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粪添加量对油菜秆半固态发酵产甲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旭光 江滔 +1 位作者 唐琼 杨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23-330,共8页
为了提高油菜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该研究以油菜秸秆和牛粪为原料,采用批次发酵工艺,在半固态(含固率为15%)条件下,通过在油菜秸秆中添加不同量(0、20%、40%、60%、80%和100%)的牛粪(按挥发性固体的质量比计),系统研究不同添加量牛... 为了提高油菜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效率,该研究以油菜秸秆和牛粪为原料,采用批次发酵工艺,在半固态(含固率为15%)条件下,通过在油菜秸秆中添加不同量(0、20%、40%、60%、80%和100%)的牛粪(按挥发性固体的质量比计),系统研究不同添加量牛粪对油菜秸秆产甲烷效率的影响,并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各处理产甲烷过程的动力学特性,旨在为油菜秸秆高效产甲烷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增加牛粪添加量有助于平衡发酵体系的C/N和提高缓冲性能,物料产甲烷效率随牛粪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一牛粪的发酵物料产甲烷效率较低;当牛粪添加量为80%时,发酵物料的C/N为33.60,特殊产甲烷效率(239.87m L/g)和容积产甲烷效率(1.01L/(L·d))最高,分别是其他各处理的1.2~2.0倍和1.3~3.6倍;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各处理产甲烷动力学过程,在牛粪添加量为80%处理中,模拟预测的最大产甲烷速率Rm、延滞期λ和最短工艺发酵时间T80分别为31.19 m L/(d·g)、1.21d和8.59d,与实验值极其接近。该研究对实际产甲烷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甲烷 厌氧发酵 特殊产甲烷效率 容积产甲烷效率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典型兽用抗生素对猪粪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
2
作者 陈语齐 张彦隆 +2 位作者 王宇正 李军心 曹文志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6,120,共9页
为明晰猪粪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对于反应体系的影响,对3种典型抗生素处理组下猪粪厌氧消化产气潜能、代谢路径及产物进行研究。四环素和磺胺嘧啶处理组的甲烷回收潜能更高,四环素处理组的最大累积甲烷产量可达到60.92~67.00 mL/g TS,... 为明晰猪粪厌氧消化过程中抗生素对于反应体系的影响,对3种典型抗生素处理组下猪粪厌氧消化产气潜能、代谢路径及产物进行研究。四环素和磺胺嘧啶处理组的甲烷回收潜能更高,四环素处理组的最大累积甲烷产量可达到60.92~67.00 mL/g TS,磺胺嘧啶处理组可达到55.88~62.13 mL/g TS,均高于对照组58.15 mL/g TS;而土霉素处理组的甲烷产量为42.27~50.43 mL/g TS,仅有16%~19%的COD转化为CH_(4)。土霉素处理下,水解过程受促进,而产甲烷过程受到抑制。3类抗生素处理均会促进厌氧消化系统中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性蛋白质的转化,而抑制溶解性多糖的转化;进一步对发酵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土霉素处理组中富里酸和腐植酸类代谢产物相对于其他组更少。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抗生素对于厌氧发酵系统中厌氧微生物代谢降解产物与路径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有机物的能源转化及污染物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猪粪 兽用抗生素 产甲烷效率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油菜秸秆和鸡粪比例及含固率对其发酵产甲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旭光 江滔 +3 位作者 唐琼 常佳丽 罗涛 梅自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6-244,共9页
基于低含固率粪秸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的缺点和多原料共发酵的优势,以碳素和氮素含量互补的油菜秸秆和鸡粪为原料,采用批次中温((37±1)℃)发酵工艺,研究了不同含固率和挥发性物质质量混合比对2种原料产甲烷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甲烷... 基于低含固率粪秸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的缺点和多原料共发酵的优势,以碳素和氮素含量互补的油菜秸秆和鸡粪为原料,采用批次中温((37±1)℃)发酵工艺,研究了不同含固率和挥发性物质质量混合比对2种原料产甲烷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甲烷过程稳定性及动力学特性,以期为粪秸高效产甲烷提供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和鸡粪的混合比为90∶10、85∶15和80∶20时,物料产甲烷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中混合比为90∶10的物料产甲烷效率最高(288.7 mL/g),分别比纯鸡粪和纯油菜秸秆高16.1%和30.4%;当TS≥15%时,不同混合比粪秸的物料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较TS≤10%时均显著降低;在TS=10%条件下,二者混合比例为90∶10的物料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均较高,分别为224.4 mL/g和0.50 mL/(mL·d);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和高浓度铵态氮分别是破坏高C/N和低C/N物料产甲烷稳定性的原因,VFA/TA和氨氮浓度是评价不同C/N物料产甲烷过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动力学特性结果,建议在粪秸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启动阶段,适宜的固体滞留时间设为14 d。上述结果为油菜秸秆和鸡粪混合发酵高效产甲烷及其发酵过程稳定性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 产甲烷效率 发酵稳定性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搅拌频率对粪秸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启动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兴宏 宗汉峥 +2 位作者 梅自力 罗涛 马旭光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0,共7页
为实现粪秸清洁化、高效化厌氧产甲烷,试验在自制的纤维质物料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中,以油菜秸秆和牛粪为原料,在中温条件(37℃±1℃)下研究了2个搅拌频率(8 r·min^(-1)和35 r·min^(-1))对该反应器启动阶段产甲烷效... 为实现粪秸清洁化、高效化厌氧产甲烷,试验在自制的纤维质物料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中,以油菜秸秆和牛粪为原料,在中温条件(37℃±1℃)下研究了2个搅拌频率(8 r·min^(-1)和35 r·min^(-1))对该反应器启动阶段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添加牛粪和出料回填的条件下,低频率搅拌反应器(R1)和高频率搅拌反应器(R2)均能在5 d后稳定产气,产甲烷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在牛粪和秸秆混合进料、含固率分别为10%和15%的条件下,低搅拌频率会提高反应器甲烷产率,且会使物料在反应器内产生更加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反应器上部VFAs浓度显著高于下部。当TS=10%,进料VS为0.46 kg·d^(-1)时,R1的平均比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分别为123.54 L·kg^(-1)VS_(added)和1.13 L·d^(-1),比R2高11.08%和10.78%;当TS=15%,进料VS为0.69 kg·d^(-1)时,R1的平均特殊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分别为94.84 L·kg^(-1)VS_(added)和1.31 L·d^(-1),比R2高11.68%和11.82%。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反应器利用粪秸在高含固率条件下实现快速启动和高效产甲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频率 粪秸 高含固率 连续厌氧反应器 启动 产甲烷效率
下载PDF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叶菜类蔬菜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何品晶 胡洁 +2 位作者 吕凡 诸一殊 邵立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通过叶菜类蔬菜垃圾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比较了含固率(3%、5%、7%)和接种比(1.5、2.5、3.5)对产甲烷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产甲烷反应迟滞期,平均日产甲烷速率越快.经过... 通过叶菜类蔬菜垃圾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比较了含固率(3%、5%、7%)和接种比(1.5、2.5、3.5)对产甲烷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产甲烷反应迟滞期,平均日产甲烷速率越快.经过52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5的工况中,平均日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9.5mL/(gVS·d),日最大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49.8mL/(gVS·d),最早进入快速产甲烷期.当接种比为3.5时,随着含固率的升高,产甲烷速率下降,迟滞期延长,但单位底物累计产甲烷量增大,含固率7%时单位底物累计净产甲烷量为481mL/gVS.而当接种比为1.5时,含固率为5%和7%的工况均无法启动甲烷化反应,含固率为3%的工况的产气迟滞期达15d.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抑制甲烷化反应的启动,迟滞期随着液相中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当有机酸浓度低于1260mg/L,甲烷化反应没有明显的迟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垃圾 中温厌氧消化 含固率 接种比 产甲烷效率
下载PDF
外加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对猪粪厌氧发酵的促进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婧 肖艳春 陈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64-1972,共9页
为有效缩短有机物厌氧发酵限制阶段的反应时间,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对厌氧发酵系统... 为有效缩短有机物厌氧发酵限制阶段的反应时间,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对厌氧发酵系统的水解反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两种酶的总添加量为40 mg/g、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配比为1∶3时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多糖浓度、TVFAs (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统称)浓度峰值、累积沼气产气量、甲烷产率(基于猪粪中挥发性固体含量计算)分别为4 494 mg/L、8 666 mg/L、187 688 mL、392.1 mL/g,与CK (对照)组比分别提高了171.0%、23.3%、23.5%、24.3%.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源酶的添加对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可利用的C/N具有显著影响,可有效促进TVFAs转化产甲烷,当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配比为1∶3时,厌氧发酵过程具有最大反应速率〔32.95 mL/(g·d)〕,与CK组相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缩短了2.5 d,生物产甲烷效率提高了24.3%,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 2).研究显示,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对促进猪粪厌氧发酵有协同作用,当α-淀粉酶添加量不超过30 mg/g时,α-淀粉酶添加量与甲烷产率呈正相关;当纤维素酶添加量超过10 mg/g时,纤维系酶添加量与甲烷产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外源酶 Gompertz模型 生物产甲烷效率
下载PDF
含固率与接种比对分类厨余垃圾高固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恒彬 高原 李秀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0-1027,共8页
文章通过分类厨余垃圾中温高固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含固率(15%,20%,25%)和接种比(1∶1,1∶2,1∶3)对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固率越高,接种比越低,产甲烷迟滞期就越长;在含固率为25%,接种比为1∶2的条件下... 文章通过分类厨余垃圾中温高固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含固率(15%,20%,25%)和接种比(1∶1,1∶2,1∶3)对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固率越高,接种比越低,产甲烷迟滞期就越长;在含固率为25%,接种比为1∶2的条件下,产甲烷迟滞期最长,但日最大产甲烷速率、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率和单位总固体(TS)产甲烷率均最高,分别为9.8 mL/(g·d),217.7 mL/g和135.3 mL/g,TS和VS去除率也最高,分别为28.28%和49.47%;当接种比为1∶1时,3组厌氧消化体系均发生严重酸化导致系统崩溃;厌氧消化前期的主要发酵类型为乙酸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后期主要为丙酸型发酵;在含固率为25%,接种比为1∶2的条件下,丙酸型发酵持续时间最长,对应的甲烷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厨余垃圾 高固厌氧消化 含固率 接种比 产甲烷效率
下载PDF
高固体条件下黑水添加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8
作者 王辉辉 王雪梅 +2 位作者 李子富 靳晓辉 胡亚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4,共8页
为探究高固体条件下黑水添加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设置了不同黑水添加比例以及不同接种比的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各组均出现了快速酸化,调节pH至7.3~7.5并添加缓冲剂后,产甲烷过程逐步恢复正常;添加了黑水的混合发酵实... 为探究高固体条件下黑水添加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设置了不同黑水添加比例以及不同接种比的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各组均出现了快速酸化,调节pH至7.3~7.5并添加缓冲剂后,产甲烷过程逐步恢复正常;添加了黑水的混合发酵实验组的累计甲烷产量相比厨余垃圾单独发酵实验组提升不大,而黑水的添加比例较高时,由于氨抑制作用,造成产甲烷量下降了46.7%;接种比由1下降至0.5时,混合比为3∶1和厨余垃圾单独发酵的实验组累计甲烷产量分别下降了73.2%和38.3%,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下降了47.7%和13.0%。说明高固体、低接种比条件下,加入黑水不能有效改善厨余垃圾的厌氧发酵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高负荷条件下厨余垃圾与黑水2种高浓度家庭有机废物流的资源化处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 厨余垃圾 高固体 厌氧发酵 产甲烷效率
原文传递
污泥厌氧消化的沼气转化性能讨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光 张光明 王洪臣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27,共6页
污泥厌氧消化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在当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VSS去除率、VS去除率、产气量等作为厌氧消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于厌氧消化效率的评价效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 污泥厌氧消化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在当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VSS去除率、VS去除率、产气量等作为厌氧消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于厌氧消化效率的评价效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表征厌氧消化效率,为此提出采用一种新指标即产甲烷效率来评价厌氧消化效率。介绍了各种预处理手段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促进效果,探讨了达到相同预处理效果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了预处理效果和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之间的关系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 预处理 厌氧消化效率评价指标 产甲烷效率 COD溶解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