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证分析——以乌兰水泥集团公司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安佑 王靖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煤炭发电产业每年有大量废渣量,占用大量耕地并需支付大量环保费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煤炭发电产业废渣问题成为全国各地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乌兰水泥集团公司作为实例,分析了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 煤炭发电产业每年有大量废渣量,占用大量耕地并需支付大量环保费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煤炭发电产业废渣问题成为全国各地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乌兰水泥集团公司作为实例,分析了电力—水泥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启示和建议为:①电力—水泥产业共生模式值得推广;②因地制宜,建立循环经济基地;③产业循环链的设计是关键;④不断进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⑤拓展融资渠道;⑥引进人才,加大培训力度;⑦建设循环经济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电力-水泥 产业共生模式 乌兰模式
下载PDF
粉煤灰综合利用商业模式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小琨 崇诗佳 +1 位作者 崔悦 吴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粉煤灰年均产量高达6亿t,而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80%,将其堆弃填埋处理占用土地资源且极易引发生态隐患。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破解传统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困局,推进其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绿色循环... 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粉煤灰年均产量高达6亿t,而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80%,将其堆弃填埋处理占用土地资源且极易引发生态隐患。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破解传统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困局,推进其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转型至关重要。基于文献分析、重点区域和行业调研,提出了产业链延伸模式、区域内产业共生模式、跨区域产业共生模式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商业模式。应用商业模式画布方法,从价值创造、价值主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4个维度,分析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的特征、应用场景、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革铁路运输、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综合利用 商业模式画布 产业链延伸模式 区域内产业共生模式 跨区域产业共生模式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及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珞珈管理评论》 2011年第2期79-93,共15页
本文在产业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包括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及二者的中间组织形态。进而引入VAR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 本文在产业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包括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及二者的中间组织形态。进而引入VAR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ADF检验发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长期协整的关系;(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对物流业的拉动响应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拉动响应;(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对物流业的贡献程度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贡献程度,双方对彼此的贡献程度均处于上升的趋势;(4)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物流业的贡献程度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贡献程度,二者之间在利益分配上属于非对称形式,制造业在利益分配中处于核心地位,获得主要的利润;(5)当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属于制造业推动型增长,物流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未来物流业可通过信息技术、物流联盟提高自身的水平进而提高对制造业的贡献程度,促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物流业的鼓励和支持,实现其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与物流业 联动发展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产业共生模式
下载PDF
“集成共生”,成就辉煌
4
作者 李正祥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深圳华侨城集团在产业经营中,运用股权、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将旅游、房地产、传媒产业结合构造成一个有机的产业联合体,创造了"集成共生"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赢得了巨大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 深圳华侨城集团 “集成共生产业发展模式 经营业绩 产业联合体
下载PDF
资源型地区乡村三产融合及其内生动力提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媛媛 罗源 +1 位作者 罗静 田玲玲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9-2008,共20页
资源型地区乡村是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其三产融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三产融合水平评价、产业Logistic共生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国家典型资源型地区湖北省大冶市为研究区,分析2020年大冶... 资源型地区乡村是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其三产融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三产融合水平评价、产业Logistic共生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国家典型资源型地区湖北省大冶市为研究区,分析2020年大冶市各乡镇乡村三产融合水平及其内生动力作用,进而探究资源枯竭背景下的乡村三产融合模式与内生机制。结果显示:(1)大冶市乡村三产融合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两镇独大、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各乡镇在三产融合子系统上均有提升空间。(2)大冶市各乡镇乡村产业共生程度整体较低,产业单元关系以产业偏利共生和寄生为主,产业融合模式以一产为主导的顺向融合和二产为主导的双向融合为主。(3)内生动力提升对研究区三产融合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矿业资源的开采阻碍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其中,从业农户、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是三产融合的主引擎,农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挥关键的组织和建设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物质根基。(4)在不同内生动力作用下,资源型地区乡村三产融合以主体培育、利益转换、渠道建设、需求开发为四轮驱动力,以乡村资源为基底、农户为中枢,实现内生动力提升和三产融合的有机共促,促进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乡村三产融合 产业共生模式 内生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