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城教融合”视域下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
作者 张建强 王晓政 邹德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3-100,共8页
在“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专业设置调整为数据样本,通过SWOT系统分析法,全面分析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界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价值引领... 在“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专业设置调整为数据样本,通过SWOT系统分析法,全面分析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界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价值引领,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形成特色专业品牌效应;深化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加强院校合作,发挥民族高职教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民族地区 高职专业调整 SWOT分析
下载PDF
江门市产业园创新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产城教融合视角
2
作者 袁娟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4年第7期79-82,共4页
产业园是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产城教融合是江门市迎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基于产城教融合视角,分析江门市产业园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城教融合视角下江门市产业园创新... 产业园是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产城教融合是江门市迎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基于产城教融合视角,分析江门市产业园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城教融合视角下江门市产业园创新发展的对策,具体可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产业链配套、校企园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孵”长效机制等策略促进江门市产业园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园 产城教融合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产城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4期58-60,共3页
产业园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产业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育人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在产城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园通过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共建、构建产学研长效机制等实现高... 产业园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产业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育人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在产城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园通过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共建、构建产学研长效机制等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科技创新业园 学研一体化
下载PDF
三螺旋模型下河源产城教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罗琪 《新经济》 2022年第9期83-85,共3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三螺旋理论对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深圳都市圈的划定,为河源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河源可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实行产业、城市、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三者共生共荣,最终提升河源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三螺旋理论对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深圳都市圈的划定,为河源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河源可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实行产业、城市、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三者共生共荣,最终提升河源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模型 河源 产城教融合
下载PDF
“产城教”融合:职业教育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机制探索——基于“三螺旋”关系视角
5
作者 吕志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2-87,95,共7页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三螺旋”理论 职业 人才 科技 创新机制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构建
6
作者 陈思思 张熙苑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构建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彰显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能够通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以人为本教育使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基于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构... 构建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彰显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能够通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以人为本教育使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基于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构建的逻辑遵循,明晰以高水平产业升级为“引领者”、高质量城市发展为“承载者”、现代职业教育变革为“驱动者”的角色定位。从政策保障、标准先行、集群赋能与人才为要四个维度,提出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推进集群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应然策略,以构建职业院校“产城教”融合生态,从而更好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强国建设 融合生态 高质量发展 应然策略
下载PDF
广西南宁教育园区产教城融合路径探析
7
作者 梁淑媚 李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075-0079,共5页
南宁教育园区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但在依然存在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融合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迫切需要高校聚集区、居民生活区与产业园区以利益耦合、互惠共生为目标,以建设广西产教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加强... 南宁教育园区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但在依然存在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融合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迫切需要高校聚集区、居民生活区与产业园区以利益耦合、互惠共生为目标,以建设广西产教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产教城一体化;完善融合机制,增强产教城融合积极性;立足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打造全国产城教融合共享的城市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南宁育园区 融合 路径
下载PDF
产城教融合视域下“政校园企联合”“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8
作者 陈亮 辛秀兰 +2 位作者 李双石 冯晖 兰蓉 《在线学习》 2023年第8期67-69,M0003,共4页
为了给北京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立足一片区域,多方联合发力,打造人才高地”的理念,高水平建设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精准对接生物医药高精尖产业需求,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了给北京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立足一片区域,多方联合发力,打造人才高地”的理念,高水平建设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精准对接生物医药高精尖产业需求,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专业、人才、平台等优势,深化产城教融合,提升人力资源效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生物医药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教育适应性路径探索——以泉州市产教城融合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鹏 钟鸣长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泉州市围绕“强产业、...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泉州市围绕“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城市融合共生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产教城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融合不充分、不对称、不深入、不协调、不持续等难点和堵点,亟需科学规划、统筹优化、搭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加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融合 职业 泉州
下载PDF
“晋江经验”与泉州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
10
作者 余大杭 蔡经汉 余安然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对与“晋江经验”共同成长发展的泉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模式进行分析,剖析“晋江经验”蕴含的职教意涵,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梳理“晋江经验”对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模式的经验启示,提出推进职业... 对与“晋江经验”共同成长发展的泉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模式进行分析,剖析“晋江经验”蕴含的职教意涵,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梳理“晋江经验”对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模式的经验启示,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的四条原则,进一步理顺机制、营造环境、创新载体、推进改革等具体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 融合 “晋江经验” 泉州市
下载PDF
深化产城教融合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11
作者 张启鸿 《北京教育(高教)》 2023年第1期21-22,共2页
产城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产物,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大量创新性工作,形成多主... 产城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产物,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大量创新性工作,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昊楠 徐碧琳 《中国轻工教育》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数智化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仍较为模糊,为实现职业本科... 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数智化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仍较为模糊,为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布局,建设与职业能力和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造具备“双师”能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此外,构建产业、教育、城市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将职业本科教育与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提升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破解职业教育“矮化、窄化”问题的有效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治理价值 办学定位 融合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路径探索——基于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辉 《科技风》 2023年第9期78-80,共3页
“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长效发展。本文将以天津为例,围绕职业教育中产教城融合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创新等问题,探索... “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长效发展。本文将以天津为例,围绕职业教育中产教城融合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创新等问题,探索产业、教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职业 天津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城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如安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与民族地区人才短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城教融合和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新型城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关系提出产城教融...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与民族地区人才短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城教融合和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新型城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关系提出产城教融合理论。通过高职教育、区域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共荣关系,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产城教融合 理论基础 实践探索 价值导向
原文传递
产教城融合现状及机制建设——以南宁教育园区为例
15
作者 周丹 《产业创新研究》 2023年第22期181-183,共3页
产教城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其核心内容就是产、教、城的深度融合。建设南宁教育园区对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在促进全市产教城深度融合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园区的产教城融合发展基础... 产教城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其核心内容就是产、教、城的深度融合。建设南宁教育园区对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在促进全市产教城深度融合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园区的产教城融合发展基础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对内生动力机制、外在激励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融合机制”的系统整合,推动南宁教育园区产教城融合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南宁育园区 融合机制
下载PDF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天津信创产业
16
作者 陶慧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产教城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的新探索,产业学院、邀企入教是其最优载体,信创产业是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长期战略,基于信创产业链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建立产业学院联盟是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对信创产业学... 产教城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的新探索,产业学院、邀企入教是其最优载体,信创产业是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长期战略,基于信创产业链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建立产业学院联盟是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对信创产业学院发展困境中的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剖析,探索产教城融合背景下的信创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业学院 信创
下载PDF
创新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菏泽市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17
作者 闫丽 林蓉 张素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8期47-50,共4页
“产教城融合”是将产教、产城、校城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产业、教育和城市融合发展的产物。本文借鉴前者的研究梳理当前产教城融合现状,指出促进产教城三者进一步融合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源泉,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产教城融合”是将产教、产城、校城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产业、教育和城市融合发展的产物。本文借鉴前者的研究梳理当前产教城融合现状,指出促进产教城三者进一步融合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源泉,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以菏泽市高校为例,借助地方产教城融合优势,从增加政府投资、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实践过程的管理、评估体系等方面走出人才培养困境,创新培养模式,为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天津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8
作者 尚应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155-158,共4页
产教城融合是学校、企业、地方政府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高职外语教学与区域产业、行业的互补性,确保外语专业与产业相互对接,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本文以天津市《深度深化... 产教城融合是学校、企业、地方政府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高职外语教学与区域产业、行业的互补性,确保外语专业与产业相互对接,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本文以天津市《深度深化产教城融合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为政策引领,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等重要经济发展文件为规划指引,探究高职外语专业服务产教城融合发展,明确高校外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及产教城融合策略,同时提出具有创新性培养模式,促进职业院校外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外语职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产城教”的融合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青 赵培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产城融合""产教结合"相关概念及结合方式早已为管理者、城市规划人员、学者等所了解,其对城市、产业和教育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否并如何让"城镇""产业&... "产城融合""产教结合"相关概念及结合方式早已为管理者、城市规划人员、学者等所了解,其对城市、产业和教育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否并如何让"城镇""产业""教育"三者融合发展成为一道新的命题。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产业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大产业不断向现代化、新型化迈进。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为城市提升内涵、为产业提供人才的作用,教育园区就是这三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升级 新型镇化 产城教融合 县域经济 业园区 育园区
下载PDF
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及其实现——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如安 赖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6,共10页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其战略地位却至关重要。有效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实现产城教融合。三螺旋理论对研究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问题有着较强的理论适切性,融合的内在逻辑体现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其战略地位却至关重要。有效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实现产城教融合。三螺旋理论对研究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问题有着较强的理论适切性,融合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在产城教三螺旋中,民族产业是先锋核心,中小城镇是载体,职业教育是驱动力,人才是连接的纽带,能够提升三者交互而产生的知识、共识和创新三空间的融合程度,职业教育驱动知识空间、中小城镇承载共识空间、民族产业打造创新空间、人才要素提升三螺旋空间融合度等是推动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实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城教融合 职业 三螺旋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