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克酰胺与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穆长征 李宏丹 蔡红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方法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方法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方法诱导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可以表达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结果发现,两种分化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放射免疫学检测胰岛素及C肽片段:两种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的胰岛素随25mmol/L葡萄糖刺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有明显差别,尼克酰胺分化的小鼠BMSCs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与正常小鼠胰岛细胞的曲线一致性欠佳,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分化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泌曲线一致性很好。尼克酰胺分化后的细胞不能产生C肽片段,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能够表达C肽片段。RT-PCR结果显示,尼克酰胺与大鼠胰腺提取物均可以表达胰岛细胞相关的几个mRNA(Ins-1、Ins-2、Glut-2、GK)。结论大鼠胰腺提取物与尼克酰胺相比,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诱导BMSCs分化成熟产生胰岛素的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腺提取物 胰岛素产生细胞 尼克酰胺 放射免疫学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草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体产生细胞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晓春 李正秋 +1 位作者 王金虎 张奇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1-584,共4页
以草鱼出血病病毒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抗原接种草鱼 ,比较了草鱼对两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 ,在接种了BSA的草鱼中 ,14d后检测到抗体 ,其效价在 2 8d达到峰值 ;而接种了出血病病毒的草鱼 ,在 2 1d后检测到抗体 ,抗体效... 以草鱼出血病病毒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抗原接种草鱼 ,比较了草鱼对两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 ,在接种了BSA的草鱼中 ,14d后检测到抗体 ,其效价在 2 8d达到峰值 ;而接种了出血病病毒的草鱼 ,在 2 1d后检测到抗体 ,抗体效价在 35d达到峰值。用FITC BSA检测免疫BSA草鱼的抗体产生细胞 ,探讨了抗体产生效价与抗体细胞数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产生细胞
下载PDF
胰岛素产生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微囊对其分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雅光 田鹤 +1 位作者 刘建生 穆长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对胰岛素产生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传代纯化,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at pancreatic extract,RPE)对其进行诱... 目的探讨微囊对胰岛素产生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传代纯化,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at pancreatic extract,RPE)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的细胞随机分为微囊化组和未微囊化组。分别在1、2、3、4、5周等不同时间点,通过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细胞的胰岛素与C肽释放情况。结果葡萄糖刺激实验结果显示,1周时微囊化IPCs与未微囊化的IPCs均能释放胰岛素,其量没有显著的差别;培养2周后未微囊化的IPCs胰岛素和C肽释放量开始下降,而微囊化IPCs胰岛素与C肽释放量在培养4周后才开始逐渐下降。结论微囊可延长IPCs的作用时间,有利于IPCs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胰岛素产生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食管癌变过程中抗体产生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和瑞芝 苏蔚 +3 位作者 房成 付华民 卢朝晖 马力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分析IgG产生细胞与食管鳞癌 (简称食管癌 )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2 15例食管正常上皮及病变组织中抗体产生细胞的类型。结果 IgG产生细胞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 ,发展为浸润癌后突然下降 ,IgA产生细胞... 目的 分析IgG产生细胞与食管鳞癌 (简称食管癌 )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2 15例食管正常上皮及病变组织中抗体产生细胞的类型。结果 IgG产生细胞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 ,发展为浸润癌后突然下降 ,IgA产生细胞则随病变的发展逐渐降低 ,IgM产生细胞与病变过程无关。 80例食管癌中IgA、IgM产生细胞与食管癌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IgG产生细胞与食管癌分级无关 ,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IgG产生细胞可阻止食管癌变过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抗体产生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非典型增生
下载PDF
体外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宏丹 穆长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是否可以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以及小鼠BMMSCs的分化条件,为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传代纯化培养昆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SD大鼠的RPE诱导分...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是否可以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以及小鼠BMMSCs的分化条件,为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传代纯化培养昆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SD大鼠的RPE诱导分化小鼠BMMSCs为IPCs,首先取18瓶小鼠BMMSCs随机分为6组,每组3瓶,分别加入RPE 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100mg/L,筛选出最佳的分化剂量,然后用最佳的分化剂量(50mg/L)分化BMMSCs,免疫酶细胞化学鉴定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检测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化和纯度。放射免疫分析检测C肽片段表达。结果50mg/L RPE可以使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良好,形态较规则,1周后细胞分化成熟,双硫腙染色呈现猩红色;免疫酶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胰岛素表达阳性,C肽放射免疫学显示有C肽释放。结论RPE可以使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产生细胞 免疫酶细胞化学 放射免疫学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的初步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利和 刘敬超 +3 位作者 朱传琳 王慧芬 雷周云 王福生 《肝脏》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PCs的百分数 ( 0 .0 97± 0 .0 82 )较正常人 ( 0 .310± 0 .0 87)明显降低 ,两者相差3.2倍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CD4+ /CD8+ 的比值 ( 1.79± 0 .46 1)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1.39± 0 .396 (P <0 .0 1) ,同时发现在HBVDNA阳性的患者中 ,其IPCs的百分数和CD4+ /CD8+ 的比值分别为 0 .0 83± 0 .0 5 7和 1.98± 0 .5 2 7,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患者 (分别为 0 .0 42± 0 .0 2 9和 1.47± 0 .46 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PCs的数量降低 ,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产生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穆长征 蔡红玉 +2 位作者 李宏丹 王雅光 王恩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IPCs,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其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PA)微囊包裹起来。链... 目的探讨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IPCs,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其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PA)微囊包裹起来。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对照组),微囊化IPCs移植组和未微囊化IPCs移植组。进行腹腔内移植。通过监测移植前后小鼠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组小鼠血糖逐渐升高,未微囊化和微囊化组移植后均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微囊化组只能维持血糖降低5 d左右,而微囊化组可持续降低血糖20 d以上,并且微囊化移植组的小鼠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微囊化IPCs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产生细胞 糖尿病小鼠
下载PDF
抗钙调素抗体对抗体产生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红翠 李晓军 +1 位作者 奕建凤 武建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以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环抱素A(CsA)为对照,观察抗钙调素(抗CaM)抗体对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及分泌抗巨细胞病毒(抗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TFP(0.... 以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环抱素A(CsA)为对照,观察抗钙调素(抗CaM)抗体对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及分泌抗巨细胞病毒(抗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TFP(0.1~100μmo/L)、csA(0.1~100μ/L)明显抑制小鼠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分泌鼠Ig的功能,且此抑制作用随TFP、CsA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与此不同,人和兔抗CaM对上述细胞分泌Ig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体产生细胞 调钙蛋白
下载PDF
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德亮 常彩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转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将胰腺碎片整合到镍包被的微载体中,重建胰腺微环境,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 目的:探讨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转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将胰腺碎片整合到镍包被的微载体中,重建胰腺微环境,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未经诱导的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微环境中培养3~4周后,观察是否有胰岛样细胞团形成。ELISA法检测细胞悬液中胰岛素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团胰岛素和C-肽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胰岛素和C-肽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是否发生凋亡。结果:培养3~4周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胰岛样细胞团。实验组基础相胰岛素分泌量为(308.50±14.54)mIU/L,在高糖刺激下为(414.30±28.94)mIU/L,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1);高糖刺激下实验组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的(5.21±1.04)mIU/L(t=34.60,P<0.01)。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表达C-肽和胰岛素mRNA与蛋白。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未发生凋亡。结论: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有功能的胰岛素产生细胞,有望替代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分化 微环境 胰岛素产生细胞
下载PDF
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的胰岛素释放情况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雅光 田鹤 穆长征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5期8-10,F0003,共4页
目的微囊化后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的分泌能力的观察。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并传代纯化,应用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RPE)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的细胞随机分成微囊化组和未微囊化组;分别在1、2、3、5、10、15、20、25、3... 目的微囊化后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的分泌能力的观察。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并传代纯化,应用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RPE)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的细胞随机分成微囊化组和未微囊化组;分别在1、2、3、5、10、15、20、25、30天对微囊化组、未微囊组及BMMSCs组进行胰岛素释放的检测。结果1、2、3、5天微囊化组和未微囊化组都有胰岛素释放并呈上升趋势,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10 d以后未微囊化组胰岛素释放量有下降的趋势,而微囊化组在第20天胰岛素的释放量开始下降,BM-MSCs组没有胰岛素的释放。结论微囊不会影响细胞的存活,并且能够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和增加细胞的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产生细胞 微囊化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 β干扰素的细胞 ,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 2 0 0~ 10 0 0倍 ,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 β干扰素的细胞 ,被命名为干扰素产生细胞或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它血细胞的 2 0 0~ 10 0 0倍 ,而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对病毒的清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中存在着IPCs数量和功能的缺失。本文综述了IPCs的相关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产生细胞 树突状细胞 病毒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及其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唐海丽 洪坤学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关键词 HIV感染 作用研究 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 细胞因子分泌 相关研究进展 细胞 艾滋病病毒 树突细胞 获得性免疫
下载PDF
胰岛素产生细胞微囊化后的活力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恩达 马云胜 +1 位作者 穆长征 王雅光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力变化,为糖尿病的治疗寻找可行方案。方法采用贴壁法获得纯化的BM-MSCs。制备RPE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制备微囊并将诱导后的细胞包裹。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胰岛素分泌能力检测。结果经微囊包裹后的细... 目的观察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力变化,为糖尿病的治疗寻找可行方案。方法采用贴壁法获得纯化的BM-MSCs。制备RPE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制备微囊并将诱导后的细胞包裹。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胰岛素分泌能力检测。结果经微囊包裹后的细胞呈聚集状态,并且培养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微囊破裂、变形、囊内细胞溢出的现象。功能学检测结果显示,BM-MSCs不分泌胰岛素,未微囊化的IPCs和微囊化的IPCs均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且微囊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结论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性依然良好,且RPE可诱导BM-MSCs分化为IPCs,此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腺损伤提取物 胰岛素产生细胞 微囊化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与慢性肾脏病贫血及肾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菲 魏日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0-684,共5页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肾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的累积以及进行性的组织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是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而介导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则为肾促红细胞...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肾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的累积以及进行性的组织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是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而介导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则为肾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的减少,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下降。肾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是慢性肾脏病贫血与纤维化之间联系的基础,且其转化具有可逆性。近年来研究人员试图为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与纤维化寻找替代疗法,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该文主要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与慢性肾脏病贫血和肾纤维化的关系,并对其相关中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 肾性贫血 肾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中药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艳梅 刘建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8期95-100,共6页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围绕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替代治疗。人类和动物的起源干细胞在体外被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成为研究热点,并显示出体内降糖作用,可能是β细胞代替治疗的一个潜在新来源。而成功诱导有功能β-胰岛样的IPCs的...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围绕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替代治疗。人类和动物的起源干细胞在体外被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成为研究热点,并显示出体内降糖作用,可能是β细胞代替治疗的一个潜在新来源。而成功诱导有功能β-胰岛样的IPCs的因素包括:慎重选择干细胞、诱导方法、小分子物质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分化的机制和IPCs降血糖机制及IPCs应用到临床的前期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IPC的来源,重点阐述产生IPCs诱导因子及体外去分化潜在的问题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分子物质 胰岛素产生细胞 细胞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与肾脏纤维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邵芳 谢红浪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1-475,共5页
肾脏中合成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细胞称为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REPs),EPO生成不足会引起肾性贫血和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REPs可转分化成致瘢痕的肌成纤维细胞(MF),造成肾脏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REPs转分化成肌成纤维细... 肾脏中合成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细胞称为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REPs),EPO生成不足会引起肾性贫血和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REPs可转分化成致瘢痕的肌成纤维细胞(MF),造成肾脏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REPs转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MF-REPs)后产生EPO能力下降。近年来关于肾脏REPs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REPs的研究将有望成为治疗肾性贫血和肾间质纤维化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如何不让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胰岛素产生细胞
17
作者 薛惠文 章静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26,共1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系统 胰岛素产生细胞 攻击 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 葡萄糖
下载PDF
GLP-1使干细胞成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18
作者 陈敏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2年第6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糖尿病 GLP-1 细胞 胰岛素产生细胞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小鼠IgA、IgM和IL-6产生细胞分布的影啊
19
作者 马学恩 BobBao AlanJ.Husband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经口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C57B16/H2b小鼠脾、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内产生IgA、lgM和IL—6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感染48h后小肠绒毛内lgA阳性细胞数量增多,IgM阳性细胞数量略降低,在小肠粘膜因有层... 用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经口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C57B16/H2b小鼠脾、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内产生IgA、lgM和IL—6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感染48h后小肠绒毛内lgA阳性细胞数量增多,IgM阳性细胞数量略降低,在小肠粘膜因有层非淋巴滤泡区域强阳性IL—6细胞数量增多,提示IgA产生钿胞在效应区增生和分泌IgA时需某些细胞因子如IL—6的参与,在抗沙门氏菌早期感染中IL—6和IgA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细胞介素 分布规律 抗沙门氏菌早期感染 IGA IGM 产生细胞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配体系统在胚胎着床和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筱祎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配体Ephrin结合发挥生物功能。Eph-Ephrin系统有16个受体成员和8个配体成员,均为膜蛋白结构,受体配体结...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配体Ephrin结合发挥生物功能。Eph-Ephrin系统有16个受体成员和8个配体成员,均为膜蛋白结构,受体配体结合后发生细胞双向信号传递,调节胚胎对子宫内膜的粘附和侵入,引导胚胎血管重塑,促进胚胎多个系统发育。本文综述了Eph-Ephrin系统在胚胎着床和发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受体(Eph受体) EPHRIN 胚胎 着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