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龙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的优势产甲烷途径分析
1
作者 李彗菊 李凌燕 +2 位作者 梁红 高大文 东秀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1-1524,共14页
【背景】芦苇湿地是甲烷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产甲烷古菌是唯一产生大量甲烷的生物,而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优势甲烷途径鲜有研究。【目的】调查扎龙低温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中的优势产甲烷途径。【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分析扎... 【背景】芦苇湿地是甲烷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产甲烷古菌是唯一产生大量甲烷的生物,而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优势甲烷途径鲜有研究。【目的】调查扎龙低温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中的优势产甲烷途径。【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分析扎龙湿地芦苇生长季根际土壤深度0–20 cm的产甲烷古菌和细菌组成。用已知的产甲烷底物三甲胺、甲醇、乙酸和H_(2)/CO_(2),以及高盐环境植物和细菌的相似相容物质——甜菜碱(被细菌还原成三甲胺)在pH 8.0培养获得芦苇根际土的产甲烷富集物。测定各种富集物的产甲烷速率鉴定芦苇根际土的优势产甲烷途径;测定甜菜碱富集物中的16S rRNA基因多样性,并用RT-qPCR定量优势细菌和古菌的物种组成,从而推测协同代谢甜菜碱产甲烷的细菌和古菌类群。【结果】扎龙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含有氢营养型的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36.42%)、偏好低氢的Rice Cluster Ⅱ(11.55%)、乙酸营养型的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11.29%)、甲基营养型的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6.53%)、H_(2)还原甲基物质的甲烷马赛球菌属(Methanomassiliicoccus,4.05%)和高比例的未培养厌氧甲烷氧化古菌-噬甲烷菌属(Candidatus Methanoperedens,35.06%)。优势细菌包括绿弯菌门(Chloroflexi,21.55%)、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16.8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0.0%)。扎龙湿地的三甲胺和甜菜碱富集物产甲烷速率最高,富集物中代谢甜菜碱的优势细菌包括鼠胞菌科(Sporomusaceae)、沉积杆菌科(Sedimentibacteraceae)、亨氏梭菌科(Hungateiclostridi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从三甲胺产甲烷的优势古菌包括甲基营养型的甲烷八叠球菌属和H_(2)还原甲基物质产甲烷的甲烷马赛球菌属。【结论】以相似相容物质甜菜碱的还原产物三甲胺为前体的甲烷代谢途径是扎龙低温盐碱湿地芦苇根际土的优势产甲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芦苇湿地 盐碱湿地 甜菜碱 优势产甲烷途径 优势产甲烷
原文传递
温度对产甲烷菌代谢途径和优势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吴美容 张瑞 +5 位作者 周俊 谢欣欣 雍晓雨 闫志英 葛明民 郑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2-1606,共5页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古菌,由其完成的产甲烷过程通常是厌氧微生物生化代谢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温度作为影响产甲烷菌的产甲烷速率重要因素,其变化会改变生物环境中的产甲烷的代谢途径和优势菌群分布。目前已知甲烷生物合成有3条途径:...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古菌,由其完成的产甲烷过程通常是厌氧微生物生化代谢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温度作为影响产甲烷菌的产甲烷速率重要因素,其变化会改变生物环境中的产甲烷的代谢途径和优势菌群分布。目前已知甲烷生物合成有3条途径:乙酸代谢途径、CO2还原途径和甲基营养型途径。理论上乙酸途径生成的甲烷约占甲烷生成总量的2/3,CO2还原产甲烷途径则约占1/3,甲基营养型途径只在少数情况下考虑其影响,例如盐湖。在低温条件下产甲烷菌以利用乙酸代谢为主;在中温条件下,产甲烷途径以乙酸代谢和H2/CO2还原一定比例存在;在高温和超高温条件下,以只利用CO2还原途径的菌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生物能源 代谢 产甲烷 温度 乙酸代谢途径 CO2还原产甲烷途径
下载PDF
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有 2条途径 :乙酸发酵和H2 /CO2 还原。比较而言 ,乙酸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强于H2 /CO2 还原。在特定环境中 ,何种产甲烷途径占优势取决于底物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含量 ,而新形成的有机碳尤为重要。活性有机碳含量丰富的沼泽 ...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有 2条途径 :乙酸发酵和H2 /CO2 还原。比较而言 ,乙酸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强于H2 /CO2 还原。在特定环境中 ,何种产甲烷途径占优势取决于底物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含量 ,而新形成的有机碳尤为重要。活性有机碳含量丰富的沼泽 ,甲烷主要由乙酸发酵形成 ,因此产甲烷能力较强。导致沼泽产甲烷能力异同的原因就是有效底物含量差异 ,从而使不同类型沼泽环境中产甲烷菌菌种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途径 乙酸发酵 H_(2)/CO_(2)还原 产甲烷 机制 沼泽
下载PDF
甲烷13C同位素比值表征温度对甲烷生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瞿贤 何品晶 +1 位作者 Mazeas Laurent Bouchez Theodore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252-3257,共6页
采用测试气相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比较了中温厌氧降解和高温厌氧降解过程中甲烷(CH4)生成途径的差异,表征了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过程CH4生成途径的演变,并结合气液相化学组分和产甲烷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对同位素表征结果进行了验证.中... 采用测试气相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比较了中温厌氧降解和高温厌氧降解过程中甲烷(CH4)生成途径的差异,表征了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过程CH4生成途径的演变,并结合气液相化学组分和产甲烷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对同位素表征结果进行了验证.中温(35℃)条件下,垃圾降解初期甲烷13C同位素比值(1δ3CH4)下降至-69.5‰,表明此阶段CH4主要产生自CO2还原途径;随着垃圾降解进入快速产CH4阶段,δ13CH4值相应迅速上升至-23.8‰,说明乙酸发酵逐渐成为CH4生成的主要途径,FISH实验结果也发现此阶段以乙酸发酵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ceae为主;当产CH4速率逐渐减小进入稳定期时,δ13CH4值迅速降低至-55‰后相对稳定,说明乙酸发酵途径的比例减小,并且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高温(55℃)条件下,δ13CH4值始终维持在约-70‰,表明甲烷主要由CO2还原作用生成,在快速产CH4阶段,乙酸氧化和CO2还原作用是CH4生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碳同位素比值 荧光原位杂交 生活垃圾 厌氧降解 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 CO2还原产甲烷途径
下载PDF
甲酸厌氧代谢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晓梦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1期20-21,共2页
甲酸是生物产氢的重要底物,但在中温条件下为吸能反应,在热力学上处于不利条件。近来,发现有细菌与产甲烷古细菌共培养代谢甲酸产甲烷,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气体也能维持反应器内生物生长,这是降低氢分压使反应正常进行,产生能量,维持自... 甲酸是生物产氢的重要底物,但在中温条件下为吸能反应,在热力学上处于不利条件。近来,发现有细菌与产甲烷古细菌共培养代谢甲酸产甲烷,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气体也能维持反应器内生物生长,这是降低氢分压使反应正常进行,产生能量,维持自身生长。另外,在高温条件下也有细菌能够直接代谢甲酸产氢,但任然接近热力学平衡。本文将主要介绍甲酸代谢的研究进展,包括电子受体还原途径、产甲烷途径、产乙酸途径、产氢途径和互营代谢途径,有助于对甲酸基础和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代谢 电子受体还原途径 产甲烷途径 产乙酸途径 产氢途径 互营代谢途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个盐碱湖的产甲烷菌群和产甲烷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任秘坊 李凌燕 +3 位作者 陈琳 邢婷婷 刘勇勤 东秀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类型盐碱湖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和优势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不同盐度和植被类型的公珠错、昆仲错和无植被的兹格塘错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 PCR定量古菌16S r RNA多样性分析优势古菌类群;模拟原位盐浓度及p H,比较不同产甲烷底物(甲醇、三甲胺、乙酸和H_2/CO_2)富集沉积物的产甲烷速率,分析其优势产甲烷菌代谢类型。通过添加产甲烷抑制剂(2-溴乙烷磺酸盐),检测沉积物中产甲烷底物积累,确定不同盐碱湖中主要的产甲烷途径。【结果】昆仲错的优势菌群包括甲基/乙酸型的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11%),乙酸型的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7.9%)和氢型甲烷菌甲烷杆菌目(Methanomicrobiales,7.4%);公珠错和兹格塘错的优势菌群为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分别占15%和15.3%,及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基型的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公珠错和昆仲错分别以乙酸和甲醇产甲烷速率最高,而兹格塘错从不同底物产甲烷速率无差异。抑制甲烷产生后,公珠错主要积累乙酸,昆仲错主要积累甲醇;兹格塘错不仅甲烷排放低,也无产甲烷物质显著积累。【结论】昆仲错沉积物中的甲烷主要来自甲醇,公珠错中的甲烷主要来自乙酸,而兹格塘错产甲烷和底物积累不活跃。因而推测高原盐碱湖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和菌群可能与周围植被类型的相关性更高,而与盐度的直接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盐碱湖湿地 优势产甲烷 产甲烷代谢途径 植被相关性
原文传递
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保玉 刘建民 +2 位作者 韩作颖 刘健 胡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8-425,共8页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新的清洁能源。甲烷是产甲烷菌代谢的最终产物。产甲烷菌基因组学的研究使人们对其基因信息、结构和代谢有了更深的认识。产甲烷菌的代谢底物类型有很多种,嗜冷产甲烷菌是甲基营养型,H2/CO2和(或)甲基类化合...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新的清洁能源。甲烷是产甲烷菌代谢的最终产物。产甲烷菌基因组学的研究使人们对其基因信息、结构和代谢有了更深的认识。产甲烷菌的代谢底物类型有很多种,嗜冷产甲烷菌是甲基营养型,H2/CO2和(或)甲基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代谢底物类型。嗜温产甲烷菌代谢底物类型最多,H2/CO2、甲基类化合物和乙酸盐均有可能作为底物利用。H2/CO2和甲基类化合物是嗜热产甲烷菌的主要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产甲烷 基因组学 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低温湿地甲烷古菌及其介导的甲烷产生途径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娜 陈紫娟 +3 位作者 曹轶 田建卿 王艳芬 东秀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低温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湿地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甲烷古菌,它们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甲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低温湿地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甲烷产生途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乙酸是低温湿...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低温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湿地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甲烷古菌,它们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甲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低温湿地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甲烷产生途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乙酸是低温湿地中主要的产甲烷物质,氢产甲烷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温地区或酸性泥炭土中,而在盐碱水域中甲醇、甲胺是甲烷的重要底物。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若尔盖湿地具有高海拔但低纬度的地理特征,我们的前期研究却显示甲醇在该湿地的甲烷排放中具有重要贡献。相应地,低温湿地中的甲烷古菌主要是利用甲基类化合物/乙酸的甲烷八叠球菌目和氢营养型的甲烷微球菌目。然而不同类型湿地甲烷排放途径及甲烷古菌的差异主要与环境的土壤类型、pH及植被类型相关,如刚毛荸荠生长的若尔盖湿地土壤中来源于甲醇的甲烷占全部甲烷的17%;而木里苔草土壤中乙酸是产甲烷的主要前体物质。尽管已知冷适应的甲烷古菌在低温湿地的甲烷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培养的嗜冷甲烷古菌却很少。冷响应的组学研究显示甲烷古菌的冷适应涉及到全局性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产甲烷古菌 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不同抑制剂对乙酸降解产甲烷及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麻婷婷 承磊 +3 位作者 刘来雁 代莉蓉 周正 张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菌系中是否存在乙酸互营氧化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3个不同温度条件的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菌系Y15(15℃)、M82(35℃)和SK(55℃)作为接种物,通过乙酸喂养实验、并添加乙酸营养型产甲...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菌系中是否存在乙酸互营氧化产甲烷代谢途径。【方法】以3个不同温度条件的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菌系Y15(15℃)、M82(35℃)和SK(55℃)作为接种物,通过乙酸喂养实验、并添加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的选择性抑制剂NH4Cl和CH3F,结合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克隆文库技术,分析乙酸产甲烷潜力及产甲烷古菌群落的演替趋势,推测产甲烷代谢途径的变化趋势。【结果】无论是否添加NH4Cl和CH3F,这3个菌系都可以利用乙酸生长并产生甲烷,但是添加NH4Cl和CH3F后产甲烷延滞期增加,最大比甲烷增长速率降低;只添加乙酸后,3个不同温度的菌系的古菌群落主要由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组成,其丰度分别为92.8±1.4%、97.3±2.4%和82.8±9.0%;当添加选择性抑制剂NH4Cl,3个菌系中的Methanosaeta的丰度分别变为98.5±0.7%、87.4±4.8%和6.1±8.6%,中温菌系M82中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甲烷袋装菌属(Methanoculleus)的相对丰度增加到12.6±4.0%,高温菌系SK中另一类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甲烷热杆菌属(Methanothermobacter)增至84.3±1.5%;当添加选择性抑制剂CH3F,Methanosaeta丰度分别降至77.1±14.5%,86.4±6.1%和35.8±7.8%,低温菌系Y15中的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增高(15.7±21%),这类产甲烷古菌具有多种产甲烷代谢途径,M82中Methanoculleus丰度上升到13.6±13.1%,SK中Methanothermobacter丰度增大到48.5±11.2%。【结论】在低温条件下,菌系Y15可能主要通过乙酸裂解完成产甲烷代谢,在中高温条件下,菌系M82和SK中可能存在乙酸互营氧化产甲烷代谢途径,并且甲烷的产生分别通过不同种群的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烃降解 互营乙酸氧化 产甲烷途径 古菌群落 NH_4Cl和CH_3F
原文传递
互营乙酸氧化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伟 郑珍珍 +2 位作者 麻婷婷 承磊 张辉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共6页
乙酸是沼气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乙酸裂解途径和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途径代谢产生甲烷。文章主要综述了互营乙酸氧化菌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影响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代谢的环境因素,并展望了互营乙酸氧化菌的研... 乙酸是沼气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乙酸裂解途径和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途径代谢产生甲烷。文章主要综述了互营乙酸氧化菌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影响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代谢的环境因素,并展望了互营乙酸氧化菌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酵 互营乙酸氧化 产甲烷途径 环境胁迫
下载PDF
聚乙烯微塑料对污泥中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昭淦 苏阳 +3 位作者 罗竣潇 安彤 陈瑶 苟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1,130,共7页
城市污水中的微塑料被大量截留在污泥中,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但已有的相关报道较少。以聚乙烯(PE)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批次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PE微塑料对污泥中温(37℃)和高温(55℃)厌氧消化体系性能的影响,定期测定产... 城市污水中的微塑料被大量截留在污泥中,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但已有的相关报道较少。以聚乙烯(PE)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批次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PE微塑料对污泥中温(37℃)和高温(55℃)厌氧消化体系性能的影响,定期测定产甲烷量、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理化指标,并用荧光法测定微生物的辅酶F420活性。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PE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无明显影响;高温条件下,PE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10,100 mg/L的PE微塑料,导致累计甲烷产量分别降低了3.81%、3.27%和9.72%;100 mg/L的PE微塑料使消化反应末期(第28天)出现了丙酸累积[(400±19)mg/L];荧光观察结果表明,PE微塑料对高温体系的作用可能源于辅酶F420活性下降,进而导致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的抑制。因此,污泥的高温厌氧消化更容易受到PE微塑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乙烯 污泥 厌氧消化 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酸化系统微生态特征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琴 李蕾 +2 位作者 赵小飞 伍迪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384,共11页
过酸化失稳是困扰有机废物厌氧消化(AD)过程高效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为探析不同诱导方式造成过酸化的AD系统微生态特征差异,在餐厨垃圾中温AD反应器中分别引入负荷扰动(R2)、温度及搅拌扰动(R3)以诱发系统过酸化,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 过酸化失稳是困扰有机废物厌氧消化(AD)过程高效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为探析不同诱导方式造成过酸化的AD系统微生态特征差异,在餐厨垃圾中温AD反应器中分别引入负荷扰动(R2)、温度及搅拌扰动(R3)以诱发系统过酸化,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对比考察稳定与酸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主要产甲烷功能路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成功诱发系统过酸化失稳,过酸化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过量富集(R2、R3系统中分别高达(12.53±1.96)g·L^(-1)和(8.00±0.81)g·L^(-1))的同时,丙酸等多碳VFA组分比例大幅升高.R2、R3系统酸化后其产甲烷菌及相关酶受到高浓度VFA的显著抑制,酸积累程度更高的R2受抑制更为明显.且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碳酸尤其是丙酸是抑制产甲烷作用的关键因素.与R2相比,R3具有更高的耗氢能力,耗氢微生物如可耗H2产酸的Treponema属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属、Methanospirillum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2.酸化系统均以乙酸营养型产甲烷为主要的产甲烷途径,并以Methanosaeta属为主要的乙酸型产甲烷菌.酸化系统中更高含量的乙酸产甲烷途径的AK-PTA酶有利于促进对乙酸的利用,增强厌氧消化微生物菌群对高浓度乙酸的耐受能力.本研究中的相关结果可为提高有机废物AD微生态抗酸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过酸化 宏基因组学 产甲烷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