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余林徽 马博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155,共19页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研究扶持政策对当地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进行充分讨论,同时阐述了扶持政策对于缩小区域间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度。本文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提升入选地区的制造业复杂度有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扶持政策在宏观层面通过产出调整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微观层面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激发企业生产和研发积极性,促进制造业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果在非集中供暖地区和非森工城市更明显,非国有企业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扶持政策在缩小制造业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1.12%,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0.56%。本文的结论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效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制造业升级 扶持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财政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视角
2
作者 唐乐 强微 孙世玉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4—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国泰安数据,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法估算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使得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显著下降(泰尔指数下降0.012~0.014,城乡收入比下降11.5%~14.1%),且该效应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2)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效应,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越大。(3)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进而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4)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有效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消费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城乡收入不平等 城乡消费不平等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对外反倾销与制造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基于中间品视角
3
作者 杨阳 高运胜 朱佳纯 《国际贸易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105,共15页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销 中间品 企业加成率 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风险自留能抑制信用风险承担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桂霞 张尧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6,共11页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风险自留比例能够通过发信号效应向市场传递资产池质量信息。其次,风险自留比例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再次,风险自留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银行加杠杆和配置高风险资产来实现,而增强银行对资产池的甄别激励和监督还款激励的两大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最后,以“21号文”为政策冲击,使用标准双重差分模型和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自留水平突降将削弱上述抑制作用。本研究不仅为中国继续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监管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 自留形式 双重差分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