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3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河北省产业承接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靳艳峰 张昶 +1 位作者 赵剑伟 任媛媛 《现代管理》 2024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河北以其显著的区位优势,承担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职责,为此文章将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河北省区域经济T...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河北以其显著的区位优势,承担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职责,为此文章将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河北省区域经济TOPSIS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河北省具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空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北京与河北省产业梯度系数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具有承接优势的产业类型。最后,给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梯度系数 产业梯度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沧州区域产业承接能力探究
2
作者 朱翠景 刘丝语 +2 位作者 刘媛媛 孙晓平 张芳倩 《新潮电子》 202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也随之备受关注。产业转移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而承接产业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河北沧州尤其是微观到各县域的产业承接能力,能够对产业转移的进程和政...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也随之备受关注。产业转移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而承接产业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河北沧州尤其是微观到各县域的产业承接能力,能够对产业转移的进程和政策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在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沧州各县域的发展现状与承接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沧州产业综合承接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承接 SWOT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产业承接视角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大湾区与广西为例
3
作者 丁益 陈雨馨 +1 位作者 景悦竹 凌峰 《中国商论》 2023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2019年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湾区对不符合其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进行转移;同年5月,广西出台《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全面实施“东融”战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本文从综合... 2019年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湾区对不符合其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进行转移;同年5月,广西出台《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全面实施“东融”战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本文从综合分析产业转移、产业承接相关理论和“湾企入桂”实践依据出发,测度并比较大湾区与广西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探究大湾区与广西产业承接前后效率变化,测度结果表明广西地区作为产业承接方,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大湾区效率虽高但近几年不断调整变化,寻求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科技创新 产业承接 DEA-BCC模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与中国中部地区产业承接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仁锋 王圣云 陈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1-64,共4页
产业承接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若将技术升级和空间集聚内化为产业承接各环节基本准则,则产业承接将是中部可持续发展和崛起发展的最有效内生发展战略路径。借鉴经典产业承接模式和探究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以及分析... 产业承接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若将技术升级和空间集聚内化为产业承接各环节基本准则,则产业承接将是中部可持续发展和崛起发展的最有效内生发展战略路径。借鉴经典产业承接模式和探究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以及分析中部诞生新产业承接模式的基础和路径,围绕产业承接内生并融合于区域发展动力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建构了中部新型产业承接模式的基本模式: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技术承接与技术本土创新为基本准则,以区域治理转型诱导的产业集群培育与低碳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承接融合于地方发展并与地方能力提升的互馈为核心动力。中部产业承接过程中,需要当地企业和资本的广泛参与,以提升创新与创业氛围,才能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承接内生为区域经济能级与竞争优势的提升,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产业承接能力 产业承接模式创新 低碳产业园构建
下载PDF
县域产业承接力的综合测评与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王新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该文基于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理论,首先构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承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测评了河北省县域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结果发现2005-2014年县域产业承接力逐步提高,但推动要素发生了改变,土地、人口等基础类... 该文基于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理论,首先构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承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测评了河北省县域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结果发现2005-2014年县域产业承接力逐步提高,但推动要素发生了改变,土地、人口等基础类指标对产业承接力的贡献在降低,经济、市场、政府等发展类指标的贡献在上升,河北省县域具备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最后对县域产业承接力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承接能力较高的县域数量较少,且多分布在中心城市以及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周围,河北省县域环绕京津的区位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变为承接优势是县域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县域 产业承接 测评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产业承接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凤桂 张虹鸥 +1 位作者 吴旗韬 叶玉瑶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8-643,共6页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各个县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在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80个县区中,有14个县区为最优产业承接...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各个县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在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80个县区中,有14个县区为最优产业承接地,另有22个县区适宜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地区不仅资源环境条件优越,还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粤西地区是优选产业承接地最集中的地区;粤东则是另一集中地,尤其是汕头市,该市除海岛县——南澳外,其余县区均列为优选产业承接地;粤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三大区域中优选产业承接地比例最低的区域,今后的发展仍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珠三角经济区 产业承接 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中国各区域产业承接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33
7
作者 苏华 胡田田 黄麟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3,共3页
文章在界定产业承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国各个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的产业承接能力差异明显且地区间呈现明显的板块分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下载PDF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被引量:38
8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7,共5页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 转移类型 落地产业 内生性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 中西部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磊 李璐 +1 位作者 董捷 张俊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1,共6页
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考察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该文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中心城市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及方差分解... 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考察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该文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中心城市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城市中两者格兰杰因果关系表现不一,武汉市表现出互为因果关系,而长沙市与南昌市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两者冲击作用响应特征并分析原因。依据研究结果,从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作用的特征出发,给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产业承接 土地集约利用 动态关系
下载PDF
进化博弈视角下的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佶玲 彭兴莲 毛小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5,共7页
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建设是产城融合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但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先产业、后城市"的成长路径却使其发展沦为"单驱动"。本文构建的进化博弈模型及其优化表明,只有将短... 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建设是产城融合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但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先产业、后城市"的成长路径却使其发展沦为"单驱动"。本文构建的进化博弈模型及其优化表明,只有将短期利益导向转变为长期利益导向,方使"政企协作同步推进产城融合"的路径成为可能。园区主体应采取统筹政府长短期收益、支持企业服务创收、渐进发展城市功能和拓宽政企合作领域等措施,引导双方适时进行园区城市功能建设,走上"政企协作同步推进产城融合"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 工业园区 产城融合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产业承接、技术外溢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丽娟 邓玲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1,共7页
承接产业转移获取技术外溢,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之一,我国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汲取全球创新资源的历史契机,自主创新又是提升产业转移承载力与根植性的基本前提,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承接产业转移获取技术外溢,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之一,我国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汲取全球创新资源的历史契机,自主创新又是提升产业转移承载力与根植性的基本前提,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将促进西部地区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四川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产业转移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程度高于对发明专利的影响程度,国际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高于区际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转型时期,西部地区需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强化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区域内外创新资源,构建起以自主创新能力递增为目标的承接产业转移格局,从而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技术外溢 自主创新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以皖江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可侠 范谷雨 夏琦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6期13-19,193,共7页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承接是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加快地区产业升级的?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演绎和数据分析说明怎样的产业承接和...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承接是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加快地区产业升级的?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演绎和数据分析说明怎样的产业承接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推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示范区 “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 产业承接 自主创新
下载PDF
产业承接模式及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邓亦林 钟建华 汪淼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Z期313-314,共2页
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州模式是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几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产业承接模式.欠发达地区只有抓住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 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州模式是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几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产业承接模式.欠发达地区只有抓住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模式 欠发达地区 对策思考 产业转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生物制药和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能力 行业选择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付德申 向丽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平稳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但不同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能力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中西部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金浩 隋蒙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依托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河北省承接产业的特点给予评价。其次,通过计算产业梯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依托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河北省承接产业的特点给予评价。其次,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工业的区域配置系数和区域专业系数,准确定位河北省的优势产业,并对河北承接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得出结论:对于京冀两地区产业转移,河北承接的优势产业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品、化纤制造;对于津冀两地区产业转移,河北承接的优势产业有金属矿选和皮毛制品、制鞋。最后,对河北省的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建议,河北省在顾全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产业梯度
下载PDF
甘肃省产业承接的推拉力解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云虹 梁志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近年来,甘肃省的产业承接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引资额迅速提高、承接区域较为集中等特点。此过程中,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等多方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省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规模狭... 近年来,甘肃省的产业承接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引资额迅速提高、承接区域较为集中等特点。此过程中,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等多方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省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规模狭小、高素质劳动力匮乏及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等推力因素却阻碍了相关产业向甘肃省的大规模转移。因此,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承接模式等措施,为甘肃省加快对区外产业的有序、有效承接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 推力 拉力 甘肃省
下载PDF
BBC效率模型下区域产业承接效率测度: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新华 郭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137,共8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理意义上的国内区域,涉及省(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转入地的产业承接活动频繁。但长期单向产业"高-低"转移使得区内省份间的产业趋同性严重,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结构性失衡。借...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理意义上的国内区域,涉及省(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转入地的产业承接活动频繁。但长期单向产业"高-低"转移使得区内省份间的产业趋同性严重,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结构性失衡。借鉴距离协调度模型对效率模型进行合理改进,通过分析2006-2015年经济带内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区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并探讨区域产业整体承接效率值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而分别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经济增长因变量考察门槛值变动状况。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整体不高,各省产业承接效率与自身经济发展不存在线性关系,总体呈现出衰退趋势。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的产业转移效率测算结果则表现出在各自阈值内分别加速转移和减速转移现象,即区内第二产业承接效率总体趋缓,第三产业承接效率总体加速。相对来说,两个直辖市的产业内生性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承接效率 BBC效率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人口红利、产业承接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以成都城乡统筹试验区为背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新平 徐睿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随着西部经济发展及中部地区的崛起,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参与人口红利再分配成为必然。鉴于此,有必要及时调整农村就业政策,将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作为一项主要的就业政策,以促进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和人口红利的高效再... 随着西部经济发展及中部地区的崛起,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参与人口红利再分配成为必然。鉴于此,有必要及时调整农村就业政策,将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作为一项主要的就业政策,以促进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和人口红利的高效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产业承接 农村劳动力 就近转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区域差异与政府间合作治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若愚 何慧玲 张龙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2期7-12,共6页
西部地区若想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吸引企业投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事实上需要在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上下功夫。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果构建产业承接能力的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86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 西部地区若想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吸引企业投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事实上需要在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上下功夫。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果构建产业承接能力的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86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将这86个地级市划分为三个区域:高引力区、中引力区和低引力区,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大区域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合作治理路径的差异。高引力地区应由产业合作向外溢性公共政策合作转变,中引力地区由单一行政区政府合作向区域性政府合作转变,低引力地区由被动承接型向互动型合作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能力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合作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