统之间的开放式协作奠定了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网格 决策本体 层次模型 推荐高层合并本体
下载PDF
基于交通网格的车载导航系统在eBoxII上的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栋 陈闳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6-468,共3页
对eBoxII用做车载导航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开发设备eBoxII的车载导航系统.完成了系统中语音数据和海量地图数据的存储、地图显示的优化、语音同步播报、后台通信服务等关键技术。该车载终端为上海交通信息网格3.0... 对eBoxII用做车载导航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开发设备eBoxII的车载导航系统.完成了系统中语音数据和海量地图数据的存储、地图显示的优化、语音同步播报、后台通信服务等关键技术。该车载终端为上海交通信息网格3.0版的移动导航终端,由后台交通网格系统提供支撑服务。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该车载终端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导航系统 海量地图数据 嵌入式开发设备 语音同步 交通信息网格 后台通信
下载PDF
交通信息网格中的最短出行路径并行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章昭辉 闫春钢 +1 位作者 丁志军 蒋昌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06-1611,共6页
根据城市路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网图的分割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网格最短路径并行算法GPSPA1和GPSPA2.这两种算法克服了传统并行标签算法只适合在共享内存的并行机器上使用的缺点,适合网格环境下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分割器不... 根据城市路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网图的分割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网格最短路径并行算法GPSPA1和GPSPA2.这两种算法克服了传统并行标签算法只适合在共享内存的并行机器上使用的缺点,适合网格环境下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分割器不能完全分割源点和目标点时,GPSPA2比GPSPA1效率高;完全分割时,两种并行算法的加速比大约都是3.GPSPA2应用于交通信息服务网格系统2.0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网格 最短路径 并行算法
下载PDF
基于PDA的上海市交通信息网格发布平台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启海 方钰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244,278,共4页
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PDA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以强大的交通信息网格为支撑,在PDA嵌入式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交通信息,尤其是动态信息的获取、可视化、分析、输出等服务。该系统为PDA用户提供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交通路况、动态... 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PDA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以强大的交通信息网格为支撑,在PDA嵌入式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交通信息,尤其是动态信息的获取、可视化、分析、输出等服务。该系统为PDA用户提供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交通路况、动态路径决策等传统导航设备所缺乏的实时动态信息。从系统总体架构、实现的关键技术、与后台网格的交互过程等多方面介绍了该移动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字助理 实时路况 车辆导航 交通信息网格 交通信息发布
下载PDF
基于信息网格平台的车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林 蒋昌俊 +1 位作者 刘磊 方钰 《ITS通讯》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随着移动计算和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自主导航车载系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信息网格平台上的车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后台依托上海交通信息网格这样一个强大的智能交通信息中心,为前台车载终端用... 随着移动计算和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自主导航车载系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信息网格平台上的车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后台依托上海交通信息网格这样一个强大的智能交通信息中心,为前台车载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实时交通信息,动态路径决策,公共设施查询等高附加值的交通信息服务,克服了传统的自主导航车载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单一,不能够提供实时动态交通信息的缺陷。本系统的车载终端硬件采用龙芯处理器,软件采用Linux操作系统和基于JAVA的开发环境。在对上海信息网格的关键技术和体系结构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本文对前台车载终端系统的架构、硬件设施和关键功能的实现算法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性能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信息网格 车载终端 动态交通信息
下载PDF
基于颜色Petri网的交通信息网格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景霞 赵慧娟 《微计算机信息》 2011年第6期20-21,6,共3页
交通信息网格系统以高性能计算网格环境为支撑平台,综合运用网格及Web服务技术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请求响应过程复杂且有功能复用,为了确保系统各响应流程设计的正确性,建立了基于颜色Petri网的分层描述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利用形式化... 交通信息网格系统以高性能计算网格环境为支撑平台,综合运用网格及Web服务技术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请求响应过程复杂且有功能复用,为了确保系统各响应流程设计的正确性,建立了基于颜色Petri网的分层描述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利用形式化方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网格系统 颜色PETRI网 形式化描述模型
下载PDF
交通信息网格环境下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方钰 蒋昌俊 +1 位作者 陈林 刘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39-844,共6页
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的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依托上海市交通信息网格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为车载终端用户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动态路径决策,城市移动黄页等高附加值的移动信息服务,克服了传统的自主导航设备与实时的交通状... 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的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依托上海市交通信息网格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为车载终端用户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动态路径决策,城市移动黄页等高附加值的移动信息服务,克服了传统的自主导航设备与实时的交通状况脱节,或信息中心无法在把握整个城市交通状况的前提下给出有效的动态路径规划的局限性.从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数据模型,及与网格平台的交互模型等多方面介绍了这一车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车载导航设备 交通信息网格
下载PDF
基于城市交通信息网格的个性化出行服务研究
10
作者 李学东 贾智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0,55,共4页
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由于缺少对个性化出行需求统一的认识,以及在实时路况信息计算、信息共享等方面能力上的不足,尚不能提供大规模的个性化出行服务。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一个统一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定义,然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城市交通... 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由于缺少对个性化出行需求统一的认识,以及在实时路况信息计算、信息共享等方面能力上的不足,尚不能提供大规模的个性化出行服务。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一个统一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定义,然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城市交通信息网格的个性化出行服务系统,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定制、个性化出行导航和个性化出行服务实现的关键技术。基于交通信息网格的个性化出行系统研究是提高城市交通出行效率并进而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出行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ITS) 交通信息网格
下载PDF
以视频和GIS为主源数据的城市智能交通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永 王英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9-70,共2页
在分析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以城市交通视频数据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主源数据的智能交通模式,重点讨论了其中的智能交通路口、城市交通控制中心以及个性化出行导航的关键技术。以视频... 在分析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以城市交通视频数据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主源数据的智能交通模式,重点讨论了其中的智能交通路口、城市交通控制中心以及个性化出行导航的关键技术。以视频和G IS为主源数据的城市智能交通模式能够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能在较少车辆客户端投入和参与的情况下,满足大规模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等高级的交通智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视频数据 GIS 交通网格
下载PDF
基于双网络结构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二次分区规划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铎 申永涛 +1 位作者 丁冬 王妍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158,共6页
依据实际电网运行和交通运行情况,提出了基于双网络结构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二次分区规划方法。鉴于电池集中充电站同时具备电网负荷和充换电网络上级供应源的2种性质,以其为核心构建了电力网络和充换电网络相连接的双网络结构。在... 依据实际电网运行和交通运行情况,提出了基于双网络结构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二次分区规划方法。鉴于电池集中充电站同时具备电网负荷和充换电网络上级供应源的2种性质,以其为核心构建了电力网络和充换电网络相连接的双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以电源辐射面积进行一次分区,并通过交通负荷网格化预测一次分区负荷;其次,根据电压偏移情况对一次分区内电池集中充电站选址;然后,基于一次分区结果根据交通情况进行二次分区,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在二次分区内对电动汽车换电站选址;最后,通过某城市充换电网络规划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集中充电站 双网络结构 交通负荷网格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ITSGrid资源调度策略的研究
13
作者 徐琳 曲仕茹 鱼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定义了系统负载均衡评价值和资源节点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资源自适应调度算法(GLBCQ),同时兼顾全局负载均衡和用户自定义的服务质量,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计算任务的自定义服务质量需求,结合当前智能交通系统网... 定义了系统负载均衡评价值和资源节点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资源自适应调度算法(GLBCQ),同时兼顾全局负载均衡和用户自定义的服务质量,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计算任务的自定义服务质量需求,结合当前智能交通系统网格的系统负载状况,为提交的任务自适应地选择最优资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GLBCQ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自适应性,能够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网格的系统负载均衡以及整体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网格 资源调度算法 自定义服务质量需求 系统负载
下载PDF
Considerations on Transport Networks Technologies Evolution
14
作者 张海懿 赵文玉 吴冰冰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7-18,共12页
Driven by an ever-increasing num- ber of new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transport networks have been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several ex- citing technology directions associated with ... Driven by an ever-increasing num- ber of new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transport networks have been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several ex- citing technology direction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We review the status of 100G, which is now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d entering volume deployment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hina. Beyond 100G is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technology for the expansion of both channel and fiber capacity in tile near term, and several enabling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Then, key technologies, prod- ucts, and future evolutionary options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OTNs) are extensively discussed. Compared to fixed bandwidth and coarse granularity of current WDM network, a flexible grid architecture is a desirable evolu- tion trend, and key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are described. Finally, we illustrate the multi-dimension convergences in terms of IP and optical, Packet OTN (P-OTN), as well as 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EICs) and Photonic Integrated Cimuits (PICs). Transport networks ar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be- coming more broadband, robust, flexible, cost-effective and lower-power-consump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yond I OOG OTN flexible grid multi-dimension convergence
下载PDF
A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for Trafc Flow Accounting for Driver Anticipation Efect of the Next-Nearest-Neighbor Site
15
作者 彭光含 聂方彦 汪胜辉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07-713,共7页
In this paper, a new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i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the driver anticipation effect of next-nearest-neighbor site. The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and nonlinea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river anti... In this paper, a new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i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the driver anticipation effect of next-nearest-neighbor site. The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and nonlinea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river anticipation effect of next-nearest-neighbor site can enlarge the stable area of traffic flow. The spa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stab/e, metastable, and unsta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further illuminates that the driver anticipation effect of the next-neaxest-neighbor site can stabilize tramc flow in our modified lattice mode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lattice model driver anticipation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