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流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若干进展及评述 被引量:14
1
作者 芮孝芳 姜广斌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20,共5页
近20年来,产流理论与计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产流机制、基本产流模式、流域产流3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进展,并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产流理论 计算法 降水 径流
下载PDF
产流模式的发现与发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芮孝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6,共7页
回顾了产流理论的起源,指出Horton产流理论、Kohler与Linsley的5变量合轴相关图形式的降雨径流相关图,以及Dunne通过实验对Horton产流理论的拓展,奠定了产流理论和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总结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的... 回顾了产流理论的起源,指出Horton产流理论、Kohler与Linsley的5变量合轴相关图形式的降雨径流相关图,以及Dunne通过实验对Horton产流理论的拓展,奠定了产流理论和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总结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实践和理论探索,指出中国学者发现的"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流域产流模式,以及局部产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是对水文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回顾与总结,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产流理论和降雨径流相关图形式与流域产流模式之间的关系,试图开启发展、完善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ton产流理论 Dunne产流理论 降雨径流相关图 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 局部产流
下载PDF
产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董玉婷 穆兴民 +4 位作者 王双银 高鹏 赵广举 孙文义 王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9,共9页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而产流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产流研究在水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关于产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梳理了产流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超渗地面径流产流... 径流及其形成过程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而产流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产流研究在水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关于产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梳理了产流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壤中流产流机制、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地下径流产流机制等4种基本产流机制的特征、共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变化环境下产流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产流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理论 产流机制 产流模式 影响因素 水文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产汇流理论的设计洪水推理公式方法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银玲 吴铁林 王素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9-34,共6页
北京水科院推理公式法的建立、发展及成功应用,是我国水文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水科院法是推理公式的优化,该方法考虑了暴雨时程的变化,在净雨分析时引入产流历时的概念,采用暴雨及平均损失强度进行洪水计算。近年来,实践验证及综合分... 北京水科院推理公式法的建立、发展及成功应用,是我国水文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水科院法是推理公式的优化,该方法考虑了暴雨时程的变化,在净雨分析时引入产流历时的概念,采用暴雨及平均损失强度进行洪水计算。近年来,实践验证及综合分析表明,水科院法采用的关键参数平均损失强度概化设定存在不确定性。损失强度概化设定实质是设计暴雨推求净雨过程中的扣损问题,而净雨计算可依靠目前较成熟的产汇流理论。利用降雨径流相关法,可推算出最大汇流历时的净雨量,也可计算净雨过程,得到净雨过程与断面出口洪水的对应关系,以避免损失强度概化设定的不确定性,使洪水计算结果接近实际,从而完善了推理公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理论 设计净雨 损失强度 平均入渗率 设计洪峰流量
下载PDF
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50
5
作者 吴发启 赵西宁 崔卫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坡耕地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速率效用不同,在相同入渗时间情况下,强化降水入渗速率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坡耕地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速率效用不同,在相同入渗时间情况下,强化降水入渗速率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降雨历时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在对黄土高原超渗产流理论和坡面水量平衡方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强化降水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耕作管理措施 降雨 入渗 黄土高原 超渗产流理论 坡面水量平衡方程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瑶 蒋蓉 +1 位作者 王雨春 叶振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3-18,共6页
定量分析三峡水库支流库湾中水体组成,研究支流库湾水循环过程,有助于分析支流库湾的环境问题。对三峡水库内的草堂河及其毗邻干流进行了连续1 a的观测,分析了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特征,阐述了在干支流相互作用下,三峡水库支流库湾的水团来... 定量分析三峡水库支流库湾中水体组成,研究支流库湾水循环过程,有助于分析支流库湾的环境问题。对三峡水库内的草堂河及其毗邻干流进行了连续1 a的观测,分析了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特征,阐述了在干支流相互作用下,三峡水库支流库湾的水团来源及其组成,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水循环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江干流和支流库湾中δD/δ^(18)O与区域降水线十分接近,表明其水团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同时长江和支流库湾中的氘盈余与建库前有明显不同,说明三峡水库蓄水之后长江干流和支流库湾水体组分发生了一定改变;支流库湾中水体混合比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长江干流水团占的比例为76. 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理论 设计净雨 损失强度 平均入渗率 设计洪峰流量
下载PDF
森林植被对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石健 郭小平 +1 位作者 孙艳红 孔冬莲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体现在对径流形成机制和对径流量两方面。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受变源面积理论支配;②森林流...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体现在对径流形成机制和对径流量两方面。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受变源面积理论支配;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可以统一为界面产流理论;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的作用。森林植被对总径流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总蒸散量的影响来实现,对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渗透性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小区 尺度分析 径流形成机制 变动源区理论 界面产流理论
下载PDF
我国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8
作者 彭建 梁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97-102,共6页
洪水预报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人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洪水预报研究的历史 ,阐述了产流理论、汇流理论及河段洪水预报等部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主要就产流理论中的流... 洪水预报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人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洪水预报研究的历史 ,阐述了产流理论、汇流理论及河段洪水预报等部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主要就产流理论中的流域蒸散发计算、水源划分及流域产流模型 ,汇流理论中的单位线和特征河长法 ,以及河段洪水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洪水预报 研究进展 防洪减灾 产流理论 汇流理论 流域散发计算
下载PDF
辽宁中部平原区“三水”转化水文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才 唐继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2,共5页
基于饱和产流理论,针对辽宁中部平原"三水"转化规律,在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三水"转化水文模型。模型将包气带土壤计算层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双层扣损计算。对土壤张力水,应用指数型张力蓄水容量曲线... 基于饱和产流理论,针对辽宁中部平原"三水"转化规律,在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三水"转化水文模型。模型将包气带土壤计算层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双层扣损计算。对土壤张力水,应用指数型张力蓄水容量曲线计算总产水量。对土壤重力水,应用抛物线型重力水容量分布曲线进行地下水库调节,计算出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转化 水文模型 辽宁平原区 饱和产流理论 包气带 汇流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ower: An Engineering Approach
10
作者 Mohammed Safiuddin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7年第4期162-173,共12页
Business Directory defines economic power as "conditions of having sufficient productive resources at command that give the capacity to make and enforce economic decisions, such a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pporti... Business Directory defines economic power as "conditions of having sufficient productive resources at command that give the capacity to make and enforce economic decisions, such a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pportioning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is qualitative definition may be sufficient for general discussions, but it does not offer an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fo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there a way to measure economic power for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economic systems in this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answers this question by introducing a set of quantitative terms from the fiel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sed in pow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electrical systems. Circuit theory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to show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and cash flow in finance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electric charge and electric current and how education level, as economic potential, is analogous to electrical potential that causes current to flow in a circuit. An individual is identified as the basic cash flow source in the economy. Circuit models for an individual as well as a typical production facility are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with an example. Equation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ower, losses, efficiency, and power factor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dividuals are the basic cash flow sources and producers of economic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power economic potential economic efficiency
下载PDF
Car capacity near bus stops with mixed traffic derived by additive-conflict-flows procedure 被引量:4
11
作者 YANG XiaoBao GAO ZiYou +1 位作者 SI BingFeng Gao 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33-740,共8页
To determinate car capacity at bus stops with mixed traffic,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dditive-conflict-flows procedure. The procedure was extended from homogeneous traffic flow to mixe... To determinate car capacity at bus stops with mixed traffic,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dditive-conflict-flows procedure. The procedure was extended from homogeneous traffic flow to mixed traffic flow. The conflicts among cars, buses and bicycles near the stop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extended procedure. The procedure can be understood more easily than the theory of gap acceptance. Car capacity near the stop is the function of both bus stream and bicycle stream.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lso analyze the cases of pedestrian effects and limited priority of bicyclist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 capac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flow rates of other streams. In addition, pedestrian effects and bicyclist's limited priorit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car capacity near bus stops with mixed traffic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capacity bus stop additive-conflict-flows procedure mixed traffic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