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敏材料改性矿用运输带的氧化产气规律及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叶文钢 陆伟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针对现有矿井运输带火灾预警气体在温度较高时才产生,导致预警指标难以进行早期预警的问题,利用温敏材料对运输带覆盖层进行改性,并通过程序升温氧化装置对改性前后试样产气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对改性前后运输带产气动力学... 针对现有矿井运输带火灾预警气体在温度较高时才产生,导致预警指标难以进行早期预警的问题,利用温敏材料对运输带覆盖层进行改性,并通过程序升温氧化装置对改性前后试样产气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对改性前后运输带产气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试样相比于原试样产生初始预警气体的温度提前约30℃,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运输带预警指标滞后的问题;采用OFW法和Coasts-Redfern方程分别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温敏材料和改性橡胶试样的反应过程,并计算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n和各阶段的反应模型,明确了运输带的热稳定性和反应过程中底物、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微观反应机制,为深入模拟及预测改性运输带在更高温度下氧化产气时的质量及能量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运输带 火灾预警 温敏材料 氧化产气规律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损伤效应下天然气水合物产气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祥阜 邱月 +1 位作者 梁伟 赵同彬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固体结构损伤影响着沉积物的力学行为,建立了考虑损伤效应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的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模型,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降压幅度、沉积物初始绝对渗透率和沉积物初始孔隙度对水合物损伤及产气规...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固体结构损伤影响着沉积物的力学行为,建立了考虑损伤效应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的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模型,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降压幅度、沉积物初始绝对渗透率和沉积物初始孔隙度对水合物损伤及产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压幅度较大会加剧水合物损伤,较快完成分解;高初始绝对渗透率在围压作用下会引起水合物孔隙闭合,抑制损伤产生,降低产气速率;不同初始孔隙度下,水合物损伤变化呈现出“快-慢-快”3个阶段,初期快速分解促进损伤产生,中期产生较大压缩变形抑制损伤产生,后期分解体积大于沉积物压缩变形使得损伤速率再次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降压分解 损伤效应 多物理场耦合 产气规律
下载PDF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气规律及污染 被引量:16
3
作者 侍倩 柳利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5,84,共3页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了年气温变化对CH4 产生速率的影响,对产气速率模型进行探索性的改进,希望能应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 垃圾 填埋场 产气规律
下载PDF
单轴应力状态下贫瘦煤热解产气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毅 赵阳升 冯增朝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88,共3页
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块煤热解试验系统对单轴应力状态下贫瘦煤热解的产气规律做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热解气体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个温度段增加的总量有所不同,310℃时最大;由热解气体产生的趋势分析可知,热解气体的产生... 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块煤热解试验系统对单轴应力状态下贫瘦煤热解的产气规律做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热解气体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个温度段增加的总量有所不同,310℃时最大;由热解气体产生的趋势分析可知,热解气体的产生并不是一直在增加,存在热解气体产生的瓶颈问题,突破瓶颈热解气体产量会有所增长;平均产气速率也存在温度瓶颈问题,但从产气速率的角度而言,280℃和310℃是这个煤样工业应用阶段应该关注的温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贫瘦煤 热解 产气规律
下载PDF
牛粪高温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及产气规律
5
作者 李金平 蒋琴 +1 位作者 黄娟娟 王春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研究厌氧发酵过程中高浓度发酵原料流变特性的变化,使用HYND-50振动式在线黏度计测量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15%时牛粪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的流变特性,研究温度和厌氧消化时间对流变特性和产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升... 为研究厌氧发酵过程中高浓度发酵原料流变特性的变化,使用HYND-50振动式在线黏度计测量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15%时牛粪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的流变特性,研究温度和厌氧消化时间对流变特性和产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升温范围内,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越大,牛粪的活化能越大,流动性越差.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牛粪的表观黏度随厌氧消化时间减小,随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密度随厌氧消化时间先增大后减小,随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的增大,牛粪的最大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甲烷量升高,初始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5%时的量分别是8%时的1.29、1.24和1.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厌氧发酵过程 流变特性 表观黏度 密度 产气规律
下载PDF
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特性与产气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颜冰 钱国超 +4 位作者 王科 邹德旭 徐肖伟 李旭东 陈俊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特性及其产气规律,构建了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模型,采用逐步升压法及恒压法,进行了多次试验,采集放电过程中局部放电信号并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同时取油样进行油中溶解气体... 为研究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特性及其产气规律,构建了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模型,采用逐步升压法及恒压法,进行了多次试验,采集放电过程中局部放电信号并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同时取油样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局部放电统计特征量,可把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在局部放电加速劣化下绝缘缺陷发展过程分为起始放电阶段、放电发展阶段及邻近击穿阶段;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绝缘局部放电产生的主要特征气体为H_2、CO和CH_4,而C_2H_2、C_2H_4及C_2H_6含量较少;在整个绝缘缺陷发展过程中,各种特征气体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临近击穿阶段,H_2、CO和CH_4产气含量迅速增加。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局部放电及油中溶解气体监测确定缺陷发展阶段,可为高压并联电抗器运维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高压并联电抗器 匝间绝缘 局部放电 产气规律 逐步升压法 恒压法
下载PDF
页岩基质供给能力的物理模拟和产气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霖 胡志明 +3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端祥刚 陈学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46,共6页
页岩基质供给是页岩气井生产后期稳产的关键。为研究基质到缝面的供给机理和规律,建立了龙马溪组样品基质到缝面一维流动的物理模拟方法,应用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进行了产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页岩生产初期递减快,中后期递减慢并保... 页岩基质供给是页岩气井生产后期稳产的关键。为研究基质到缝面的供给机理和规律,建立了龙马溪组样品基质到缝面一维流动的物理模拟方法,应用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进行了产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页岩生产初期递减快,中后期递减慢并保持长期稳产;页岩基质压力传递慢,吸附气解吸导致动边界内压降漏斗形状反转;结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计算结果和等温吸附曲线认为,龙马溪组页岩的临界解吸压力为15 MPa,当储层压力低于临界解吸压力时,吸附气动用程度大幅度增加;页岩生产以游离气为主,基质内的吸附气动用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基质 裂缝 物理模拟 吸附 产气规律
下载PDF
筠连煤层气气藏地质特征及产气规律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永胜 黄小青 +2 位作者 尹开贵 梅珏 艾静静 《中国煤层气》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筠连煤层气田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主要发育二叠系乐平组高阶煤层,为海陆交替的潮坪相沉积,煤层具有连续性好,单层厚度薄的特点,在煤层沉积后由于受到燕山及喜山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块内具有构造类型多、局部断裂发育的特点,具有明显... 筠连煤层气田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主要发育二叠系乐平组高阶煤层,为海陆交替的潮坪相沉积,煤层具有连续性好,单层厚度薄的特点,在煤层沉积后由于受到燕山及喜山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块内具有构造类型多、局部断裂发育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先沉积、后断裂的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区域内不同构造类型的生产井的产气情况分析,总结了背斜、向斜及单斜等构造类型下煤层井的产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连煤层 地质特征 构造类型 产气规律
下载PDF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智勇 刘丹 李启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18-2124,共7页
通过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BL)和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SAARB)串联,组成新型的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SABL),研究其产气速率、产气量以及产气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BL)和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SAARB)串联,组成新型的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SABL),研究其产气速率、产气量以及产气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AN-SABL中的厌氧填埋单元的产气受到了抑制,其中ANBL2号单元和ANBL3号单元的产气率分别为49 L.kg-1和39 L.kg-1,仅占ANBL1号的94.2%和75.0%,但提高回灌频率,能促进厌氧填埋单元的产气,其甲烷含量最大值可达到62.67%;ANBL夏季产气速率和产气量明显高于冬季,并以12 h为周期交替出现产气高峰;此外,AN-SABL能够促进其厌氧单元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N2O的含量受季节和填埋场类型影响显著,其变化范围在0.001 7%~4.017 9%之间.ANBL的累积产气量在初始调整阶段呈对数增长,过渡酸化阶段呈线性增长,酸化产甲烷阶段呈指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 产气规律 模型
原文传递
甲烷气氛下煤低温氧化产气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照阳 杨胜强 胡新成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含瓦斯和不同氧氮比气氛对浮煤自燃的影响,建立了煤低温氧化实验系统,设计了不同氧氮比和甲烷体积分数的18组实验气氛方案,并在此气氛下对自燃煤层煤样开展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表明,高氧氮比气氛下煤样CO初始产出温... 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含瓦斯和不同氧氮比气氛对浮煤自燃的影响,建立了煤低温氧化实验系统,设计了不同氧氮比和甲烷体积分数的18组实验气氛方案,并在此气氛下对自燃煤层煤样开展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表明,高氧氮比气氛下煤样CO初始产出温度比低氧氮比气氛低,同时高甲烷组分抑制CO生成;C_2H_4产出随甲烷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随氧氮比减小而降低,氧化气氛中甲烷对C_2H_4产出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在拐点温度后,高氧氮比、低甲烷组分下CO_2产出速率高于低氧氮比、高甲烷组分;C_2H_6产出到160℃时达到峰值,随后产出量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比 甲烷 低温氧化 产气规律 自燃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气游离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11
作者 石军太 曹敬添 +9 位作者 徐凤银 熊先钺 黄红星 孙政 贾焰然 马淑蕊 郑浩杭 邓婷 李靖 李相方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近几年全国深部煤层气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和水平井多段加砂压裂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井日产气量高达十万方,给煤层气产业重新树立了信心。但是,由于深部煤储层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孔隙压力、低渗透率的复杂地质环境,不同深度煤储层典型... 近几年全国深部煤层气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和水平井多段加砂压裂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井日产气量高达十万方,给煤层气产业重新树立了信心。但是,由于深部煤储层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孔隙压力、低渗透率的复杂地质环境,不同深度煤储层典型参数和煤层气赋存方式的分布特征以及对储量和产量的影响亟需揭示。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式、亨利定律及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吸附层和溶解气的影响,建立了深部煤层气游离气饱和度计算模型;以国内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藏为例,分析不同深度深部煤层气赋存方式及分布特征,并评价游离气饱和度对深部煤层气储量、产量与合理配产的影响。研究认为:当煤层埋深大于溶解饱和对应的深度,游离气才会出现,且随着埋深的增加,游离气饱和度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目标区块埋深1875 m处才出现游离气,在埋深2800 m处游离气饱和度高达90%,游离气的占比高达17.3%。游离气饱和度对深部煤层气储量计算、产气特征和合理配产影响很大,随着游离气饱和度的增大,煤层气储量线性增大,累产气量持续上升但后期上升幅度逐渐变缓,深部煤层气井最优配产增加,井底流压下降速度加快,压裂改造区的内外压差降低,未改造区动用程度增加。目标区块主力开发煤层埋深位于2100~2300 m,游离气饱和度介于48%~68%,游离气占比介于10%~13%,建议气井合理配产介于(4~10)×10^(4)m^(3)/d。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层气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赋存方式 游离饱和度 储量评价 产气规律 合理配
下载PDF
煤制生物气产出规律及其同位素分馏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简阔 傅雪海 +5 位作者 韩作颖 许小凯 周丹 茹忠亮 王观宏 郭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2-2609,共8页
为了探索生物成因煤层气机理,选取低阶煤作为煤制生物气的母质,采用携带产甲烷菌的煤层矿井水为菌源,在高纯氮气环境中向500 mL产气瓶(反应瓶)中加入40 g煤样、20 mL富集后的菌种液、380 mL培养基完成接种,之后将产气瓶置于37℃下的振... 为了探索生物成因煤层气机理,选取低阶煤作为煤制生物气的母质,采用携带产甲烷菌的煤层矿井水为菌源,在高纯氮气环境中向500 mL产气瓶(反应瓶)中加入40 g煤样、20 mL富集后的菌种液、380 mL培养基完成接种,之后将产气瓶置于37℃下的振动培养箱中开展为期90 d的厌氧产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厌氧封闭条件下,气体产出方式以乙酸发酵为主,产气效率较慢,产气过程受环境pH值的影响较大,进入产气稳定期后(>30 d),pH值与校正后的产气量随产气时间延续总体呈现同步变化规律,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数量、丰度和活性直接影响了产气环境的pH值和产气量。产出气组分以CH4和CO2为主,存在极少量的氢气,气体组成偏干,CH4和CO2含量随稳定产气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的同步变化规律。90 d的产气过程中,δ^13C1值均小于-55‰;δ^13C(CO2)值介于-20.8‰^-10.7‰,平均为-16.38‰;δD1值介于-361‰^-332‰,平均为-348‰,可以判定产出气中CH4和CO2均为有机生物成因气;煤制生物气中CH4和CO2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次重要的继承性同位素分馏效应造成的,第1次分馏作用发生在生成乙酸过程中,由于有机母质本身脂族甲基碳同位素组成偏轻,而羧基碳同位素组成偏重,这种碳同位素组成特点在生成乙酸过程中得以继承;第2次分馏作用发生在乙酸发酵生成CH4和CO2过程中,乙酸中的甲基通过加氢形成CH4,而羧基通过去氢形成CO2,造成甲基本身的轻碳同位素被分馏到CH4中,而羧基的重碳同位素被分馏到CO2中。因此总体表现出产出生物气的轻碳同位素被分馏到CH4中,而重碳同位素被分馏到CO2中,δ^13C1越轻,δ^13C(CO2)越重,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90 d的产气时间里,微生物作用时间越长,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越轻,具有明显的富集轻碳同位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 继承性同位素分馏效应 产气规律 低阶煤 乙酸发酵
下载PDF
少油设备PD绝缘缺陷油面特征气体的变化特性
13
作者 张国治 黄雅兰 +3 位作者 叶高翔 刘翔 闫伟阳 张晓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1288,共8页
少油设备存在油量非常少、钢性全密封结构以及缺少防爆措施的客观特征,长期的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绝缘缺陷会诱发设备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少油设备一直缺乏有效的PD绝缘缺陷检测、诊断技术。基于此,通过搭建110 k... 少油设备存在油量非常少、钢性全密封结构以及缺少防爆措施的客观特征,长期的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绝缘缺陷会诱发设备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少油设备一直缺乏有效的PD绝缘缺陷检测、诊断技术。基于此,通过搭建110 kV正立式电流互感器PD绝缘缺陷油面气体检测实验平台,试验研究了少油设备不同PD强度下油面特征气体变化规律及其与油中溶解气体的关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PD特征气体H_(2)、CH_(4)、CO在油面上富集明显,且浓度增速远大于油中的值,基于油面气体的PD检测较油色谱检测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当PD绝缘缺陷严重劣化时,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增速无明显提升且关键气体C_(2)H_(2)未达到预警值,而油面特征气体浓度均出现明显突增,其中H_(2)、C_(2)H_(2)的浓度增量最为显著,C2H2体积分数可以达到17.41×10^(–6),在放电缺陷劣化过程中通过捕捉该变化能够有效预警击穿放电的发生。油面气体浓度能够有效表征少油设备内部PD缺陷的产生、发展,该研究成果为少油设备PD绝缘缺陷的高灵敏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油设备 局部放电 油面特征 溶解体分析 产气规律
下载PDF
下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层产气机理及规律
14
作者 赵龙 降文萍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1期73-78,共6页
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采动区煤层裂隙特征、煤层气赋存特征和煤层气运移特征,揭示了煤矿采动影响下上覆被保护煤层产气机理。分析认为采动区煤层产气机理与常规煤层气产气机理不同,一是采动区煤层基质孔隙大、内部裂隙多、离层裂隙发育。... 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采动区煤层裂隙特征、煤层气赋存特征和煤层气运移特征,揭示了煤矿采动影响下上覆被保护煤层产气机理。分析认为采动区煤层产气机理与常规煤层气产气机理不同,一是采动区煤层基质孔隙大、内部裂隙多、离层裂隙发育。二是采动区煤层气解吸快、解吸量大、水中溶解气少。三是采动区煤层气运移以气体单向流为主,评价渗透性指标为透气性系数。在收集大量采动区煤层气井产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产气机理对产气规律的影响。采动区煤层气井产气规律与常规煤层气井相比,具有产量提升快、产气峰值高的特点,整体呈现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趋于平稳的规律。结合采动区煤层产气机理研究,分析认为气产量提升速度快是由于煤层裂隙迅速增多且气体在裂隙中以气相单相流运移为主,产气峰值高是由于储层压力快速下降使煤层气加速解吸,短时间内在井筒附近聚集大量游离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动区煤层抽采 理论研究 机理 产气规律 煤层裂隙特征 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运移特征
下载PDF
气体绝缘开关内部固体绝缘件缺陷产气特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沙彦超 蔡巍 +3 位作者 李大卫 李志刚 徐党国 龙凯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为了研究固体绝缘件是否参与放电、加压时间、电极材料等因素对SF6分解气体组分及产气速率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流法测量GIS设备内不同绝缘缺陷在相同累积局部放电量下240 h内产气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绝缘缺陷分解产物φ(SOF2+SO2)/φ(... 为了研究固体绝缘件是否参与放电、加压时间、电极材料等因素对SF6分解气体组分及产气速率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流法测量GIS设备内不同绝缘缺陷在相同累积局部放电量下240 h内产气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绝缘缺陷分解产物φ(SOF2+SO2)/φ(SO2F2)、φ(CO2+CO)/φ(CF4)和φ(CF4+CO+CO2)/φ(SOF2+SO2+SO2F2)3组组分体积分数比值的数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影响到CO2、CO的生成量,相同缺陷类型时,铁电极CO2、CO产气量大于铜电极材料;当放电涉及到固体绝缘时,无论电极材料是铁丝或是铜丝,其φ(SOF2+SO2)/φ(SO2F2)的值均高于母线电晕放电缺陷;φ(CO2+CO)/φ(CF4)的范围一般均在2~5之间;φ(CF4+CO+CO2)/φ(SOF2+SO2+SO2F2)的值均低于母线电晕放电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高压开关设备 固体绝缘件缺陷 电极材料 产气规律 三比值法 故障诊断方法
下载PDF
应用核磁共振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不同赋存状态下的页岩气动用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端祥刚 胡志明 +5 位作者 顾兆斌 常进 沈瑞 孙威 穆英 周广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3,共8页
要合理制订页岩气井生产制度,进而优化页岩气田开发技术政策,弄清不同赋存状态下的页岩气产出规律是前提和基础。为了避免间接测试的不确定性,研发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磁共振在线检测系统,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地区N203井下志留统龙... 要合理制订页岩气井生产制度,进而优化页岩气田开发技术政策,弄清不同赋存状态下的页岩气产出规律是前提和基础。为了避免间接测试的不确定性,研发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磁共振在线检测系统,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地区N203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_(1)^(1)层页岩岩心,以甲烷气体为实验流体,测量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游离态和吸附态甲烷产出量的变化情况,并且结合页岩气衰竭式开发物理模拟实验,对不同赋存状态下的页岩气动用特征和产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饱和甲烷气体的页岩核磁共振T_(2)谱图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吸附态甲烷主要赋存于页岩纳米孔隙表面,弛豫时间较短(0.1~1.0 ms),而游离态甲烷则赋存于较大的页岩孔隙中,弛豫时间较长(1~100 ms);②采用核磁共振测量的甲烷总含气量及吸附态/游离态甲烷气量与采用间接方法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③基于页岩气开发物理模拟实验,在开发初期,产出气以游离态甲烷为主,吸附态甲烷的阶段贡献率低于5%,随着生产的持续,吸附态甲烷的阶段贡献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当压力低于15 MPa以后,吸附态甲烷的阶段贡献率迅速上升,至生产后期,吸附态甲烷的阶段贡献率超过50%,累计贡献率达到30%;④把实验结果换算为矿场条件下气井的生产动态数据,生产前5年,吸附气对气井累计产气量的贡献率不足5%,至生产末期,吸附气对累计产气量的贡献率可以达到25%。结论认为,核磁共振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下甲烷气体的动用规律,为后续开展页岩气气水两相渗吸、CO_(2)/CH_(4)吸附置换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页岩 甲烷 吸附态 游离态 弛豫时间 产气规律 T_(2)谱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气体析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松 初茉 +1 位作者 曹文瀚 王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84-86,共3页
为实现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清洁、高效利用,利用管式炉进行液化残渣的热解实验,研究了残渣热解气体析出产率、速率及气体组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前,气体析出量较少,全程共析出气体143.6 L,残渣热解气平均产率为0.2393 L/g,... 为实现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清洁、高效利用,利用管式炉进行液化残渣的热解实验,研究了残渣热解气体析出产率、速率及气体组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前,气体析出量较少,全程共析出气体143.6 L,残渣热解气平均产率为0.2393 L/g,析出速率呈“两段式”分布,500~550℃和700~750℃出现两个极值,分别为1.86、1.89 L/min.气体组成中H2含量较高,450~900℃平均体积分数高达65%,分别在500℃出现极大值66.4%和800℃出现最大值70.2%;H2析出特点与气体产率相似,呈“两段式”分布.CH4在600℃出现最高值23.8%,CmHn在500℃出现最高值7.7%,CO在900℃出现极大值9.0%,CO2在残渣热解气中含量较少,分别在500℃出现极大值1.15%和800℃出现极大值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残渣 热解 产气规律 体组成 固定床 管式炉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不同产气模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讨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雪玲 王颖 +1 位作者 赖锡柳 王丽霞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87-93,共7页
以敦煌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例,分别用Scholl Canyon模型、Mgmemcon模型和IPCC推荐的一阶衰减模型(FOD)估算填埋垃圾在运营期及封场后的产气量,对比分析3种模型估算出填埋气在不同时期的产气规律,并据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不... 以敦煌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例,分别用Scholl Canyon模型、Mgmemcon模型和IPCC推荐的一阶衰减模型(FOD)估算填埋垃圾在运营期及封场后的产气量,对比分析3种模型估算出填埋气在不同时期的产气规律,并据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不同产气模型的估算结果在大气环境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要求和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Mgmemcon模型估算的年最大产气量最小,与其它两种方法差异较大;Scholl Canyon模型和FOD模型预测年最大产气量及相应年份一致。合理选择填埋气预测模型,是客观评价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基础,也是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 模型 产气规律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次高温高压煤变形产气装置及试验
19
作者 何俊 陈亮 刘林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了研究次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变形作用过程中煤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以及产气机理和规律,研制了-种次高温高压煤变形产气试验装置,并对装置密封、气体观测收集等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该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密封反应釜系... 为了研究次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变形作用过程中煤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以及产气机理和规律,研制了-种次高温高压煤变形产气试验装置,并对装置密封、气体观测收集等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该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密封反应釜系统、温控加热系统以及气体观测收集系统4 个部分组成.最大加载轴压为100 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200 ℃,试样尺寸为Φ50 mm×100 mm.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气密性良好,并可长时间进行恒温恒压加载,最长可连续加载360 h;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系统可靠性高.试验初期,利用该装置对两种不同煤级煤进行轴压10~50 MPa,温度100 ℃和150℃的变形产气试验,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条件下煤的变形产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为煤变形产气的相关试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装置 次高温高压 变形作用 产气规律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大垂差水平井产气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立之 《天然气与石油》 2018年第1期62-66,71,共6页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区块相比一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水平井A-B靶点垂差较大,为了准确求取该区域地层实际产能,评价压裂工艺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大垂差水平井流体扫描成像产剖测试,对比大垂差水平井不同试气井段测试结果,分...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区块相比一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水平井A-B靶点垂差较大,为了准确求取该区域地层实际产能,评价压裂工艺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大垂差水平井流体扫描成像产剖测试,对比大垂差水平井不同试气井段测试结果,分析不同段簇产气、产水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B靶点垂差超过200 m时,水平段受井筒积液及"回流"效应影响较大,产气贡献率较大的段簇主要集中在试气井段的上半段。综合井筒轨迹与水平最小主应力夹角对压裂改造的影响,提出对于大垂差水平井采用分段开采方式以及调整水平井轨迹顺地层构造进行部署;同时,对顺地层构造水平井提出"变黏度+变粒径+变排量"针对性措施工艺,确保调整后气井的改造效果,为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平井 大垂差 产气规律 井位部署 分段压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