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排放总量约束的我国产业部门碳配额分配研究
1
作者 关海玲 张华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排压力指数和减排成本模型对比分析了其减排效应。研究发现:与公平、效率原则相比,综合原则下的分配方案减排压力水平适中,平均边际减排成本较低,产生额外收益的产业部门最多,产业部门间减排差异较小,并且完善的市场机制产生了正向影响。在当前我国现实情况下,基于综合原则的分配方案充分平衡了能源消耗、碳排放水平差异,并且能够兼顾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容易为产业部门所接受,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案。研究结论为我国相关部门在碳配额分配原则和方法选择、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设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配额 碳交易 减排成本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如何走出“气候赌场”——基于CGE模型的隐含碳定价机制探析
2
作者 胡剑波 麦骏南 周宗康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0,共9页
基于CGE模型和SDA方法分析模拟了8种碳定价机制对宏观经济、减排目标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碳税和碳交易的价格形成过程不同,开征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大,需要制定配套的税收返还措施,以有效弥补部分社会福利损失;... 基于CGE模型和SDA方法分析模拟了8种碳定价机制对宏观经济、减排目标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碳税和碳交易的价格形成过程不同,开征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大,需要制定配套的税收返还措施,以有效弥补部分社会福利损失;价格-数量混合型碳定价机制对产业关联性较强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和“化石能源”等部门的降碳效果更为显著;碳排放强度效应和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不同驱动因素对不同产业部门的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应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碳税与碳交易协同互补的碳定价机制,助力中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定价机制 产业部门 CGE模型 SDA方法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分解——基于LMDI-PDA模型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生产率 产业部门
下载PDF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产业部门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以湖南为例
4
作者 杨顺顺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6期97-102,110,共7页
产业部门碳排放控制是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2007—2017年湖南投入产出表,从需求侧视角对湖南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量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7年湖南产业部门碳排放由1.95亿t增长至2.86亿t,但年均增长率由6.33%下降至1.52... 产业部门碳排放控制是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2007—2017年湖南投入产出表,从需求侧视角对湖南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量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7年湖南产业部门碳排放由1.95亿t增长至2.86亿t,但年均增长率由6.33%下降至1.52%。湖南产业部门碳增长主要受投资扩张效应影响,其次是消费拉动效应和流出变动效应,2012年后居民消费拉动效应的影响效力增长较快;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流入替代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目前能源结构效应仍较弱地促进碳增长,生产结构效应在2012年后由碳削减作用转变为碳增长作用。2012—2017年,湖南28个产业部门中有10个部门碳排放变动超过500万t,其主要受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影响,而技术进步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对偏弱。研究结论可为湖南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分析 产业部门碳排放 驱动因素 湖南
下载PDF
效率视角下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较为合理的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征了不同产业部门所具有的减排空间、减排潜力;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隐含碳配额占比超过50%,配额较小的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的多为采矿业,制造业,较小的多为服务业,但部分产业间减排成本差异过大,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的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隐含碳排放为着眼点研究配额及减排成本问题,研究结论对现实中碳配额分配、碳排放权定价与行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 碳配额 边际减排成本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测度及其敛散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剑波 罗志鹏 韩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9,共14页
为了有效引导产业政策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于2002—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中国产业部门的直接、间接和隐含碳生产率指标... 为了有效引导产业政策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于2002—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中国产业部门的直接、间接和隐含碳生产率指标,采用变异系数、β收敛检验模型以及基于非线性时变模型的俱乐部检验方法深入剖析隐含碳生产率的收敛性,并借助QAP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其发散的原因。研究发现:产业部门整体的隐含碳生产率大致呈V型增长趋势且各细分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排序相对稳定,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隐含碳生产率排序在研究期间升高了11个位次,实现了隐含碳生产率的跨越式上升。从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的结构特性上看,直接碳生产率均值靠前的产业部门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靠后的主要是重工业;间接碳生产率均值靠前的产业部门以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而靠后的主要是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总体上看,各产业部门的直接碳生产率普遍高于间接碳生产率。产业部门隐含碳生产率在2002—2005年、2015—2017年呈σ收敛态势,且在全样本时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差异化环境规制是各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分化的主要因素,而俱乐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减缓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绝对差异的扩大,此外,禀赋结构差异是产业部门间隐含碳生产率增速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生产率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特性 敛散性
下载PDF
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及数据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京勋 金兰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是经济增长分析中经常用到的指标 ,本文介绍了这些指标的基本计算方法 ,并描述了它们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 0世纪 90年代的数据表现 .
关键词 产业部门贡献 计算方法 产业结构 产业部门贡献率
下载PDF
东、西部各产业部门差距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道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79-84,共6页
我国东、西差距必然体现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差距上,东西部各产业部门差距是存在差异的,即呈一、三、二次产业依次拉大的态势。为此,文章分析了东西各产业差距差异在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缩小东西部二、三次产业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 产业部门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部门差距 成因 地区合作 特色产业
下载PDF
产业部门的用水性质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倪红珍 王浩 汪党献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4,共4页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对我国经济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产业调整建议(1)构建高效节水的生产模式思想;(2)运用水利投入产出分析原理,通过用水与产出效应对我国用水部门的...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对我国经济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产业调整建议(1)构建高效节水的生产模式思想;(2)运用水利投入产出分析原理,通过用水与产出效应对我国用水部门的用水效益与效率进行评判;(3)根据水利投入产出分析结果,对部门用水后的水环境影响效应进行分析;(4)综合评价分析,提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 高效节水 用水 污水排放 产业部门
下载PDF
基于ZSG-DEA模型的产业部门碳排放分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钱明霞 路正南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04,共8页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部门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能源消耗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总产出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了投入导向型的碳排放零和收益DEA分摊模型,并通过预测2015年的数据比较了中国15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BCC效率和ZSG-DEA效率,得到了达到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发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采矿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依次承担着较大的碳排放责任,其余10个产业部门也是未来发展低碳技术的重要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排放 ZSG-DEA模型 分配效率 再分配
下载PDF
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叶依广 曹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7,共4页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d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关键词 产业部门 增长效应 地区差异 实证分析 中国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率 工业 贡献率 Kaldor模型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下载PDF
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小华 陈春桥 陈加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
基于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0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部门CO2的排放量、排放分布、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福建... 基于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0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部门CO2的排放量、排放分布、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福建省近年来能源消费量以及CO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各产业部门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主体.(3)在工业内部,能源产业、建材产业、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等的CO2排量及排放强度都较大,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能源消费 CO2排放量 CO2排放强度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碳排放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金昭 刘兵 +1 位作者 王晓平 胡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5-1250,共6页
以2005—2015年为研究期,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部门间碳排放的传导机制,厘清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解析关键传递路径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多数产业部门的引致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直接碳排放强度,... 以2005—2015年为研究期,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部门间碳排放的传导机制,厘清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解析关键传递路径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多数产业部门的引致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直接碳排放强度,产业部门间碳转移是产业部门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电力、热力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能源型产业碳排放的主导层级在第0层;建筑业、服务业等中间投入产品较多的产业碳排放主导层级在第1、2层。(3)固定资本形成→建筑业→(相关产业部门)是最主要的关键路径传递类型,2010、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相关产业部门)逐渐上升为第二大关键路径传递类型。(4)未来应加大能源供应端的节能减排控制力度;应利用产业部门碳排放分布的差异化特征制定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以关键产业链条为抓手,针对上下游各产业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排放 传导机制 路径
下载PDF
产业部门重要性测算:基于假设抽取法的实证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素心 王春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共3页
为克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存在的缺陷,文章通过编制2002年及2007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法从GDP角度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农业是基础;第二产业,特别是能源及高新技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 为克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存在的缺陷,文章通过编制2002年及2007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法从GDP角度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农业是基础;第二产业,特别是能源及高新技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但科学研究和教育部门的重要性却在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假设抽取法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动态研究——基于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7,共11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 影响因素 非竞争型I-O模型 LMDI模型
下载PDF
消费者责任视角下中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0,共13页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角度研究中国与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碳排放量和责任划分。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巨大,且进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严重不平衡;其中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器械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的失衡度较高;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我国29个产业部门承担的碳排放责任,相比生产者责任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责任原则 碳减排责任 产业部门对外贸易 异质性 隐含碳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与非竞争型I-O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胡剑波 闫烁 韩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43,共14页
本文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并将其引入到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当中,再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将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剔除,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各产业部门隐... 本文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并将其引入到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当中,再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将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剔除,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水平。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整体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隐含碳排放效率水平差异显著。根据第三阶段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历年均值的聚类分析可知,农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处于高等效率水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采选业等处于中等效率水平,而资源依赖、创新能力较差的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处于低等效率水平。外部环境对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影响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交叉型""重合型"和"平行型"。"交叉型"产业部门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先提升后抑制;"重合型"产业部门主要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甚微;"平行型"产业部门主要以资源型行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就具体行业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隐含碳排放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我国产业部门CO_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亚东 丁涛 张春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0-496,共7页
研究我国产业部门CO2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1990~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第二产业、轻重工业以及工业分行业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推算,并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将影响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的因素... 研究我国产业部门CO2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1990~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第二产业、轻重工业以及工业分行业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推算,并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将影响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的因素分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效率因素和排放因素,对历年各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中CO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工业中的CO2排放主要来自重工业,重工业中的CO2排放主要来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重点行业;经济因素是我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产业部门CO2减排主要依靠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排放因素的作用都不明显;控制我国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重要途径,产业及行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中国未来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模型研究
下载PDF
我国产业部门群结构与战略性调整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果庆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7,共9页
本文在掌握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打破了三次产业结构界限,建立了识别先导部门、主导部门、支柱部门和劣势部门的指标体系,同时划分了长周期部门产业与短期部门的不同演化路径,并以此对我国近期部门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我国GDP增长... 本文在掌握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打破了三次产业结构界限,建立了识别先导部门、主导部门、支柱部门和劣势部门的指标体系,同时划分了长周期部门产业与短期部门的不同演化路径,并以此对我国近期部门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我国GDP增长的大部分(56%)是由主导部门群贡献的;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业政策是有成效的,仍需对部门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此,笔者提出了我国部门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比较优势周期 结构调整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流动结构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金昭 邸小龙 王晓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流动加权网络,借助复杂网络指标分析了网络的整体特征、关键部门、社团结构及关键流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隐含碳排放流动网络具有小世界性质及无标度特征;... 基于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流动加权网络,借助复杂网络指标分析了网络的整体特征、关键部门、社团结构及关键流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隐含碳排放流动网络具有小世界性质及无标度特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是隐含碳排放的重要“供给者”,建筑业、其他服务业是隐含碳排放的重要“消费者”,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是隐含碳排放流动的重要“传导者”,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因同时具有较大的点强度和中介中心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隐含碳排放流动网络中存在社团结构,以建筑业或服务业为核心的社团Ⅰ和社团Ⅳ是隐含碳排放的吸收场所,以煤炭或石油部门为核心的社团Ⅱ和社团Ⅲ是隐含碳排放的发散场所;通过边权分析,识别了八条关键路径,而关键路径上的隐含碳排放普遍通过建筑业流入第三产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产业系统的跨部门协同减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复杂网络 隐含碳排放流动 产业部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