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相厌氧系统中产甲烷相有机酸转化规律 被引量:52
1
作者 任南琪 刘敏 +2 位作者 王爱杰 丁杰 李洪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3,共5页
研究了两相厌氧系统产甲烷相中有机酸转化规律 .以产酸相、产甲烷相COD负荷分别为 41 5kg/(m3·d)、6 0 5kg/(m3·d)的连续流试验装置培养种泥 ,运行稳定后 ,进行静态试验 .采用气相色谱仪 (GC 1 2 2型 )分析有机酸组成及含量 ... 研究了两相厌氧系统产甲烷相中有机酸转化规律 .以产酸相、产甲烷相COD负荷分别为 41 5kg/(m3·d)、6 0 5kg/(m3·d)的连续流试验装置培养种泥 ,运行稳定后 ,进行静态试验 .采用气相色谱仪 (GC 1 2 2型 )分析有机酸组成及含量 .结果表明 ,反应器相同位置的微生物降解转化有机酸速率快慢依次为 :乙酸 >乙醇 >丁酸 >丙酸 ;利用乙醇产乙酸的微生物与产甲烷菌所需最佳pH值范围相近 ;乙醇型发酵是充分发挥两相厌氧系统功能的最佳发酵类型 ;在产甲烷反应器中 ,大部分挥发酸的最终降解都要经历乙酸降解途径才能完成 ,造成乙酸的降解转化相对缓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产甲烷相 转化速率和比转化速率 厌氧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餐厨垃圾两相发酵中产甲烷相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政伟 尹小波 +5 位作者 李强 刘莹 宋文芳 周正 唐治 邓雅月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章实验采用产酸相中温产甲烷相高温两相发酵工艺,逐步提高系统中有机负荷,以此研究产甲烷相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有机负荷的提高而增大,当有机负荷提高到7.3 g VS·L-1d-1时,氨氮浓度上升到5386 mg&... 文章实验采用产酸相中温产甲烷相高温两相发酵工艺,逐步提高系统中有机负荷,以此研究产甲烷相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有机负荷的提高而增大,当有机负荷提高到7.3 g VS·L-1d-1时,氨氮浓度上升到5386 mg·L-1,容积产气率最高达4.1 L·L-1d-1,系统运行良好;当有机负荷达到7.7 g VS·L-1d-1时,氨氮浓度达到6144 mg·L-1,系统出现氨氮抑制;抑制解除后,系统可在有机负荷为3.4 g VS·L-1d-1,氨氮浓度为4586 mg·L-1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容积产气率达到2.5 L·L-1d-1。实验结果还显示:在高浓度氨氮条件下可强化乙酸的代谢,但对丙酸和丁酸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产甲烷相
下载PDF
ABR作为产甲烷相反应器处理食品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贞培 伍健东 周兴求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4,28,共4页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作为产甲烷相反应器,开展了处理食品废水的中试研究。分析了调试运行期间的控制因素,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情况、出现酸化后的调节恢复方法以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除污效果。实际运行表明:当以ABR作为产甲烷相...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作为产甲烷相反应器,开展了处理食品废水的中试研究。分析了调试运行期间的控制因素,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情况、出现酸化后的调节恢复方法以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除污效果。实际运行表明:当以ABR作为产甲烷相反应器时,对食品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COD、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4%~81%)、(49%~77%)、(30%~69%);ABR反应器出现较长时间的酸化后,可以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减小处理量、添加新鲜污泥等手段进行恢复,在保证适宜的碱度、VFA、pH条件下,能完全恢复反应器的处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相反应器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食品废水
下载PDF
产甲烷改良UASB启动试验及最优水力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健平 邵玉敏 +1 位作者 宋宏杰 肖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138,共5页
在中温两相厌氧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的基础上,进行产甲烷改良UASB的启动试验和颗粒污泥的培养,考察水力条件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增大处理量和提高进水COD浓度逐级提高容积负荷,通过强制内回流控制反... 在中温两相厌氧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的基础上,进行产甲烷改良UASB的启动试验和颗粒污泥的培养,考察水力条件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增大处理量和提高进水COD浓度逐级提高容积负荷,通过强制内回流控制反应器中水力条件,使产甲烷改良UASB在最佳条件下运行。63 d后反应器中形成的污泥床颗粒化程度高,粒径>0.7 mm的颗粒污泥占82%以上,产气速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39 L/d和90%,产甲烷改良UASB启动顺利完成;改良UASB作为两相厌氧工艺的产甲烷相可以自行调节其进水pH,启动时pH的人工调节可以在反应器进入颗粒污泥成熟期时停止;反应器的最佳水力条件为:上升流速为0.62 m/h、回流比300%;最优操作条件下产甲烷改良UASB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废水 产甲烷相 改良UASB 颗粒污泥 水力条件
下载PDF
产甲烷UASB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东伟 王克浩 +1 位作者 徐中慧 杨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25,共5页
在两相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进行了产甲烷UASB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快速提高进水COD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使产甲烷UASB在最佳条件下运行,36d后产甲烷UASB中粒径>1.0mm的颗粒污泥占64%,出水COD稳定在... 在两相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进行了产甲烷UASB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快速提高进水COD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使产甲烷UASB在最佳条件下运行,36d后产甲烷UASB中粒径>1.0mm的颗粒污泥占64%,出水COD稳定在300mg/L以下,可认为颗粒污泥培养成功。颗粒污泥的成熟经历了形成不规则核心、挤压架桥、分割成长、修剪长大四个阶段,加速污泥颗粒化的因素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良好的水力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产甲烷相 UASB 快速启动 颗粒污泥
下载PDF
产甲烷ABR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
6
作者 冼超彦 《环境》 2012年第S1期84-84,87,共2页
在两相厌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产甲烷ABR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先提高进水COD,再提高流量的方式使产甲烷ABR在最佳条件下运行,经过35d后,产甲烷ABR启动成功,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6000mg/L,HRT为10h... 在两相厌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产甲烷ABR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特性研究。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通过先提高进水COD,再提高流量的方式使产甲烷ABR在最佳条件下运行,经过35d后,产甲烷ABR启动成功,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6000mg/L,HRT为10h,进水容积负荷为9.9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7.1%,同时产甲烷ABR颗粒污泥的污泥浓度逐渐升高,粒径明显增大,粒径>1mm的颗粒污泥达到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产甲烷相 ABR 颗粒污泥
下载PDF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刚 欧阳峰 +1 位作者 杨立中 付永胜 《中国沼气》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 ,并讨论了产酸相酸化产物及酸化率。
关键词 分离 产酸 产甲烷相 厌氧消化工艺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污泥两相厌氧消化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军 赵纯广 +2 位作者 张立国 刘蕾 臧立新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对该工艺的理论和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介绍了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分离 产酸 产甲烷相
下载PDF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坚 童晓庆 《环境科技》 2009年第4期65-69,共5页
两相厌氧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对两相厌氧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工艺的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其发展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表明此... 两相厌氧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对两相厌氧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工艺的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其发展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表明此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工艺 产酸 产甲烷相 分离
下载PDF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凡广生 李多松 《能源环境保护》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艺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分离 产酸 产甲烷相
下载PDF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凡广生 李多松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艺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表明了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分离 产酸 产甲烷相
下载PDF
剩余污泥温度分级-生物分相(TSBP)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蔚静雯 郑明霞 +2 位作者 王凯军 陶涛 徐丽圆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44,共6页
在厌氧消化阶段理论指导下,开发了温度分级-生物分相(TSBP)工艺,通过控制温度和停留时间来实现温度分级和产酸菌、产甲烷菌生物相分离。结果表明TSBP系统中,停留时间为4d的产酸反应器的溶解性COD浓度、挥发酸积累量、水解率都高于停留... 在厌氧消化阶段理论指导下,开发了温度分级-生物分相(TSBP)工艺,通过控制温度和停留时间来实现温度分级和产酸菌、产甲烷菌生物相分离。结果表明TSBP系统中,停留时间为4d的产酸反应器的溶解性COD浓度、挥发酸积累量、水解率都高于停留时间为2d的反应器,分别能达到5.2g/L、4.7g/L、22.6%。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相比较,控制产酸相反应器在45℃下停留时间为4d,产甲烷相反应器35℃下停留16d时,TSBP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较优,其甲烷产量和VS去除率分别为754mLCH4/d和51.29%,高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的408mLCH4/d和46.04%。反应器内微生物相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TSBP系统能提供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各自适宜的生长富集条件,成功实现了两者的基本分离,能够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温度分级-生物分(TSBP) 产甲烷相 产酸 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慧九 陈兆波 朱海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第9期18-19,共2页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相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产酸相后,UASB进水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出水COD浓度为1240~1550mg/L,平均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产甲烷相出水pH值在6.5~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产酸 产甲烷相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
下载PDF
两相厌氧工艺在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海亮 闵峰 +1 位作者 苏晓东 贺小伟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两相厌氧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在此对两相厌氧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剖析了两相厌氧工艺的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并对其发展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表明此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厌氧工艺 产酸 产甲烷相 分离
下载PDF
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的产气潜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强 韩文彪 +4 位作者 陈灏 赵玉柱 高燕 步天达 徐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6-1253,共8页
为了考察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过程及产酸相、产甲烷相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产气潜能,并与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比较,采用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污泥混合物料为消化原料,进行中温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和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 为了考察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过程及产酸相、产甲烷相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产气潜能,并与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比较,采用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污泥混合物料为消化原料,进行中温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和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单相厌氧消化产气潜能为242 m^3·t^(-1)TS,两相厌氧消化产气潜能达到380m^3·t^(-1)TS以上,提高了57.6%。两相厌氧消化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4d,比单相厌氧消化的水力停留时间缩短了一半,并且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过程比单相厌氧消化具有更高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 产酸 产甲烷相 产气潜能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the archae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wo-phase and single-stage anaerobic systems by 454 pyrosequencing 被引量:5
16
作者 Yogananda Maspolim Yan Zhou +2 位作者 Chenghong Guo Keke Xiao Wun Jern 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21-129,共9页
2-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AD), where the acidogenic phase was operated at 2 day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and the methanogenic phase at 10 days HRT, had been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it could provide higher org... 2-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AD), where the acidogenic phase was operated at 2 day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and the methanogenic phase at 10 days HRT, had been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it could provide higher organic reduction and methane production than the conventional single-stage AD(also operated at 12 days HRT). 454 pyro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acidogenic reactor of the 2-phase system yielded a uniqu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the lowest richness and diversity, while bacterial profiles of the methanogenic reactor closely followed the single-stage reactor. All reactors were predominated by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 mainly Methanolinea. Unusually, the acidogenic reactor contributed up to 24%of total methane production in the 2-phase system.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Methanosarcina and Methanobrevibacter, and their activities could also help regulate reactor alkalinity during high loading conditions through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The enrichment of hydrolytic and acidogenic Porphyromonadaceae, Prevotellaceae, Ruminococcaceae and 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 in the acidogenic reactor w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sludge volatile solids degradation, and ultimately the overall 2-phase system's performance. Syntrophic acet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absent in the acidogenic reactor but present in the downstream methanogenic reactor, indicating the retention of various metabolic pathways also found in a single-stage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key microorganisms further expa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AD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系统 焦磷酸测序 细菌群落 测定 古细菌 产甲烷相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Waste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based on temperature staged and biologically phased anaerobic digestion system 被引量:4
17
作者 Jingwen Yu1 Mingxia Zheng +2 位作者 Tao Tao Jiane Zuo Kaijun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2056-2064,共9页
The concept of temperature staged and biological phased(TSBP)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waste-activated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Semi-continuous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ect of te... The concept of temperature staged and biological phased(TSBP)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waste-activated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Semi-continuous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ect of temperature(35 to 70°C) as well as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2, 4 and 6 days) on the acidogenic ph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ilization degree of wasteactivated sludge increased from 14.7% to 30.1%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rom 35 to 70°C, while the acidification degree was highest at 45°C(17.6%), and this was quite diferent from the temperature impact on hydrolysis. Compared with HRT of 2 and 6 days,4 days was chosen as the appropriate HRT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high solubilization degree(24.6%) and acidification degree(20.1%)at 45°C. The TSBP system combined the acidogenic reactor(45°C, 4 days) with the methanogenic reactor(35°C, 16 day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84.8% and 11.4% higher methane yield and volatile solid reduction,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ingle-stage anaerobic digestion system with HRT of 20 days at 35°C. Moreover, diferent microbial morpholog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cidogenicand methanogenic-phase reactors,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HRT adjustment. All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45°C wa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to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methanogenic bacteria in the acidogenic phase, and temperature staging and phase separation was thus accomplish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TSBP process were also confirmed by a full-scale waste-activated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ject which was an energy self-sufci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处理 污泥厌氧消化 水解温度 消化系统 微生物 水力停留时间 产甲烷相 挥发性固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