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乐 强微 孙世玉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4—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国泰安数据,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法估算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使得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显著下降(泰尔指数下降0.012~0.014,城乡收入比下降11.5%~14.1%),且该效应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2)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效应,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越大。(3)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进而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4)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有效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消费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城乡收入不平等 城乡消费不平等 交错型双重差分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通向涅槃重生之路: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的绿色赋能效应
2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生态文明研究》 2024年第4期98-116,共19页
区位导向性扶助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究竟是“绿色增长陷阱”还是“涅槃重生推力”呢?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本文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等,基于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构造了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识别... 区位导向性扶助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究竟是“绿色增长陷阱”还是“涅槃重生推力”呢?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本文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等,基于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构造了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政策实施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了调整对照组、PSM-DID、克服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的潜在偏误的策略等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有助于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促进产能提升,还能通过对污染企业的选择效应来实现污染减排效果,以及激励企业加强去污设备的投入来改善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依赖矿产资源的地区、位于国界或省界及海岸线的地区、非贫困地区及重工业行业的分样本中,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的污染减排效果更突出。进一步地,在空间维度上,当距离省会城市渐远时,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总体上趋于减弱;另外,随着与地级市中心的距离变远,政策实施下的污染排放强度则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区域异质分布特点。在目标管理预期上,当地区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时,更利于强化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当地企业污染减排的作用,尤其对在上一年增长目标未完成而适当调低的地区而言,这一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援助型区位导向性政策何以激发资源枯竭型地区绿色潜能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对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绿色转型实践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地区 企业环境绩效 交错型双重差分 新质生产力
原文传递
分类监管政策与地方融资平台绩效——来自融资平台退出名单制管理系统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方嘉宇 陆毅 《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93,共19页
本文基于融资平台退出(原)银监会名单制管理系统政策,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分类监管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分类监管政策有利于推动地方融资平台绩效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集中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负债率较... 本文基于融资平台退出(原)银监会名单制管理系统政策,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分类监管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分类监管政策有利于推动地方融资平台绩效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集中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负债率较高的平台、高信用等级平台以及经营性业务平台;(2)分类监管政策通过收入提升效应、成本管控效应和营运效率提升效应改善融资平台绩效;(3)退出名单制管理系统后,融资平台债务结构得到优化,长期债务比重上升,但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本文结论对加强地方融资平台治理、促进融资平台分类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监管政策 地方融资平台 名单制管理系统 交错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余林徽 马博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155,共19页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研究扶持政策对当地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进行充分讨论,同时阐述了扶持政策对于缩小区域间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度。本文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提升入选地区的制造业复杂度有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扶持政策在宏观层面通过产出调整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微观层面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激发企业生产和研发积极性,促进制造业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果在非集中供暖地区和非森工城市更明显,非国有企业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扶持政策在缩小制造业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1.12%,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0.56%。本文的结论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效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制造业升级 扶持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交错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非税收入规范与财政政策波动性——以中国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为准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勇 郭良稳 《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114,共16页
本文首先借鉴Fernández-Villaverde等(2015)的方法测度了中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0年1季度—2021年4季度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将2017年以来逐步推行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模型推断非税收入... 本文首先借鉴Fernández-Villaverde等(2015)的方法测度了中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0年1季度—2021年4季度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将2017年以来逐步推行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模型推断非税收入规范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因果效应,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税收入规范能够显著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机制研究表明:非税收入规范能够提升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强化制度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提升政府财政治理能力,提高财政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税收入 财政政策波动性 财政治理能力 交错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对外反倾销与制造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基于中间品视角
6
作者 杨阳 高运胜 朱佳纯 《国际贸易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105,共15页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销 中间品 企业加成率 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交错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风险自留能抑制信用风险承担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桂霞 张尧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6,共11页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风险自留比例能够通过发信号效应向市场传递资产池质量信息。其次,风险自留比例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再次,风险自留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银行加杠杆和配置高风险资产来实现,而增强银行对资产池的甄别激励和监督还款激励的两大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最后,以“21号文”为政策冲击,使用标准双重差分模型和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自留水平突降将削弱上述抑制作用。本研究不仅为中国继续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监管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 自留形式 双重差分 交错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