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大猿叶虫交配持续时间的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兴平 何海敏 +1 位作者 匡先钜 薛芳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9-554,共6页
为了探明影响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交配持续时间的因素,在室内系统观察了一天中的交配起始时间、日龄、交配经历、体重、雄虫密度和温度对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配的成虫,其交配持续时间有显著差... 为了探明影响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交配持续时间的因素,在室内系统观察了一天中的交配起始时间、日龄、交配经历、体重、雄虫密度和温度对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配的成虫,其交配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在上午8:00的交配持续时间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两者之间呈负相关。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且与成虫日龄呈明显的正相关。当雄虫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交配,其交配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与未交配的雌虫交配,但雄虫的交配经历对交配持续时间没有影响。交配持续时间随着雌、雄体重的增加而延长,但没有显著差异。在雄虫高密度条件下的交配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低密度下的交配持续时间。在22℃时成虫的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25℃,28℃下最短,温度间的交配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大猿叶虫的交配持续时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猿叶虫 交配行为 交配持续时间 日龄 交配经历 体重 雄虫密度 温度
下载PDF
意大利蝗交配行为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冬梅 于冰洁 +4 位作者 聂方 许雷 樊泰山 ROMAN Jashenko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8-923,共6页
通过昆虫行为观测仪与室外饲养观察,分析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交配行为,阐明交配经历和温度对意大利蝗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意大利蝗的交配行为包括相遇和交配两个阶段。相遇行为包括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类型,其... 通过昆虫行为观测仪与室外饲养观察,分析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交配行为,阐明交配经历和温度对意大利蝗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意大利蝗的交配行为包括相遇和交配两个阶段。相遇行为包括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类型,其中打斗多发生在雄雄相遇、雄虫与一对正在交配成虫相遇情况。避让和交配则多发生在雌雌相遇、雌雄相遇、雌虫与一对正在交配成虫相遇情况。雄虫在交配过程中占据主动。意大利蝗的交配行为包括曲腹、爬背、抱对和交配4个过程,平均时间为11.25±1.40 min。(2)雌雄虫初次交配的持续时间(12.88±0.67 min)显著长于雌雄虫均有交配经历的时间(10.47±0.39 min)(P<0.05);初次交配雌虫和有交配经历雄虫的交配持续时间(11.00±0.75 min),与初次交配雄虫和有交配经历雌虫的时间(12.12±0.67 min)无显著差异(P>0.05)。(3)随温度升高意大利蝗的交配持续时间缩短,27℃时交配持续时间最长(15.93±2.25 min),且与36℃、42℃时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42℃时的交配持续时间最短,为6.01±0.43 min,与36℃时的时间(7.47±0.52 min)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遇行为 交配行为 交配经历 交配持续时间 意大利蝗
下载PDF
麦蛾茧蜂种蜂婚配条件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衍章 代安琪 +2 位作者 刘玉莹 蒋兴川 唐庆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蜂中雄蜂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子代雌蜂数,当种蜂性比为1雌3雄,益害比为2(雌蜂数)10时繁殖效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印度谷螟 交配经历 性别分化
下载PDF
韭菜迟眼蕈蚊雄虫日龄对其交配能力和雌虫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玲 张森 +2 位作者 韩昊霖 徐宝云 张友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663,共7页
为了提高韭菜迟眼蕈蚊性信息素监控水平,本文在25℃、RH70%±5%、光周期L∶D=14∶10的条件下研究韭菜迟眼蕈蚊不同日龄雄虫的交配能力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交配雄虫平均寿命4.5d,雌虫4.2d,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无显著... 为了提高韭菜迟眼蕈蚊性信息素监控水平,本文在25℃、RH70%±5%、光周期L∶D=14∶10的条件下研究韭菜迟眼蕈蚊不同日龄雄虫的交配能力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交配雄虫平均寿命4.5d,雌虫4.2d,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无显著差异。雄虫一生最多可交配13次,且随着雄虫日龄增加,雌虫交配成功率逐渐减少。随着雄虫交配经历的增加,雌虫交配的时间延长,最长达97min。雄虫的日龄并不影响与之交配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但是雄虫的交配经历与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相关,尤其当雄虫交配经历超过8次时,与之交配的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下降。研究阐明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行为特征,为其性信息素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交配经历 日龄 交配能力 生殖力
下载PDF
昆虫繁殖适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易小龙 王小云 +1 位作者 郑霞林 陆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84-92,共9页
昆虫已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繁殖是昆虫保证种群延续以及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特殊的繁殖体系,雌性昆虫可以通过受精囊储存交配中从雄虫处获得的精子延迟卵的受精,控制其受精时间,以此避免不利... 昆虫已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繁殖是昆虫保证种群延续以及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特殊的繁殖体系,雌性昆虫可以通过受精囊储存交配中从雄虫处获得的精子延迟卵的受精,控制其受精时间,以此避免不利于其后代生存的时间和环境,待寻找到合适的环境以及寄主后,再控制精液流出使卵受精,保证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繁殖适度是衡量昆虫适应自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自然界,昆虫通常通过改变其繁殖适度的方式调节和适应外部不利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变化。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昆虫繁殖行为的大量研究,从环境因素和昆虫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对昆虫繁殖适度进行综述。分别讨论了温度、湿度、光照、食物和密度5个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体型或体重、多次交配、交配经历和延迟交配4个昆虫自身因素,对昆虫繁殖适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研究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指出当前研究的存在问题,以期为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为田间寻找新的害虫防治措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繁殖适度 环境因素 多次交配 交配经历 延迟交配
下载PDF
松墨天牛的日交配节律 被引量:8
6
作者 钱明惠 黄咏槐 +1 位作者 范军祥 沈木胜 《林业实用技术》 2013年第9期73-76,共4页
用2种方法观察了松墨天牛的交配节律。方法一为每对雌雄虫配对连续观察24h后不分开,雌雄虫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自由交配;方法二为每对雌雄虫配对连续观察8h后分开24h,用这两种方法在每个时间段各循环观察10次。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由交配的... 用2种方法观察了松墨天牛的交配节律。方法一为每对雌雄虫配对连续观察24h后不分开,雌雄虫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自由交配;方法二为每对雌雄虫配对连续观察8h后分开24h,用这两种方法在每个时间段各循环观察10次。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松墨天牛的交配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夜间,在20:00-21:00有1个交配高峰。另外,交配经历对松墨天牛的交配节律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在24h内未交配的雌雄虫配对后,在配对后的第2h内有1个交配高峰,并且分开24h后再配对的雌雄虫8h内的抱对率和交配次数会较自由交配的24h内的高。这些结果为松墨天牛性信息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墨天牛 抱对节律 交配节律 交配经历
原文传递
大蜡螟的性选择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丽林 李从春 +7 位作者 龙立炎 黄振兴 王兴红 杨广明 乙天慈 罗雪丹 刘曼 姜文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针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性选择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为大蜡螟性信息素全组分的结构鉴定及利用信息素行为调控技术防控该虫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不同体重、不同日龄和不同交配经历的大蜡螟成虫进行标记,在红光... 【目的】针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性选择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为大蜡螟性信息素全组分的结构鉴定及利用信息素行为调控技术防控该虫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不同体重、不同日龄和不同交配经历的大蜡螟成虫进行标记,在红光灯下观察并记录大蜡螟雌雄虫的性选择行为。【结果】在(26±0.5)℃、相对湿度60%、全黑暗条件下,无论雌虫还是雄虫,均倾向于选择与之体重相接近的异性个体进行交配。雌雄成虫均偏向于选择3日龄的异性个体进行交配;雌虫对不同日龄雄虫的选择率大小顺序为3日龄>5日龄>1日龄,而雄虫对不同日龄雌虫的选择率大小顺序为3日龄>1日龄>5日龄。交配经历影响大蜡螟的性选择行为,雌虫优先选择已交配的雄虫进行交配,选择率为74.6%;雄虫也优先选择已交配的雌虫进行交配,选择率为79.4%。【结论】雌雄虫体重、日龄和交配经历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蜡螟的性选择行为,这为进一步研究雌雄交配信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性选择 体重 日龄 交配经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