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国哲学美学感受、创造方式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邹元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王夫之的"意在言先,亦在言后"说言明诗人在创作诗歌之前已在胸中生成意象,然后"窥意象而运斤"写下此诗,而此诗又作为观赏者涵咏的表象,在其胸中生成新的意象。也就是说,一个作品的意象创造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前后意...
王夫之的"意在言先,亦在言后"说言明诗人在创作诗歌之前已在胸中生成意象,然后"窥意象而运斤"写下此诗,而此诗又作为观赏者涵咏的表象,在其胸中生成新的意象。也就是说,一个作品的意象创造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前后意象存在着差异,不同意象的心理构形、聚合也有分别。"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的"亦"字说明,意象可能在"言先"涌现、生成,也可能只在"言后"才明晰、显现。这里的关键问题,一是心(胸中之竹)和手(手中之竹)可能相融相彰,也可能相违相离。心生意象,但可能"握手已违",手中之竹与心中之竹意象相离。但也可能相反,心中的意象并不明晰,但手"倏作变相",使心中之竹的非明晰意象明晰起来。二是"有意于画"还是"无意于画"。"有意于画"就是为画而画,这必然导致太矜于意,太趋于目的性,而"无意于画"则亦画非画,玩味于意,无目的反合于目的。三是如何"相得"、"相融",其实"初不知"。"相得"、"相融"即"我顺笔性,笔随我势",在"有意"(即"矜意")与"无意"(即"信笔")之间。此种境界只可遇,但不可求;"初不知",终也未必可知。这就是进入创作状态的酣醉迷狂,非理性反而能心手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言先
亦在言后”
中国哲学美学
感受创造
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国哲学美学感受、创造方式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邹元江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摘
王夫之的"意在言先,亦在言后"说言明诗人在创作诗歌之前已在胸中生成意象,然后"窥意象而运斤"写下此诗,而此诗又作为观赏者涵咏的表象,在其胸中生成新的意象。也就是说,一个作品的意象创造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前后意象存在着差异,不同意象的心理构形、聚合也有分别。"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的"亦"字说明,意象可能在"言先"涌现、生成,也可能只在"言后"才明晰、显现。这里的关键问题,一是心(胸中之竹)和手(手中之竹)可能相融相彰,也可能相违相离。心生意象,但可能"握手已违",手中之竹与心中之竹意象相离。但也可能相反,心中的意象并不明晰,但手"倏作变相",使心中之竹的非明晰意象明晰起来。二是"有意于画"还是"无意于画"。"有意于画"就是为画而画,这必然导致太矜于意,太趋于目的性,而"无意于画"则亦画非画,玩味于意,无目的反合于目的。三是如何"相得"、"相融",其实"初不知"。"相得"、"相融"即"我顺笔性,笔随我势",在"有意"(即"矜意")与"无意"(即"信笔")之间。此种境界只可遇,但不可求;"初不知",终也未必可知。这就是进入创作状态的酣醉迷狂,非理性反而能心手相合。
关键词
“意在言先
亦在言后”
中国哲学美学
感受创造
方式
Keywords
"concept before and after words"
Chinese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feeling and creation
way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国哲学美学感受、创造方式论
邹元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