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东瀛,用母语写作守望精神孤独——亦夫访谈录 被引量:4
1
作者 江少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亦夫,旅日著名华文作家,出版有《土街》等8部长篇小说及散文集,翻译作品多部。本次访谈中,亦夫回顾了自己由理工男转而从文,走上文学创作之历程。对自己的长篇创作,他认为:一直钟情于对人性暗黑之处的挖掘和揭露,偏重于哲学深思,他不太... 亦夫,旅日著名华文作家,出版有《土街》等8部长篇小说及散文集,翻译作品多部。本次访谈中,亦夫回顾了自己由理工男转而从文,走上文学创作之历程。对自己的长篇创作,他认为:一直钟情于对人性暗黑之处的挖掘和揭露,偏重于哲学深思,他不太喜欢重复性写作,一直在尝试写作风格的变化和突破。谈到写移民题材的转型之作《被囚禁的果实》,他认为这是一部跟人类生存哲学思辨有关的长篇。此外,他还谈到自己对日华文学、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夫 长篇小说 创作理念 《被囚禁的果实》 日华文学
下载PDF
从“狗托邦”到“浮世绘”--亦夫小说论
2
作者 林祁 张雪雁 《华文文学》 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
在“百年中国留日学生文学叙事”这大课题里,亦夫是不可忽略的个案。这个曾被陈忠实誉为“陕军东征”的乡土作家,从赴日开始其小说“转型”。依然是汉语写作,依然在边缘,日华却是边缘的边缘。这种与生具有的“边缘性”,是特点也是局限... 在“百年中国留日学生文学叙事”这大课题里,亦夫是不可忽略的个案。这个曾被陈忠实誉为“陕军东征”的乡土作家,从赴日开始其小说“转型”。依然是汉语写作,依然在边缘,日华却是边缘的边缘。这种与生具有的“边缘性”,是特点也是局限。从“狗托邦”到“浮世绘”的小说叙事,秉承了魔幻叙述,在表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的“物哀”色彩,使小说的内涵更具有包容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夫小说的“转型” “狗托邦” 深度知日“浮世绘” 寓言魔力
下载PDF
论亦夫小说的魔幻叙事
3
作者 孙德喜 《华文文学评论》 2017年第1期234-241,共8页
旅日作家亦夫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小说。他的小说以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与'天谴'观念主导魔幻叙事,突出对于人类沉沦、堕落与颓败的批判、诅咒和否定,同时与西方现代派中的荒诞派相连通,既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 旅日作家亦夫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小说。他的小说以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与'天谴'观念主导魔幻叙事,突出对于人类沉沦、堕落与颓败的批判、诅咒和否定,同时与西方现代派中的荒诞派相连通,既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又强化了小说的文化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夫小说 魔幻叙事 传统文化 文化批判
原文传递
面具的“伪装术”与日本华文文学生产反思--以《无花果落地的声响》中“面具人格”的塑造为中心
4
作者 张益伟 《华文文学》 2021年第4期77-84,共8页
面具的"伪装术"是小说艺术形塑的一种方法。面具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隔,并在一种距离的复杂缠绕关系中映射不同主体间的关系。同时,面具也具有否定和颠覆的功能,在意义系统中,它可以起到"摧枯拉朽"之效。面具的这... 面具的"伪装术"是小说艺术形塑的一种方法。面具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隔,并在一种距离的复杂缠绕关系中映射不同主体间的关系。同时,面具也具有否定和颠覆的功能,在意义系统中,它可以起到"摧枯拉朽"之效。面具的这一辩证法为作家亦夫所钟情,并在最近的小说创作中频频使用。他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具有面具人格的艺术形象,其面具人格包蕴着巨大的艺术潜能,不仅为跨文化交流带来诸多反思,也为日本华文文学的生产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夫 《无花果落地的声响》 面具人格 日本华文文学
下载PDF
怀念味道
5
作者 亦夫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共1页
关键词 《怀念味道》 散文 艺术风格 亦夫
下载PDF
没有了
6
作者 亦夫 《八桂侨刊》 2005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没有了》 中国 杂文 亦夫
下载PDF
密码的密码的密码
7
作者 亦夫 《奋斗》 2005年第6期56-56,共1页
“那我们把这些密码整理好存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好了!”妻子对我说.“当然了,需要再加上一个保险柜的密码。”
关键词 《密码的密码的密码》 中国 杂文 亦夫
原文传递
后退两步
8
作者 亦夫 《社区》 2005年第8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后退两步》 亦夫 中国 当代 随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