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剑锋 李文鑫 +4 位作者 李汇龙 耿旭梅 谭晖 郭佳 李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66-1568,1576,共4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惟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XW-13,其摇瓶培养液的CMC酶活力为15.05μg/mL,滤纸酶活力为15.13μg/mL。酶学性质试验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 7.0,在pH 5.0~9.0时有较好的稳定性,酶活力保持60%以上。...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惟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XW-13,其摇瓶培养液的CMC酶活力为15.05μg/mL,滤纸酶活力为15.13μg/mL。酶学性质试验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 7.0,在pH 5.0~9.0时有较好的稳定性,酶活力保持60%以上。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温度为20℃时基本稳定,保温2 h仍有80%以上的活力。在化合物浓度为0.2 mg/mL的条件下,NH4+、Na+、Fe2+、K+、Ca2+、Mn2+、Zn2+、Mg2+和Li+对酶活力有增进作用,Hg+和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纤维素酶菌株 筛选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洁娜 王冯娟 邢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0-151,279,共3页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试验从土壤中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3株,采用DNS法测定了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40,472,324 U;采用16S rDNA测序法对2号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试验从土壤中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3株,采用DNS法测定了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40,472,324 U;采用16S rDNA测序法对2号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纤维素酶菌株 初筛 复筛 分离 纯化 鉴定 酶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产纤维素酶菌株的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延娟 刘守成 李娟 《绿色科技》 2016年第4期187-190,193,共5页
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CMC酶活)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微晶纤维素与麸皮比例,硫酸铵含量及培养时间对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的影响。得到优化发酵条件为:微晶纤维素与麸皮比例约为... 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CMC酶活)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微晶纤维素与麸皮比例,硫酸铵含量及培养时间对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的影响。得到优化发酵条件为:微晶纤维素与麸皮比例约为3∶1,硫酸铵含量为6.19g/L,培养时间为3d。经摇瓶发酵实验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酶的活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纤维素酶菌株 CMC酶活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条件
下载PDF
东方蝼蛄肠道菌分离鉴定及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酶活力测定
4
作者 陈广青 陈芳敏 +3 位作者 王琪 付晶晶 夏琬婷 王金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7-4269,共13页
【背景】蝼蛄(Gryllotalpa spp.)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业地下害虫,其肠道菌的组成及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有待研究。【目的】获得蝼蛄肠道可培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并检测其酶活性,对活性较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 【背景】蝼蛄(Gryllotalpa spp.)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业地下害虫,其肠道菌的组成及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有待研究。【目的】获得蝼蛄肠道可培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并检测其酶活性,对活性较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东方蝼蛄肠道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水解圈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从东方蝼蛄肠道共分离出23个菌株,可归为7属1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4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各1种。结果显示,除菌株N18外的其余22个菌株均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中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其次是N15和N21。培养基的pH、培养时间、菌液接种量对菌株的产酶能力影响各异。在实验设定的梯度范围内,所测各单因素影响下,均为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结论】蝼蛄肠道可培养菌资源丰富,获得菌株中高达9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最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蝼蛄 肠道 纤维素酶功能 纤维素酶活性
原文传递
1株耐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孔阳 李婉婉 +2 位作者 杨同香 杜如月 杨娆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312-314,共3页
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A13。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A13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并根据16S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A13。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A13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并根据16S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A13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0%。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产纤维素酶菌株 分离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利用枳实废渣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美英 赵红卫 +1 位作者 黄瑾 顾小舟 《四川环境》 2005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枳实废渣为碳源,对产纤维素酶G2茵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FPA、CMC、C1酶活的大小,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产酶最适条件为:枳实在发酵前需进行酸处理;氮源为硫酸铵;含水率为70%;初始pH为5~6;发酵周期为6天。在... 以枳实废渣为碳源,对产纤维素酶G2茵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FPA、CMC、C1酶活的大小,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产酶最适条件为:枳实在发酵前需进行酸处理;氮源为硫酸铵;含水率为70%;初始pH为5~6;发酵周期为6天。在以上最适条件下,G2菌酶活力为FPA:31.8IU/ml,CMC:11.86IU/ml,C1:15.79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废渣 产纤维素酶菌株 固态发酵 酶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