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卓 张炳秀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回顾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产生动因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温特图尔、维也纳等西欧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 在回顾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产生动因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温特图尔、维也纳等西欧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对近年来西欧国家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特点、趋势和经验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中国与西欧国家在该设计领域存在的差距,从而学习吸取西欧国家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建筑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启示 西欧
下载PDF
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晓庆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通过对杭州LOFT49和凤凰国际创意产业园等案例的调研和分析研究,总结了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思路应从城市更新角度综合考虑并遵循整体性原则和生态性原则,使其更具有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建筑遗产 改造 更新
下载PDF
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适用性分析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忠 莫天伟 《城市建筑》 2008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通过回顾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思想的流变,并结合创作实践探讨在涉及历史建筑保护问题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开展具体对象再利用适用性分析的必要性。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产业建筑遗产 再利用 适用性 分析
下载PDF
城市产业建筑遗产更新
4
作者 孙晓庆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0年第4X期99-101,共3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列举了目前杭州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探讨了产业建筑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性改造再...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列举了目前杭州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探讨了产业建筑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不仅做到延续城市文脉,也是城市再生的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产业建筑遗产 杭州 改造设计方法 发展展望
原文传递
后工业时代产业类遗存建筑改造方法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晓峰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11期70-73,共4页
产业类建筑遗存的更新改造策略和方法,日益成为许多中国城市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简述世界范围内该类型建筑改造的发展过程后,归纳出三种改造策略。并结合自身参与的设计,以具体案例深入解读不同类型产业类建筑的更新改造... 产业类建筑遗存的更新改造策略和方法,日益成为许多中国城市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简述世界范围内该类型建筑改造的发展过程后,归纳出三种改造策略。并结合自身参与的设计,以具体案例深入解读不同类型产业类建筑的更新改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遗产建筑 更新 策略 方法
下载PDF
建造本源 原上海工部局舟山路菜场建筑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晓明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室内菜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营造策略代表了当时统筹规划下高水准的城市管理,其中舟山路菜场是为数不多的留存至今的公共菜场之一。文章追溯了原工部局公共菜场的设计技术标准、材料标准、管理标准和施工... 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室内菜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营造策略代表了当时统筹规划下高水准的城市管理,其中舟山路菜场是为数不多的留存至今的公共菜场之一。文章追溯了原工部局公共菜场的设计技术标准、材料标准、管理标准和施工标准,指出通用性、标准化是近代上海钢筋混凝土建筑设计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倾向,其集约效应是管理与技术"合力"作用的结果。立足于舟山路菜场与原工部局宰牲场在功能、设计、管理方面的关联性,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深入挖掘,文章进一步对两者的营造工艺进行比较,以期梳理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钢筋混凝土营造技艺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部局舟山路菜场 无梁楼盖 标准化 产业建筑遗产 宰牲场
下载PDF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49,53,共4页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类建筑遗产自身的特点则保证了实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建筑遗产 改造性再利用 生成语境 城市土地再开发 可持续发展观
原文传递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 in China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国 戎俊强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finite place of industrial building in 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y historic citi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finite place of industrial building in 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y historic cities and tow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witnessed a large scale "demolition" and abandonmen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urban renewal during last 30 years. Consequently, it has been leading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urban cultural and historic context.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expounds the c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adaptive reuse urban redevelopment
下载PD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Tourism: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被引量:7
9
作者 TIAN Mi MIN Qing-wen +6 位作者 JIAO Wen-jun YUAN Zheng Anthony M.FULLER YANG Lun ZHANG Yong-xun ZHOU Jie CHENG B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440-454,共15页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mprises one o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mountain settlements in Greece. It holds high cultural value, represents the tangible continuation of the past and forms the unique character and i...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mprises one o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mountain settlements in Greece. It holds high cultural value, represents the tangible continuation of the past and forms the unique character and identity of each mountain region. Yet, controversy regarding funding for its preservation often arises. In this paper, we used two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s to estimate the socia benefit deriving from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 architecture in the mountainous village of Sirako and through it, to examin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 local residents and visitors.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ed a strong social will in favor of the good's protection followed by high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willingness to pay(WTP). However, WT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residents. Cultura heritage value, of the good, appears to prevail, alo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one. However, both residents and visitors pointed out that local heritage, if wellpreserved, will boost tourism development. Residents appeared to better recognize the true level o architectural decay, expressed higher apprehension for its protection and were willing to pay higher amount of money. Tourists, on the other side expressed high satisfaction for their visit, appreciated the beauty and serenity emerging from local buil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pent several days visiting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longer they stayed and gotfamiliar with the village, the more willing they were to contribute to local heritage's protection. Percentages reflecting indifference for protecting architecture were extremely low. Yet, they were higher among tourist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considered as public good; an opinion resulting in an important percentage of visitors stating that national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necessary funding. In addition, the architecture appears to hold a high level of topicality. Those descending from Sirako or emotionally connected to it, of both social groups,turned out to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good and with a strong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it. Usevalue of the good holds high economic value, as well,while higher percentages of zero WTP appeared among non-users.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ed social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n what constitute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its cultural and economic frame. If taken under consideration, they may form useful drivers for local, heritage-based, sustai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Tourism Tourism perceptions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framework Artisan farmers
下载PDF
环境的建构——江浙地区蚕种场建筑调研报告 被引量:16
10
作者 窦平平 鲁安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1,共7页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学(及其日益专门化的环境要求)与地方建造体系的相互作用,从建筑学的角度而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次针对风热环境及空间卫生的建造改良运动,展现了现代科学理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建构 蚕室建筑 地方建造体系 产业建筑遗产 风热环境
原文传递
长春一汽旧厂房改造初探
11
作者 刘闯 《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布局进行了大的调整,随着苏联援建的几个建设项目,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拉开了帷幕。作为工业建筑的厂房是当时建设的主体,一汽的厂房建设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一度是国内先进厂房的代表,50多年过去了,... 在“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布局进行了大的调整,随着苏联援建的几个建设项目,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拉开了帷幕。作为工业建筑的厂房是当时建设的主体,一汽的厂房建设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一度是国内先进厂房的代表,50多年过去了,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规模的扩大,新厂房的建设和厂址迁出导致了原有厂房的闲置,如何才能使这些旧厂房在城市中找到自身新的定义,焕发出活力,这些老建筑能否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它们又留给这个城市什么样的历史记忆,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一汽 产业建筑遗产 旧厂房改造与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