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皮历代产地变迁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爱平 方文韬 +5 位作者 谢冬梅 金艳 赵玉洋 彭代银 詹志来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6期880-885,890,共7页
牡丹皮为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以牡丹皮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历代本草及现代著作中牡丹皮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梳理。从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牡丹皮品质评价研究进行了分析... 牡丹皮为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以牡丹皮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历代本草及现代著作中牡丹皮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梳理。从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牡丹皮品质评价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牡丹皮现代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下载PDF
黄芩品种溯源和产地变迁本草考证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红艳 杨琳 +8 位作者 王丹阳 李璐含 王祥 安佳 张岗 彭亮 高静 颜永刚 刘静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通过对黄芩的历代本草查阅与考证,弄清黄芩的名称、品种、以及产地,为黄芩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以及其种植过程中品种(种质)和基地的科学选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和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合实地调研与考察。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 目的通过对黄芩的历代本草查阅与考证,弄清黄芩的名称、品种、以及产地,为黄芩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以及其种植过程中品种(种质)和基地的科学选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和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合实地调研与考察。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中黄芩的名称(正名、别名)、品种、产地变迁。结论梳理了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中药黄芩的名称,确定了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黄芩基源植物,应当与现行版《中国药典》中所收载的黄芩基源即唇形科植物黄芩属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一致,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清楚了黄芩在产地方面古今存在一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本草考证 品种 产地变迁
下载PDF
狗脊的品种和产地变迁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3
作者 温子帅 李新蕊 +3 位作者 齐兰婷 李嘉诚 马东来 郑玉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狗脊品种和产地变迁进行本草考证,为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著作,从品种和产地变迁两个方面对狗脊进行考证。结果与结论: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狗脊有3种,即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Smilax ferox Wall. exKun... 目的:通过对狗脊品种和产地变迁进行本草考证,为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著作,从品种和产地变迁两个方面对狗脊进行考证。结果与结论: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狗脊有3种,即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Smilax ferox Wall. exKunth)、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 f.)Sm.]、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载的狗脊产地为河北(常山)太行山脉的山谷中。自汉代至今,狗脊的品种发生变化,其产地也由河北逐渐向四川、浙江等地变迁,现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四川、浙江等地。从汉代至今,狗脊的品种发生了变化;综合古籍文献的考证,清代吴其濬、张志聪等记载的狗脊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狗脊品种一致,均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脊 品种 产地变迁 本草 考证
下载PDF
辛夷基源与产地变迁本草考证 被引量:4
4
作者 万楷杨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从植物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等方面对辛夷进行考证,为辛夷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立足历代主流本草文献,对辛夷的信息进行梳理和考证。结果:宋代开始对辛夷的来源有了南北之分,南方人称为迎春花,... 目的:从植物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等方面对辛夷进行考证,为辛夷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立足历代主流本草文献,对辛夷的信息进行梳理和考证。结果:宋代开始对辛夷的来源有了南北之分,南方人称为迎春花,北方人称之为木笔花,并对其不同来源的植物形态有了详细的描述;北宋时期则明确地将辛夷的来源分为两种:望春花与玉兰,并开始出现栽培品;直至清代武当玉兰开始入药;其中望春花入药历史最久。结论:该研究对辛夷的名称演变、产地变迁、植物基原、品种优劣等进行了本草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辛夷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植物名称 基源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产地加工
下载PDF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被引量:48
5
作者 孟祥才 陈士林 王喜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87-1692,共6页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产地变迁 栽培 质量 产量
原文传递
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产地变迁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维 裴瑾 +2 位作者 杨梅 张祎楠 王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5-1628,共4页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Cyathulae Radix为分析对象,对其道地产地变化原因进行探讨。川牛膝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传统道地产区为四川天全,目前主产区变为宝兴、金口河、兴隆、红椿、恩施等地。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走访川牛膝的主产地,调...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Cyathulae Radix为分析对象,对其道地产地变化原因进行探讨。川牛膝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传统道地产区为四川天全,目前主产区变为宝兴、金口河、兴隆、红椿、恩施等地。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走访川牛膝的主产地,调查产地资源、环境、栽培现状,从自然环境、人工干预、经济效益3个方面分析川牛膝主产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川牛膝资源持续利用,道地药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川牛膝 产地变迁 自然环境 人工干预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梁飞 李健 +1 位作者 张卫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9-1651,共3页
道地药材以强调药材的产地为其特点。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古以来都没有发生过改变。但事实上,还有为数众多的道地药材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产地的沧桑巨变。导致药材产地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外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 道地药材以强调药材的产地为其特点。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古以来都没有发生过改变。但事实上,还有为数众多的道地药材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产地的沧桑巨变。导致药材产地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外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与道地药材的发展过程相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以黄芪、丹参为例 被引量:39
8
作者 詹志来 邓爱平 +3 位作者 彭华胜 张小波 郭兰萍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202-3208,共7页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地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变迁的诸多原因,从人文、社会、自然3个方面解释了道地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为优质道地产区的确立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道地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黄芪 丹参 产地变迁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红花的起源与产地变迁 被引量:43
9
作者 任超翔 吴沂芸 +4 位作者 唐小慧 胡静 陈江 吴清华 裴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19-2222,共4页
人类应用红花的历史悠久,但关于红花起源地说法不一。红花引入我国后以药用为主,主要产自四川。但目前以新疆为主产区,川红花则难以觅见。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红花市场产销信息,并前往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把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看作... 人类应用红花的历史悠久,但关于红花起源地说法不一。红花引入我国后以药用为主,主要产自四川。但目前以新疆为主产区,川红花则难以觅见。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红花市场产销信息,并前往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把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看作红花的起源地最为合理;我国红花产地的变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红花产地适宜性及品质评价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起源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浙贝母的本草考证及产地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贝贝 杜伟锋 +5 位作者 康显杰 汤璐璐 王俪桦 陈立兵 葛卫红 李昌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142-5146,共5页
通过从名称、基源等方面对贝母进行本草考证,比较区分各类贝母,确定浙贝母的基源特征,并整理浙贝母的历代产地变迁情况,以期能够正本究源,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贝母信息进行梳理及考证。历史上对贝母的认识较... 通过从名称、基源等方面对贝母进行本草考证,比较区分各类贝母,确定浙贝母的基源特征,并整理浙贝母的历代产地变迁情况,以期能够正本究源,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贝母信息进行梳理及考证。历史上对贝母的认识较为模糊,统称“贝母”,明代开始有“南”“西”之分,不久又分“川贝母”“浙贝母”,清代对其性味、功效等差异更为清晰,临床上主要以这两种贝母为主要药用品种。文章对贝母的基源品种、名称演变等进行本草考证,梳理浙贝母的历史记载,并说明了浙贝母的产地变迁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浙贝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浙贝母 品种 本草考证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中药前胡产地变迁、炮制沿革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江康丽 杜伟锋 +2 位作者 应泽茜 赵金凯 葛卫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16-5420,共5页
文章在查阅古籍文献基础上,对前胡的主要产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的前胡炮制方法差异,以期能够找到产生前胡质量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分析,归纳整理了定性鉴定前胡品种及定量评价前胡品质的各种方法,并对此进行比... 文章在查阅古籍文献基础上,对前胡的主要产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的前胡炮制方法差异,以期能够找到产生前胡质量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分析,归纳整理了定性鉴定前胡品种及定量评价前胡品质的各种方法,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提升前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产地变迁 炮制沿革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黄淮平原半夏资源濒危与产地变迁 被引量:5
12
作者 穆二廷 周建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795-3796,共2页
通过实地踏查,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野生半夏变迁原因;调查发现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匮乏,近于绝迹;黄淮平原长期以来的化学耕作导致该地区野生半夏的濒危。
关键词 黄淮平原 野生半夏 资源濒危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党参道地品种起源、变迁、现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开弦 姚秋阳 +2 位作者 任艳 刘莎 吴发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党参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党参基原众多、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本文对党参道地品种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及产区现状进行系统考证,发现当今党参并非古籍中的上党人参;人... 党参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党参基原众多、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本文对党参道地品种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及产区现状进行系统考证,发现当今党参并非古籍中的上党人参;人工种植和引种栽培导致党参产地逐渐向西北、西南地区变迁;我国46种党参属植物有药用历史,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作为党参法定基原;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党参道地品种主要有山西长治和晋城的潞党、山西五台山的台党、陕西凤县的凤党、湖北板桥的板桥党参、重庆巫山的庙党、四川九寨沟的刀党、甘肃渭源和陇西的白条党、甘肃文县的纹党、贵州道真的洛党、贵州毕节的威党、东北的东党及青海的西党。通过对党参道地品种历史沿革的考证、产地变迁路径的梳理及产区现状的调查,可为其资源研究、品种溯源和改良、引种栽培、产地优化、品质一致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历史沿革 产地变迁 种植现状
下载PDF
论影响食盐产地变化的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成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7,151,共4页
从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的变化情况来看,影响食盐产地变化的自然因素有海岸线变迁、湖泊涨缩、河流改道、卤水资源多少、自然灾害等,社会因素有政治、战争、人口数量、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等。从对食盐产地变迁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来看,社... 从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的变化情况来看,影响食盐产地变化的自然因素有海岸线变迁、湖泊涨缩、河流改道、卤水资源多少、自然灾害等,社会因素有政治、战争、人口数量、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等。从对食盐产地变迁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来看,社会因素远甚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变迁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下载PDF
三七本草考证 被引量:27
15
作者 孙千惠 刘海娇 +4 位作者 杨小玉 钟宛凌 孙萌 王思艺 张子龙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就三七的最早文献记载、古籍中原植物载图真伪、栽培产地及产地变迁三个方面进行考证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三七最早应是被记载于明代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中;历史上自三七被发现后,三七、土三七(菊三七)均被... 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就三七的最早文献记载、古籍中原植物载图真伪、栽培产地及产地变迁三个方面进行考证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三七最早应是被记载于明代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中;历史上自三七被发现后,三七、土三七(菊三七)均被首次正确绘图于《本草纲目》,后三七又被绘图于《本草备要》《本草便读》等本草内,但《本草便读》中的"参三七"图,经反复鉴定比对后被认为是谬传;从三七产地的可考文字记载中可以得出结论,三七最早栽培于广西,但由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原因,三七主产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由广西向云南转移,至今云南文山仍是闻名中外的三七道地产区。对三七进行本草考证,有助于三七药材的正本清源,并为三七的合理栽培与药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历史考证 载图真伪 产地变迁
下载PDF
川楝子道地性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阔澍 李青苗 +5 位作者 方清茂 詹志来 文跃强 杨文钰 李军 肖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4-877,共4页
川楝子用药历史悠久,为常用理气止痛中药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各地习用品多,为正本清源,对川楝子名称进行了考证,对历代本草所记载川楝,按照果实、叶、花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川楝子Toosend... 川楝子用药历史悠久,为常用理气止痛中药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各地习用品多,为正本清源,对川楝子名称进行了考证,对历代本草所记载川楝,按照果实、叶、花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川楝子Toosendan Fructus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果实,并对川楝子历代产地变迁、品质评价及道地性进行了概括,为川楝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道地性 本草考证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乌梅本草考证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琳 陈金文 +3 位作者 王兴海 高速 詹志来 白吉庆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2期247-251,265,共6页
目的:通过对乌梅的历代本草考证,为乌梅资源的市场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中乌梅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结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乌梅即... 目的:通过对乌梅的历代本草考证,为乌梅资源的市场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中乌梅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结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乌梅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其在品种、采收加工、品质评价方面与现今基本一致,在产地方面存在一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下载PDF
茯苓的生物学认识与生产方式历史沿革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剑 刘浩 +4 位作者 钟灿 程铭恩 谢景 谢珍妮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1期1888-1895,1932,共9页
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文献,结合真菌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对历史上茯苓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描述进行科学阐释;系统梳理茯苓生产技术、优质产地和品质评价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我国很早就有对茯苓菌丝、子实体和菌核的观察描述,约1500年... 通过分析历代本草文献,结合真菌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对历史上茯苓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描述进行科学阐释;系统梳理茯苓生产技术、优质产地和品质评价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我国很早就有对茯苓菌丝、子实体和菌核的观察描述,约1500年前出现茯苓人工种植的记载。随着对茯苓生物学认识的深入,种植、采收和加工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受制于松木资源、种植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茯苓优质产区多次变迁。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茯苓初加工的专业化要求,产地与初加工分离,形成了专业的加工集散中心。研究认为,茯苓生态适应性广,生产加工技术是茯苓品质重要影响因素,科学融合及阐释传统品质评价方法是现代茯苓品质评价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子实体 菌丝体 产地变迁 产地初加工
下载PDF
中药民族药麻黄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兴姣 李红娇 +1 位作者 刘婷 李骁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21期1-3,共3页
麻黄为常用中药材,且作为民族药,在各地习用品较多。为正本清源,该文对麻黄的名称、基原进行考证,按照根、茎、果实的形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麻黄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草麻黄Ephedrae sinica Stapf;对其... 麻黄为常用中药材,且作为民族药,在各地习用品较多。为正本清源,该文对麻黄的名称、基原进行考证,按照根、茎、果实的形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麻黄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草麻黄Ephedrae sinica Stapf;对其炮制方法进行总结,为优化麻黄制剂工艺、有效提取化学成分提供了依据;并对麻黄的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总结,以促进麻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名称 基原 产地变迁 炮制
下载PDF
四川黄精道地性考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阔澍 李慧萍 +8 位作者 肖特 方清茂 孙洪兵 任思冲 时健祎 李斌 黄立华 杨文钰 詹志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41-2945,共5页
黄精用药历史久远,不仅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还有粮用、饲用和观赏用等价值。各地黄精药材种类繁多,且复杂混乱,为正本清源,对黄精名称进行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所记载黄精,按照根、茎、叶、花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历代... 黄精用药历史久远,不仅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还有粮用、饲用和观赏用等价值。各地黄精药材种类繁多,且复杂混乱,为正本清源,对黄精名称进行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所记载黄精,按照根、茎、叶、花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黄精为黄精属植物药材的统称,同中国历版药典收载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一致,并对黄精历代产地变迁、品质评价及道地性进行了概括,得出四川为黄精道地产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道地性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